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孩子轉化的歷程

在文檔中 小孩的思考實驗教室 (頁 117-131)

隨著我個人的研究計劃課程時間安排有限,思考實驗教室將暫時告一個段落;

觀察這 8 個孩子在這半年多來的轉化,藉此作一個分析。孩子從不同的國小到這 間小教室,有明顯的個別差異,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侃侃而談,發表自己 的想法,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安靜被動,全無反應;孩子們在動靜交織的討論氛圍 下,反而能觀察自己在探索團體中的樣貌,進行不同形式的思考表達。

一、祝他變身成功

可可,只上了上半學期就無法繼續,原因是國小課業壓力繁重,功課常寫不 完,溝通之後,家長決定讓他暫停,不過他偶爾會出現,就是當天功課提早完成 時。他是個只要有舞台,就不會放掉麥克風的孩子,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時候,聲 音表情唱作俱佳,尤其提及與國小同學相處的狀況,更是拳打腳踢來顯示自己的 威力;媽媽表示他在國小則是相反,他沒有太多意見,但對老師課堂上的講述或 規定,他會私下啐嘴引起老師不悅,也不太喜歡去國小上課,但在思考教室裡,

87楊茂秀。討論手冊。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民 97。貳版陸刷。頁 20。

109

他常說起變形金剛、火影忍者、未來世界厲害的武器等幻想人物及情節,來加入 自己的敘事中,而且其他孩子也喜歡聆聽,他就可以滔滔不絕的說下去。我很喜 歡當他提出問題之後,其他孩子幫他想辦法的歷程,雖然那些方法不見得適用,

但對他來說就是一股對話之後產生的力量,也希望有機會,他能夠再繼續加入我 們的行列。

二、溫柔堅定的敘事

阿瑪,我們上了四堂課之後,她才加入我們的教室。在幼兒園階段的她天真 浪漫,整天笑容滿面讓人印象深刻;畢業後讀了私立小學,一陣子不見變得有些 安靜,剛加入時不太容易跟大家對話,只是坐在一旁微微的笑、默默的看著大家。

但是下學期有明顯的改變,她喜愛入討論,也會安靜傾聽別人在說什麼。她累積 的能量在講「五個 IS 的故事」時乍現。那天她慢慢講、慢慢想,聲音溫柔而堅定,

聽的我當下都融入故事情節,她的故事有溫暖的畫面,蘊含著期待。

三、跨足在現實與幻想邊緣

小宇,從小到大的乖寶寶。第一次見到他眼眶充滿淚水,手裡拿著巧虎布偶,

看到青菜水果就哭得更傷心的孩子,小班剛入學的他,家人一直擔心他在幼兒園 的適應狀況,直到一個月後,他才逐漸度過分離焦慮的階段。在班上他是個中規 中矩的孩子,上課眼睛不亂飄,嘴巴緊閉著等老師請他回答問題,學校交代的事 情謹慎的回家轉達不遺漏,直到上了國小也如此。他來到這個教室跟他的好寶寶 模式有些衝擊,剛開始他對其他孩子一些充滿幻想的談話內容,因為感到不真實 而生氣,常說的就是:「那又不是真的」,但他卻非常喜歡聽故事,也曾一度偷偷 將課堂上的討論編成故事,請爸爸代為書寫。「孩子的世界中,幻想與真實的界線 很模糊,他們完全不介意同時跨足兩邊88」,表面上他不斷想表現出成人思考成熟

88約翰 霍特 (John Holt)。孩子如何學習 。張美惠譯。張老師 。2005 (民 94)。

110

的模樣,一方面卻也被幻想的樂趣所吸引,這曾經對他的認知產生矛盾衝突,但 隨著課程進行及討論的模式,他漸漸打開心胸,願意接受不同的形式的表達,一 路上出現同儕跟成人的鼓勵,對他來說相當重要。

四、在思考實驗教室中找到機器人

小鈞,在幼兒園階段就是個話不多的孩子,當初他會想要參加思考實驗教室,

我的確感到訝異,因為要他開口說話,是件不容易的事,頂多就是一兩句的答腔;

在課程剛進行時,他仍是安靜不回答,在閱讀文本時也略感吃力,那時我採取兩 人共讀的方式,讓他不會感受壓力;時間也是約略到了下學期,他開始有了較多 的回應,直到進入「夢」的討論,他竟說出一連串自己的夢境,接下來只要誰在 課堂上提出困境,他就要幫誰做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機器人,例如:幫你打架機 器人、幫你擦屁股機器人、幫你寫功課機器人等…。他的爸爸在家長進行分享當 天未出席,卻不斷告訴我,孩子每週很期待的,就是來這裡跟同學一起說說話。

五、最後一個再講

小捷,如同他爸爸分享的,他的態度是含蓄而害羞,但是在討論時卻能常提 出真實的生活經驗來跟大家分享,他的習慣是等待,等待大家都說完了,他才會 緩緩的開口說出自己的見解,常扮演幫大家下結論的人。他的閱讀能力佳,也很 喜歡認識不同國字,更會在課程進行時適度的「插話」,因為他想先了解一個詞彙 的意義,才願意再進行討論,例如在「旅程」的「拜訪」,當初也因為他提出來,

我們才開啟了「拜訪」的視窗。他在課堂上也會期許自己有好表現,在「春天來 了」,他連放屁都要舉手,不過那個舒服的屁,也讓我們將春天跟身體放鬆做一個 巧妙的連結。感謝他的願意等待,幫大家在討論接近尾聲時,作一個統整與結束。

六、很多的「然後」,然後就學會了!

咖咖,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他人高馬大,卻是是實驗教室中年紀最小的孩 子,身為獨子的他,較無手足互動的機會,但是家長卻相當積極樂意的,讓他加

111

入並嘗試各種不同的團體,所以他每周一到五晚上,時間都是滿的,其中一天是 在思考實驗教室的課。他在課堂上也很喜歡分享發表,但通常是呈現與自我對話 的狀態,所以他說的話不太有人能接續下去,因為他在敘事的過程中,自己常扮 演提出問題,又解決問題的人,所以出現很多的「然後」。這是一個幫助他自己自 我傾聽的歷程,當他有能力將對話轉換成文字的時候,會發現到思考歷程的改變。

七、以怪力亂神學習為主軸的探究精神

小卡,一個聽到白衣長髮女鬼,眼睛就會為之一亮的孩子;在我認識他開始

(約三歲時),他就對鬼神的故事相當有興趣,通常都是他將這些故事帶到學校分 享,學齡前他將這些故事拼拼湊湊告訴大家,沒有邏輯脈絡可言,只要達到嚇唬 同學的效果,他就十分得意;之後他出現在實驗教室,故事可就更為精彩,有開 始、過程及結束,不過這些同伴聽慣他的鬼故事,會在結束時說一句: 「騙人!」

然後促使他下次將故事講得更聳動吸引大家的目光。這樣的孩子卻在閱讀上有些 困難,他能將聽過的故事記得很清楚,卻無法跟著文字進行思考;有時我們在進 行哲學故事閱讀時,他會將眼睛飄向其他地方,我會刻意坐他旁邊,陪他一起念 完,大家並沒有特別發現他跟不上,雖然經過了整學期沒有明顯的進步,但他對 文字的探索出現了好奇,特別是四個字的成語形容。增進他的閱讀理解能力,需 要的是陪伴及專業人員的協助,但是他對思考好奇的態度,卻一直持續蔓延著。

八、對話的陪伴與傾聽

米米,是我的小女兒,從小到大就是個對自己相當有信心的孩子,也因為過 度有信心,不太容易接受團體的規範,在幼兒園階段,因為就讀自己任教的園所,

所以同事對她相當包容及疼愛,一旦上小學後,她開始成了老師眼中需要被關照 的孩子,因為她在課堂上過度發言,影響上課秩序。當時我察覺他的人際互動、

師生關係已經到了一個需要協助的臨界點,又觀察到她跟以前幼幼班的小朋友互 動時,卻是十分開心自在,於是我邀請這群孩子一起來上課,聽聽故事、小小聊

112

天,思考實驗教室得以成立。我曾參考(陳燕玲 民 99)的論文,她進行哲學教室 時,其中一名成員也是自己的孩子,過程中也曾出現母子面對課室常規遵守,發 生衝突的困境;我一開始有些擔心孩子無所適從,但慶幸的是,米米跟這群孩子 一起上課時,她會跟大家一起叫我 Paula,然後想發言時舉手等待,雖然她曾在課 堂上說: 「我是妳的小孩,我要先講」。但我仍一視同仁,這也是那群孩子跟家 長會信服我的原因,我常提醒自己,這是大家共同擁有的對話空間,就該享有相 同的權利,經過多次下來,米米學會了遵從思考教室的規則,她也漸漸愛上閱讀、

漸漸讓自己學習遵守學校的規範,一切慢慢上了軌道,這一路上,我們母女倆教 學相長,我們的關係有些微妙,卻也讓彼此相信、傾聽更多的聲音。客觀的面對、

觀察研究自己的孩子,是件不容易的事;觀察到她能與其他孩子產生良好的互動、

好好的故事討論時,並能在思考歷程中呈現個人見解,是她在學校團體或家庭生 活中不曾出現的樣貌,我感到相當幸運!

第三節 個人轉化的歷程

一、好老師的「責任」?

數十載的幼教生涯,一直期許自己是個好老師,我想盡自己的能力給孩子很 多、很多的知識與能力的養成;就在一次楊茂秀教授的演講上,我開始思考好老 師的定位與意義,我覺得開始迷惘…。正式與兒童哲學相遇,是在碩一下學期,

課堂上的對話與思考,鼓勵我將這樣的對話模式帶回自己的班級,同年,我的課 程發展「與大自然的對話―甘蔗與竹子」受到任教園所的肯定,由彰師大李靜芳

113

教授在 2013 年帶到廣州進行學術發表89。大家相當好奇我能在攻讀碩士班同時,

又能發展出精彩的課程,而且有別以往的教學風格,那時教授說了一句: 「課程 中看見的都是孩子,這位老師有如隱士,將自己藏起來,卻不斷欣賞孩子的探索

又能發展出精彩的課程,而且有別以往的教學風格,那時教授說了一句: 「課程 中看見的都是孩子,這位老師有如隱士,將自己藏起來,卻不斷欣賞孩子的探索

在文檔中 小孩的思考實驗教室 (頁 11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