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同儕教導之實施要素

無庸置疑地,同儕教導是可以實行的教學策略,也有明確的研究報告證明了同儕 教導的可施行性;然而,亦有研究表示同儕教導可能無效或甚至失敗,因此詳細的計 畫可以確保方案的成功,尤其對第一次進行同儕教導方案的研究者來說是很重要的

(Topping,1988)。那該如何開始進行同儕教導方案呢?Goodlad(1985)表示進行同儕教導 時,方案規劃者必須決定:「由誰擔任同儕教導者?」、「教導誰?」、「為了達成什麼目 標?」、「如何達成?」、「在哪裡進行?」、「何時進行?」、「多久一次?」。上述 Goodlad 所提出的簡短語句為同儕教導方案如何實行,提供了一個簡明的摘要。

為確保方案的成功,一個完整的同儕教導方案須包含以下九個實施要素:(1)擬 定同儕教導方案計畫、(2)同儕教導者與同儕學習者之配對、(3)提供教學素材、(4)

同儕教導者訓練、(5)同儕教導者與學習者的接觸、(6)教學技巧、(7)提供支持系 統、(8)評鑑及(9)回饋(Falchikov,2001;Goodlad & Hirst,1989;Topping,1988)。以 下將對此九項實施要素做更詳盡的探討。

一、擬定同儕教導方案計畫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學校也各有不同的特色。成功的同儕教導有許多 共通的要素,但每一個方案設計都需要符合學校特色和學生特質(Topping,1988)。同時 在方案實施前要使教師們了解同儕教導者、同儕學習者或學生家長們在教學中的價 值,並取得行政及其他教學成員的支持。若他們對教學計畫熟知,那將會增進計畫的 合作與協助,其他班級的教師亦可對此計畫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初步的計畫活動將會對教學成果有很大的影響,同儕教導成功之鑰便是由小計畫 開始而擴展至較詳盡的系統,同儕教導計畫可適合各種程度、科目,且不論程度如何 的學生都能從中獲益,它可用來補救學業、社會及心理知覺技巧(Falchikov,2001)。研究 顯示,同儕教導計畫的品質愈好,學習的影響也愈佳(Cole & Chan,1990)。計畫的品質 影響了同儕教導的狀況及回饋,而正式的教學計畫比非正式計畫佳,要有普遍而積極 的影響不只是將同儕教導者及同儕學習者放在一起,而是要引導此一小團體做更有效 的計劃(Goodlad & Hirst,1989)。因此,在進行同儕教導活動的首要步驟即是擬定同儕教 導方案的計畫。

二、同儕教導者與同儕學習者之配對

如何將所有方案參與者進行師徒配對也是方案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一個好的師 徒配對將造就好的學習經驗並達成良好的成效。以下將以能力、同儕關係、性別及年 紀分項論之:

(一)能力

能力範圍的間距是選擇與配對參與者的重要因素。Topping(1988)建議較適切的配 對方式為將所有參與者按學科成績加以排序,排序後從中間切為兩組,成績較佳的前 半段學生為同儕教導者,成績較差的後半段學生為同儕學習者,由同儕教導者中的第 一名擔任同儕學習者中第一名的小老師,之後依序類推。但有些方案,則以同儕教導 者中的第一名擔任同儕學習者中最後一名的小老師;由同儕教導者中的第二名擔任同 儕學習者中倒數第二名的小老師;然此配對的缺失為:部分同儕教導者與同儕學習者 彼此能力差距過大,易造成同儕教導者無法從過於簡單的學習教材中獲得助益;同時 部分同儕教導者與同儕學習者因彼此能力相差較小,易造成同儕學習者無法從同儕教 導活動中獲益(Goodlad & Hirst,1989)。

(二)同儕關係

除了能力的差異外,在班級團體中已經存在的社會性關係也必須同時被考慮進配 對要素中。在所有的情況下,都將最好的朋友配對成師徒關係並不是一個好方法,特 別是他們的友誼是建立在短暫的基礎上;但是,顯然地也不能將事先已有不好人際互 動的同儕配對成師徒。Topping(1988)特別說明到如果已知同儕學習者的人格特質是過 分膽怯的或是過於依賴的及同儕教導者的人格特質是過分專制的,在配對時則必須特 別留意。適切的同儕關係將有利於同儕教導的推展,因此方案執行者在進行配對時,

也須謹慎的考慮。

(三)性別

同儕教導配對時,有同性配對和異性配對兩種,亦可於同一種方案中混合配對。

哪一種配對形式所產生的學習效果較好呢?Fresko 與 Chen(1989)建議為讓同儕教導者 成為同儕學習者之角色模範,以同性別配對方式較不同性別配對方式為佳。同時 Topping(1988)認為同儕教導者和同儕學習者的配對,相同性別配對比不同性別配對有 較佳的學習成效。黃善美(2004)以跨年級的同儕教導方案作研究時,亦發現到同性 配對的學習效果優於異性配對。但 Topping 與 Whitely(1993)針對一項閱讀活動進行不同 性別配對的同儕教導方案,發現男男配對方式下同儕教導者和學習者的表現最好,女 女配對方式下對同儕學習者較為有益,男女混合配對方式對同儕教導者最為有益。

除了學習效果外,在進行同儕教導異性配對時,性別角色尷尬、安全問題等因素 也需列入考慮,尤其對國小高年級以上之學生。

(四)年紀

同儕教導適用各個年齡層,在年紀上的考量則為同齡配對或跨齡配對。同齡配對 的優點是同儕教導者和同儕學習者因年齡較相近,容易建立關係;同時因為同儕教導 者與學習者年齡相近,所處年級或班級相同,同儕間擁有類似的學習經驗、先備知識 及社會地位,能產生較好的學習互動(Rekrut,1994)。但同齡配對的缺點為:同儕學習者在 同儕教導中因角色地位的差異,易產生己不如人的感受(Gaustad,1992)。

跨齡配對的優點為同儕教導者能充分運用年齡上的優勢,靈活的運用社交經驗與 學習經驗,照顧學習者。Fitz-Gibbon 在其一九八O年對同儕教導的研究中提到跨齡的 同儕教導比同齡的同儕教導對學生的幫助較大,而同儕師徒間的年齡差距以二~四歲 最合適(引自 Goodlad & Hirst ,1989)。但其缺點為:必須考慮到不同年級間課程的安排 及地點的規劃,較為複雜(Topping,1988)。因此,在不同的研究場域中,方案設計者須

斟酌方案的目標或學校情境等因素,加以分析後,決定採用同齡或跨齡形式進行。

三、提供教學素材

(一)教學材料及內容

同儕教導有結構化、非結構化及半結構化三種,Goodlad 與 Hirst(1989)表示結構化 的同儕教導強調的是對學習者的助益,因此會明確的訂定教材的內容與教學材料的實 施程序,同儕教導者須按照一定的教學規準來進行教導;而非結構化的同儕教導,同 儕教導者可以自由選擇其呈現教材的方式和內容;半結構化的同儕教導,同儕教導者 也須根據規準中的教學大綱來進行教學,與結構式同儕教導不同的是,教導者可以根 據專長和個人想法,擴充或彈性調整教學內容和教材。對於愈低年段的同儕教導者來 說,愈結構化的教導模式,愈有助於同儕教導的推展。

因此,若為結構化與半結構化的同儕教導方案,方案設計者必須在教學前先準備 教學相關的材料及內容,像是學習活動、遊戲、學習單等都可事先設計準備,同儕教 導者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協助完成。Cole 與 Chan( 1990)提到方案設計時要注意的是,

不能讓同儕教導者承擔太多教學內容的準備,尤其是複雜的活動,對同儕教導來說,

內容愈簡單愈好。

(二)教學程序

如何擬定教學程序呢?Cole 與 Chan( 1990)認為可以設計一個能讓同儕教導者使用 的簡單教學程序,例如要求同儕教導者為學生做口頭閱讀練習,開始由同儕教導者及 同儕學習者一起練習,後來則由同儕學習者單獨練習。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問 題讓教導者發問,以讓學習者更了解課程內容。就如同教師教學一般,在同儕教導活 動中,教學程序規劃的愈清楚、嚴謹,教師愈能掌握教學的步調(Topping, 1988)。

(三)教學常規

教學常規的訂定可以讓同儕教導者與學習者有明確的規範,得以遵守。教師應協 助訂定明確的教學方針及進度表,使同儕教導者知道其教學的目標及要達到何種程 度。同儕教導者必須明白,教學並非沒有時間限制的;同儕學習者也須遵守學習的規 範,共同達到學習的目標。在經過一兩次的教學後,同儕教導與同儕學習者通常會發 展出一套可行的常規(Cole & Chan, 1990)。

四、同儕教導者訓練

為同儕教導者做一個短暫的訓練計劃將有助於同儕教導的推展,同儕教導者需要 在教學情境中學習相關的教學技巧,如提供回饋,使用增強、詢問及記錄過程等。在 訓練的過程中,清楚的說明教學步驟是很有幫助的,老師也必須在教學過程提供適當 的誘因。Cole 和 Chan(1990)認為對同儕教導者來說訓練計畫有二個主要的目標:第一 個是同儕教導者在訓練計畫中得到必須的技巧;第二是使同儕教導者有更多自信來扮 演好他們的角色。訓練計畫主要在增進同儕教導者的知識與技能,而使學生的學習獲 得助益(Helm & Kozloff, 1986)。根據 Helm 與 Kozloff(1986)的研究,同儕教導者的訓練計 劃有兩點重要的幫助:(1)提升同儕教導者教學態度:大部分同儕教導者在訓練後,

態度上有轉變,且更能勝任。此外,受訓過的同儕教導者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也較能 包容,並知道如何使用引導技巧於教學中;(2)促進教學:態度的改變對同儕教導者 行為產生影響,同儕教導者態度和技巧的增進促成了目標的達成,而能導致成功的教 學。因此,同儕教導者訓練為一個成功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在實施時,

也將對同儕教導者進行訓練。除了方案實施前的教導者訓練外,高維序(2006)在其

也將對同儕教導者進行訓練。除了方案實施前的教導者訓練外,高維序(2006)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