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人權的相關研究與理論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兒童人權的相關研究與理論分析

一、兒童人權的相關研究

我國中小學生生而為中華民國的國民,基本上應享有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 與自由。然而因年齡及正接受義務教育的緣故,實際上並沒有充分享有基本的權 利與自由。在戒嚴時代,甚至認為學生與軍人相同,沒有自由可言。因此其享有 憲法基本權利與自由的程度與範圍極為有限。1987 年解嚴後,兒童人權與憲法上 應享有的基本權利與自由,才漸漸被社會大眾所重視。尊重兒童權利是當今世界 各國的潮流,隨著政治民主及人權法治的倡導,學生權益已逐漸受到重視與保障。

研究者在查詢全國博碩士論文檢索系統後發現:國內以兒童人權或在教育領域 內以人權教育為主題的研究論文共有 68 筆,可是以高年級學童做校園內的兒童人 權為研究主軸的相關論文不多,所以就針對教師兒童人權認知與實踐的論文以出 版時間的先後順序,將研究內容彙整成表 2-4,藉以瞭解相關研究的結果。

表 2-4

國民小學教師兒童人權認知與實踐之相關研究內容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論

王乾坤

(2002)

1.台灣地區國小師生對校園兒童人權的認知高於實踐。2.校園中的健 康權是國小師生最認同的人權理念;社會權則是國小師生認知最差的 人權理念。3.國小師生在校園兒童基本人權的實踐上都較社會權、受 教權及健康權落實 4.班級人數的不同會影響國小教師兒童人權的認 知與實踐。5.學校規模的不同會影響國小教師兒童人權的實踐,其中 以 12 班以下的小學校實踐情形最佳。

研究主題:台灣地區國小師生對校園兒童人權認知與實踐之研究 研究對象:台灣 15 個縣市中的 488 位國小級任科任教師及 2340 位 中高年級的兒童

研究方法: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續下頁)

30

林祺文

(2004)

1.健康權:(1)九成以上的教師難以做到準時上下課,超過五成會用早 自修或午休教學或考試。(2)學校規模為「25~36 班」的表現較「37 班 以上」及「13~24 班」的學校佳。(3)教師年齡為「20~29 歲」的表現 較「50~59 歲」的教師為佳。2.自由權:(1)九成以上的教師能在言語 責罰學生的同時,並不會傷害學生的個人尊嚴。(2)學校規模為「13~24 班」的表現較「25~36 班」為佳。(3)任教年資「21 年以上」的教師表 現較其他組別為佳。(4)教師年齡為「20~29 歲」及「30~39 歲」的教 師實踐表現較「50~59 歲」的教師為佳。3.隱私權:教師公佈學生的 成績或排名在國中校園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4.平等權:九成以上的 教師不會因學生的背景或成績優劣給予差別待遇。5.表意權:(1)教師 在「班級各項政策的制定」及「幹部選舉活動」無法完全讓學生以民 主方式進行。(2)女性教師的實踐表現較男性教師為佳。6.受教權:班 會、社團活動及藝能、非主科科目遭借用來進行考試或加強教學的情 況十分普遍。7.「教育程度」及「專業教育背景」的不同,並不會影 響國中教師校園學生人權的實踐。

研究主題:國民中學教師校園學生人權實踐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研究對象:桃園縣 1300 位公私立國民中學在職教師

研究方法: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 黃明珠

(2000)

1.大多數國小教師的人權概念認知是正確、積極的。2.幾乎所有的國 小教師都肯定實施人權教育的正面意義,也具有推動人權教育的意 願。3.多數的國小教師能尊重學生參與權、受教權及兩性平等權,並 落實在日常教學之中,惟學生身體自由權受到忽視。4.國小教師充實 人權教育知能的意願非常高,也希望能夠獲得人權教學資源。5.國小 教師在管教學生時,都會顧及學生的行為動機、年齡、身心狀態及家 庭因素對其行為的影響。6.國小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間有 部份相關存在。

研究主題: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

研究對象:高雄縣市、屏東縣及澎湖 1011 位國民小學行政員、科任 教師及級任導師

(續下頁)

研究方法: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

潘毓斌

(2003)

1.人權教育在國小已普遍實施;國小教師對人權教育的實施,在教學 方法、實施時機、教材使用上相當多樣化,但也對參考資料與教材的 不足感到憂心。2.在人權教育自覺行動認認知的「實施方式」上,男 性較女性教師持正面肯定看法 3.在人權教育重要性認知的「正向功 能」與「實施意願」上,11-20 年組較 1-10 年組的教師有正面的看法

4.在人權教育自覺行動認知的「教學影響」上,不同年齡的教師有顯 著差異 5.在人權教育的「教學影響」上,城市較偏遠教師有正面的看 法 6.國小教師人權教育之信念與實踐之間有很高的相關存在。

研究主題:高雄縣市國小教師人權教育態度與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研究對象:高雄縣市 92 學年度 504 位公立國民小學教師

研究方法: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 劉信雄

(2004)

1.苗栗縣國小教師與學校對人權教育實施大多持正面的看法。2.苗栗 縣國小教師對人權教育的實施,在實施時機方式、教學方法、教材取 得使用上都相當多樣活潑化,但對教材參考資料的缺乏與教師專業知 能研習之不足感到憂心 3.在人權教育重要性認知的「正向概念認知」

與「學生權利」上,男性教師的知覺程度顯著高於女性教師。4.在人 權教育重要性認知的「正向概念認知」上,年資「滿 30 年」之教師 的重視程度顯著高於「未滿 5 年」及「10~未滿 20 年」的教師。5.在 人權教育重要性認知的「學生權利」上,年資「20 年~未滿 30 年」之 教師的重視程度顯著高於「未滿 5 年」及「5~未滿 10 年」的教師。

6.在人權教育上自覺行動取向上,男性教師的實踐重視程度比女性教 師高;40 歲以上教師的實踐重視程度比「20~未滿 30 歲」的教師高;

研究所教師的實踐重視程度比一般大學的教師高;「滿 20 年以上」

教師的實踐重視程度比「未滿 5 年」及「5~未滿 10 年」的教師高;

校長的實踐重視程度比兼行政及一般教師高。

32

林師如

(2003)

1.國民小學教師的人權教育素養屬於中上程度。2.國民小學教師的人 權教育素養會因職務及學校規模不同而有差異,但不因性別、年資、

專業背景、學校地區的不同而有差異。3.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管理傾 向人文取向。4.國民小學教師的學生管理取向會因性別、年資、擔任 職務、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差異,但不因專業背景、`學校地區的不同 而有差異。5.國民小學教師的人權教育素養與學生管理取向為負相關。

研究主題:人權教育研究:教師素養與學生管理取向 研究對象:臺北縣市 760 位國民小學教師

研究方法: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 郭文藻

(2002)

1.由於傳統之天地君親師的觀念,教師在校園中掌握權威的優勢,導 致從校規的制定到校園的管理,均無法與學生做平權的溝通。2.由於 威權統治的影響,社會大眾對人權觀念感到陌生,導致社會上侵犯兒 童人權的案例層出不窮,而影響兒童人格的正向發展,並造成無法自 重與不尊重他人人權的反教育。3.大眾傳播媒體對極端個案做誇大的 渲染,侵蝕了兒童及少年的健康與心理,嚴重誤導了正確的社會價 值,使社會的不正當、非正義事件成為常態,為侵害人權找到合理藉 口,於是兒童少年既成加害人,本身又成為被害人。

研究主題:台灣兒童人權保障之研究 研究方法:觀察法、檔案分析法 薛玉蓮

(2002)

1.在學習計畫討論的教學策略中,老師仍是最終的決定者,學生還是 弱勢 2.人權教育的目的之一的實踐能力,在時間的限制下, 較少安 排此類的教學活動。3.在學校的教學歷程當中,實施人權教育所遭遇 的困難主要有教師個人、教師同儕、學校行政、家長認知和教養方方 式與時間等問題。4.教師實施人權教育的主要動力來源有學生的回 饋、教師自身的人權信念、人格特徵以及人權教育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團體以及家長等因素。

研究主題:人權教育融入國小教學歷程之研究 研究對象:國民小學教師

研究方法:觀察法、訪談法、檔案分析法

34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吳雪如

(2002)

1. 學生的人權知識程度,已有中上的程度 2.國小學生的人權態度傾向 是趨向於正向、積極的 3.在「維護人權的做法」、「人權的基本價值」

分量表的平均得分卻比較低,由此可知學生對於人權理論上的定義雖 然有相當程度的理解,但落實在現實的生活情境時,卻又有相當的落 差 4.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生其人權知識有顯著差異,而女生優於男生。

5.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生其人權知識有顯著差異,六年級學生優於五年 級學生。6. 學生的人權知識並不因族群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7. 家庭社 經地位越高者,其人權知識的得分越高 8. 不同的幹部經驗會影響學 生的政治、人權方面的認知。

研究主題:屏東縣國小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 研究對象:屏東縣國小學生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 陳貝芬

(2008)

1.六年級學生在「人權知識」上顯著的高於五年級學生。2.高年級女 生在「人權知識」上顯著的高於高年級男生。3.雙親教養家庭生在「人 權知識」顯著的高於單親教養家庭的學生及依親或隔代教養的學生。

4.每天約看 1 小時的學生、偶爾才看的學生在「人權知識」上顯著大 於每天看 2 小時以上的學生也大於從不收看的學生。5.從學校管道獲 得知識及從電視獲得知識的學生在「人權知識」上顯著大於從網路管 道獲得知識的學生或從報紙管道獲得知識的學生。6.級任教師對課業

4.每天約看 1 小時的學生、偶爾才看的學生在「人權知識」上顯著大 於每天看 2 小時以上的學生也大於從不收看的學生。5.從學校管道獲 得知識及從電視獲得知識的學生在「人權知識」上顯著大於從網路管 道獲得知識的學生或從報紙管道獲得知識的學生。6.級任教師對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