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兒童醫療遵從行為

隨著慢性疾病的增加,近年來醫療遵從行為成為醫學界關心的主 題之ㄧ。「遵從」兩個字在辭典上的解釋為依照命令,從 1950 年代 開始不斷的被研究,早期以順從(Compliance)字義,病患服從醫師的 醫囑或治療計畫,被隱喻醫師與病患的地位處於不對等、非夥伴的關 係情況(Sackett & Haynes,1976),到近期以遵從(Adherence)、合作(co- operation)、相互(mutuality)字義,強調治療過程中,病患與健康照護 提供者彼此相互溝通、相互信賴,共同訂定治療目標,病患採主動角 色來完成治療目標,並對參與過程感到滿意(Derbin & Perkins, 2002;

Kyngas & Hentinen, 1997; Kyngas, Duffy, & Kroll, 2000;楊易宏、劉雪 娥,2005)。對於遵從行為的觀點,國內外許多學者陸續提出其看法,

整理如下:

(一)Sackett 與 Haynes(1976):遵從行為係指個人對於醫療或健康 方面的建議所作的配合行為。

(二)Dracup 與 Meleis(1982):遵從行為係指個人選擇的行為符合與 醫療專業人員所協商的處方是一致的。

(三)李復華(1997):「遵醫囑」暗喻醫護人員的權威及獨裁性,而使 得病患趨於順從、退讓。其實遵醫囑責任不應僅歸屬於病患,

醫護人員亦應負以下責任:清楚告知治療的利益及危險性、告 知其他替代治療方式及其利弊得失、定期評估患者之病情進 展。

(四)Kyngas 與 Hentinen(1997):強調遵從性為一種病人的自我照顧 行為、與醫療人員的合作關係,並且認為病人應積極負起自我 照顧的責任。

(五)黃淑貞(1999):意指病人能依照醫師指示,做到下列事項:按 時服藥、回診或改變生活型態。

(六)鄭英裕(2001):遵醫囑行為係指當治療者與被治療者之間的期 望一致時,被治療者願意去遵循治療者的指示,以達維持健康 和促進健康的共同目標。

(七)Derbin 與 Perkins(2002):以合作(co-operation)取代遵從,強調 所有成果應該由病人與醫療人員雙方共同努力來達成。

(八)楊易宏與劉雪娥(2005):遵從係指一個人在就醫過程中,能 與健康照護者保持合夥關係,在服藥、飲食或生活型態各方面

是主動的配合。

(九)Osterberg 與 Blaschke(2005):遵從係指病患與健康照護提供者 溝通與協商,共同訂出雙方皆可配合執行的計畫。

療專業人員處方一致的程度。

綜合上述文獻,遵從行為係指病患與醫療人員為帄等夥伴關係,

相互信賴,共同訂定治療目標,病患主動配合醫療人員的醫囑或建 議,且其符合的程度一致,以達維持健康和促進健康的共同目標。遵 從的觀念已由傳統較被動順從的角色,進而轉為強調病患與醫療人員 的合作關係。

二、遵從行為的測量方式

遵從行為是一種多向度,從簡單的持續服藥到複雜的生活習慣調 整,單一層面評估則無法呈現遵從行為動態、處理與發展過程,在評 估時應涵蓋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等多面向(楊玨璿,2009;鄭英 裕,2001;鄭允宜,2008)。國內外關於遵從行為測量的文獻很多,

測量方法分為直接測量及間接測量兩種,實驗室檢查尿液或血液中藥 物濃度、直接觀察法等為直接測量法,優點是正確、客觀,缺點是花 費多、易受病患個人代謝情況影響,且頇限定在醫院執行;計算藥物 剩餘量、顆粒或空瓶子的計數、服藥日誌、病人自我報告法、醫師或 護士評估、治療效果、就醫之規則性、查閱病歷法等,則屬於間接測 量法,其優點是易執行、花費少,但缺點容易流於主觀及作假。針對 上述方法及其可能的優缺點,整理如表 2-2(Bender, Milgrom, Rand, &

Ackerson,1998; Osterberg & Blaschke , 2005;何千惠,2004;杜玉卿、

葉淑惠,2007;楊玨璿,2009)。

談者的技巧與問卷 方法能夠正確無誤的估計病患的遵從行為。Vitolins, Rand, Rapp, Ribisl, 與 Sevick(2002)提出當沒有一個完整且有效的測量醫療遵從行 為方法時,應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測量工具來評估,利用其測量工

或醫療人員的協同報告,來評估其醫療行為(Brooks et al., 1994; Cox,

陳 述 近 三 個 用 藥 遵 從 情

值。

楊玨璿 2009 某醫學中門診高血壓 病人 112 位

服 藥 遵 從 行

病人自我報告法及測量血 壓值:病人自填結構式問 卷後,測量訪談前後的血 壓值。

Cox 2009 參與 AIDS 臨床實驗 研究的 AIDS 病患 238

服藥遵從性 以病人自我報告法及醫師 評估法來收集資料,醫師 與病患對於遵從行為分級 使用相同量表。

綜合上述文獻,遵從行為的測量方式以「病人自我報告法」最 為常見。病人自我報告法可迅速獲得資料且具有簡單、經濟、成本低 等優點,但可能會有回憶偏差、遵從度高估的可能性,可藉由家屬、

朋友或醫療人員的協同報告來彌補其缺點。故本研究採用兒童自我報 告、父母親協同報告、及疾病治療結果,來評估過敏性鼻炎兒童之醫 療遵從行為。

三、兒童醫療遵從行為中父母親之重要性

高碧霞(2003)指出兒童ㄧ旦罹患慢性疾病就可能影響到正常的生 長與發展過程。在兒童醫療照護上有其特殊性,其特質為年齡小、自 主性低、生理及心理發展未臻成熟,父母親在協助兒童適應及控制疾 病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擔負兒童的健康促進及健康維護 責任(高碧霞,2003;程子芸,1996)。父母親在照護上是重要的參 與者,擁有充分的決策權,兒童的許多反應會來自父母親的背景因 素、因應行為(田開瑋、黃美淑、黃竫芬、許蕙美、黃美智,1999;

吳新華,1996)。父母的教養及監督、教育程度及家庭經濟情況等因 素均會影響子女的健康行為表現(黃松元等人,1990;黃淑貞等人,

2003)。Meujer & ppenheimner(1995)提出病童在疾病的調適模式中,

父母和家庭是影響孩子對治療順從的因素。相關文獻研究結果顯示,

兒童醫療遵從行為受父母親個人背景因素、疾病特性、疾病認知、醫 療遵從行為認知、動機、醫病互動關係的影響(石雅莉,2004;林美 玲,2003;童小綺,2004;蕭彤孙,2003)。

綜合上述文獻,父母親在兒童醫療照護上是重要參與者,兒童 所下的決定會受到父母親的影響。故本研究在探討過敏性鼻炎兒童醫 療遵從行為影響因素,是以父母的影響因素為主。

第三節 影響醫療遵從行為之相關因素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