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哲學關注的面向

在文檔中 小孩的思考實驗教室 (頁 27-32)

我一直很好奇,為何楊老師會推崇羅北兒的故事集,來作為兒童哲學教材之 一?當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有了一些感受:「這個思考的實驗彰顯了親子相對待 得當然,關懷與深切的了解,而且,這本書是為小孩初學自己閱讀而設計的。閱 讀的過程,無須大人刻意教導,小孩就能從圖與文與版面的生態中,在腦海中做 一次有聲有色動作不少的演出與欣賞28。」當我實際帶領孩子在閱讀這些文本,並 加以探究討論時,發現每一篇的故事雖然精簡,卻能引發出鼓勵孩子進行思考討 論的因子,進行故事導讀時可能只用了十幾分鐘,但是討論的過程卻能連續半小 時,這也是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開啟。幾次跟楊茂秀老師分享實驗教室中,孩子 的對話故事,老師也回饋了一些與文本相關的思考探究:

一、閒聊是很好的

「我們如果如此相信,那麼養育小孩就要不斷地和他們聊天,漫無目的的,

日也說、夜也說29。」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刻,不經意的交談,常讓我感到驚喜,當

28兒童哲學 26 期,頁 23。

29楊茂秀。重要的書在這裡。遠流出版社。2011。頁 70。

19

中並沒有刻意要設定什麼話題?但會在談話中發現孩子的思考模式。前一陣子孩 子問我幾年出生?我說 65 年,孩子說他 96 年出生,96 的數字比 65 大,所以他比 我大,我要聽他的話,他感覺到相當的得意。我能理解孩子對於數字的點算是停 留在字面上,無法進行反推論來解釋 65 年次是 38 歲,96 年次事實上只有 7 歲;

但是對於年紀小要聽年紀大的人說的話,則是來自於他們日常生活中,被成人的 教育及暗示:「小孩要聽大人的話」,在這對話裡,孩子的確在表達他對成人威權 的疑思。

「大人跟小孩的最大差別就是大人大、小孩小,大的總是想要教小的,小的 學到的總是不只是大人想要教他的,小孩會發展出批判的機制,而且帶著智慧。

如過大人曉得不要站那麼高,不要老是站在飯包上,那麼小的就會知道大人好在 哪裡30?」在這個思考實驗教室裡,我也期待在孩子心中是個好大人。

二、故事的不完整性

就我們選擇討論的羅北兒故事集裡,故事的結束有部分是沒有完整的結局,

有別於我們一般對童話故事皆大歡喜的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故事中的主角往往 遇到困難,於是偕同他人或自己,解決一連串問題的歷程,最後問題也未必獲得 解決,要面對這些問題的,通常是我們在思考實驗課程中更多的討論。「良好的作 品能呈現語言與意義上的不完整,讓讀者能夠去賦予自己的詮釋,得到另一層次 的完整31。」楊茂秀老師在指導我的過程中,常常提醒我: 「不完整性,才有更 多空間討論,留時間給孩子討論,吃太多會腹瀉!」羅北兒的故事往往讓人吃半 分飽,才能有動力再尋找精神糧食。

三、生活經驗重述的意義

30楊茂秀。每個人心中都有 2 隻鱷魚。張老師文化。2010。頁 39

31布萊斯‧桑德拉爾 著。阿瑪西亞‧布朗 繪。Blaise Cendrars,Marcia Brown 原著。《影 子》。楊茂秀 譯。青林出版。2003。譯者介紹。

20

「孩子擅長用新的經驗、概念與已知的事物聯結,其最常見的途徑就是幻想32。」

孩子在對話歷程中,將生活經驗帶入自己的敘事結構中,部分是自己本身的經驗,

另一部分可能是藉由幻想解決個人內在問題的方法。現實與幻想,常交織在孩子 生活經驗重述中,當孩子走入世界,世界也進入孩子內心。這個過程始於幻想,

而且因幻想而持續。孩子並非透過幻想來逃避現實,而是用以融入現實。每一次 的敘事經驗,都是孩子對現實生活理解的練習。

四、檢視自己的思考風格?

當我開始使用羅北兒的繪本來當作思考教室的教材時,藉由每一次的課堂討 論、逐字稿的轉譯,過程中總會不斷思索、檢視自己在教學風格,有符合兒童哲 學帶領的角色嗎?哲學很重要的精神是要檢視私微的歷程。但是,更重要的是,

要帶著幽默感來做33,快樂和幽默是必須的,無論成功的條件與否?在這過程中我 一直是很享受跟孩子對話的歷程,我也發現自己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繼續探究的動 力,而不是擔心被檢視,同時也很誠實的面對自己在每一次討論中的表現,錄音 機是絕對超然公平的紀錄者,他記錄了每一位參與者的一言一行34。聽孩子的聲音,

也聽自己的聲音,我一直想當個了解孩子的思考故事實驗帶領者,而非教他們去 理解那些故事背後所隱含的意義,每一次的課程討論,都是珍貴的練習。

五、閱讀後的談論

在兒童哲學探究團體中,通常從共讀一個故事開始。讀完故事之後,由小朋 友提問, 把問題寫出來,然後根據他們想到的問題,我們做一些討論、探究。「我 們用兒童哲學的做法,讀一個 「真實的故事」。請每個人輪流讀,每人讀一頁,

32約翰 霍特 (John Holt)《孩子如何學習》。張美惠譯 。初版 張老師 。2005 (民 94)。頁 28

33楊茂秀。每個人心中都有 2 隻鱷魚。張老師文化。2010。頁 85。

34認識裴利。楊茂秀譯。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2002。頁 85。

21

並且一邊讀一邊想:真相是什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35」 這樣的探究模式是我跟這群孩子從幼兒園階段就建立的默契,當時面對的是方案 課程探索,現在是以兒童哲思為主的探討,後者更為開放,也更讓孩子在發展思 考的過程中,有更多空間去與他人、自己對話,並培養出傾聽與等待的智慧,而 非成人給的規定及壓制。

35資料來源: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網站 www.caterpillar.org.tw。

22

第參章 思考故事中的幻想與現實

在探索教室裡,我並沒有刻意設定討論的議題或文本,一部份是我不希望刻 意設計討論的話題,而是想初步觀察孩子們今天進入探索教室的狀況而定,另一 部份是我不是很有把握自己的設計,是否為孩子們喜歡的,或是需要的,於是我 選擇先熟讀文本,當孩子一進教室時,我們就先從聊天開始,或是在等待其他孩 子來的時刻,觀察他們之間的遊戲互動、無意或有意的交談內容,再決定當天討 論的故事。這個方式的運用,其實是從碩一下學期,楊老師帶領我們進行兒童哲 學課時,其中一個插曲給我的發想;那時碩班同學因班費的運用,大家有一些不 同的想法及建議,所以運用班會時進行討論。楊老師當天因提早到教室,先行坐 在教室後面休息。當時的討論狀況有些微詞,他聽完同學的討論後,在課堂上就 跟大家分享了一則關於金錢的故事,那則故事來自於羅大里的《天空下起帽子雨》

36,是在描述一個很有錢的人,在沙漠中蓋起了用錢砌成的房子,但屋子落成之後 卻遇到了強盜,因而產生三個不同結局的故事。

「時機掌握得好,就不必刻意以程序語來帶動自己的意見37。」對於楊老師能 夠當下利用故事的實例,來跟同學討論關於金錢分配使用的議題這件事,感受到 故事思考有適切的引導性,也將這個技巧默默放在心裡。

36強尼.羅大里 Gianni Rodari。安娜羅拉.康多尼 Anna Laura Cantone 繪。《天空下起帽子 雨-三個結尾的故事》。倪安宇 譯。天下雜誌出版。2013。

37 楊茂秀。討論手冊。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97 年貳版陸刷。頁 76。

23

在文檔中 小孩的思考實驗教室 (頁 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