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偽裝身份,取代社會階級的意涵

第二章 違逆天道的存在:精怪生命的特質

第二節 偽裝身份,取代社會階級的意涵

儒家在孟子時,「五倫」的概念正式確立,《孟子》:「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40為人與人之間互動 的行為提供準則,這樣的觀念在漢朝時被轉化為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41。不同於五倫欲創造人與人之間良性的互動關係,三綱立足於主從 關係,強調社會等級是維持社會秩序的神聖原則。「它關心的不是處於這些對應 關係中的個人福祉,而是關心嚴格的行為規範所帶來的特殊的社會穩定模式。」42 這樣的倫理關係帶有「順從」的意味,且不容倒置,在《搜神記》中記錄有人類 面對動物顛倒與人的關係:

司空南陽來季德,停喪在殯。忽然見形,坐祭牀上,顏色服飾,真德也。

見兒婦孫子,次戒家事,亦有條貫,鞭朴奴婢,皆得其過。飲食既飽,辭 訣而去。家人大小,哀割斷絕。如是四五年。其後飲酒多,醉而形露,但 見老狗,便共打殺。因推問之,則里中沽酒家狗也。43

40 漢.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年),上冊,頁 386。

41 漢.班固等:《白虎通》(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頁 203。

42 杜維明著,陳靜譯:《儒教》(臺北:麥田出版,2002 年),頁 129。

43 晉.干寶撰,李劍國輯:《新輯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2012 年),卷 19,「沽酒家狗」,頁 319-320。

27

這則故事在《風俗通義》中亦有記載44,於《搜神記》中略有增補,然其故事走 向大致不變,一隻老狗變化成鄰里中去世的來季德,依來季德原本在家中的地位 及身份作威作福,且「次戒家事,亦有條貫,鞭朴奴婢,皆得其過」,顯示老狗 對來季德及其家中事務相當了解,才能做到對各種吩咐都有條有理,並能指出奴 婢所犯的過錯。老狗對來季德的模仿唯妙唯肖,使來季德一家都未發現這並非來 季德本人,直至老狗喝醉現出原形,才被家人識破而消除。

《說文》云:「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45人為萬物之靈,動物的位階在 人之下,由人來支配動物,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狗在當時是用以輔佐人類狩 獵,《呂氏春秋》:「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媿其家室,出則媿 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則狗惡也。欲得良狗,則家貧無以。於是還疾 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有以求良狗,狗良則數得獸矣,田獵之獲常過人矣。」46 人類在進行狩獵時,需要狗的協助,因而飼養狗,狗在《爾雅》的中被歸於〈釋 畜〉,為人類豢養使役的動物,和人類的關係近乎五倫中的君臣關係。老狗由一 間賣酒的店家所養,本該服從人類命令,然而在經過長時間與人類相處和觀察後,

老狗對人類的行為、倫理的次序有所認識,並能加以模仿,在變化為人後,偽裝 成來季德。在這過程中,老狗原本服從人類的關係產生變化,老狗介入來季德家 中,取得來季德的身份地位,打亂原有的倫理關係,由受人使役的動物,轉變為 另一個家庭中可以支配眾人的身份,且偽裝十分巧妙,並未被人發覺,在「父為 子綱」要求子女服從於父親的觀念下,使這家人即便對此人感到不滿,仍不敢反 抗,使老狗能以來季德的身份作威作福長達四、五年之久。狗應該聽命於人,而 非對人類施加命令,因此在老狗喝醉現出原形後,這家人發覺平常恭敬對待的來 季德並非本人,已無服從的義務,立即對老狗進行砍殺。

44 《風俗通義》:「謹按:司空南陽來季德停喪在殯,忽然坐祭床上,顏色服飾聲氣熟是也,孫 兒婦女以次教誡,事有條貫,鞭撻奴婢,皆得其過,飲食飽滿,辭訣而去,家人大哀剝斷絕,如 是三四,家益猒苦。其後飲醉形壞,但得老狗,便朴殺之,推問里頭沽酒家狗。」漢.應劭撰:

《風俗通義》(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頁 226-227。

45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2013 年),頁 369。

46 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呂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頁 215。

28

動物變化為人類後取代人類原有的身份,違逆人類社會中對倫理關係的順從,

亦拆解倫理間的關係,因而在動物被人類識破偽裝後,必須回歸於常,打殺老狗 成為必然的舉措。又若:

吳興一人,有二男,田中作。作時,見父來罵詈打拍之。兒歸以告母,母 問其父,父大驚,知是鬼魅,便令兒斫之,鬼便寂不復往。父憂恐兒為鬼 所困,便自往看。兒謂是鬼,便殺而埋之。鬼便歸,作其父形,且語其家:

「二兒已得殺妖矣。」兒暮歸,共相慶賀,遂積年不覺。後有一師過其家,

語二兒云:「君尊候有大邪氣。」兒以白父,父大怒。兒出,以語師,令 速去。師便作聲入,父即成大老狸,入牀下,遂擒殺之。往所殺者,乃真 父也,改殯治服。一兒遂自殺,一兒忿懊亦死。47

是則大老狸變成敘事中父親的身份,至田中訓斥兩個兒子,兩子未識破而信以為 真,然而突然遭受父親斥責使兩個兒子感到不解,在返家後將此事告知母親且詢 問父親後,才察覺父親未至田中訓斥其子,此事乃精怪所為,當下決定將此偽裝 成人類的精怪予以除滅。但是行動在陰錯陽差之下反而將真正的父親殺害,老狸 便順理成章的偽裝成父親,進入這個家庭,甚至當成精怪已被殺害,而與家人一 同慶賀。老狸的偽裝維持數年未被發覺,直到一位修練有成的修道之人路經此戶 人家,才揭發老狸的偽裝,並將老狸除去,兒子在發覺自己殺害親生父親後感到 懊悔,最後兩名兒子皆因而死去。

《說文》:「貍,伏獸。」48狸是一種俯臥的動物,在《爾雅》中被歸於獸類,

《三國志》:「當獲小獸,復非食禽,雖有爪牙,微而不彊,雖有文章,蔚而不明,

非虎非雉,其名曰狸。」49人類捕狸並非用於食用,狸有爪牙但攻擊性不強,花

47 晉.干寶撰,李劍國輯:《新輯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2012 年),卷 18,「吳興老狸」,頁 307。

48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2013 年),頁 462。

49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95 年),頁 824。

29

紋多卻不鮮明,其毛皮能製衣,加以其居於野外,距離人類活動場域並不遠,而 能與人類有所接觸,成為人類獵捕的對象。《晉書》:「先是河南官舍多妖怪,前 尹多不敢處正寢,廣居之不疑。嘗外戶自閉,左右皆驚,廣獨自若。顧見牆有孔,

使人掘牆,得狸而殺之,其怪亦絕。」50狸的出現多與妖異事件有關,其所具有 的神秘性使人類對其產生不同於一般動物的想像。老狸擁有變化的能力,而欲透 過偽裝行使父親的權利,對這家人的觀察想必已有時日,才能在訓斥兒子及後來 進入這戶人家時都未被發現。此故事之原型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呂氏春秋》中「黎 丘丈人」: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効人之子姪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 者,黎丘之鬼効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 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 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 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旦之市而 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51

「吳興老狸」一則由「黎丘丈人」發展而來52,黎丘丈人為鬼所惑誤殺其子,其 子因擔憂其父而前往關心,反為其父所殺,父與子的角色在「吳興老狸」一則中 交換,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作弄人的已由鬼換成狸。而狸妖之作弄,又不僅止 於使人父子相殘,在兒子誤殺父親之後,妖更化成其父,公然居其家,儼然人之 真父。」53老狸不僅擁有變化成人的能力,更能模仿人類的行為舉止,真假虛實 間,兒子誤殺父親,這是否在老狸的計劃之中雖不得而知,然其利用這樣的機會

50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93 年),頁 1245。

51 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呂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頁 199。

52 詳參胡萬川:〈從黎丘丈人到六耳獼猴〉收於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小說戲曲研究》

第一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年 5 月),頁 57。

53 胡萬川:〈從黎丘丈人到六耳獼猴〉收於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小說戲曲研究》第一 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年 5 月),頁 57-58。

30

成功取代父親的身份,介入這家人的生活,打破原有的倫理關係,兒子所服從的 對象並非父親,妻子所順從的對象亦非丈夫,而是一隻能變化為人形的野外老狸,

這不符合三綱中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原則。且老狸與人類間原本被獵者與獵者 的身份亦被倒置,倫理關係在老狸的變化中被破壞殆盡,在一名修道之人識破老 狸的偽裝後,老狸的下場亦難逃人類的報復。另外,兩名兒子在這故事中殺害自 己的父親,亦違反倫常,在故事最後以死亡作結。

魏晉志怪小說中動物取代人類身份的故事裡,除了表達對人倫的遵從與不可 侵犯外,亦有著動物憑藉多年生存所獲得的知識與人類鬥智,意圖透過展現才學 的方式,證明其能力不下於人,從而改變人類與動物間位階關係,在《搜神記》

中即載有如下故事:

董仲舒嘗下帷獨詠,忽有客來詣,語遂移日。風姿音氣,殊爲不凡。與論

《五經》,究其微奧。仲舒素不聞有此人,而疑其非常。客又云:「欲雨。」

仲舒因此戲之曰:「巢居知風,穴居知雨。卿非狐狸,則是鼷鼠。」客聞 此言,色動形壞,化成老狸,蹶然而走。54

老狸化成人類,與能知天人感應的董仲舒討論《五經》,其學識之豐富,能與董 仲舒討論到極深奧的理論。然而這樣有學識且風姿非凡的人物董仲舒卻未曾聽聞,

因而起了疑心,在老狸說出天將要下雨後,董仲舒便戲言對方並非人類,而是狐 狸或鼷鼠一類的穴居動物,想不到這戲謔的話竟一語中的,說中對方是老狸的身 份,「識破」使老狸變回原形逃離現場。

漢董仲舒是盛傳的博識人物,55其學識之淵博使老狸在挑選鬥智的對象時找 上他,而老狸知識之豐富亦足以與董仲舒相比擬,而後老狸以動物本能預知天將

漢董仲舒是盛傳的博識人物,55其學識之淵博使老狸在挑選鬥智的對象時找 上他,而老狸知識之豐富亦足以與董仲舒相比擬,而後老狸以動物本能預知天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