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備 註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11-147)

* 於每次教學後立即做檢核,並填寫過程 信度紀錄表。

* 過程信度計算公式:

(實際按照教學流程之教學次數÷事先規定 的教學流程次數)×100%

本次過程信度

: 。

資料來源:修改自鄧育欣(2007)

附錄十二 訪談題綱

對象: (身份:導師/專任教師 ) 填寫日期:

一、 您覺得使用輔助性科技產品:數位語言學習筆後,對於受試學生在接受性語 言、表達性語言、社會性語言等溝通能力是否有正面影響?請詳述之。

二、 承上題,若本實驗教學研究對受試學生溝通能力有正面影響,那麼是否也有效 降低受試學生的不適當行為?提昇生活品質?

三、 您覺得本實驗教學研究是否值得教師們持續延用於自閉症學生之溝通訓練?

四、 您覺得在學校課程中是否需要為自閉症學生安排一對一的個別教學時間?若 有需要,可以如何安排?

五、 您覺得本實驗教學研究過程有哪些優缺點?如何調整?

六、 在參與本實驗教學研究之前後對輔助性科技的了解有何變化?

七、 您對本實驗教學研究有何感想?

附錄十三 階段內分析資料形成說明(一)

◎ 舉前期實驗接受性語言溝通行為之基線期為例。

◎ 說明:參考論文第54 頁之視覺分析方法。

基線期 處理期 維持期

趨向線 往 下

T=17

圖 7-1 趨向線

圖 7-2 趨向穩定性決斷區 圖 7-3 水準穩定性決斷區

附錄十四 階段內分析資料形成說明(二)

階段順序 基線期 計算與說明

階段長度 4 基線期的資料點有22%、7%、15%和 6%等,即此階段共經 4 次評量。

趨向 預估

參考許天威(2009)頁 228-232,採資料點中分法繪出趨向線(如圖 7-1 所示),

該趨向線的走向為向下。

趨向 穩定性

◎參考許天威 (2009)頁 232。

變動 (0%)

1.找出趨向線在縱軸上的交會處,得 T=17%。

2.選擇穩定性決斷值 15%,故 C= 15%。

3.趨向線刻度 T 值是 17%,故可接受之穩定範圍的代表值是:

R=17%×0.15=2.55%。

4.自縱軸上資料點值 T=17%的刻度上下各取 1/2 的 R 值刻度單位,亦即:

上限刻度為17%+(2.55%÷2)=18.275%

下限刻度為17%-(2.55%÷2)=15.725%

5.從縱軸取得上限與下限的刻度,分別畫趨向線的平行線,構成趨向穩定性 決斷區(如圖 7-2)。

6.落在趨向穩定性決斷區內的資料點經判讀為 0 點。

7.趨向穩定性百分率為:(0÷4)×100%=0%。

8.因為 0%小於 85%,故趨向穩定性為「變動」。

水準 平均值

13% 計算方式為:先將各資料點的值相加,再除以總資料點數。

(22%+7%+15%+6%) ÷ 4=12.5%≒13%

水準 穩定性

◎參考許天威 (2009)頁 329。

變動 (0%)

1.計算水準平均值,從上列計算結果得知其值 13%。

2.選用 15%作為穩定性決斷值,而水準平均值為 13%,

於是13%×0.15=1.95%≒2%(取整數)。

3.取得水準穩定性決斷區的上下限,並繪出決斷區,其計算式為 13%±(2%÷2)=14%與 12%,在縱軸刻度上取得這兩點,分別從這 兩點繪水準平均值線的平行線而構成水準穩定性決斷區(如圖 7-3)。

4.數出落入決斷區內的資料點數為 0 個,於是水準穩定性百分率為 (0÷7)×100%=0%。

5.因為 0%小於 85%,故水準穩定性為「變動」。

水準範圍 (min.~max.)

6%-22% 本階段最低資料點為6%、最高資料點為22%,因此二者的差距範圍 在6%-22%之間,意即受試學生的溝通行為正確百分比值在此範圍內變動。

水準變化 (first~last)

22%-6%

差值 -16%

本階段最後一個資料點為 6%、第一個資料點為 22%,因此二者的差距值 為6%-22%=-16%,此值為負數,代表在前期實驗基線期階段,該生的 接受性語言溝通行為呈現退步(反治療)趨向。

附錄十五 佐證用之實際紀錄紙

一、立意說明:

研究者於論文口試會議中,獲得口試委員們的提點,因而附上部份的實際紀錄 用紙,以供讀者藉之窺視本研究之原貌,分別說明於後。

二、本研究實際使用的附錄資料說明:

頁數 內容 頁數 內容 頁數 內容

107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前 期 - 接 受 性 語 言-基線期 1

117 溝 通 行 為 觀 察 紀 錄 表 - 後 期 - 表 達 性語言-處理期 2

127

類化能力評量-後期-跨互動人物-第二 次

108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前 期 - 接 受 性 語 言-處理期 1

118 觀 測 信 度 考 驗 - 前 期 - 接 受 性 語 言-基線期 1

128

類化能力評量-後期-跨情境-第二次

109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前 期 - 接 受 性 語 言-處理期 6

119 觀 測 信 度 考 驗 - 前 期 - 表 達 性 語 言-基線期 1

129 增強物調查-教師用 110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前 期 - 表 達 性 語 言-基線期 1

120 觀 測 信 度 考 驗 - 前 期 - 社 會 性 語 言-基線期 1

130 增強物調查-家長用 111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前 期 - 表 達 性 語 言-處理期 3

121 觀 測 信 度 考 驗 - 前 期 - 社 會 性 語 言-處理期 8

131 教學程序 檢核表與過

程 信 度 考 驗 -99.10.4

112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前 期 - 社 會 性 語 言-基線期 1

122 類 化 能 力 評 量 - 前 期-跨互動人物 與跨情境-第一 次

132 教學程序 檢核表與過

程 信 度 考 驗 -99.10.6

113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前 期 - 社 會 性 語 言-處理期 8

123 類 化 能 力 評 量 - 前 期 - 跨 情 境 - 第 二次

133-135

訪談題綱(合併於實驗 教 學 成 效 調 查 表)-許老師

114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前 期 - 社 會 性 語 言-維持期 1

124 類 化 能 力 評 量 - 前 期 - 跨 互 動 人 物-第二次

136-138

訪談題綱(合併於實驗 教 學 成 效 調 查 表)-洪老師

115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後 期 - 接 受 性 語 言-處理期 2

125 類 化 能 力 評 量 - 後 期 - 跨 互 動 人 物-第一次

116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後 期 - 表 達 性 語 言-基線期 1

126 類 化 能 力 評 量 - 後 期 - 跨 情 境 - 第 一次

三、備註:

(一)由於研究者在整個實驗結束後重新編排附錄資料,因此,實際用紙的附錄 編號和論文中的附錄資料編號有異。另外,部份附錄資料亦於實驗教學後加 以修改,期能便於後來研究者參考之用,因此,實際用紙的附錄內容和論文 中的附錄內文略有不同。

(二)未放入後期社會性語言的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的理由為,該實際用紙上有 該生和家人的姓名,故略之。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