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分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九十九學年度就讀於研究者所服務之班級—台中市快樂國民小學(化名)

六年丁班為範圍,以參與方案的同儕教導者和學習者為研究對象。男生 6 人,女生 4 人,

共 10 人;其中五位為同儕教導者,五位為同儕學習者。

(二)研究時程及實施時間

本研究的研究時程從 2010 年 11 月至 2011 年 4 月,分兩循環進行;第一循環時間為 六年級上學期第一次定期評量週到六年級上學期結束(2010 年 11 月-2011 年 1 月),第 二循環時間為六年級下學期一開學到六年級下學期第一次定期評量週結束(2011 年 2 月

-2011 年 4 月)。

活動實施時間為:週二的午休時間(12:40—13:20)及週五的晨光時間(8:00—8:

40)為主,輔以每週五的彈性課程時間。方案活動每週以二~三次為原則。

(三)研究科目及教材

同儕教導科目為數學科,以部編版第十一冊和十二冊課本、習作為主,輔以校內同 年段所共同購買的部編版「數學講義」習本。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者方面

本行動研究中研究者同時身為方案設計者與執行者,面對行動方案進行時所產生的 問題,能應對的解決方式及探討時機無法拿捏十分恰當,因此研究結果易受研究者本身 能力、教學信念和學理基礎等因素影響。本研究是針對研究者的教學情境做行動構思與 探討,其主觀性是顯而易見的,但為避免陷入個人偏執的思考觀點,利用多面向的蒐集 資料,並藉由方法、人員、資料三角交叉檢證以形成三角校正提高效度,但其主觀性仍 然存在。

(二)研究對象方面

根據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的是同年級同班級的同儕教導,乃以研究者 任教之班級(台中市快樂國小六年丁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因此在結果推論上將有所限 制,恐無法推論於跨班級或是跨年級之同儕教導活動結果。

(三)研究方法方面

應用同儕教導策略於數學領域的行動研究,可探討的面向很廣,不只於同儕教導的 歷程及學習成效,但因時間的限制,無法一一對所有面向做深入研究,因此以研究者所 面臨的問題情境為起點,將本行動研究的目的放在探討同儕教導在數學領域的實施歷 程、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及對教師數學教學省思三項,不再對其他面向做詳細的設計 與討論。同時,在學習成效上的研究焦點,本研究以學業成就、學習態度及學習焦慮為 主,因此無法做到同儕教導對數學領域其他面向的成效探討,所以呈現的結果無法涵蓋 所有類別。

(四)研究時間方面

為其六個月的同儕教導,將配合學校行事於 2011 年寒假中斷約三個星期的教導活 動,恐無法維持研究時程的一貫性;但因本研究為行動研究,寒假正可以作為研究者檢 核與修正第一循環行動方案的時間,以為第二循環的研究做準備。研究者也將於寒假一 開學,隨即進行第二循環的教導活動,以維繫同儕教導者與學習者間的默契,但其限制 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