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文獻回顧

魏晉志怪小說及本文所欲探討的動物敘事,在歷來的研究當中已得到相當豐 厚的成就,本節將前人的研究成果分為三類,一為小說史之綜合性研究,二為小 說中動物之相關研究,三為魏晉志怪小說之專論,分述如次。

一、小說史之綜合性研究

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上承先秦兩漢的神話傳說,下啓唐代傳奇小說,被 視為是小說的造始,在小說史中有其獨特地位,以下就小說史中對志怪小說的論 述及定位略做陳述: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 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 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 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魯迅首先

6

對志怪小說的起源予以闡明,並提出志怪小說所載雖是鬼神之事,然當時人認為 其真實可信。18秦孟瀟《中國小說史初稿》19、郭箴一《中國小說史》20、楊子堅

《新編中國古代小說史》21、徐君慧《中國小說史》22、侯忠義《中國文言小說史 稿》23、李悔吾《中國小說史》24、韓秋白、顧青著《中國小說史》25多以魯迅的 論述為基礎而立說。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將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 從小說史中抽出獨立討論,對其背景、流傳、價值及影響等皆有深入描述,認為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其記事新奇可觀,甚具原創性;其所費筆墨不多,而頗饒 趣味。」並依內容主題歸納分別論述,使人對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之內涵能有通 盤了解,而其對目前所知之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存佚情形一一考證,為各志怪小 說研究奠定文獻基礎。26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率先為志怪小說撰史,對志怪 小說的起源及發展有更詳盡的論述,對志怪小說的作者、版本進行考證,並分析 其內容、價值,使志怪小說有更完整全面的論述。27在前人的研究上,魏晉南北朝 志怪小說的考證、發展脈絡及特色,皆已有陳述,為本論文據以開展的基礎。

二、對小說中動物之相關研究

中華文化中的動物有屬於想像的靈物,帶有神秘色彩的生命,以及人們活動 場域尋常可見的動物,亦有部份動物被認為能產生變化成為精怪,眾多的動物與 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在小說中亦常見動物的出現,而使動物成為研究主題,當中

18 參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出版,1992 年)。

19 參見秦孟瀟:《中國小說史初稿》(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 年)。

20 參見郭箴一:《中國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年)。

21 參見楊子堅:《新編中國古代小說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 年)。

22 參見徐君慧:《中國小說史》(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 年)。

23 參見侯忠義:《中國文言小說史稿》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年)。

24 參見李悔吾:《中國小說史》(臺北:洪葉文化,1995 年)。

25 參見韓秋白、顧青:《中國小說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年)。

26 參見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年)。

27 參見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年)。

7

有些動物在小說中出現尤為頻繁,而被特別提出予以討論。以下先就對特定某些 生命為主題的研究彙整一處,再就對動物綜合性之研究予以整理。

(一)對特定生命的研究

早期的動物崇拜使人類對某些動物產生想像,認為其具有不同於一般動物的 特質,甚至能變化為人形,這些生命在中華文化發展中占有獨特地位,在小說中 被多次提及,而吸引學者將其由文本中挑出獨立進行研究,以下依靈物、神秘生 命、精怪三類分別整理相關論述。28

1.靈物

中華文化中有許多由人們幻想出來的動物,這些動物並非真實存在,多是由 早期動物崇拜或圖騰信仰發展而來,隨著時間演變而具有不同的形象及象徵意義,

以此為研究者如:2007 年蘇敏如《中國水界神異動物象徵研究──以《太平廣記》

魚、龜、蛇、龍為例》29、2011 年林禹璇《《夷堅志》龍故事研究》30、2013 年是 瑞華《貔貅形象及其故事研究》31。靈物在發展過程中多被賦予飛行、呼風喚雨等 特殊能力,使其不論在外貌、能力上皆有不同於一般動物的特質。

2.神秘生命

部份動物因為人類對其不甚了解,而產生錯誤的觀察,或因動物帶來的危害,

而在面對時抱有恐懼,在理解其行為模式時,賦予不同的含義,使其被視為具有 靈性,不同於一般動物,這屬於人類主觀賦予的形象,並不全然符合動物的特徵,

但長期下來這些意象已被普遍相信,大量在小說中提及運用,以此為研究主題者

28 對尋常動物的研究因多與其他類型之動物合併討論,無單獨研究者,故在此並未列出。

29 蘇敏如:《中國水界神異動物象徵研究──以《太平廣記》魚、龜、蛇、龍為例》(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 年)。

30 林禹璇:《《夷堅志》龍故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年)。

31 是瑞華:《貔貅形象及其故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 年) 8

有:1996 年周文玲《《太平廣記》所引唐代四大動物妖故事研究》32、2003 年吳俐

和勇〈論六朝志怪小說中精怪傳說的類型及其成因〉43、2011 年林貞伶《唐人小

報」故事研究》55。動物在小說中展現的特色,顯現出人類對動物的觀察,對動物 的特質有所了解,而賦予不同的形象,經由前人研究中對各種動物的闡述,對動 物特色及其在敘事中呈現的主題有所了解。

三、魏晉志怪小說之專論

隨著佛教在南北朝時期的興盛,釋氏輔教之書大量出現,而使魏晉志怪小說 與南北朝志怪小說有所區隔,此處先以魏晉志怪為範圍之研究做整理,再以本文 涉及之魏晉志怪小說相關研究彙整於後。

(一)魏晉志怪之整體解析

魏晉志怪有別於南北朝志怪,在內容上尚未受佛教影響,而能從中了解傳統 中華文化的思想觀念,1986 年呂清泉《魏晉志怪小說與古代神話關係之研究》56、 1992 年張榮基《魏晉志怪文學之研究》57、2003 年石昌渝〈論魏晉志怪的鬼魅意 象〉58、2009 年蔡瑩〈魏晉志怪小說的身體觀〉59。魏晉志怪小說承襲先秦兩漢的 神話傳說,其敘事中仍保有神話敘事的痕跡,而在志怪作者以記實心態整理下,

能充份呈現當時的文化思想。

(二)單一專書之探討

魏晉志怪小說之研究中,已有多人對特定專書予以研究,這些人對專書都有

55 洪培珊:《唐五代筆記小說「動物懲報」故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 年)。

56 呂清泉:《魏晉志怪小說與古代神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年)。

57 張榮基:《魏晉志怪文學之研究》(東吳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 年)。

58 石昌渝:〈論魏晉志怪的鬼魅意象〉,《文學遺產》第 2 期(2003 年)。

59 蔡瑩:〈魏晉志怪小說的身體觀〉,《鄭州大學學報》第 1 期(2009 年)。

11

深刻的體悟,並對文獻進行分析考證,其中《搜神記》於明朝時出現胡應麟輯錄 的版本,被認為是魏晉志怪小說中能全書保存流傳的文本,加以其為魏晉志怪小 說中極具代表性的著作,吸引大量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其研究數量之多,即便是

《博物志》亦難與之匹敵,因此將《搜神記》之研究獨立列出整理,再將其餘魏 晉志怪小說之專書研究整理於後。

1.《搜神記》之相關研究

《搜神記》為魏晉志怪小說中相當重要的專書,其相關研究數量及種類繁多,

在此分就文獻、思想、文學三方面分別略述於後。60

其一,文獻方面,1991 年謝明勳〈從干寶著作談《搜神記》之著述緣由〉。61

《搜神記》成書於晉,散逸於宋,至明代胡應麟由各古書中提及《搜神記》的記 錄中輯錄出來,並經其友胡震亨、姚士粦校訂,而為二十卷本,收入《秘冊彙函》。 此輯本經李劍國考證,有輯入非《搜神記》之內容、輯文不完備或有誤、輯校佚 文時綴合他書、疏於考辨校勘等問題。《搜神記》輯本經汪紹楹、李劍國等人的校 注,雖已不可能復原原書,然已有較接近原貌之文本可供使用。

其二,思想方面,《搜神記》廣泛搜集當時期的志怪小說,其所收內容廣泛,

類型眾多,且充份反映出魏晉時期的文化思想,針對《搜神記》所談論的文化現 象予以探討者有:1984 年金克斌《魏晉志怪小說中的世界──以搜神記為中心的 研究》62、1996 年林翠萍《《搜神記》與《嶺南摭怪》之比較研究》63、2004 年陳 怡伶〈鬼與人的交涉──談「搜神記」中的鬼故事類型及其意涵〉64、2005 年蘇

60 關於《搜神記》之相關研究數量眾多,在此僅擇要予以介紹。

61 謝明勳:〈從干寶著作談《搜神記》之著述緣由〉,《中國書目季刊》第25 卷第 1 期(1991 年 6 月),

頁85-87。

62 金克斌:《魏晉志怪小說中的世界──以搜神記為中心的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4 年)。

63 林翠萍:《《搜神記》與《嶺南摭怪》之比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年)。

64 陳怡伶:〈鬼與人的交涉──談「搜神記」中的鬼故事類型及其意涵〉,《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

第9 期(2004 年 5 月),頁 63-80。

12

榮彬《神道設教──《搜神記》感應類故事研究》65、2005 年陳佩玫《《搜神記》

作手法對後世影響極大,而以《搜神記》中的文學技巧為論述重點者整理如下:

與超越──王嘉《拾遺記》為亂世百姓所揭櫫的人生目標〉93、2011 年牛程《《列 異傳》研究》94、2012 年林昀佑《《列仙傳》、《列異傳》神仙、鬼怪、方術研究》95、 2013 年韓延汝《《搜神後記》研究》96、2013 年廖秀倩《《博物志》博物書寫研究》97。 在這些研究中,志怪小說的意涵被詳加論述,而魏晉志怪小說各專書的特質亦有 所闡示,前人對於文獻的考證、研究方法的探討等方面皆有豐碩的成果,成為本 文繼而研究的基石。

以小說為素材對動物進行研究者,前人已取得相當豐富的成就,成為本論文 續以開發的基礎,在魏晉時期的志怪小說研究上,已對整體概況有深入的了解,

且各專書皆有充份的闡發,惟在動物的研究上,尚未有以整個魏晉時期的志怪小 說為議題之探討,故本文以魏晉志怪小說為範圍,對當中的動物敘事進行分析,

期望透過這樣的研究,達到三項成果,其一,對魏晉志怪小說的文本有進一步的 闡述與發現,其二,對佛教傳入中國前,中華文化中對生命的體悟和理解,及人

期望透過這樣的研究,達到三項成果,其一,對魏晉志怪小說的文本有進一步的 闡述與發現,其二,對佛教傳入中國前,中華文化中對生命的體悟和理解,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