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這是 2010 年賣座電影「艋舺」極讓 人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詞,角頭、太子幫、霸凌、外省掛、娼嫖、搶地盤、

尋仇鬥毆……,電影情節為了戲劇效果或許以較跨張的手法來呈現社會黑 暗的那一面,然而它所述說的故事,對某些族群而言,卻是部活生生的生 活寫照。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近幾年來,我國社會隨著經濟繁榮、都市化高度發展、人口及社 會結構改變,西方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思想影響,造成社會文化的衝 突與價值混淆,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嚴重。2010 年 5 月新北市警方破獲

「新莊黃家尊聖會館」(又稱糖果屋)不法幫派份子,假藉宮廟名義行 幫派之實,利用中輟學生及畢業少年,入侵校園吸收在學學生加入,

從事暴力討債、販毒、鬥毆等不法行為。2010 年 9 月新北市警方破獲 14 歲少女吸收 7 名翹家少年自組「永春幫」,在大臺北地區四處用萬 用鑰匙偷車,技巧純熟到可以 10 秒內偷車。2011 年 1 月高雄地區發 生多起校園霸凌案,竟為竹聯幫「豹堂」背後操控;該堂近年悄悄在 高雄市開堂口,吸收國、高中學生、中輟生和飆仔,組成豹堂「特攻 隊」,收編不少青少年,不僅飆車鬥毆、危害社會,還入侵校園,凡是 得罪該幫的學生,都難逃慘遭霸凌的命運。 2011 年 2 月臺北市警方 破獲彭姓主嫌自組「竹聯幫天龍堂十兄弟」,專門吸收國、高中在校生,

霸凌其他青少年,甚至向青少年的父母強索「收容費」,若有人要退出,

即逼對方簽下五萬元本票,並向對方家長要錢。2011 年 7 月中旬,臺 北市警方執行掃黑,破獲北臺灣最大的學生幫派組織-「竹聯幫天龍 堂」,並將主嫌謝姓男子在內的 19 名成員拘提到案,此堂口原本從事 介入工程、走私、販賣軍火等犯罪活動,近來開始入侵校園吸收學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並且以網路簽賭不斷利誘學生加入幫派,形成北臺灣勢力最龐大的學 生幫派組織。2011 年 10 月上旬臺北市大佳公園發生蘇姓富商遭行刑 式槍決一案,主嫌洪姓少年年僅 17 歲,為四海幫成員,因職棒簽賭債 務問題,夥同另 5 名四海幫成員持制式手槍近距離朝被害人腦袋連開 12 槍。2011 年 12 月新北市警方破獲以黃姓嫌犯為首之暴力犯罪集團,

該集團吸收數名少年從事多起恐嚇、傷害、妨害自由案件,其中潘姓 少年曾因與被害人結怨,夥同多名少年趁被害人放學時在校門口向被 害人丟擲汽油彈。2012 年 2 月新北市警方查獲「四海幫海和會」吸收 中輟學生加入該不良幫派並參與聚眾鬥毆、以強凌弱、恐嚇財物等犯 罪行為,計查獲犯嫌 23 名(含 15 名少年)。

近年來,少年參與犯罪年齡有下降趨勢,且呈現暴力化、多元化 現象,防制少年參與幫派活動是最近幾年來警方強力執行的重點工作 項目之一,儘管投注大量警力,力求遏止幫派滲入校園及吸收少年,

少年參與幫派情形仍不減反增,少年血氣方剛,經過幫派的洗體、加 持後,更是有恃無恐,聚眾鬥毆、霸凌事件層出不窮。

據美國 SSDP 研究發現,參與幫派的少年比未參與幫派的少年,

更常發生攻擊、搶奪、非法侵入、加重竊盜、酗酒、吸食或販賣毒品、

被逮捕等情形(Karl et al.,2001)。此外,據 Klein(1995)的調查 發現,在美國 189 個城市(人口均 100000 人以上)之中,有 176 個(94%)

城市表示有街頭幫派;58 個人口 10000 至 100000 人之小城市中,有 23 個(38.3%)表示有幫派的問題。The National Youth Gang Center 的調查更發現,1999 年全美國有 26000 個幫派,預估幫派份子達 840500 人(Egley,2000)。據美國司法部公布的幫派報告指出,從 1970 年到 1998 年,美國 50 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有 3700 個社區就幫派問題報案,

報案的城市比 1970 年增加 9 倍,報案的縣份比 1970 年增加了 11 倍(大 紀元,2001)。

「青少年幫派犯罪行為已不全然是單純的社會行為,而是結合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多人彼此支持、合作所產生非行行為的社會現象」(張景然,1995:

179)。幫派問題並非為某個社會專屬的社會現象,世界各國皆存在幫 派的問題,美國教育和司法部門在 1989 年和 1995 年時,對全美 9954 名 12-19 歲的學生進行國家犯罪校園犯罪被害調查(National Crime Victim Survey,NCVS),於 1998 年利用其所收集的附錄(School Crime Supplements,SCS's)資料進行分析,表示其學校存有校園幫派的有 3732 人(37.5%),表示其學校沒有校園幫派的有 6222 人(62.5%)(周 文勇,2002);2001 與 2003 年國家犯罪被害調查(National Crime Victim Survey,NCVS),對樣本 12-18 歲的學生問及當年上半年幫派 份子在校園出現的情形,並對其所提供的校園犯罪附錄(School Crime Supplements,SCS's)資料進行分析,5 位中有 1 位表示學校中有幫 派出現(20%)。另於 1997 年,美國國家青少年長期調查的自我報告研 究中發現,12-17 歲的青少年有 2%表示他們過去曾參加過幫派,其中 17 歲的青少年有 8%的人表示他們參與幫派(朱柏萱,2006)。

國內學者許春金、侯崇文、黃富源(1996)研究兒童及少年觸法 問題時發現,有 5.7%的正常少年表示曾參與幫派,有 12.5%的犯罪少 年表示曾參與幫派;蔡德輝、楊士隆等(2002)調查發現,高中職學 生參與幫派的比率為 4.3%,而少年矯治機構的少年參與幫派的比率為 5.3%;王櫻芬(1997)調查發現,一般少年(國中、高中生)參與幫 派的比率為 4.5%,而犯罪少年(少年輔育院、觀護所少年)則有 28.3%

的比率參與幫派(周國雄、施威良,2007),綜上可見,犯罪少年參與 幫派的比率比一般少年參與幫派的比率高出許多。

雖然少年結幫不必然為偏差或犯罪行為的同義字,然最近之研究 卻顯示少年參加幫派後顯著增加其從事偏差與犯罪行為的機率,有鑑 於少年犯罪在近年來呈現量的增加與質的惡化,今日之少年犯可能成 為明日之成年犯,有必要在兒童、少年階段趁早採行防治犯罪措施。「少 年犯罪防治之對策首應強調『事先的預防重於事後的處理、懲罰』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預防勝於治療』之觀念與作法」(楊士隆,2002:358)。一旦犯罪發 生,不僅造成傷害,刑事司法體系亦需付出昂貴成本對少年進行偵審、

矯治與更生保護。欲改善少年參與幫派的問題,需從瞭解少年出發,

方能針對問題核心,找出問題之所在,因此,本研究實有其研究之價 值與必要性。

貳、 研究目的

學校本來是培育學生成為社會棟樑的重要社會化機構,近年來卻 發現少年參與幫派的問題愈來愈嚴重,雖然警政單位近年來不斷宣導 及提出多項查緝少年參與幫派之評核計畫大力掃蕩,研究者任職於新 北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工作接觸發現,少年參與幫派或幫派介入 校園,皆會延伸出許多少年暴力問題,也對學校之學習環境產生負面 影響,絕不可等閒視之。綜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可以歸納如下:

(一)從加入幫派少年之家庭、環境、學校、同儕等面向,探討少年加 入幫派的原因,並進行分析。

(二)瞭解當前幫派的現況,及少年在幫派內從事哪些活動?並對幫派 少年的價值認知與參與幫派後行為、個性的改變與反思,提出探 討。

(三)提出防制少年參與幫派的策略與作法,提供政府各相關單位參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