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價值認知與參與幫派後的反思

第四章 訪談資料分析

第五節 價值認知與參與幫派後的反思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的幫派會定期開會,有的幫派是有事才聚集哥哥們開會,或不定 期地召集幫派幹部們聚餐、交流情誼,不管開會的情形如何,幫派大哥 們藉著開會凝聚成員們的幫派意識,與對幫派的凝聚力。為了確保隨時 找得到人,以因應需「落人」的突發狀況,手機的便利性提昇幫派的「機 動性」,成為最主要的聯繫工具,然而,網路資訊的發展一日千里,幫 派的會議日後是否會被視訊會議取代?或者於網路虛擬世界進行幫派 成員之間的聯繫?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與逐漸普及,這些都有可能發 生或正在發生。

第五節 價值認知與參與幫派後的反思 壹、幫派少年的價值認知

古人商鞅曾說:「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佚(逸),苦則索樂,

辱則求榮,此民之情也……名利之所湊,則民道之。」,英國學者邊沁

(Jeremy Bentham,1789)亦認為行為的原動力是「趨樂避苦」3,對 幫派少年而言,金錢、權力、情義…的價值,重要性凌駕於守法觀念 之上,因此,他們不顧一切,甚至犯法去追求這些他認為重要的事物,

如果因此被抓、被關,只能算自己衰、運氣不好,不過,大部分都抱 持著自己不會被抓的僥倖心態。

雖然部分受訪者在訪談時表示對於法律規範會盡量去遵守,但從 表 4-16 可看出,當幫派少年感覺被侵犯、朋友被欺侮時,很容易就會 採取暴力、違法的手段來表達他的不滿,並認為他這麼做,是為了朋 友、義氣,而不是為了自己,尤其當幫派成員被欺侮時,無疑是對他 們人格的羞辱,他必須為幫派的地位與存亡而打架,除此之外,另有

3 理性選擇理論:人在做決定時,都會詳細思考、仔細盤算,在心中權衡自己做的決定是否可以獲得最大

4 中立化理論(Neutralization Theory):依據 Sykes 跟 Matza(1957)之見解,少年犯對其偏差行為之合理 化,約可區分為五種型態之中立化技術-責任之否認、損害之否認、被害人否認、對非難者之非難、高度 效忠其團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舺」的經典台詞-「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對幫派少年而言,

朋友或某人被欺侮時,怎能不情義相挺?由表 4-16 可看出,在參與幫 派的前後,打架幾乎是每個幫派少年的都有的行為,但在參與幫派之 後,打架的方式幾乎都更顯激烈與暴力。群起的情緒會互相渲染,因此,

幫派少年很容易地不經思索,用打架、暴力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另一方 面,這也是幫派少年累積信譽、打響名號的生存之道。

當幫派少年在家庭裡找不到認同感,在學校得不到成就感,又不被 社會肯定,因此,一些有共同遭遇的少年即可容易「因緣際會」地彼此 鏈結,從事中輟、逃學、吸菸、喝酒、打架等偏差行為,一旦與幫派成 員有所接觸,有機會便很容易選擇參加幫派來追尋他們的「成功」。

多數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參與幫派之後,對於性觀念與態度並沒有什 麼改變,言談中也沒有提到複雜的性關係,提及上酒店的經驗時,部分 受訪者雀躍的神情忍不住寫在臉上,並表示一開始上酒店都是哥哥帶去 的,且都是去幫派投資的酒店或認識的酒店,以規避警察臨檢,去過幾 次之後,自己也會帶小弟前往消費,讓小弟服侍享受當大哥的快感。上 酒店這件事在一般社會道德規範之下,對於未成年人而言,是不被允許 的,所以,可以上酒店玩樂,使幫派少年覺得有比較像大人的感覺,平 常看哥哥們在酒店內飲酒作樂,耳濡目染之下,幫派少年模仿那些行為 樣態,也覺得那沒有什麼了。

「(酒店)就還滿好玩的,可以摸、可以看,還可以匡出去…」(B)

「有時候我也會找『腳』去酒店,…匡妹很貴耶!看自己的手法可不 可以匡到不用錢的。」(I)

「會去開查某,酒店的,都二十幾歲,他們會問我幾歲,他們都很 喜歡小孩子。」(J)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表 4-17 可看出,多數的少年,在參與幫派之後,都有沾染吸食 毒品的惡習,雖然幫派少年吸食毒品不一定是跟幫派有直接關係,有 些幫派於幫規中也明定不可吸毒、販毒,然幫派少年每天接觸的幾乎 都是龍蛇雜處的環境、無可避免地會認識一些沾染毒品的人,幫派成 員中亦不乏有背著哥哥們吸食、販賣毒品情事,據多數有吸食毒品經 驗的受訪者表示,其接觸的毒品幾乎都是朋友或堂口成員所提供,在 好奇心與尋同認同的趨使下,很難不沈淪於毒品的誘惑,有些幫派少 年甚至不需花錢買毒品,其毒品來源或由朋友提供、或以販賣毒品所 得來換取毒品。

「我們幫派不鼓勵人賣毒品,通常都是幫派裡面有人在搞毒品,

賣不出去找我們去賣,賣以後有賺錢,覺得不錯,就這樣一直賣下去。」

(B)

「我吸的毒品都不用錢,都是朋友給的,要不然就是我賣毒賺的 錢買的。」(E)

「自己賺的錢就不怎麼夠我花用了,還有花錢來買毒品?倒不如 拿別人的錢來買毒品(販毒)。」(F)

「我毒品都不用錢,因為在外面我人際關係很好,朋友有吃的時 候我就吃。」(G)

「我有問過我哥哥,他有說 K(他命)、安非他命都是從公司拿的。」

(G)

「有一個朋友…他問我要不要抽菸…他說『加料過的』,…我抽一 口後馬上昏昏的…就不抽了…很多朋友都說你臭卒仔怎樣…」(H)

「毒品都不用買,我都吃哥哥他們的。」(I)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討債、刺青、吸毒、上酒店、性交易 比較兇、較容易生氣、暴燥、跟人家衝突 J 竊盜、中輟、打架、機構收容 吸菸、喝酒、玩過幾次飆車、販毒、吸毒、傷害、

恐嚇、妨礙公務、上酒店、性觀念較開放、性交 易

戴天珠(保平安)

比較會打架、拿信號彈、小西瓜刀械鬥

參、參與幫派後的反思

一、參與幫派前後對幫派認知的改變

幫派少年在參興幫派前,對於幫派的認知,無異是打架很神 勇、惹事生非、賺很多錢、對「社會事」很有辦法、很帥…等,

在幫派少年先入為主的想法上,某部分仍覺得幫派多多少少帶著 恐怖、暴力的色彩,當少年加入幫派,參與幫派活動並與幫派成 員互動之後,對於幫派的認知,反而覺得幫派沒有想像中那麼恐 怖、裡面的人挺好相處的、而錢沒有想像中好賺。

跟社會上一般人一樣,幫派少年入幫前對幫派的既定印象,

多是受電影、媒體報導而影響,電影為了效果與票房考量,難免 以跨張的情節詮釋幫派的種種,媒體片段的報導多以驚聳的畫面 來呈現它的新聞性,打打殺殺的畫面、動不動就被狠 K 的情節、…

等等,因此,幫派少年在入幫前對幫派難免存有危險、恐怖的想 法,正式參與幫派後,才發覺幫派其實沒有那麼恐怖。

對混幫派的人而言,朋友愈多,出了事能相挺的資源自然就 多,若大家同屬一個幫派堂口,彼此為幫派的共同利益及組織勢 力而打拚,槍口當然一致向外,成員間以兄弟相稱,好比「自己 人」一樣;幫派成員間若屬於不同幫派堂口,除非是對立的堂口,

基於「廣結善緣」、「寧多一朋友,不樹一敵人」的心態,在無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行動自由遭受拘束,因「不想再進來」而萌生離開幫派的念頭?

或真是因為進入司法體系,重新反省自身的行為與價值而有所覺 悟,決意改過自新?值得商榷。

「幫派經常是一個獨特的,而且令人無法抗拒的忠貞團體。」

(許春金,1996),「加入幫派除可耀武揚威外,另可在毋須辛勤 工作之情形下,輕鬆獲取鉅額金錢,因此,從理性抉擇,趨利避 害之角度觀之,少年加入幫派有特定吸引力。」楊士隆、程敬閏

(2001),若以此論點,少年加入幫派既然是理性抉擇後的結果,

為何又會萌生退意呢? 隨著年紀及一些歷練之後,幫派少年漸漸 會去思考自己的未來,當他無法在幫派中看到未來,或從幫派中 獲得的不如他的預期,就會選擇對他「相對」有利的決定而離開 幫派。

但是,幫派少年囿於自身的背景及條件,有限的學歷及前科 紀錄,要在社會中重新找到立足之地,談何容易?因此,亦有幫 派少年選擇繼續留在幫派之中,或等賺夠錢之後再離開。

新北市警方 2010 年查獲之「新莊黃家尊聖會館」,對於欲脫 離之幫派成員,即施以凌虐、毆打之處罰;2012 年 2 月查獲之「四 海幫海和會」,為控制入幫少年,即訂有脫離幫派之嚴厲處罰(幹 部犯錯,罪加一等,知法犯法,嚴懲不怠):

(一) 逐出加發佈通緝令。

(二) 三刀六眼(斷手筋、斷腳筋)。

(三) 滿堂紅(女:摑巴掌)PS:全員幹部+20

(四) 春紅化雨(執法者)

(五) 庭杖之刑(執法者)(女:摑巴掌)

(六) 口頭訓誡(全員幹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少年還廣,掛上幫派的名號,一般人要與其發生衝突,看在幫派 背後的一群人馬,也得敬畏三分,一旦身邊有小弟跟隨,有人幫 忙跑跑腿、享受發號施令之感覺,填補幫派少年在學校、家庭產 生的挫折感,無怪乎多采多姿、有靠山、人際關係、威風、…等,

成為幫派少年眼中幫派生活的優點。

幫派少年陳述幫派生活的缺點為日夜顛倒、不自由、犯法、…

等。喝酒、打架、圍事是幫派的主要活動之一,有參與圍事的幫 派少年,晚上要到酒店、紅包場、KTV 等場所工作,三不五時還要 陪大哥去飲酒作樂,或自己私下的交際應酬,使幫派少年的生活 作息以燈紅酒綠的夜生活為主,與一般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相異;幫派為了擴展勢力及經濟需求,幫派少年們的慓焊、

盲從,在重視「兄弟倫理」的幫派中,莫不被利用為打架、圍事、

暴力討債、甚至販賣毒品的工具,幫派少年敬畏大哥,得隨時 stand by 大哥的指令,因而有不自由的感覺。

理性選擇理論認為,犯罪人的所有決定都是根據期待中需要 花費的精力、可能獲得的回報、被逮捕的可能性、被判刑輕重等,

比較平衡後而做出的決定(周愫嫻、曹立群,2007)。幫派少年對

比較平衡後而做出的決定(周愫嫻、曹立群,2007)。幫派少年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