•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偏遠地區學校之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研究者從社會現象的觀察以及文獻的閱讀發現,臺灣及各國對於偏鄉教育議 題的關注,故希望透過研究提供有效解決偏鄉師資高流動率的策略。而在正式進 入研究實施的階段前,研究者蒐集相關的文獻資料,藉以瞭解截至今日,學者們 針對偏遠地區學校、組織氣氛、組織承諾和留任意願的探討與研究內涵,進而聚 焦本研究欲分析解決的目的及問題,並作為與本研究結果進行比較與對話之標的。

第一節 偏遠地區學校之探討

從臺灣的法令政策及文獻資料中,得瞭解偏遠地區學校的定義內涵。再從期 刊資料,得一窺臺灣和他國(中國、日本、美國)偏鄉學校所面臨的困境及因應 的革新。由此界定本研究所指稱的偏遠地區學校,也因而能釐清我國與他國偏鄉 教育議題,從而深入探討本研究之目的和問題。

壹、偏遠地區學校之定義

民國 106 年三讀通過的《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中所稱的偏遠地區學 校,指因交通、文化、生活機能、數位環境、社會經濟條件或其他因素,致有教 育資源不足情形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且偏遠地區學校應予分級,並分為「極 度偏遠」、「特殊偏遠」、「偏遠」三級(「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2017;「偏 遠地區學校分級及認定標準」,2018)。

依據上述法令的定義,並綜合各學者、研究者的見解,「偏遠地區學校」主 要從交通條件狀況、社區與文化條件、學校規模班級數量等情況進行認定(王麗 雲、甄曉蘭,2007;何慧群、永井正武,2016;「偏遠地區學校分級及認定標準」, 2018;楊雅妃,2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交通條件狀況不佳

由學校所在的地理位置來判斷,相較於都市城鎮,通常地處偏僻、遠離都會 中心、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度較低,導致區域弱勢、地理性孤立的現象。舉 例來說,偏遠地區學校的交通因素之評估指標如下:

(一)學校所在地之海拔高度。

(二)學校距最近火車站之最短行車距離。

(三)學校距直轄市、縣(市)政府首長辦公室所在地之最短行車距離。

(四)學校距鄉(鎮、市、區)公所之最短行車距離。

二、社區文化相較不利

因學校所在鄉(鎮、市、區)的人口結構,多為高齡化,家庭結構多為單親、

寄養、隔代教養、低收入戶,其社會較為封閉、文化刺激相對較低、文化不利,

且文化相對弱勢。至於偏遠地區學校的文化因素之評估指標,為學校位於山地鄉 或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

三、學校規模班級數少

依據偏遠地區生活機能因素之評估指標為:一、學校所在鄉(鎮、市、區)

之人口密度;二、學校所在鄉(鎮、市、區)之郵政及便利商店資源。因此,正 因學校的地理位置與所在鄉(鎮、市、區)的社區發展,限縮了就業機會,導致 經濟弱勢、人口外移情況嚴重,故通常學校的學生來源短缺,造成學校的規模、

學生人數、班級數較少。

綜合學者對於偏遠地區學校的界定,本研究所談論的「偏遠地區學校」,為 交通相對不便、文化相對不利、生活機能和社會經濟條件相對不佳等因素,致教 育資源相對不足、區域弱勢、文化弱勢與經濟弱勢情形的公立國民小學與中學。

至於本研究問卷調查的對象,則係依據《偏遠或特殊地區學校校長暨教師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格標準》第二條內容,「本標準所稱偏遠或特殊地區之學校,由各級主管教育行 政機關認定後,列表層轉教育部核定或核備。並得視實際需要予以調整。」及《師 資培育法施行細則》第八條內容,「本法第十三條第一項所定偏遠或特殊地區學 校,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按學校位置或不足類科師資需求認定後,報中 央主管機關核定。」所認定的偏遠地區學校(「師資培育法施行細則」,1995;「偏 遠或特殊地區學校校長暨教師資格標準」,1987)。

貳、各國偏遠地區學校困境與革新之探討

整理國內外學者、研究者針對偏鄉、偏遠地區學校的研究調查後發現,臺灣、

他國(中國、日本、美國)偏鄉學校所面臨的困境及因應的革新歸納為下:

一、臺灣偏遠地區學校困境與相關革新

根據教育部(教育部,2016)的統計資料,105 學年度臺灣偏遠地區國民中 小學共計 1,120 所,約佔全國國民中小學校數的 33%,足見臺灣有高達三分之一 的學校處於相對弱勢。

探究臺灣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現況後發現,「少子女化」及「都市化」現象,

加速了偏遠地區學生人數的流失,當學生在人數較少的班級中,學生較易缺少同 儕的互動,其學習動機將可能較為薄弱;另因偏遠地區地處較偏遠、交通較不便 利,且隔代教養的比率較高,故家庭教育功能相對缺乏(教育部,2015a)。以下 將就「校長」、「教師」、「學生」三個面向來討論臺灣偏遠地區學校所面臨的困境:

(一)初任校長的經營與行政結構無法推動學校

面對著校長任期與學校規模資源的限制,少有資深校長願意至偏鄉,故偏遠 小校通常是派任初任校長;或是因為任期制度導致校長治理學校的消極心態,致 使學校組織與經營待定位(何慧群、永井正武,2016;楊雅妃,2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師資結構組成與工作負荷量影響教學品質

深究目前偏鄉離島地區學校聘任教師,多存在「師資人力不足」、「師資人才 難聘」及「師資流動率高」等三個問題(何慧群、永井正武,2016;張硯凱,2014;

楊雅妃,2012;蔡仁政、翁福元,2014):

學生數的減少,影響學校的規模和班級數,並在教師員額編制的規範之下,

師資數和組織編制的增減隨班級數和學生數而定,偏遠地區學校教師數相對中大 型學校為少,但所負擔的行政業務量其實差距不多,得見偏鄉學校人力不充沛、

同工卻不同酬、勞務不均等現象,亦間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能。

除此之外,交通不便和進修不易的因素更是人才不願至偏鄉學校任教的因素 之一。縱使招聘到正式或代理教師,交通、進修、工作負荷量高等因素仍舊是將 教師往外推之手,加上正式教師的工作地選擇權、代理教師欲轉正的規劃,導致 教師易流動難留的情況,導致教學方式難以銜接。如此的教師流動現象怎能確保 學生的學習權益呢?

(三)學生人數結構影響人力、經費與文化刺激

依據陳聖謨(2012)的研究發現,少子女化、高齡化、多元化(新臺灣之子 增多)等結構性變化,造成偏鄉淪為經濟弱勢、城鄉落差、學校規模不足、教育 成本升高、教育經費不足的窘境。

再者,正因學校地處偏遠、經費缺乏,補救教學仍由本校學校老師擔任,外 地的特殊專業教師較少,加上小校的班級結構與學生組成,孩子缺少鼓舞與楷模,

沒有同儕的正向互動,皆使學生的文化刺激受到侷限,也影響其基本能力、造成 其學習動機低落(吳寶珍,2016;楊雅妃,2012)。

職是之故,我國政府為因應偏遠地區學校困境,歷年來制定了許多政策,就 以最近的相關作為來說,教育部(2015a)於民國 104 年所頒布的「偏鄉教育創 新發展方案」,於全國偏遠地區學校試辦本方案,主要透過在地資源與人力的結 合,藉以傳承文化並賦與偏遠地區學校創新元素,從而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除此之外,為解決偏鄉離島地區教師的聘任問題,並鼓勵教師留任偏鄉,以能提 供學童穩定的學習環境,縮短城鄉教育落差,教育部亦於民國 104 年頒布「偏鄉 學校教育安定方案」(教育部,2015b)。

延續前述內容,不僅為了追求教育機會均等、各區域的均衡發展外,也為因 應偏遠地區學校的需求與特性,因此制定了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2017), 該條例主要規範編制內合格專任教師的聘任方式、彈性的員額編制及教師與校長 的合理任期,並賦予主管機關權力,得以契約聘任「專聘教師」。另外,也從硬 體的建設到軟體的輔導與照顧,以及辦理混齡教學、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藉以保 障學生的學習權益。至於為了能留住教師,則從提供宿舍、協助其專業發展、給 予獎勵補助等相關制度著手。除此之外,則透過簡化行政流程與作業,降低行政 負荷,並規劃教學訪問計畫,促使一般地區與偏遠地區的教師得以互相交流與學 習。

二、他國偏遠地區學校困境與相關革新

(一)中國

中國的農村教育普及率仍差、教育品質仍低,且快速城鎮化的結果,導致農 村教育更加弱化。單大聖(2016)就發現,中國的義務教育雖已基本普及,但受 到自然環境、文化等因素影響之下,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完成率仍差,

如同 Qian 與 Smyth (2008)所指出的,貧困家庭的收入實在無法支付孩子的學費,

且對於貧困家庭來說,當孩子入學時將無法工作,因而少了一份薪水來源,故農 村教育的輟學率仍高。此外,教育城鎮化不但使城鎮學校的承載能力超載,也造 成農村學校的生源大幅減少,也難獲得政府與家長的支持,導致教育投入向城鎮 聚集,使得農村教育進一步弱化。

再者,有關教育品質,從 Wang、Wang、Li 與 Li (2016)的調查可以發現,教 師的教學品質更存在著城鄉差距,農村學校教師的教學品質相對低落。而教學品 質低落的原因,夏淼與鞠曉青(2016)就指出,農村教師因外在因素的影響,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封閉的學校文化、競爭不足的環境,加上教學任務繁重,導致教師容易安於現 狀,自我專業發展意識不足、學習能力低、教學反思能力差,且無法進行專業發 展,影響了教學品質。

因此,中國為了解決農村教育的師資問題與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而規劃「特崗 計劃」和推動「師範生免費教育」,雖然該兩項制度的確為農村學校吸引了高水

因此,中國為了解決農村教育的師資問題與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而規劃「特崗 計劃」和推動「師範生免費教育」,雖然該兩項制度的確為農村學校吸引了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