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優表演藝術劇團

第四章 個案介紹

第二節 優表演藝術劇團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一些行銷的效果。此外,和藝術節總監建立深厚的交情也是有效的行 銷方式之一,然而公司事務繁忙,目前無法花很大的心力在這一方面,

未來希望能有一專職人員定期到不同國家拜訪各總監,推銷產品並建 立深厚關係。

(八)小結

由上可知,當代傳奇劇場的國際化歷程中,吳興國夫婦的國際經 驗、林秀偉的英文溝通能力在初期即具有相當正面的影響,之後則主 要依賴人際網絡關係、名聲、政府補助來維持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

第二節 優表演藝術劇團 一、公司簡介

(一)營運概況與大事紀

1988 年,劉若瑀和一群戲劇科系的年輕人在木柵一座山林中成立 優劇場劇團,1993 年時邀請雲門舞集出身的黃誌群擔任擊鼓指導,

而後自1998 年起進入國際市場,初試啼聲即於世界 3 大藝術節之一 的法國亞維儂藝術節被評為最佳節目,從此一砲而紅,年年赴國外演 出;公司至今邁入第23 年,一年的海外演出營收約新台幣 600 萬元,

占營收比例達13.3%,且足跡遍及世界 5 大洲共 28 個國家,已是名 副其實的國際級團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公司目前組織分為行銷企畫部2 人、行政部 5 人、演出製作部 7 人,共14 人;行銷企畫部包含了劇團的經理,主要負責行銷和一些 事項的規畫與決策,行政部負責會計、一般行政以及公司網站的數位 典藏資料庫,演出製作部負責產品的製作、相關技術以及國內外演出 的洽談事項。

公司的上游部分,演員均為公司的全職團員且目前亦在自行培養 人才,服裝、舞台及燈光設計、道具皆有長期合作的設計師和公司,

亦有合作的發電機設備公司和貨運公司;公司的下游部分,主要在各 縣市文化中心、國家戲劇院、本身擁有的山上劇場甚至戶外場地如大 安森林公園進行演出,觀眾規模大,各年齡層皆有,部分為固定客群,

亦有因口碑相傳慕名而來者,國外買節目的藝術節總監和經紀人大多 為對東方文化特色有興趣者。

自1988 年成立至今,公司經歷了國外市場的發展、新產品的推 出以及更名、劇團體質的改變等,相關大事紀茲以下表整理呈現。

表4-2 優表演藝術劇團大事紀

時間 事件

1988.06 優劇場劇團成立

1993.08

黃誌群加入擔任擊鼓指導,開啟了以擊鼓為主軸的表演形 式,自此改變了劇團的體質

1998.07

首次進入國際市場,於法國演出,被評為亞維儂藝術節最

2004.10

受外交部邀請赴塞內加爾、布吉納法索進行文化外交演 出;更名為優表演藝術劇團

2005.04 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2005.06 首次進入日本市場 2005.07 首次進入俄國市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2005.08 首次進入澳門市場 2005.11 首次進入菲律賓市場 2006.03 首次進入委內瑞拉市場

2006.12 首次進入海地、多明尼加市場 2007.03 首次進入以色列市場

2009.08 首次進入愛沙尼亞市場 2010.03 首次進入加拿大市場 2011.03 首次進入紐西蘭市場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二)產品介紹

優表演藝術劇團產品的最大特色為融合豐富的東西方元素,例如 Grotowski 身體訓練、東方傳統武術、擊鼓、靜坐、太極導引等等,

目前主要有 21 個產品。1988-1993 年黃誌群加入之前,產品主要是改 編中國大陸古典故事並加入當代台灣觀點,例如《那年沒有夏天》、

《山月記》、《水鏡記》等,1993 年黃誌群加入之後,以「先學靜 坐,再教擊鼓」為原則,奠定了劇團的訓練及表演形式,從此開啟了 一系列以擊鼓為主軸的優人神鼓經典作品,例如《聽海之心》、《金 剛心》、《禪武不二》等;同時其周邊商品相當豐富,包含CD、VC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DVD、節目單、繪本、劇本、相關書籍以及 T 恤。

雖然共有21 種產品,優表演藝術劇團在國際市場上最主要的產 品為優人神鼓經典作品的《聽海之心》和《金剛心》,是公司最經典 的2 個產品,自 1998 年進入國際市場至今,這 2 齣劇目就佔了所有 演出的8 成。

《聽海之心》是1998 年公司首次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演員和 音樂部分共約15 人。1998 年時被評為「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最佳節目」、

2000 年時被評為「法國里昂舞蹈藝術節最受觀眾歡迎的節目」,是公

司立足國際市場的基石,自 1998 年起,直到 2011 年都仍有在國際市 場演出。

《金剛心》是公司於2002 年推出的另一經典產品,演員和音樂 部分共約20 人,2003 年獲得第一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首獎,2004 年首次進入國際市場於法國巴黎演出,之後亦不斷獲邀,直到2010 年都仍有在國際市場演出。

優表演藝術劇團平均出國一次約兩週、需要15-20 人,成本約 300 萬元,其中最主要的是旅、運費,約 200 萬元,公司必須費心地爭取 到旅運費全額補助才會出國,否則很難生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二、國際化歷程

(一)創團成員背景/語言能力

1988 年公司成立時最主要的成員劉若瑀為美國紐約大學劇場藝 術碩士,英文溝通並無問題,其它同樣是戲劇科系出身的年輕團員會 說英文的應該不多,且因 1993 年黃誌群加入後徹底改變了公司的本 質,使早期的一些團員流失。

黃誌群為公司早期最主要的另一成員,出生於馬來西亞,曾加入 台北民族舞團及雲門舞集,隨團巡演於歐洲、美國和非洲,1993 年

時到印度學習靜坐,回國後加入公司擔任擊鼓指導,之後並與劉若瑀 結為夫婦。

(二)海外首演機緣與問題

雖然已是台灣表演藝術團體中少數的國際級團隊,優表演藝術劇 團在1997 年之前其實從來沒有想過要進入國際市場;1994 年開始,

文建會駐外 2 中心之一的巴黎台北文化中心(另一為紐約台北文化中 心)一直致力於推廣台灣表演藝術,並安排邀約國外藝術節總監來台 參訪,直到1997 年認識了亞維儂藝術節總監 Bernard Faivre d’Arcier,

當時中心主任和駐法代表都想進行文化輸出,便和其商談是否可於 1998 年多邀請幾個台灣團隊至法國表演,同年 Faivre d’Arcier 來台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訪選節目,公司給其看了一個表演片段,之後便成了8 個受邀演出的 團體之一。

當時比較特別的問題是公司其實尚未有一個完整的產品,但 Faivre d’Arcier 相信公司可以做到,因此公司不斷地試驗、嘗試各種 可能,討論布景、製作、服裝等設計,1998 年 1 月曾至巴黎台北文 化中心做模擬演出,也在國內國家劇院試演一次,但效果皆不是最好 的,直到後來找到一位花蓮的原住民雕刻家拉黑子‧達立夫完成鼓、

鑼架及漂流木的設計,才完成最終的《聽海之心》,而第一次真正的 演出便是在亞維儂藝術節。

(三)後續接洽/仲介過程

因為在地位崇高的亞維儂藝術節被評為最佳節目,優表演藝術劇 團被歐美許多經紀人、藝術節總監看見,開啟了之後的被動式邀約,

至今公司在國際市場的開拓上主要仍是靠著被動式的口碑相傳,藉由 在世界各地的演出機會影響周邊鄰國。

然而負責國際市場的余翡苓認為口碑相傳的效果仍然有限,公司 應更積極主動做接洽,因此除了文建會的2 個駐外中心會協助主動開 拓市場外,公司自 2006 年開始便有一些主動的行為,例如在國內演 出時設預算邀請一些總監來看、有新產品推出時一到展演的地方會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曾邀請他們演出的總監去看,此外,和藝術節總監當朋友,演出時順 道見面拜訪或用電郵、電話讓其知道公司最新動態也很重要,同時還 可以透過總監的人脈引薦到其它藝術節表演。

目前公司沒有獨家代理,仍在尋找最合適的經紀人,但進入美國 市場則會以專案的形式透過不同的經紀人,因為美國主要為經紀人組 織,當地大多數總監不出國,就聽經紀人的推薦並買節目;而文建會 在這方面也幫了一些忙,例如公司2003 年首次進入美國市場時的經 紀人就是因為文建會曾邀其來台而認識。

美國的經紀人表演藝術年會舉辦的論壇則是公司認為可以曝光 的另一管道,其每年1 月在紐約舉辦 conference,另一 conference 則 會在世界另一城市舉行,各地藝術節總監、經紀人皆會參加,談論當 年的藝術市場,2006 年時曾在香港舉辦,劉若瑀受邀前往演講,奧 克蘭雙年藝術節的總監David Malacari 聽了很感興趣,之後便傳真到 公司欲進行拜訪並保持聯繫,更在2009 年親至愛沙尼亞看公司演出,

而後邀請公司於2011 年至紐西蘭演出。

(四)國際歷程的挑戰

優表演藝術劇團在國際歷程中面對的最大挑戰為在不同國家演 出的裝台時間,基本上公司演出需要2 天的裝台時間,包含技術、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員熟悉環境、走位、試音等,但 2000 年在荷蘭、比利時、德國巡演 時,1 個月要完成 18 場演出,曾被要求當天裝台就要演且連續 3 天 在不同地點演出,是極大考驗,最後在維持一定水準之下犧牲一些細 節而完成。面臨這種情形,受訪者表示須和藝術節主辦單位談好給幾 天裝台,排touring schedule 時也要衡量團員和技術人員的體力;同時 在國內製作、設計時就須考量此點並討論,例如做出來的東西不能太 笨重,總之若要開拓更多市場,為了因應國際製作就必須練就如何壓 縮裝台時間。

其次,公司發現不同民族有其性格,例如拉丁美洲人生性浪漫、

效率較差,甚至可能說走就走,因此在藝術節會安排當地技術人員幫 忙的情況下,到拉丁美洲國家時就不能答應其當天裝台演出,須把時 間談長一些。此外,在英文可以溝通的地方皆無阻礙,但在俄羅斯或 是法國一些地方就必須透過翻譯,若藝術節主辦單位沒有安排的話可 以要求其安排,但透過翻譯仍會造成溝通時間增加。

最後,公司面臨中國團體的競爭,當其政府皆為其團體出旅、運

最後,公司面臨中國團體的競爭,當其政府皆為其團體出旅、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