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活課程與休閒教育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生活課程與休閒教育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五節 生活課程與休閒教育

壹、 生活課程概念

2000 年所公佈的第一代「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將一、二年級階段的社 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三個學習領域整合為生活課程,其教學時間最 低應占基本教學節數百分之三十(每星期約 6-7 節課)。吳璧純與秦葆琦(2015)

認為將三個學習領域統合為一個課程,在於強調一、二年級是幼稚園教育的延續,

其課程應該要有銜接性;且「生活」是學生的發展脈絡,是經驗學習的場域,是 不可以學科知識來分割的。而生活課程綱要的基本觀念為國民小學低年級課程乃 屬國民教育之開端,特別應以生活為中心,奠定從生活中學習的基礎。統整人與 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發展生活中的各種互動與反省能力(教育部,

2000)。之後為使課程發展更加完備和具統整性,在 97 年做了課綱的微調,將課 程理念做了更具體且明確的說明。以下為生活課程的基本理念,如圖 3:

一、兒童從生活中展開學習

兒童在生活中遊戲、在生活中探索、在生活中觀察,而認識了世界的樣貌;

他們在生活中與人互動,學習社會規約,在大人的照顧引領下,身心順利發展。

對孩子們而言,生活不是學科知識的加總,而是發展各方面知能的源頭。

二、生活課程以生活為主軸

兒童天生好奇,喜愛探索。他們從探索過程中獲得樂趣、遭逢問題並解決問 題。對孩子們而言,生活從自發的活動開始,生活是孩子與社會文化、自然環境 及他人互動後不斷調整與成長的過程。

三、生活課程以兒童為主體

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啟他們對周遭人、事、物的好奇,引發學習的興趣與動 機;生活課程時時感動孩子的心,讓他們發現周遭人、事、物的美好,進而喜愛 探求未知;生活課程帶領孩子發現與探究問題,讓孩子嘗試以建設性的方法解決 問題、感受成功的經驗,並進而提升想法。

四、自主學習

生活課程讓兒童繼續透過生活中的遊戲、探索和觀察來認識人、事、物的特 性與關係;生活課程讓孩子經由體驗、操作與行動來探究問題、組織知識、學習

©

從 97 課綱並參考國內專家學者(歐用生、林文生,2002;王真麗,2005;

吳璧純、秦葆琦,2015)之觀點,生活課程具有以下的特色: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做為最後的依歸;換句話說,「學生」才是統整課程的主角,教師則以學生的興 趣、經驗和發展做為活動引導以及課程組織的依據(吳璧純、秦葆琦,2015)。

二、 生活課程以兒童為主體

生活課程以兒童為學習的主體,透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對人、事、物產生關聯,

達到培養學生「生活能力」的目標(吳璧純、王玉程、董蕙萍、鄧婷尹,2014)。

也就是說生活課程連接兒童的生活,以兒童的生活經驗設計課程,因此主導課程 進行的是兒童,不是老師。兒童從生活中引發學習動機,透過探索、體驗、操作、

觀察,學習做事的方法和感受學習的樂趣,並在討論中組織知識,解決問題。

三、 加強體驗學習

生活課程強調能力的培養,而能力不是由老師直接傳輸給學生,是學童透過 活動探索或事物的探究而發展出來的。低年級的學童是在一個發展較快速而且起 伏不定的階段,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需有不同的體驗來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可以透過各種媒材與故事來進行想像、遊戲、創作、與角色扮演,也可以透過語 言、音律、數字、圖像與肢體動作等表徵來認識這個世界(吳璧純,2009)。

由上述可得知生活課程以「兒童為主體」,融合了統整概念,並著重於生活 經驗的體驗。而余嬪(2000)認為休閒教育將學生視為是完整不能切割的個體,

是個人一生情意、行為與認知三方面整體發展的教育;是以學生需求為中心,極 端富有人本精神的教育。可見教師可以將休閒教育融入於生活課程中,讓學生在 統整的課程中透過體驗、探索,發現自己的興趣並學習正確的休閒價值觀。

參、 生活課程與休閒教育之相關

顏妙桂(2002)認為學校休閒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具備休閒生活的能 力,即是培養「自我認知」、「休閒認知」、「休閒態度」、「休閒技能」、「休閒決定」、

「休閒資源」、「社會互動」的能力,以經營美好的人生。而生活課程設置的目的 在於引導學童經由生活中的種種活動,開啟其視野、增廣其覺知的領域,並發展 其表達的能力,其結果在於學童適應生活及改善生活能力的增強(教育部,2008)。 生活課程與休閒教育對學童來說,都希望學童能經由生活中的探索了解自我,培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養表達的技能,認識周遭的生活環境與資源,並能與他人有良好的互動。而休閒 教育中的「自我認知」,即是生活課程著重「以學童為主體」的概念,學生自己 能主動透過課程發現自己的興趣。學童的生活包涵了學習與休閒活動,從休閒教 育中學童可以學習到休閒的態度與技能,經由休閒經驗,開啟其視野。另外休閒 能力的培育,也是生活能力統整的一部份。為了輔導學生得以培養成休閒的能力,

在教學上必須幫助學生透過探索、分析、歸納、價值澄清、蒐集、演練等過程,

期使透過對自我瞭解和對社會休閒環境的認知後,以發現休閒興趣、培養休閒習 慣(顏妙桂,2002) 。

林啟榮(2009)認為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休閒教育目標應包括:(一)培養 學生休閒知能與技能,善用閒暇時間,豐富生活內涵;(二)輔導學生了解其休 閒性向與興趣,並促進其個性與群性的平衡;(三)輔導學生從事適合其體能、

興趣的休閒活動,以增進身心均衡發展;(四)陶冶休閒生活情趣,培養審美及 創造能力,以成為快樂活潑、奮發進取的國民。而生活課程目標為(一)培養探 索生活的興趣與熱忱,並具備主動學習的態度。(二)學習探究生活的方法,並 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三)覺知生活中人、我、物的特性,並瞭解彼此間的關 係與其變化現象(四)察覺生活中存在多元文化與各種美的形式,並養成欣賞的 習慣。(五)察覺自己生活在各種相互依存的網絡中,能尊重並關懷他人與環境

(教育部,2008)。休閒教育與生活課程相同的目標為達到學生主動學習、善用 時間,並能培養審美及欣賞的習慣,與他人及環境之間取得平衡的關係。

以下將針對十大基本能力與休閒教育能力指標以及生活能力指標並休閒教 育的內涵之關係做探討:

一、十大基本能力與休閒教育能力指標的對應

顏妙桂(2002)根據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試圖擬定休閒教育能力指標,

並與 Mundy(1998)之休閒教育內涵相對應,其對應關係呈現如表 6:

©

©

©

©

©

©

©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3 察覺不同人、不同生物、不同文化各具特色,理解並尊

重其歧異性,欣賞其長處。 自我認知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休閒技能 3-2 練習並運用探究人、事、物的方法,解決生活的問題、

美化生活的環境、增加生活的趣味。 休閒技能

3-3 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且有效地

行動。 休閒技能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

見。 自我認知

4-2 學習體會他人的立場、體諒別人,並與人和諧相處。 休閒技能 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作,並完成

任務。 休閒技能

5-1 相信自己只要能真切的觀察、細心的體會,常可有新奇

的發現。 自我認知

5-2 察覺自己對許多事務的想法與作法,有時也很管用。 自我認知 5-3 喜歡探討事情演變的原因,並養成對周邊訊息做適切反

應的態度。 休閒認知

5-4 養成參與、欣賞展示及演出時的基本禮儀與態度。 休閒技能 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自我認知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以上生活課程和休閒教育的目的、目標、能力指標可以看出,兩者具有許 多共同性,顏妙桂(2002)認為「休閒教育」的實施,融入於各學習領域的教學 中,可以達成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十大基本能力的培養,也真正落實學生 休閒生活能力的培養與統整。而休閒教育的目標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學科可以完成,

個人需要主動透過各種管道學習,只有強烈的自我引導與自我管理,才能維持終 身的學習,也才能得到充分自我與滿意休閒的目標(余嬪,200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