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綜合研究結果和研究歷程相關經驗,提出如下建議,期能為特殊教育工作者提 供些許幫助或提供自閉症兒童家長特教知能的支持。

一、溝通教學建議 (一) 教學對象

適用此實驗教學法之學生特質如下:

1、能從事拼圖活動:代表其具備區辨符號、記憶符號和組合符號的能力。

2、視-動協調度良好:能有理想的視力以辨認符號,再配合手部動作以完成 連續性的拼字活動。

記憶力是學習此實驗教學的基礎,有好的記憶力,就可以透過反覆的練 習而熟記符號與語言的關聯性,舉例說明,若學生經多次練習後,在聽到教 師提問,「這裡有積木和拼圖,你要玩什麼?」的問句後,能將所記憶的答 句,「我要玩拼圖」的注音符號拼出,再透過教師給予立即從事拼圖活動的 機會,練習久了,學生就會知道「我要玩拼圖」這個句子能表達他想玩拼圖 的心理需求。

然而,若學生沒有良好的記憶力但有配對能力,仍可以透過教學者利用 記憶貼片,預錄溝通詞句的替代方式來進行溝通訓練。

(二) 心態調整

1、「大腦漸趨成熟」:

研究者從事國中端特教工作已邁入第九年,實務經驗中發現,多數家 長,對於此階段的孩子已不抱有太大的期望,對於學生們的要求不外乎是在 學校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回家,僅有少數家長會以升上理想高職綜合職能科 為國中階段的目標。

家長們通常在孩子小學之前,煞費苦心於孩子潛能的激發,但屢次的期 望與落空,那份摯愛所展現的熱情漸漸萎靡,替以代之的是消極的態度。然 而,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和教師們都強烈地感受到,受試學生驚人的進步,

過十多年來的教育,如此持續不斷的多元刺激下,直在現在,他的潛力都發 揮出來了。

雖然,這只是一個個案,但研究者衷心地企盼,每一位曾經深愛著你的 寶貝的家長,也許「永不放棄」值得當做您和教師們共同的座右銘。

2、「謹記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你怎麼認為,孩子就往你所認為的方向發展。無論教師或家長都要謹 記,在為學生做溝通訓練的過程,一定要秉持著相信的心,唯有相信,相信 他有可能學會溝通,這樣的心態才能帶動溝通訓練者的熱情,繼之而來的是 源源不絕的教學好點子。

3、「落實賞識教育」:

研究者在實驗教學期間,雖背負成敗與時間的壓力,但在和受試學生進 行教學過程,都努力保持自己有著穩定且良好情緒,並用心塑造一個愉快的 教學氣氛。這般教與學的景象,就如同每一個家長在教導牙牙學語的小嬰兒 開口說話相同,只要他有一丁點兒進步,家長就給予大量的鼓勵,沒有責 備,只要無數的驚喜與讚嘆。

4、「開發優勢能力」:

目前特殊教育的觀念不再是「遇弱補弱」,而是「截長補短」。特殊教 育工作者和家長,如何保持敏銳的觀察力以找到學生的優勢能力,是值得大 家努力的方向。如何從看似層出不窮的行為問題的外衣下,看到他們美麗的 內在特質,研究者個人認為,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關鍵所在。

一旦學生的優勢能力獲得開發的機會,相對有益於行為問題的減少。因 此,教師們在溝通訓練的過程中,宜專注在學生優勢能力的開發上,不需要 針對不適當行為進行處理。

(三) 教學策略

1、「善用增強物」:

檢視本研究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研究者透過導師和家長的幫助,精確掌 握到受試學生所喜愛的人、事、物,並成功地運用在教學活動設計內,不僅 是把增強物當成獎勵品,還讓增強物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誘發學習動機的功 能。

2、「情境單純化與精熟學習」:

自閉症學生的學習專注力短,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充份發揮教學效率,

因此研究者建議教學情境的安排採先抽離再回自然情境的方式。即訓練初期 宜在安靜且單純的環境中實施教學,待學生之溝通行為趨近熟練,就能讓學 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練習或使用。

(精熟原則:於5個不同時段進行溝通評量,平均正確率達70%以上即是。) 3、「有效提示創造成功經驗」:

教學者透過彩色的注音符號提示卡,提供學習者有效的視覺搜尋支持,

以幫助學生快速搜尋符號,創造有效率的拼音動作,達到成功的溝通需求。

4、「教導適切的拼音方式」:

經實驗後,證實後期實驗的拼音方式較前期實驗理想,據此建議教學 者,宜於教學前充份考量所欲教導的溝通詞句中需要用到哪些符號,再將不 需用到的符號遮去,以避免過多的符號所造成的干擾,進而提昇拼字的效 率。

5、「合作教學」:

主要的溝通訓練者,宜考量學生學習特性與需求後,與相關教師討論共 同的訓練計畫。例如:職業生活專任教師,可以在電腦課程中,讓學生練習 打字,從中熟記各溝通詞句之相對注音符號,語文課程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 間,讓學生做拼字活動,生活教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導生活中常用的詞 句,如:用餐會話、打招呼的用語,數學課程教師可讓學生練習用數位語言 學習筆來進行購物活動…等。(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 法,第7條)

6、「強化的問答連結」:

研究者從實驗過程發現,在視覺優勢的作用下,受試學生不但能在訓練 後,於無注音提示的字詞出現後,立即拼出相對應的注音符號做答句動作,

還能在無視覺提示下,透過記憶貼片發問,做出答句動作。

由此可知,該生在強而有力的問答句的連結訓練後,是可以在純語音提 問下進行溝通活動,因此建議,溝通訓練者在進行溝通訓練的過程中,要把 握問答句明確且一致性的原則。

7、「個別指導的重要性」:

檢視本實驗教學進行方式符合個別指導原則,且研究結果顯示,為無口 語自閉症學生安排個別指導能提高學習成效,因此,建議特殊教育教學單位 宜在人力資源充足之下,安排個別指導時間,此教學可由特教教師或教師助 理員來進行。 (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第7條)

8、「同儕參與」:

本研究過程顯示,安排同儕參與不但可以減輕教學者的工作量,還可以 幫助學生於自然情境中表現溝通行為,舉例說明,本研究所安排的同儕學生 所發揮的功能有:協助教師帶領受試學生到實驗教學地點,教師可於同時間 進行教學情境佈置;而在回到原班級教室做溝通練習期間,同儕學生能提醒 受試學生拿出數位語言學習筆進行溝通活動。

9、「單位教學時間」:

研究者建議教學時間以十~十五分鐘為一個單位,單位時間內不宜教導 太多的溝通詞句,宜經適切評估後,給予最適當的溝通詞句量,並掌握教學 活動設計簡單化、重點化、明確化和反覆練習的原則,以獲取良好的教學成 效。

二、日後研究建議 (一) 核心字彙研究

本研究者在擬定教學內容期間,經過數次修改才確認教學內容,在此過 程中,深感擬定與學習者切身的溝通詞彙之難度高,不但費時也耗費心力,

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透過生態調查法或重要他人訪問法等方式,蒐集 並整理成多元的功能性溝通詞彙,以便教師或家長進行溝通訓練之參考。

(二) 學習專注力研究:

林寶貴(1989)指出,15%-80%的自閉症兒童有腦波異常或癲癇發作,查 本研究之受試學生並無癲癇病症,而研究者在進行溝通教學的過程中,觀察 到,當受試學生出現眼球翻轉的動作時,其學習活動立即被中斷,而當該生 能持續進行學習期間,其眼球翻轉的情況即消失,因此認為此議題值得相關 專業人士進行深入研究,以探討眼球翻轉的生理性原因、眼球翻轉和學習專 注力之關聯性。

(三) 多元化研究:

數位語言學習筆具多感官刺激的特色,在本研究進行中,不但有效引發 學生之學習動機,其溝通訓練成效也很好,因此,建議未來可利用此工具為 更多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溝通訓練或語言學習方面之研究,以研發更有效且 成熟之教學法造福更多學生。

(四) 自閉症智力測驗工具研究

本研究受試學生經國際萊特操作量表評估智能呈現 FULL IQ 44,即全智 力商數為44,屬於中度智能不足。然而研究者觀察該生在實驗教學期間的表 現,覺得該生之智能應該不低,因此懷疑該生之智商有被低估的可能。

如果智力測驗的功用在於提供學子適性教育之依據或提供教師實行因材 施教之參考,那麼研究者認為智力測驗有存在的價值。但目前並沒有適用國 內自閉症學生之智力測驗工具,目前常用的測驗工具為魏氏兒童智力量表,

但此工具並不適用無口語自閉症學生,另外,研究者認為,評量活動需在有 效的溝通狀態下進行,其評量結果才足以解釋該生的智力水準。若採行不適 用的方法,測出的結果不但不適用,還會造成家長過早放棄其子弟的現象。

因此,建議對智力測驗有專精的學者不妨考慮為自閉症學生研發更適用 的測驗工具或發展適用的多元智慧量表,以發掘學生之優勢能力,提供教師 和家長進行教育之參考。

(五) 研發學習能力指標

由於自閉症學童之個別差異大導致教學難度相對高於其他障別學生,因 此建議日後研究者可透過調查法,蒐集各年齡層自閉症兒童之學習能力資 料,據以整理出不同障礙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其表現在各年齡層次上之學習能 力指標,以供教師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之參考,進而提昇長、短期教育目標 擬定之適切性和目標達成率。

(六) 社會性語言與主動性研究

本研究在社會性語言的教學活動設計較偏向由教師作提問後,再由學生 逐一針對各問題拼出答句,此係考量學生所習得的語彙有限,因此未安排讓 該生主動提問。建議日後研究,若能在學前階段即採行輔助性科技溝通訓 練,也許在累積大量的語彙後該生能具備溝通行為的主動性。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8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