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題一定要被解決嗎?―眼淚茶

在文檔中 小孩的思考實驗教室 (頁 69-74)

貓頭鷹在家想泡一壺「眼淚茶」,他開始想著曾經發生過的傷心事,每想完一 件就會留下幾滴眼淚,最後累積出一壺茶,貓頭鷹在喝完這壺茶的時候,感覺好 多了。

阿瑪:為什麼貓頭鷹要這麼傷心?

咖咖:因為椅子不能坐。

阿瑪:椅子有生命嗎?椅子壞了又不是死掉,再修理一下就好了啊!

小捷:椅子壞掉了打人。

米米:貓頭鷹可能有被椅子的腳打到,所以痛,就要傷心。

咖咖:為什麼歌詞忘了也要哭?歌忘了,自己編就好了,隨便唱就可以了啊!

小宇:貓頭鷹不喜歡隨便唱,才要開始哭啦!我阿嬤顧我妹妹的時候,也都 隨便唱歌,我妹妹就開始亂哭。

小卡:可是貓頭鷹的書被撕破,也是在亂哭啊!我撕破書都不會哭。

咖咖:再自己黏上去就好了啊!

小鈞:要按照說明書。

咖咖:什麼說明書?哪裡有破的地方?就把黏好就可以了!

小捷:如果是別人撕的,就去罵那個人就好了。

57蘇珊恩傑。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黃孟嬌譯。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1998/12/01。。頁 32)。

61

阿瑪:你去罵那個人沒有用,書也不會變好。

咖咖:打自己的臉,因為也許是自己撕的。

米米:如果世界上沒有書,貓頭鷹也不用亂哭了。

咖咖:自己再去做一本書啊!

小卡:用電腦看啊!

小宇:不要看書,在家睡 24 小時剛剛好。

小捷:我也喜歡自己做一本書。

可可:在家睡一年會比較好。

小捷:一年是多久?

可可:365 天。

一開始我心裡設定的對話,是期待孩子能對貓頭鷹所遭遇的事情有一些同理 及討論,但這些孩子的回覆與我的期待有些落差,他們並不認為那些事情是值得 哭泣的,反而是急著要解決椅子壞掉、書本被撕破的問題,而非心靈層面的修復。

我思考到了我與這些孩子們,共同經歷了三年的方案課程探索,方案的精神就是 要共同解決問題,主要特徵在於它是針對某一個主題行探究,焦點在於尋求相關 問題的解答,而這些問題有可能是兒童、教師或雙方共同提出的問題;在方案進 行探索歷程中,孩子的方法是可以被支持實現的;但反觀在兒童哲學中的討論,「一 件事情的討論未必是需要有結論的,也未必要有答案,因為孩子的思考很像哲學 家,他們不是真的要追求真理,他們只是要一直想下去、一直想下去58。」如果我 們所討論的每個問題都需要被解決,恐怕會終止可以繼續想像或編造故事的樂趣,

而失去思考實驗的意義。

我:有沒有讓你感到傷心的事?

58楊茂秀。每個人心中都有 2 隻鱷魚。張老師文化。2010-04-01。頁 63。

62

咖咖:被我爸打屁股,邊哭邊玩。

小宇:在我們班被很多人打。

小鈞:那就打回去啊!用力地從他的後背搥下去的。

小宇:不可以啦!打回去就換我又被打回去。

米米:我上次在安親班,被大家圍起來不能出去,我就大叫,再大哭,他們 還是把路圍起來,我看到謝小妤跟奇奇牽手的中間有縫縫,我就衝出去。

我:你們老師有看到嗎?

米米:老師去廚房拿東西,教室沒有老師啦!小朋友就會開始想打人。

小宇:哭不能解決事情。

阿瑪:可是哭很大聲,人家也會害怕,就大聲哭,哭得很大聲讓大家聽到。

可可:我給你一個意見,去告老師。

阿瑪:什麼告老師啦?

可可:就是去跟老師說,有人要打我。

小鈞:我永遠都不要去告老師,因為別人打我,我去告老師,老師都低頭在 改作業,裝作沒有聽到,然後別人看到,就以為老師不會怎麼樣?等一下下 課,我又會被打,而且打很多下。

小宇:我爸說這是「霸凌」不可以這樣,他會很生氣、很生氣。

小鈞:還有一個方法啦!你可以叫他看那邊,然後給他揍下去。

可可:簡單哪、簡單哪!你可以看他的學號,再去報告老師,還有,問他什 麼最好笑?等他說哈哈哈哈哈的時候,就一拳給他揍下去。

米米:可是他們就是會這樣、這樣(去站在牆壁前面,一手摸牆壁,一手插 腰),還會一直說,你去告老師啊!

可可:可是,他們是大人還是小朋友啊?

米米:當然是小朋友啊!就是把我圍住的那些女生啦!

63

可可:你可以跟他們講道裡說不定!

小卡:什麼講道理?只有校長才可以講道理,小孩哪敢講道理?

咖咖:而且米米打她們或踢她們,她們一定會更可怕的對付她。

米米:他們只會這樣,我跑走給我回來,我跑走又給我回來。然後我就說走 開!

小宇:我覺得你如果真的動手,你會被老師罵得很慘!

可可:那就等老師走過來,再踢他一腳!

咖咖:米米妳馬上會被抓去學務處。

小宇:我說吧!動手會得到懲罰,很嚴重的懲罰。

小卡:說得好!

可可:那你不會一直閃、一直閃、一直閃、一直閃?

米米:安靜啦!你們說的方法才不一定是可以用的啦!反正我沒有被真的打 到啦!下次被打的時候,再用一直閃、一直閃、一直閃的辦法。

小卡:動手就會去校長室被講道理哦!(摘自 102 年 12 月 4 日)。

這段討論持續了 10 分鐘之久,當每個孩子講起自己在學校跟同儕互動的經驗,

包括他們口中的「霸凌」這件事,表情變得很有精神,似乎試圖想把當天現場還 原,米米跟可可索性演了起來;對於攻擊的看法,「事實上富有攻擊性的孩童格外 迅速能感知到他人的憤怒59」,常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肢體衝突,當孩子說出自己 心中的憤怒時,我也希望自己能說些什麼?來幫孩子找到出口在討論中設法幫助 你的學生了解,「當他們有了像怨憤這種複雜的感受,真相到底如何60?」後來發 現,孩子聽完別人的陳述時,就會馬上立即給予回饋,甚至共同出氣幫腔,當談

59 Alison Gopnik。譯者:陳筱宛。寶寶也是哲學家 The Philosophical Baby: What Children’

s Minds Tell Us About Truth, Love, and the Meaning of Life。商周出版。2010/12/05,頁 267。

60Harry Stottlemeier’s Discovery。哲學教室教師手冊。 楊茂秀譯。 參版 台北市 。財團法 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民 88 。頁 17。

64

話內容慢慢接近尾聲時,他們的情緒似乎已經沒有當下講述時氣憤,而漸漸趨緩 下來;「有時候問題一旦發生,探索的歷程便開始了,直到問題得到解決:較為令 人滿意的解決,代替了令人不滿意的解決為止61。」這裡的滿意未必是真正要去教 訓對方,而是憤怒情緒的情緒已從敘事中的到安慰。

61Harry Stottlemeier’s Discovery 哲學教室教師手冊 楊茂秀譯 參版 台北市 財團法人毛毛 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民 88 。頁 4。

65

第伍章 思考故事中的敘事智慧

在文檔中 小孩的思考實驗教室 (頁 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