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兒童圓形概念之相關研究

國內近年來有關於圓形概念的研究,主要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與幾何 相關之研究;第二部分是與圓形迷思概念相關之研究,類型包括「透過視覺而產 生的迷思」以及「對圓形組成要素概念不足而產生的迷思」。以下針對「圓形」

相關概念研究的發現加以描述。

一、與幾何相關之研究

(一)謝貞秀(2002)的研究

謝貞秀(2002)在其「國小中年級學童帄面幾何圖形概念之探究」中發 現三年級由於尚未學習圓的性質,因此對圓的性質較不了解;四年級的學生已 知道圓心只有一個,但會用對摺紙兩次來找出圓心的學生卻不多。

(二)王建興(2003)的研究

王建興(2003)在其「國小教師數學單元教學之探討-以圓周率教學為例」

中發現實施圓周率的教學時,若有下列情形,皆可能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困難:

1.學生先備知識的不足

(1)對於圓心、直徑、半徑及圓周長相關概念的知識不足。

(2)缺少曲線長度測量的能力,不會測量圓周長。

2.老師的教學技能

(1)引入圓周率概念的方法。

(2)圓周率意義的介紹及圓周率名詞的引入。

(三)譚寧君(1994)的研究

譚寧君(1994)在其「國小中年級學童帄面幾何圖形概念之探究」中發現 有太多的例子顯示面積的教學可以說是失敗的,學生腦袋裡的面積不過是一連 串的公式,至於面積公式所代表的意義,或不同面積公式之間的關連性等則常 被忽略,導致面積概念的偏頗不全而影響日後的學習。

20

二、圓形迷思概念相關研究

(一)沈佩芳(2002)的研究

沈佩芳(2002)在其「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帄面幾何圖形概念之探究」中 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於圓形的迷思概念如下:

1.透過視覺的迷思

(1)半圓形是圓形的一半,所以也叫圓形。

(2)橢圓雖然不是正的,但它沒有任何直線或是角,所以是圓形的一種。

2.組成要素的迷思

(1)圓形尌是半徑×半徑×3.14,而半徑尌是圓的一半,顯示學童把面積公 式和圓形的辨識混在一起。

(2)關於半徑的長度,有的知道半徑一樣長,但說不出原因。有的認為圓 有的不圓,所以半徑不一樣長。

(二)侯雪卿(2004)的研究

侯雪卿(2004)在其「國小高年級學童圓概念教學模組補救教學之個案研 究」中將有關於圓容易產生的迷思概念整理成表 2-1。

21

22

※對本研究的啟示

學生的幾何圖形迷思概念之產生,有一部分的原因為教師在實施教學時忽略 了具體操作,使學生無法透過「觀察」、「比較」、「測量」、「組裝」等操作行為來 強化幾何圖形的概念,而只是記住了一個「幾何圖形」的印象,對於幾何圖形的 組成要素、幾何性質、面積公式的由來仍舊缺乏完整性與系統性概念,導致其幾 何概念不全或支離破碎,在此種情形之下,很容易產生迷思概念,影響日後的幾 何圖形學習。而當學生的先備知識不完全時,不僅學生無法進入教師所預想的學 習軌道,更容易因無法理解教學者的教學內容而產生迷思概念或學習挫折,造成 惡性循環,使學生逐漸對數學失去學習的興趣,此誠為一可惜之事!故教師在設 計幾何方面的課程內容時,應先仔細思索學生應具備的先備知識為何?該如何引 出學生的先備知識?該如何教導學生利用先備知識來學習新的課程內容?倘若學 生缺乏該有的先備知識,該如何幫助其來補足?現行的教科書版本(例如:南一

、翰林、康軒),在學生的先備知識方面雖有提示,卻非常簡略,幾乎都是以條 列式的重點說明方式來呈現;而教師在實施教學內容時,多數者也是依照課本內 容的提列方式輕輕帶過,此舉不但無法解決部分學生「先備知識不足」的問題,

亦無法幫助學生走入自己預期的學習軌道。故教師在教授新的課程內容之前,實 應花費一些時間來整合、引導或補充學生的先備知識,並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 是否有迷思概念的部分,若有,應做即時的概念導正,避免迷思概念變成錯誤的 先備知識,妨礙學生的進階學習。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