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的遊戲與休閒活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兒童的遊戲與休閒活動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術、教育學習、購物消費、觀光旅遊、餐飲消費等休閒活動,足以擴張社會經濟 活動,增進社會福利經費來源。

綜合上述休閒對於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有許多正面的功能,因此懂得如何安 排休閒生活,對一個現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節 兒童的遊戲與休閒活動

壹、 兒童的遊戲

與休閒關係十分密切的另個字眼就是遊戲(play),遊戲是指嬉戲、競技、對 抗、或比賽等,它是人體內部具體力量表現於外的活動,由於它是人們從小學習 休閒態度和休閒行為的重要社會化途徑,所以西方休閒研究非常重視遊戲(林東 泰,1992)。Neulinger(1981)認為國小低年級階段,主要是建立兒童的次級關係,

學習和別的兒童玩在一起,並且在遊戲中扮演自我和超我等不同角色,而逐漸發 展未來休閒的選擇。兒童在情境的扮演中,可以增進想像力、創造力,也啟發他 們自由思考與語言發展的能力。

古希臘哲人柏拉圖 (Plato) 曾云:「教育應該由正確指導兒童的運動開始。

童年時期的遊戲和法律的維護與否有極大的關聯。」林文寶(2000)認為遊戲即 是相等於現代所謂的「休閒活動」,兒童期的全部生命活動即是遊戲。兒童遊戲 的進行,乃是在自由與安全之下,所以遊戲本身即屬目的。兒童遊戲可以增進身 心健康、調劑生活情趣、發展肌肉功能。杜威「教育即生活」與克帕屈「生活即 遊戲」的理論來推演,也可說「教育即遊戲」或「遊戲即教育」。兒童也能在遊 戲當中學習與人相處的方式,對於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福祿貝爾認為兒童遊戲 時打玩外物,乃是將外在世界予以內在化,遊玩是內在生活及活動的獨立外在的 表現,且是強化力量最好的心靈洗滌,幼童享有遊玩的快樂,才能尊定其後幸福 生活的基礎(林玉體,1988;張文禎,2002)。

綜合上述,遊戲是兒童進入休閒的必要途徑,兒童在遊戲中學習、成長,而 國小生活課程以學生的生活為主體,因此也融入的許多遊戲,兒童在遊戲的過程 中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並享受遊戲的樂趣,也達到了休閒的目的。

©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社交性休閒活動:拜訪親友、幫忙家事、郊遊、野餐、

聊天、逛街。

4. 康樂性休閒活動:下棋、看電視、聽廣播、看電影錄影 帶、玩電腦、唱歌。康樂性休閒活動:下棋、看電視、

聽廣播、看電影錄影帶、玩電腦、唱歌。

羅明訓(1999) 運動性、藝文性、實用性、社交性、消遣性休閒活動。

張文禎(2002) 遊憩類、體育類、知識類、技藝類、逸樂類、社交類。

李枝樺(2004) 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 化型。

李評貴(2008) 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 化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