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在休閒教育之內容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在休閒教育之內容分析"

Copied!
1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進士 博士

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在休閒教育之內容 分析

研究生:侯嘉容 撰

中華民國一○六年八月

(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碩士論文

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在休閒教育之內容 分析

研 究 生:侯嘉容 撰

指導教授:蔡進士 博士

中華民國一○六年八月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謝 誌

數算三年的回憶,心中滿是感恩

踏進文休學術殿堂,心中充滿驚奇與驚嘆 教師精湛的教學內容,同學辛勤的求學態度

使我的學識更上層樓,人生旅途增添更多美麗色彩

三年來的在職進修,開闊了視野,也增廣了見聞,在老師們多元的教學方式 與同學們的交流之下,論文完成時刻終於來臨,研究生涯能順利圓滿,要感謝的 人,實在不少。

首先,在這期間最感謝的是指導教授蔡進士老師辛勤指導,讓我可以逐一完 成論文,老師給予很大的寫作空間,也能給予諸多的啟發與建議,使我獲益良多,

聆聽蔡老師親切的教導如沐春風,也感謝師母的鼓勵和貼心的提醒。其次,感謝 兩位口試委員江昱仁老師和吳毓麒老師提供的寶貴意見,使我的論文能更加完 善。

還要感謝出版商業務提供教材,及美華和雅玲兩位學校同事,使我可以完成 信效度檢定。感謝文休系的所有老師,讓我多了許多學習的機會,感謝班上所有 的同學,在繁忙的課業中多了許多歡笑,感謝朋友明財在論文寫作上的協助,及 陪伴我的先生寶貴,在寫論文期間的鼓勵。

感謝孩子的保母麗敏姐在我求學的期間對孩子的照顧,讓我可以安心讀書,

感謝主耶穌及教會小組弟兄姐妹的代禱讓我可以順利完成論文。

嘉容 謹誌 106 年 8 月

(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在休閒教育之內容分析

作者:侯嘉容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的休閒教育內容,以瞭解國小生活課 程中休閒教育的傳遞狀況。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以 105 學年度(2016)

通過教育部審查之生活課程教科書為研究對象,版本包括康軒、翰林和南一三家 審定本,冊數為第一至第四冊,三版本共計 12 冊。首先探討國內外相關文獻及 徵詢專家意見,以建立本研究之分析類目,進而依據類目對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 休閒教育概念做量化與質化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1)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

各版本的休閒教育內容呈現次數以康軒版最多。(2)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各 版本的主類目以「休閒資源」出現次數最多,「自我認知」出現次數最少。(3)

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各版本的次類目以「休閒經驗」和「休閒商品」出現次 數最多,「休閒的定義」次類目出現次數最少。(4)在「休閒認知」主類目中,

各版本皆著重在「休閒經驗」次類目。(5)在「休閒資源」主類目中,各版本皆 著重在「休閒商品」次類目。(6)在「自我認知」主類目中,各版本皆著重在「休 閒立場」次類目。(7)在「休閒技能」主類中,南一版和翰林版著重在「社會互 動技巧」,康軒版著重在「休閒活動技巧」次類目中。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分 別對教科書編輯、教學現場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休閒教育、內容分析、生活課程教科書

(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The Content Analyses of Leisure Education on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s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Hou,Chia Jung

Master’s Program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Leisure Industries,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leisure education on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s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12 volumes from the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s of Kang Xuan, Han Lin and Nan-I authoriz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6 are investigated.

The first goal is to refer to foreign and domestic literature and acquire expert advice in order to build up the analysis items of the research. Then, the content of leisure education on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s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a criteria based on leisure theor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the followings: (1) in comparison with various editions of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s for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Kang Xuan has the highest frequency for leisure education, (2) the category “leisure resources” is emphasized most, while the category “self awareness” least for all editions, (3) the sub-category “leisure experience” and “leisure product” are emphasized most, while the sub-category “definition of leisure” least for all editions, (4) in the category “leisure awareness”, all three editions focus on sub-category

“leisure experience”, (5) in the category “leisure resources”, all three editions focus on sub-category “leisure product”, (6) in the category “self awareness”, all three editions focus on sub-category “leisure positioning”, and (7) in the category “leisure skill”, both Nan-I and Han Lin focus on “skill of social interaction”, Kan Hsuan focuses on sub-category “skills of leisure activities” .

(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as a reference for teaching, editing of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s, as well as future studies.

Keywords: leisure education, content analysis,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

(1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休閒的意義和功能 ... 11

第二節 兒童的遊戲與休閒活動 ... 14

第三節 休閒教育的意涵 ... 17

第四節 休閒教育之相關研究 ... 25

第五節 生活課程與休閒教育 ...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 4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52

第四節 資料之分析與處理 ... 57

第五節 研究倫理 ... 5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9

第一節 休閒教育內容量化分析 ... 59

第二節 休閒教育內容質化分析 ...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69

第一節 結論 ... 169

第二節 建議 ... 172

參考文獻... 175

(1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次

圖 1 2013 年文化參與調查 ... 2

圖 2 研究流程圖 ... 7

圖 3 生活課基本理念圖 ... 31

圖 4 研究架構 ... 51

圖 5 樹下遊戲 ... 74

圖 6 吃完年夜飯的活動 ... 74

圖 7 夏天的活動 ... 75

圖 8 與家人做的活動 ... 75

圖 9 和家人一起活動的畫作 ... 76

圖 10 寒假活動 ... 76

圖 11 玩泥沙 ... 77

圖 12 校園活動畫作 ... 78

圖 13 泡溫泉和踏青 ... 78

圖 14 照片分享 ... 79

圖 15 圖文小日記 ... 79

圖 16 與家人一起做的活動 ... 80

圖 17 我和家人畫作 ... 80

圖 18 放風箏 ... 81

圖 19 生活中的動物 ... 81

圖 20 好書分享 ... 82

圖 21 吃完年夜飯的活動 ... 82

圖 22 春節活動 ... 83

圖 23 爬山 ... 84

圖 24 端午節習俗 ... 84

圖 25 宜蘭童玩節 ... 85

圖 26 耶誕節活動 ... 85

圖 27 水舞表演 ... 86

圖 28 寒假生活 ... 87

圖 29 我的寵物 ... 87

圖 30 騎腳踏車 ... 88

圖 31 夜晚活動 ... 89

圖 32 下棋 ... 89

圖 33 年夜飯 ... 90

圖 34 和家人在一起 ... 91

(1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35 吃年夜飯 ... 92

圖 36 夜晚的活動 ... 92

圖 37 吃年夜飯 ... 93

圖 38 吃完年夜飯的活動 ... 93

圖 39 搭車出遊 ... 94

圖 40 騎腳踏車 ... 94

圖 41 拖地 ... 95

圖 42 全家吃湯圓 ... 95

圖 43 耶誕節 ... 96

圖 44 觀察事物 ... 96

圖 45 有趣的樂器 ... 97

圖 46 不同種類的玩具 ... 98

圖 47 吃剉冰 ... 98

圖 48 端午節商品 ... 99

圖 49 與家人下棋和看書 ... 99

圖 50 樂器 ... 100

圖 51 好玩的玩具 ... 100

圖 52 買年貨 ... 101

圖 53 風的玩具 ... 101

圖 54 熱熱的食物 ... 101

圖 55 福爾摩沙探險趣 ... 102

圖 56 端午商品 ... 102

圖 57 敲打木魚和三角鐵 ... 103

圖 58 吹泡泡用具 ... 103

圖 59 年菜 ... 103

圖 60 驚喜包 ... 104

圖 61 腳踏車 ... 104

圖 62 古早的玩具 ... 105

圖 63 米食展 ... 105

圖 64 直排輪和扯鈴 ... 106

圖 65 有趣的遊戲器材 ... 107

圖 66 花燈 ... 107

圖 67 溜滑梯 ... 108

圖 68 花燈 ... 108

圖 69 行動書車 ... 109

圖 70 遊戲器材 ... 109

圖 71 戲水池 ... 110

(1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72 踩天鵝船、划船 ... 110

圖 73 到圖書館借書 ... 111

圖 74 迎接新年的活動 ... 111

圖 75 全家一起出遊 ... 112

圖 76 參觀安平古堡 ... 112

圖 77 夏天活動 ... 112

圖 78 畫下喜歡的地方 ... 113

圖 79 親近大自然 ... 113

圖 80 踏青 ... 114

圖 81 夜間活動 ... 114

圖 82 農場餵小羊 ... 115

圖 83 有趣的圖書館 ... 115

圖 84 學校圖書館 ... 116

圖 85 新春禮拜 ... 116

圖 86 大樹下 ... 117

圖 87 大樹下看書 ... 117

圖 88 圖書館和河濱公園 ... 118

圖 89 我喜歡畫畫 ... 119

圖 90 家人的興趣 ... 120

圖 91 我喜歡做的事 ... 120

圖 92 學校活動 ... 121

圖 93 姐姐的興趣 ... 121

圖 94 自我介紹 ... 122

圖 95 弟弟的興趣 ... 122

圖 96 暑假活動 ... 123

圖 97 同學的興趣 ... 123

圖 98 跳舞 ... 124

圖 99 愛護小動物 ... 125

圖 100 玩玩具 ... 125

圖 101 與同學玩玩具 ... 126

圖 102 夏日戶外活動 ... 126

圖 103 買玩具 ... 127

圖 104 玩泥沙 ... 127

圖 105 欣賞影子造形秀 ... 128

圖 106 愛護動物 ... 129

圖 107 家中垃圾 ... 129

圖 108 和朋友玩遊戲 ... 130

圖 109 落葉拼圖 ... 130

(1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110 愛護花草 ... 131

圖 111 喜歡的玩具 ... 131

圖 112 玩具壞了 ... 132

圖 113 夏日活動 ... 132

圖 114 社區活動 ... 133

圖 115 感謝別人 ... 133

圖 116 動手做玩具 ... 134

圖 117 跨年活動 ... 135

圖 118 寒假生活分享 ... 135

圖 119 新希望 ... 136

圖 120 做小書 ... 137

圖 121 一起看書 ... 137

圖 122 探索校園 ... 138

圖 123 做壽司 ... 138

圖 124 製作磁鐵玩具 ... 139

圖 125 期待的事 ... 139

圖 126 家人的意見 ... 140

圖 127 生活中的聲音 ... 141

圖 128 雨天活動 ... 141

圖 129 與家人溝通方式 ... 142

圖 130 照顧植物 ... 143

圖 131 有人受傷了 ... 144

圖 132 玩具壞了 ... 144

圖 133 問題解決步驟 ... 145

圖 134 觀察小動物前的規劃 ... 146

圖 135 夜晚生活規劃 ... 147

圖 136 走訪前的規劃 ... 147

圖 137 寒假生活規劃 ... 148

圖 138 拓印和蓋印 ... 149

圖 139 風火輪和杯蓋陀螺 ... 149

圖 140 年節飾品 ... 150

圖 141 手搖鈴演奏方式 ... 150

圖 142 春天頭套 ... 150

圖 143 小話筒 ... 151

圖 144 製作影子偶 ... 151

圖 145 陶土造形 ... 152

圖 146 認識休止符 ... 152

圖 147 製作紙陀螺 ... 153

(1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148 製作春聯 ... 153

圖 149 製作頭套 ... 154

圖 150 粉蠟筆刮畫 ... 154

圖 151 製作影子戲偶 ... 155

圖 152 製作彩色泡泡 ... 155

圖 153 捏黏土 ... 156

圖 154 製作 ... 156

圖 155 製作沙鈴 ... 157

圖 156 認識音高 ... 157

圖 157 製作春聯 ... 157

圖 158 剪刀的使用方法 ... 158

圖 159 製作香包 ... 158

圖 160 製作紙偶 ... 159

圖 161 製作紙船 ... 159

圖 162 紙的創作 ... 160

圖 163 陶土捏塑 ... 160

圖 164 大聲說出我是誰 ... 161

圖 165 音樂發表會 ... 162

圖 166 迎接春天 ... 162

圖 167 和家人和樂相處 ... 163

圖 168 影子戲偶 ... 163

圖 169 丟球賽 ... 163

圖 170 討論如何丟球 ... 164

圖 171 認識新朋友 ... 164

圖 172 圍起朋友遊戲 ... 165

圖 173 圍起朋友遊戲 ... 165

圖 174 和同學一起圍個圓圈 ... 166

圖 175 介紹自己注意事項 ... 166

圖 176 相互合作玩遊戲 ... 167

圖 177 拜年的方式 ... 167

圖 178 分享玩具 ... 168

圖 179 過關遊戲 ... 168

(1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次

表 1 兒童休閒活動類型 ... 15

表 2 國內外學者專家對休閒教育定義 ... 18

表 3 休閒指標及其次要素 ... 21

表 4 休閒教育之內涵 ... 24

表 5 休閒教育相關研究 ... 25

表 6 十大基本能力、休閒教育能力指標及休閒教育內涵關係表 ... 34

表 7 生活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指標的關係 ... 37

表 8 生活能力指標與休閒教育內容的相關 ... 40

表 9 內容分析對象出版時間表 ... 45

表 10 生活課程教科書主題名稱及單元名稱 ... 46

表 11 休閒教育概念類目表 ... 53

表 12 三位評分員相互同意度表 ... 56

表 13 各版本休閒教育內容類目次數表 ... 60

表 14 各版本各冊別休閒教育內容主類目次數表 ... 62

表 15 各版本第一冊休閒教育內容次類目次數表 ... 64

表 16 各版本第二冊休閒教育內容次類目次數表 ... 65

表 17 各版本第三冊休閒教育內容次類目次數表 ... 67

表 18 各版本第四冊休閒教育內容次類目次數表 ... 69

表 19 三版本休閒教育內容次類目合計次數最多前五項 ... 70

表 20 三版本休閒教育內容次類目合計次數最少前五項 ... 72

(1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1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針對研究主題說明本研究之背景、動機、目的、研究問題、名詞釋 義和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本章緒論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 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流程,第五節為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活動的蓬勃發展,機器取代了人力,人們的工作時間 減少了。在縮減工時的國際趨勢下,加以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可用於休閒 娛樂的時間相對變多。1872 年英國首相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曾說過:「持 續增加的財富及休閒為人類進步之二大特徵」,可見當經濟活動蓬勃的發展起來 時,人們也會參與更多的休閒活動。臺灣自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正式實施週休二 日,民眾有較多的時間參與休閒活動,許多與休閒有關的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的發 展起來,如休閒鞋、休閒服、休閒農莊、休閒食品等。隨所得提昇,民眾日益重 視生活品質,對於休閒娛樂的需求也越來越強,休閒活動成為現今家庭中不可或 缺的一環。

根據文化部「2013 年文化參與調查」如圖 1,電視參與率 96.1%、書籍參與 率 71.5%、視覺藝術參與率 46.3%、博物館參與率 41.5%、文藝民俗節慶活動 44.7

%、電影參與率 44.3%、戲劇戲曲舞蹈 38.9%、流行音樂 25.5%、古典與傳統音 樂參與率 15.7%。顯見現代人的休閒活動越來越多元,電視由於具備經濟與方便 的特性,成為民眾普遍從事的文化活動(文化部,2016)。

黃任閔與吳昭璇(2010)綜合各學者的研究發現,國小學童最常參與的休閒 活動類型以「娛樂性」、「運動性」、「社交性」為主,而在「戶外遊憩性」、「藝文 性」的參與則較少。休閒活動項目則以「看電視」、「玩電腦上網」、「打球」、「聊

(1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天」等為較常參與,推究其原因可能是學童的時間大都被課業及安親班所佔據,

所以在有限的休閒時間內以放鬆及容易做到的活動為主。

圖 1 2013 年文化參與調查(文化部,2016)

綜合上述,看電視與上網成為學童的主要休閒活動。然而長期從事這些活動 對學童的人際關係、學業成績及睡眠品質,都有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教育部委 託研究指出,動作協調障礙與學童久坐的生活型態和缺乏足夠的運動量有關係

(尚憶薇,2008)。兒童因為長時間看電視與上網,減少了許多運動的時間,對 身體的成長造成阻礙。另一方面,蔡書吟(2014)的研究顯示兒童參與電玩的時 間越多,母親與孩子的關係越差。電玩讓家庭的溝通與互動時間變少,以致於影 響了家人之間的關係。而 2016 年暑假日本任天堂所生產的「寶可夢」遊戲在臺 灣上市,使得原本就長時間滑手機的青少年,因在戶外玩遊戲而造成許多交通事 故。因此臺灣民眾在休閒素養的培養上與建立正確的休閒觀念都有待努力。

臺灣民眾休閒素養普遍低落的原因有四點:第一,不重視休閒,過分強調工 作,重視生產力,也使得休閒長期被排擠在學校教育之外,第二,不瞭解休閒,

因為不重視,所以不去瞭解;因為不瞭解使得更不重視,不瞭解休閒的意義與重 要性,第三,缺乏休閒技能,使得無法獲得許多相關的休閒經驗,同時亦使得休 閒選擇受到限制,最後,缺乏休閒參與的機會,休閒機會的不足與不均(余嬪,

1997)。近年來臺灣民眾的休閒時間與休閒場所並不缺乏,然而正確的休閒觀念 乃是非常的不足。當今社會有許多亂象,其中不乏因長期使用 3C 產品所造成的 問題。因此為學童建立正確的休閒觀念為首要之急。但目前休閒教育並沒有編列 在國小正式課程中,也非重大議題。因此需要將休閒教育融入課程中,以達到學 習效果。

(2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根據研究顯示,成人目前所從事的休閒活動有接近一半的比例是從兒童就已 經開始了。也就是說,兒童所培養的休閒活動態度、興趣和技能,會直接影響到 其將來的休閒行為和看待休閒的觀點(葉秀琴,1998)。因此 Scarlett (1975)認為,

所有的兒童應接受休閒教育,讓他們能夠更有效地運用未來的休閒時間。

林東泰(1993)認為休閒教育是培養一個健全知識分子的必要過程,唯有經 過休閒教育的涵養,才能造就有德、有能、有才智、有氣質的健全人。現今的教 育造就許多有知識的人民,但也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不少學生學了知識後,不 知將來要做什麼。然而休閒教育是終身教育也是全人教育,促使學生了解自我的 興趣,運用社會資源,讓學習更寬廣,能造就健全的人民。

如何提昇臺灣民眾的休閒生活品質,「學習休閒」應有其必要性。顏妙桂(2002)

認為休閒教育適合融入於課程,達到休閒教育的目標。九年一貫課程在培養具備 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 國民。休閒能力的培育,也是生活能力統整的一部份。為了輔導學生得以養成休 閒的能力,在教學上必須幫助學生透過探索、分析、歸納、價值澄清、蒐集、演 練等過程,期使透過對自我瞭解和對社會休閒環境的認知後,以發現休閒興趣、

培養休閒習慣等。這些必須經由各學習領域教學活動中得到啟發、練習的機會,

做為休閒生涯發展的基礎學習。

周學雯(2010)認為休閒教育應該從小扎根,因為早期的經驗將影響成人的 態度與價值,休閒教育是全人教育的實踐,教育歷程中,應深入了解兒童與青年 的休閒態度、休閒能力與需求,尊重其所選擇並適時的輔導;家庭、學校、社會 都是休閒資源的提供者,應提供增加休閒教育環境與機會;並尊重各項選擇在社 會上所扮演獨特的貢獻,藉由休閒教育增進人與人的良好互動,建立正確的溝通 模式,並藉由休閒教育了解每個人最真實的一面。人的一生,除了工作與學習,

餘均為休閒的調配,如何從小培養適當的休閒習慣,使之與工作、學習取得適當 的平衡,並且了解休閒的本質與重要性,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才能建構完整有 品質的生活型態,進而達成健全與豐富的人生目標。

在今日臺灣的學生,因家庭子女數較少,家長常將全部的心力放在子女身上,

從小就要上安親班、才藝班,因此承受著比以往更大的生活壓力。這個時候,孩 子需要一個管道來發洩情緒,否則會造成身心失調,造成偏差行為,此時休閒活

(2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動就可以幫助孩子做調適。吳宜儒(2013)認為學生參與較多元的休閒活動時,

其越感到幸福。休閒活動不僅可以舒解壓力、促進身體健康;也能帶給人正向的 思考方式,及不同的生活目標。另外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乖乖在家看電視或打電腦 就是休閒,只要在放假期間不要隨便亂跑,以及孩子能平安健康就好了。這樣的 休閒觀卻無法教育兒童,讓他們從小有正確的休閒觀念,以致於在成長的過程中 有更好的發展。

研究者為國小二年級的導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孩子放假時不是玩手 機,就是看電視,沒有適當的休閒活動,而這些孩子通常就是學習較弱勢的孩子。

而有父母陪伴從事各類休閒活動的學生,生活多了許多體驗,學習能力較佳。因 此研究者認為學校有必要實施休閒教育,以期學生能建立正確的休閒觀念。當他 們有了良好的休閒態度,就能從休閒中獲得樂趣,身心也能得到放鬆,是有助於 學習的,此為本研究動機一。

國內的休閒教育並未列在國小的學習領域中,因此以融入各課程的方式進行。

從休閒教育相關文獻中發現,國小休閒教育研究方式以行動研究法和實驗法較多,

而研究對象多以中高年級的學生為主,較少人以教課書為研究對象,而生活課程 在國小低年級階段佔 30%的教學時數,所佔教學時間最多,而且課程內容以學生 的生活為主體,因此,本研究欲從生活課程教科書的編排內容中,了解休閒教育 融入生活課程教科書之全貌,其為本研究動機二。

中小學的教科書是依據課程編製具體的教育內容,不僅是學生奠定知識、培 養情意、演練技能的重要工具,也是教材的主要來源及教師教學的主要參考內容

(劉德勝,1987)。因此,休閒教育如何在生活課程教科書的內容中取得適當的 比例,以擴學生學習的廣度,實屬重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2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擬以 105 學年度(2016)國民小學一、二 年級「生活課程」教科書為研究主軸,進行休閒教育內涵的內容分析,主要是要 探討休閒教育與生活課程的關係,透過參考 Mundy(1998)第三次修正休閒教育內 涵類目,和黃合利(2009)所提出的休閒教育內涵類目,並依照本研究的需求與 範圍,綜合發展出休閒教育的四個主類目分別為「休閒認知」、「休閒資源」、「自 我認知」、「休閒技能」,以這四個主類目來進行分析生活課程教科書中的休閒教 育教材,比較不同版本之差異。具體目的為「探究國小生活課程中休閒教育的傳 遞狀況」。研究結果希望能對國小休閒教育的教學,及教材的內容編訂與教師課 程的設計有所幫助。

貳、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分述如下:

一、國小生活課程中,不同版本教科書的休閒教育內容有何差異?

二、歸納研究後,對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在休閒教育內容編輯的建議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重要之釋義名詞包括教科書、生活課程、休閒教育、休閒認知、休閒 資源、自我認知、休閒技能,茲分述如下:

一、教科書

教科書是指提供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的主要教材。本研究所稱的「教科書」

係指依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編寫且經過政府審查後的課本。並計有康 軒出版社(以下簡稱康軒)、南一出版社(以下簡稱南一)和翰林出版社(以下 簡稱翰林),三種審定版課本共計十二冊。

(2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休閒教育

在教學上實施跟休閒有關的教學方案,透過有系統的教學讓學生學習、了解 正確的休閒觀,並能在休閒時間傱事有意義的休閒活動。更具體的說法,休閒教 育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透過休閒教育人們學會善用自己的休閒時間、學會休 閒活動技巧、建立正確的休閒價值觀和選擇休閒的能力,以及提升休閒品質和生 活品質,經由休閒教育習得在生活中自主的能力,達到自我肯定、自我滿足。

(Mundy & Odum, 1979;劉子利,2001)

三、生活課程

生活課程是統合了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三大學習領域。本研 究的生活課程是指目前所推動國小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生活課程。

四、休閒認知

透過休閒,個人能利用休閒知識與經驗來提升其生活品質,包含休閒的定義、

休閒經驗、生活品質、休閒效益(Mundy, 1998)。

五、休閒資源

包含休閒人事、休閒商品、休閒設備、休閒地點(Mundy, 1998)。

六、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內容包含休閒動機、休閒興趣、休閒立場、休閒限制。

七、休閒技能

包含問題解決能力、休閒規劃能力、休閒活動技巧、社會互動技巧。

(2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流程共分為:決定研究主題、蒐集並探討文獻、確定研究對象、發 展教科書分析類目表、進行信效度檢定、分析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統整分析資 料、撰寫論文,如圖研究流程圖 2 所示,其各步驟詳細如下:

圖 2 研究流程圖 決定研究主題

蒐集並探討文獻

確定研究對象

發展教科書分析類目表

進行信效度檢定

分析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

統整分析資料

(2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一、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利用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查詢,對於休閒教育相關論文當中,大都以休 閒教育融入教學的行動研究或實驗研究為主,其次以問卷調查了解休閒教育的實 施成效,較少針對教科書內容分析了解休閒教育的概念,而且尚無任何探討國小 一、二年級生活課程教科書之研究,因此本研究針對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關於

「休閒教育」內涵進行主要研究。

二、蒐集並探討文獻

確定研究方向與研究題目後,除了收集通過教育部審定並於 105 學年度實施 之國小翰林版、南一版、康軒版生活課程教科書外,同時著手進行國內外相關研 究回顧。包括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中的全國博碩士論文、期刊文獻資訊網、各 大圖書館以及網路資源。研究者閱讀上述所蒐集文獻後,歸納整理出本研究的架 構。

三、確定研究對象

在進行相關文獻討探及相關研究的分析後,確定針對生活課程教科書做內容 分析,並以 105 學年度所實施之國小南一版、翰林版、康軒版生活課程教科書為 研究對象。

四、發展教科書分析類目表

本研究所發展的休閒教育概念類目表,主要參考依據,包括國內外學者有關 休閒教育的定義、內涵的文獻探討,以及生活課程的理念與特色,完成初稿。之 後,透過與指導教授的討論與修正,正式決定本研究的類目表。

五、進行信效度檢定

本研究採用信度檢定以評分者信度、研究者信度兩者並行。評分者間信度,

意指不同評分員之間分析結果的一致性;研究者信度,指的是研究者在不同時間 分析結果的一致性。兩者分別進行信度檢定,以期達到研究者與評分員對於類目 認定的一致性。效度方面,針對類目的適用性、需要性,進行效度審核。

六、分析生活課程教科書內容

研究者根據定版的類目表,著手進行翰林版、南一版、康軒版生活課程教科 書的內容分析。本研究的內容分析是以「句」與「圖」為單位進行分析、歸類、

與畫記。

(2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七、統整分析資料

依據內容分析質與量兩方面所得的資料,進行結果解釋與討論,提出本研究 的結論與建議。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壹、 研究範圍

針對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本研究選定國小階段係指國小一至二年級。本研 究所選取的分析教材是 105 學年度「南一版」、「翰林版」、「康軒版」生活課程教 科書,依據教育部於民國九十七年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生活課程 編輯。

貳、 研究限制

一、 研究範圍的限制:

研究者避免研究架構過大而造成過程疏漏之考量,本研究僅以 105 學年度國 小階段一、二年級的生活課程教科書為研究對象。

二、 研究方法的限制

分析教科書內容為研究者本身,因此分析結果會受研究者本身的教學經驗及 觀念所影響。

另一方面,本研究對象以課本為主,教師手冊為輔,試圖從中瞭解編輯委員 如何呈現這些教材及教材編寫的概念。然而,透過教科書的內容分析所發現的休 閒教育特色是否能確切的落實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經過教師的課程設計與運用。

因此,本研究所採用的內容分析法無法過度推論至教材對學生在休閒教育上的學 習成效。

(2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休閒的意義與功能;第二節為兒童的遊 戲與休閒活動;第三節為休閒教育的意涵;第四節為休閒教育相關研究;第五節 為生活課程與休閒教育。

第一節 休閒的意義和功能

壹、 休閒的定義

一、 從字源的意義

休閒(leisure)源自於拉丁文 licere 有被允許和自由之意,也就是在不受約束或 擺脫工作後所獲得的自由(林東泰,1992)。從韋氏線上辭典的資料顯示,追溯 自中古 14 世紀,「休閒」或「餘暇」(leisure)這個英文字,其主要的意思是「免 於活動所獲得的自由」(freedom provid by the cessation of activities),特別是指「非 工作或執勤時之自由時間」(time free from work or duties);這個意指休閒乃是相 對於工作的閒餘時間(李力昌,2014)。從中文字源來看,休由「人」和「木」

組合而成,人依靠樹而休息,有暫時停止工作的意思;「閒」是「門中嵌鑲著一 輪明月」,有安閒、閒適的意思(呂建政,1999)。

綜合上述,從字源來看休閒是不受約束的,有別於工作的,當不工作時所獲 得自由。因此休閒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在沒有壓力而且心情愉快的狀況下。

二、 從時間的觀點

人的一生除了生活和生存,其他的殘餘時間,為個人的自由時間,在這段時 間人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是說人們的時間可分為「生存時間」必需要睡 覺、吃飯,才能維持生命,另一方面,人們透過工作和學習延續每天的生活,扣

(2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除了生存和生活的時間,剩餘的時間就是休閒時間。因此,可以說時間是休閒的 核心。

三、 從活動的觀點

在這個資訊快速傳遞的時代,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現代人變得非常 忙錄,需要不斷接受新的訊息,因此休閒活動就變得非常重要,為了除去工作上 及生活上的壓力,從事自己所喜受的活動,它幫助人們得到心情的調適。

Dumazedier(1967)從活動的內容要素來界定休閒:「休閒是一種除了工作、家庭及 社會義務以外的活動,而人們依自己的意志選擇從事某些休閒活動,目的是為了 休息、放鬆,或者增加智能及自由拓展個人的創造力。」依個人的喜愛參與不同 的休閒活動,達到的效果亦有不同。

四、 從經驗的觀點

從經驗的觀點來說,休閒的核心不是自由時間也並非是休閒活動,而在於是 否能真實感受到休閒的意義,並能從中超越自我,也就是說休閒是屬於精神和信 仰層面的。休閒學者 Godbey(1999)認為休閒是富有價值的自由生活,來自個人內 心的熱愛及喜悅,且有信仰基礎的行動,是有別於文化與物質環境。

五、 綜合性觀點

Kraus(1990)認為此一觀點綜合休閒的內在主觀意義和外在客觀的自由時間 與活動型態,兼顧休閒的質與量雙重層面意涵,個體在自由時間內,可以自由自 在的從事休閒活動,以致於心靈上獲得平靜、身體上能放鬆。

分析上述的觀點,就「時間」觀點來說,自由時間的界定是非常含糊,而且 未能明確說明休閒的涵義。其次,以「活動」的觀點來詮釋休閒,每個人對活動 的看法不同,有人認為做家事是工作,但有人認為是休閒,而且活動無法闡述內 心的感受。而綜合觀點通常包涵了時間、活動、經驗的面向,認為休閒在於人們 利用自由的時間,透過多方面的參與活動,並能在當中獲得自我成長、身體放鬆。

因此,綜合性觀點是較能完整的說明休閒的全貌。

(3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綜合各學者的觀點,本研究認為「自由」是休閒的核心,有別於工作和責任 以外的自由時間,個體自由選擇去從事各式各樣的休閒活動,以達到自我提昇、

放鬆、自我滿足、娛樂、心靈平靜等目的。

貳、 休閒的功能

休閒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以下將從個人功能、家庭功能、社會功能做探討(張 宮熊、林鉦棽,2002;吳松齡,2003;尚憶薇,2008):

一、 對個人的功能

休閒者藉由參與休閒活動促進生理康健,從事適當的休閒活動可以促進血液 循環,增加心肺功能,改善體適能,並能恢復體力,保持健康。人們從事休閒活 動時,因專注於活動當中,因此產生排除的效用,可減輕甚至除去工作、學業、

生活當中的壓力和不愉快,所以能夠達到身心的放鬆。

休閒可以更進一步開發個人在工作中未獲運用的身心組織及功能,這種練習 可成為個人成長的動力,使自我獲得成長,增進個人的自信心和提升創新能力,

實現個人願景,獲得工作以外的滿足感。

現代的社會,個人因忙於工作,而減少了與人互動的時間。然而參與休閒活 動的過程中增加了與人的互動機會,認識不同領域的人,增進對周遭世界的了解 與關懷。

二、 對家庭的功能

現在的家庭多為小家庭和雙薪家庭,父母親為了負擔生活費和小孩的教育費 都忙於工作,使得家庭聚會的時間減少,延伸了許多家庭問題。經由休閒活動可 以增進家族間情誼,享受親情歡娛之幸福。

三、 對社會的功能

現今的社會有許多問題,而且犯罪的年齡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青少年如能適 當的規劃休閒活動,就會減少許多犯罪行為。另一方面,經由宗教信仰、文化藝

(3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術、教育學習、購物消費、觀光旅遊、餐飲消費等休閒活動,足以擴張社會經濟 活動,增進社會福利經費來源。

綜合上述休閒對於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有許多正面的功能,因此懂得如何安 排休閒生活,對一個現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節 兒童的遊戲與休閒活動

壹、 兒童的遊戲

與休閒關係十分密切的另個字眼就是遊戲(play),遊戲是指嬉戲、競技、對 抗、或比賽等,它是人體內部具體力量表現於外的活動,由於它是人們從小學習 休閒態度和休閒行為的重要社會化途徑,所以西方休閒研究非常重視遊戲(林東 泰,1992)。Neulinger(1981)認為國小低年級階段,主要是建立兒童的次級關係,

學習和別的兒童玩在一起,並且在遊戲中扮演自我和超我等不同角色,而逐漸發 展未來休閒的選擇。兒童在情境的扮演中,可以增進想像力、創造力,也啟發他 們自由思考與語言發展的能力。

古希臘哲人柏拉圖 (Plato) 曾云:「教育應該由正確指導兒童的運動開始。

童年時期的遊戲和法律的維護與否有極大的關聯。」林文寶(2000)認為遊戲即 是相等於現代所謂的「休閒活動」,兒童期的全部生命活動即是遊戲。兒童遊戲 的進行,乃是在自由與安全之下,所以遊戲本身即屬目的。兒童遊戲可以增進身 心健康、調劑生活情趣、發展肌肉功能。杜威「教育即生活」與克帕屈「生活即 遊戲」的理論來推演,也可說「教育即遊戲」或「遊戲即教育」。兒童也能在遊 戲當中學習與人相處的方式,對於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福祿貝爾認為兒童遊戲 時打玩外物,乃是將外在世界予以內在化,遊玩是內在生活及活動的獨立外在的 表現,且是強化力量最好的心靈洗滌,幼童享有遊玩的快樂,才能尊定其後幸福 生活的基礎(林玉體,1988;張文禎,2002)。

綜合上述,遊戲是兒童進入休閒的必要途徑,兒童在遊戲中學習、成長,而 國小生活課程以學生的生活為主體,因此也融入的許多遊戲,兒童在遊戲的過程 中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並享受遊戲的樂趣,也達到了休閒的目的。

(3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兒童休閒活動

適當的參與休閒活動可以使身體放鬆,帶來愉快的心情,也可以促使自我成 長,使生活更有創意。高俊雄(1999)認為休閒參與可說是在必要時間及義務時 間以外,即在所能支配的自由時間內,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與情形,且能充分參 與並在當中得到滿足。

吳昭璇(2012)以高雄市偏遠地區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學生在娛樂型 社交活動參與頻率較高而藝文型的參與最低;以活動項目來說依序是聊天騎腳踏 車看電視。劉玟秀(2014)的研究中提出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活動參與的 情形,以遊憩逸樂最多,知識技藝最低,活動內容依序為看電視或看電影、騎腳 踏車、打電動玩具及玩遊戲。可見學童參與休閒的活動以娛樂型為主,且多為靜 態和內室。然而兒童的成長需要更多身體上的活動及心靈上的陶冶,因此學校和 家庭方面需要加強休閒教育的實施,促使兒童有良好的身心發展。

兒童休閒活動的分類並沒有一套標準的分類方法,有的以學者的主觀判斷,

將具有共同特質的休閒活動加以分類並命名;有的利用因素分析法的統計方法依 受試者參與每個活動的頻率加以分類;多元尺度評量法將所列出的活動兩兩配對,

由受試者評定此兩種活動的相似程度。而兒童休閒生活的型態,可能因其家庭生 活、社區環境或各項社會活動而有所不同,綜合整理多位學者經調查研究所做之 休閒活動類型如表 1:

表 1

兒童休閒活動類型

研究者 分類內容

游家政(1987)

1. 體育性休閒活動:如打球、遊戲、腳踏車、武術、跳繩、

踢毯子、放風箏、扯鈴、跳格子或橡皮圈、登山、溜冰、

釣魚。

2. 藝文性休閒活動:繪畫、寫作、珠算、學琴、學外語、

書法、集郵、剪貼、音樂欣賞、閱讀書報雜誌、種植花 木、養小動物、吹奏樂器、做手工藝品、參觀展覽。

(續下頁)

(3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社交性休閒活動:拜訪親友、幫忙家事、郊遊、野餐、

聊天、逛街。

4. 康樂性休閒活動:下棋、看電視、聽廣播、看電影錄影 帶、玩電腦、唱歌。康樂性休閒活動:下棋、看電視、

聽廣播、看電影錄影帶、玩電腦、唱歌。

羅明訓(1999) 運動性、藝文性、實用性、社交性、消遣性休閒活動。

張文禎(2002) 遊憩類、體育類、知識類、技藝類、逸樂類、社交類。

李枝樺(2004) 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 化型。

李評貴(2008) 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 化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節 休閒教育的意涵

壹、 休閒教育的定義

Kraus(1990)指出,古希臘人重視運動,從小雅典人就參加各種體育和藝術活 動。在學校裏,體育和音樂是最主要的教育內涵,雅典人相信,休閒遊戲活動對 孩童的健康成長是必須的。這段話把休閒與教育的相關性,做了最佳說明。

休閒教育(leisure education)是培養出謙謙君子的不二法門,傳統的中國休閒 教育觀點,不僅重視休閒活動對於個人修心養性之重要性,同時也重視休閒教育 對個人學習和生活的涵化功能。我國早在幾千年前,即把休閒融入於日常生活與 一般教育當中,禮記、學記篇云:「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

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 藝,不能學樂。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林東泰(1992)。

中國儒家的孔子,認為教育的目的在「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其 中游於藝在講教育的環境,要在怡然中涵泳,同時也泛指包括休閒教育在內的六 藝課程(張文禎,2009)。

由上述的論述可見,不管是西方或是中國都非常的重視休閒與教育,休閒與 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現今的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休閒,因此教育也應隨 著休閒的改變而調整,以致於休閒對個人達到真正的效果。Brightbill 與 Mobely (1977)宣稱休閒會影響教育而教育也會反過來影響休閒。透過教育,人們可以學 習並準備參與休閒,而在休閒裡利用教育教導人們更多有關休閒自由感及自我決 定知識(Kelly, 1990)。休閒使教育更紮實和生活化,而教育引導了休閒的正確方 向。

然而在多元的社會裡,如何使得休閒與教育的關係得到最好的銓釋?林誠得 與陳金盈(2008)透過藍海政策說明休閒教育可以「消除」傳統的教育模式結構,

「減少」呆版、僵化的教育實施過程與內涵;進而可以「提昇」教育的功能與型 態;最後「創造」出許多具創意的價值,既不脫離傳統教育的價值觀與功能性意 義,亦可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

另一方面 Mundy 與 Odum (1979) 主張,休閒教育著重在休閒過程而非休閒 內容。他們同時列舉出休閒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使休閒教育的定義更為明確,

(3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說明列舉如下。休閒教育是一種促使民眾瞭解休閒價值、態度與目標,包含幼稚 園前到退休後,終生的、持續的過程。由此過程增進個體在休閒生活中自決自主 和積極向前,幫助個人決定休閒在其生活中的地位,並認識自我。休閒教育是將 個人的自我需求、價值與潛能,和休閒及休閒經驗相結合,來發展個人潛能並提 昇休閒生活的品質。休閒教育是一種促使民眾提昇其休閒生活品質的整體活動,

在此活動中,多樣化的訓練與服務體系具有其角色和責任。

臺灣自民國九十一年實施週休二日後,人民似乎有更多時間參與休閒,然而 在許多調查中發現,青少年和兒童的休閒活動偏於靜態,缺乏創造力和自主能力。

從 Mundy 與 Odum (1979)的主張中,民眾可以透過休閒教育提升休閒品質、了解 休閒的價值,在休閒教育的過程中,了解自我,因此休閒教育的實施著實重要,

是不可被忽視,此也是本論文研究的主旨。

林啟榮(2009)指出諸多學者從時間角度的切入,認為休閒教育是終身的、

持續的、成長的過程;有些學者從活動的面向來說明,認為休閒教育是提供多元 化的休閒活動以滿足個人休閒需求;有些學者從課程觀點來敘述,認為休閒教育 可以培養休閒興趣、提升休閒態度與增進休閒認知的課程;有些學者從功能的面 向來探討,認為休閒教育是在提升個人生活品質和休閒品味,並增進自我選擇的 能力;有些學者從整體的觀點出發,認為休閒教育是一種基本人權,更是一種自 由學習、自給自足的動態過程,並兼顧到每一個體的需求。目前已經有許多國內 外學者為休閒教育下定義,茲將其彙整如表 2。

表 2

國內外學者專家對休閒教育定義

學者專家 年代 休閒教育之定義

Brightbill 1960

休閒教育引導人們在家庭、學校、社區中,終其一生去發展 休閒的技巧和鑑賞力。他強調休閒教育是一種緩慢、穩定的 過程,此過程包含了技巧的傳授及運用。

(續下頁)

(3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Leigh 1971 休閒教育是嘗試去增加個人自由選擇休閒的廣度,並促進 個體有意義地選擇休閒的能力。

Parker 1983 休閒教育扮演雙重角色,一是讓人們為更多休閒作準備的 一種方法;二是休閒教育本身就是休閒時間中的活動。

Shivers 1984 休閒教育的概念在於對所有民眾展示一種可能性,即休閒 可使人們活得有創造力,並展現多樣的潛能。

Kelly 1990 個體透過教育來為休閒的擴展學習和準備,並且在休閒中 進一步利用教育使自己更明白,關於休閒的自主與自決。

Searle &

Mahon

1991 休閒教育常被定義成─為將來生活想獲得一些休閒興趣的 人們,所提供的特別課程。

黃富順 1991 休閒教育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如灌輸正確的休閒觀念,

指導如何分配及利用自由時間,學習活動之技能與規範,

並如何愛護資源等。

劉興漢 1991 休閒教育正是指導休閒活動知識,培養休閒活動意願、興 趣及增進休閒活動技能的教育。

林東泰 1992 休閒教育和終生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因為終生教育是倡 導個人在非強迫性的學習環境中的終生自由學習歷程,而 休閒教育亦是在提供休閒的學習環境,協助個人在此休閒 教育環境中,瞭解自我需求、評估自我休閒的能力。

顏妙桂 1994 休閒教育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提供個人休閒活動或課外活 動的機會,使學習者在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休閒的價值觀 和有效利用休閒的能力。

(續下頁)

(3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呂建政 1994 休閒教育乃是協助人們認識休閒的意義,善用時間,學習休 閒活動技巧,養成休閒選擇能力,建之休閒倫理,以豐富個 人生活內涵,並創造生活意義的教育。

宋幸蕙 1999 休閒教育為教導人們善用休閒時間、從事有意義的休閒活 動,其最終目的乃是在透過教育,提昇休閒品質和生活品質,

並透過一種思考及自願學習的歷程,使學習者獲致自由參與 以及自我內在的滿足。

劉子利 2001 休閒教育應該是個體終生發展過程,在此過程中,每個人均 可獲得充足的休閒資訊和自由選擇多樣化休閒活動的機會,

進而去評估自我的休閒需求、訓練休閒技能、增進休閒認知、

改變休閒態度、累積休閒能力,最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的論述,休閒教育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透過休閒教育人們學會 善用自己的休閒時間、學會休閒活動技巧、建立正確的休閒價值觀和選擇休閒的 能力,以及提升休閒品質和生活品質,經由休閒教育習得在生活中自主的能力,

達到自我肯定、自我滿足。

貳、 休閒教育的內涵

休閒學者對於休閒教育的討論開始於 1975 年,考慮的重點在於休閒教育目 標與教學方案的配合。Mundy 與 Odumd(1979)最早提出培養學生的具體休閒能力 六個要素:自我認知、休閒認知、休閒態度、休閒技能、休閒決定、社會互動。

具體休閒能力說明如下(引自顏妙桂,2002):

1. 自我認知(self awareness):包括對個人興趣、價值、態度、能力、需求、探索 及認識;能了解人際互動的關係,知道其他人如何影響自己的休閒經驗等。

2. 休閒認知(leisure awareness):包括對休閒意義的瞭解;能認知休閒經驗樂趣 的重要;能了解休閒與生活品質的關係。

(3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休閒態度(leisure attitude):所謂態度是指對一種信念的堅持,休閒態度所要培 養的,包括了解生活中價值觀所扮演的角色;肯定休閒對生活的價值。

4. 休閒技能(leisure skill):包括參加休閒活動的能力;運用現有的休閒技能並擴 展新的休閒經驗;透過休閒技能以滿足自我實現。

5. 休閒決定(leisure decision making):包括會蒐集相關休閒資訊;會選擇與決定 休閒資源的使用;能預估休閒活動選擇的結果;能彈性選擇休閒行為;能處 理休閒阻礙;能評估休閒經驗。

6. 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包括能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以促成休閒 行為;能了解休閒的社會意義與價值;能維持與他人或團體的社會互動關係;

透過休閒提升社區互動關係。

之後 Mundy 與 Odumd 在第二次修正時將休閒態度併入自我認知,僅列休閒 認知、自我認知、休閒決定、休閒技巧、社交互動技巧。最後 Mundy(1998)提出 第三次修正時將休閒決定、社交互動技巧歸納至休閒技能之內,並增加休閒資源 (leisure resources),保留休閒認知、自我認知共四項指標,每一項指標之下,列 出其所包含的次要素(subcompoents),如表 3。

表 3

休閒指標及其次要素

指標 次要素

休閒認知 包含休閒的定義、覺察自由、休閒經驗、休閒與

個人生活、生活品質、時間的關係和休閒效益等。

自我認知 包含興趣、價值觀、態度、能力、需求、動機、

滿意、限制和鑑賞等。

休閒技能 包含問題解決能力、規劃能力、評鑑能力、休閒

活動技巧、社會互動技巧和行為改變等。

休閒資源 包含人事、活動(休閒商品)、社區及環境資源、

設備和地點等。

資料來源:整理自賴仁祐(2012)

Peterson 與 Gunn(1984)在他們提出的「休閒教育內涵模式」中,認為休閒教 育具有以下幾項內涵:

(3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1. 休閒覺察:休閒知識、自我覺察、休閒和娛樂態度、以及參與休閒活動的技 能與做決定的技巧。

2. 社會互動技能:雙人互動技能、小團體互動技能、以及大團體互動技能。

3. 休閒活動技能:傳統性活動技能,如運動、水中及水上活動、音樂、舞蹈、

歌劇…等等;非傳統性活動技能,如社交活動、社區服務、養寵物、自我進 修、園藝活動…等等。

4. 休閒資源:休閒活動機會、個人性資源、家庭性資源、社區性資源、以及國 家性資源。

Martin 與 Mason (1987) 指出休閒教育有四個主要內涵:

1. 休閒覺察:包括瞭解休閒的意義、休閒的範疇,以及休閒與生活中其他領域

(如職業、健康、家庭) 的相互關係,並明白休閒如何增進生活滿足感。

2. 時間管理:包括平衡各種不同休閒活動的時間需求;在有薪職業、無給工作 及各類的休閒活動中,做好時間規劃;將稀有的時間資源做最大的運用。

3. 一般生活技能:如讀寫能力、人際關係與溝通、一般資源管理等,這些生活 技能在休閒與職業中同等需要。

4. 特殊休閒技巧:此類技巧使個體能愉悅地從事各式各樣的休閒活動,諸如運 動、美術、工藝、嗜好、志願工作、特殊興趣以及學習領域等。

Dattilo 與 Murphy(1991)亦根據多年實證研究的成果,歸納出:休閒之自我 覺知、休閒欣賞、休閒之自我決定、休閒參與決策、休閒資源之認識與運用、社 會互動技巧、遊憩活動技巧等七項為達到休閒教育目標,所應提升的休閒能力。

以下就針對七種能力做一說明:

1. 休閒之自我覺知(be aware of self in leisure) (1)瞭解自己休閒活動和涉入之偏好。

(2)反省過去和現在的休閒參與。

(3)對自己的技巧和能力具有實際看法。

(4)檢視自己的休閒價值觀和休閒態度。

(5)反省參與動機、參與行為,及參與之情境。

(6)確定自己是否滿意休閒參與的範圍。

2. 休閒欣賞(appreciate leisure)

(4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1)瞭解休閒和休閒生活型態的概念。

(2)瞭解休閒是快樂和滿足的合法來源,且人人皆可享有。

(3)接受休閒不須要特定的時間,但當休閒機會來臨時,你可以感覺到,也應該 感覺到。

(4)確認可以促進休閒體驗的各種情境、環境及活動。

3. 休閒之自我決定(be self-determined in leisure)

(1)提高休閒控制、休閒能力、及內在動機之知覺,以促進個人選擇的自由感。

(2)學習負起做適當選擇的責任。

(3)學會在自由時間做決定,以培養自發的休閒技巧。

(4)學會自發、獨立地運用自由時間,以從事適合年齡的休閒活動。

(5)學習置身於可控制的環境中,開始及結束自己的休閒體驗,以避免因缺乏選 擇機會而感到無助,以致降低自動參與。

(6)發展果斷的行為,以建立自我決定感。

(7)減少人際比較,專注於改善自己的休閒。

4. 休閒參與決策(make decisions about leisure) (1)發展參與活動所需要的評估及判斷技巧。

(2)根據自己的價值及需求,做出適當的休閒決定。

(3)指出有礙休閒參與的障礙,並發展出克服障礙的策略。

(4)運用問題解決及作決定技巧,並執行解決問題之計畫。

(5)評估行動之成效。

5. 休閒資源之認識與運用(use resources facilitating leisure) (1)知道並會利用現有的休閒資源。

(2)瞭解人力資源與組織資源,以提升個人持續或擴展休閒參與的能力。

(3)確認並找出休閒設施或環境之所在,並克服交通方面之阻礙。

(4)瞭解所欲參與的活動之必備條件,如費用、活動時間、資格、健康要求、規 則以及裝備或服裝等。

6. 休閒時的社會互動(interact socially during leisure) (1)發展有意義的友誼及有效的社會互動技巧。

(2)學會基本語言溝通技巧,像打招呼、發問、等待發言、加入討論等。

(4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學習問題解決方法,例如:解釋社交情境所代表的意涵、思考可行之方法、

採取解決問題之策略、評估成效。

(4)獲得社交之能力,如參與進行中的社交活動或展開新的一個、遵循活動的規 則或慣例、提供回饋給他人等等。

7. 遊憩活動技巧(acquire recreation activity skills):許多休閒教育方案的重心都在 發展個人做選擇的能力及能成功地參與多樣化遊憩活動,以獲得滿意、愉悅 的經驗。休閒參與的一個重要層面在於做出選擇,因此,休閒教育方案應鼓 勵個人選擇並發展最可能帶來愉悅與滿意的遊憩技巧。

整理各學者的休閒教育內涵如表 4,本研究認為從休閒教育的內涵,更能明 確的了解休閒教育的目標,休閒教育使個體了解休閒的意義、自我興趣,透過休 閒教育學習休閒技能及利用休閒資源,希望達到美好的生活品質。因此,採取 Mundy(1998)的休閒教育內涵,休閒認知、自我認知、休閒技能、休閒資源,做 為本研究對國小生活課程的內容分析類目的參考依據。

表 4

休閒教育之內涵

學者(年代) 休閒教育的內涵

Mundy(1998)

休閒認知、自我認知、休閒技能、休閒 資源

Peterson 與 Gunn(1984)

休閒覺察、社會互動技能、休閒活動技 能、休閒資源

Martin 與 Mason (1987)

休閒覺察、時間管理、一般生活技能、

特殊休閒技巧

Dattilo 與 Murphy(1991)

休閒之自我覺知、休閒欣賞、休閒之自 我決定、休閒參與決策、休閒資源之認 識與運用、休閒時的社會互動、遊憩活 動技巧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4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節 休閒教育之相關研究

隨著工作時間的縮短,人們多了許多的休閒時間,因此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 正當的休閒觀,學習合適的休閒技能,並能了解如何使用休閒資源,更是目前重 要的議題。本節擬針對休閒教育相關研究探討分折,以了解休閒教育的研究趨勢,

亦能幫助研究者對休閒教育的教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休閒教育相關研究整理如 表 5:

表 5

休閒教育相關研究

研究主題

研究者 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新 北 市 三 峽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休 閒 教 育 學 習 成 效、休閒認知 對 休 閒 滿 意 度 影 響 之 研 究

許妙如(2016)

國小高年級 問卷調查

六年級學童休閒教育學習成效、休閒認知、休 閒滿意度高。六年級學童的休閒教育學習成 效、休閒認知能有效的影響休閒滿意度,其中 以休閒認知中的「休閒益處」對休閒滿意度的 影響力最大。最後以迴歸分析驗證變項的中介 效應,休閒認知對於休閒教育學習成效與休閒 滿意具有中介效果。

主 題 式 休 閒 教 育 課 程 對 國 中 生 的 休 閒態度、休閒 參 與 及 休 閒 覺 知 自 由 之 影響

劉佳芬(2015)

國中生 行動研究

國中生的休閒覺知自由、休閒態度偏向正向積 極,但實際的休閒參與情況則偏中等程度,其 中以「娛樂型」的參與頻率最高,而「知識文 化型」的參與頻率最低。此外,透過十四週的 主題式休閒教育課程實施後,國中生的休閒態 度、休閒覺知自由及「運動型」與「社交型」

的休閒參與有顯著提升。

休 閒 教 育 融 入 國 小 低 年 級 生 活 課 程 之行動研究

翁子芸(2015)

國小低年級 行動研究

將休閒教育融入於低年級生活課程中,可促進 低年級學生體認休閒的意義與價值。根據研究 者後續觀察,於課程結束兩個月後,對於學生 的休閒態度及習慣仍具有擴散及延續之效果。

(續下頁)

(4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休 閒 教 育 融 入 課 程 對 嘉 義 縣 城 鄉 國 小 學 童 成 效 差異之比較

陳家禎(2013)

國小三年級 實驗研究法

不同學校型態之學生在社會學習領域之立即 學習成效有顯著差異。休閒教育融入社會學習 領域教學對不同學校型態之學生之學習成效 有顯著差異。不同學校型態之學生對休閒教育 融入教學的方式多持正面肯定的態度,認為融 入式教學可以增進學習效果,並提昇學習的動 機。

休 閒 教 育 融 入 社 會 領 域 之 休 閒 學 習 成效探究

胡菘容(2013)

國小三年級 實驗研究法

休閒教育融入社會領域課程中對學童有休閒 學習成效並有提昇的效果。在學習保留方面,

兩組學童皆有學習保留效果,表示實驗組受到 教材內容影響,控制組受問卷記憶保留效果,

使得分析結果不顯著。

高 級 中 等 進 修 學 校 休 閒 教 育 課 程 大 綱 之 適 切 性 探討

鄧鴻郁(2013)

高級中等進修學 校休閒教育課程

大綱 德爾菲研究法

高級中等進修學校休閒教育課程綱要符合應 有之功能,唯尚有改善空間。部分高級中等進 修學校課程綱要學習領域,休閒教育效能偏 低。高級中等進修學校課程綱要各學習領域節 數比率分配,未能適度反應休閒教育之需求。

國 小 高 年 級 校 外 教 學 對 休 閒 教 育 與 休 閒 效 益 影 響之研究

吳松輝(2013)

國小高年級 問卷調查

南投縣國小高年級校外教學對休閒教育具有 正向的影響,休閒教育對休閒效益具有正向的 影響,校外教學會透過休閒教育對休閒效益造 成影響,亦即休閒教育在整個因果模式中扮演 著重要中介機制的角色。

臺 灣 國 民 小 學 休 閒 教 育 實 施 之 軌 跡

- 以 臺 南 市 玉 井 國 小 為 例

林麗真(2013)

臺南市玉井國小 質性訪談

環境教育方面:在教師刻意的活動進行下,即 使活動結束了,所帶給他們的滿足感、成就感 卻是可以持續下去的。健康體適能教育方面:

在學童的體適能學習中,只要能夠找到一個他 進行體適能的理由,即能有所收穫,並協助他 持續下去。閱讀教育方面:學童在同儕間的學 習是很具影響力的,透過同儕的力量更能使學 童樂在閱讀。

休 閒 教 育 融 入 國 小 綜 合 活 動 領 域 教 學 之 行 動 研 究

賴仁祐(2012)

國小五年級 行動研究

休閒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是 具體可行的。學生對休閒教育課程評價是肯定 且正面的。休閒教育課程的實施促進學生體認 休閒的意義與價值。

(續下頁)

(4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休 閒 教 育 課 程 對 休 閒 調 適信念、休閒 利 益 與 休 閒 參與之研究

王鍵慰(2012)

蘭陽技術學院學 生 實驗研究法

休閒教育課程內容與實施方法,對休閒調適信 念有顯著的強化效果,讓個體瞭解休閒對於身 心的重要性與價值。休閒教育課程是從認知層 面讓個體瞭解休閒利益的本質,強化參與休閒 活動所獲得到的休閒利益體驗,也能進一步而 提昇休閒活動參與動機。

國 民 中 學 休 閒 教 育 實 施 不 同 教 學 法 之 成 效 研 究— 以 台 中 縣 立 清 水 國 中為例

林文瑛(2010)

國中生 實驗研究法

國中生接受休閒教育之體驗教學、討論教學、

媒體教學等實驗教學法後,其休閒態度整體,

且認知、情意、技能各個構面均顯著提升。提 升最高的是休閒技能構面;提升最少的是休閒 認知構面。實施休閒教育實驗教學法後,休閒 態度之整體、認知、情意與技能的前後測平均 值,以討論教學法提升最高。

休 閒 能 力 與 休 閒 教 育 策 略 關 係 之 研 究-- 以 個 人 休 閒 生 命 週 期觀點

張文禎(2009)

台灣南部縣民 問卷調查 質性訪談

休閒與休閒教育價值,傾向正面與肯定態度不 同休閒生命週期與學習階段,其休閒參與傾向 不盡相同。在休閒技能能力、休閒資源運用能 力與休閒整體能力方面,則以學歷與社經地位 具有較大影響。在融合、分立與整體休閒教育 策略方面,以學歷與家境層面具有較大影響。

休 閒 教 育 課 程 介 入 對 國 小 學 童 休 閒 態 度 與 休 閒 參與之影響

黃雅玲(2009)

國小四年級 實驗研究法

國小學童休閒態度高,但實際上休閒參與情況 仍偏低;透過休閒教育課程雖然未對休閒參與 達顯著提昇,但顯著加強其休閒態度。

國 小 學 童 玩 興 與 休 閒 教 育 效 益 關 係 之探討

劉怡蘭(2009)

國小三年級 實驗研究法

經過多元化的休閒教育方案實施後,學童個人 玩興較實施前有顯著提升。以多元化和單一講 述型之休閒教育方案而言,學童的休閒教育效 益呈現部分顯著差異。「玩興可以預測休閒教 育效益」方面並未獲得有力支持。

學 童 休 閒 態 度、休閒教育 需 求 與 家 庭 因 素 間 之 關 係 研 究-- 以 台 中 縣 某 國 小為例

陳孟君(2009)

國小學童 問卷調查

國小學童的休閒態度,因其性別、家長休閒教 養方式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年級、家庭 社經地位不同,其休閒態度並無顯著差異。國 小學童的休閒教育需求,因其父母親休閒教養 方式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性別、年級、

家庭社經地位不同,其休閒教育需求並無顯著 差異。休閒態度與休閒教育需求之間具有顯著 相關。

(續下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ECG) is prepared b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to advise secondary schools on how to sustain the Learning to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Strands (or learning dimensions) are categories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concepts for organizing the curriculum. Their main function is to organize mathematical

This study will base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logical education to discuss 788 characters that were commonly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early Tang era, for highlighting

The continuity of learning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second type of transfer, transfer of principles, is dependent upon master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matter …in order for a

The aim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provide a repository for collecting ECG files, (2) to decode SCP-ECG files and store the results in a database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fur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