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近年來由於文明進步及工業化所帶來的環境汙染,民眾生活、飲 食習慣改變等因素,導致過敏性疾病逐年增加(台灣氣喘衛教學會,

2009)。過敏性疾病已是全球性健康的問題,根據世界過敏組織(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於2004年對其會員國(共74個國家)發起一項大 型過敏性疾病調查研究,最後回收了33 個國家,總計共有1.39 億人 口的調查資料,發現其中大約有22%的人受苦於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疾病是孩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其中氣喘與過敏性鼻 炎為最常見(林雅如,2007)。美國疾病管制局的國家衛生統計中心 統計顯示,西元2002年約有一千八百二十萬成人及七百五十萬兒童被 診斷為過敏性鼻炎發生率約為19.3%(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NCHS〕, 2002)。台灣根據台大謝貴雄教授調查台北市7-15 歲兒童的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盛行率中,於民國74年分別為 5.08%與 7.84%,至民國83年為10.79%與33.53%(吳家興、林瑞雄、謝貴雄,

1998);民國96年最近統計資料,台北市國中小學童氣喘與過敏性鼻 炎的盛行率分別為19.7% 與50%(徐世達,2009),由此可知,過去 二十年來,台北市學童的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分別增加14%與42

%。目前氣喘逐漸為家長及兒童所重視,但卻忽略過敏性鼻炎,流行

病學資料顯示此兩種疾病常同時並存,78%氣喘病人有過敏性鼻炎的 症狀,而38%過敏性鼻炎病人伴有氣喘(Vinuya, 2002)。

流鼻水、鼻子癢、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症狀容易反覆再發,

一但控制不佳,常會導致氣喘、鼻竇炎和中耳炎等併發症(顏大欽,

2003;謝昌成、陳建甫、劉鎮嘉,2006),及影響睡眠品質(Stuck et al., 2004)、課業和學習能力(Skoner, 2001)、決策能力、社交及生活品質,

甚至引起行為偏差(Berger, 2003;謝昌成等,2006)。所以,雖然過 敏性鼻炎不像過敏性氣喘一樣會引起致命性的結果,但卻在許多層面 影響著孩童的生理、心理、學習、社交生活、活動力,及大量耗費國 家與社會的經濟成本,是一個不容輕忽的疾病。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不是短期內可以治癒的疾 病,治療目標為控制症狀、預防合併症、改善生理功能及生活品質(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 2007)。治療應是 多方面配合進行,包括:持續改善環境避免過敏原與非過敏性刺激物 質、遵循醫師指示用藥、免疫療法,若過敏性鼻炎兒童能遵從以上處 置,大都可以適當控制疾病(台灣氣喘衛教學會,2009)。但在研究 者護理臨床經驗中,經常發現過敏性鼻炎兒童及主要照顧者很少能夠 充分配合醫師完成整個治療療程,往往在小朋友自覺症狀改善或擔心 孩童服用藥物過久會影響其發育就自行停藥;居家生活環境控制方

面,常因孩童的不配合而執行不徹底,導致其症狀控制不佳及併發症 的產生,進而影響到孩童的上學情形、睡眠及生活品質。

醫療不遵從行為是干擾過敏性鼻炎兒童之醫療處置最常見的問 題。根據 Dunbar-Jacob et al.(2000)的研究,在醫療照顧體系中「遵從 度差」會使得疾病惡化、增加合併症及住院日數,相對導致醫療成本 的浪費、降低醫療照顧的經濟效益。Stempel 與 Woolf (2002)指出美 國於 2000 年時對過敏性鼻炎的醫療支出達到 60 億美元之多。以行 政院衛生署的統計分析,台灣支付過敏性鼻炎相關藥品銷售金額,

1999 年為 三億一千萬元,2002 年則增加為五億五千萬元,至 2008 年增加至六億二千七百萬元,所耗費的醫療資源是相當可觀。且有研 究顯示醫療遵從行為愈好,治療效果愈佳,疾病控制穩定,進而生活 品質也會較好(陳靜敏、何美華、簡逸毅,2000;黃美娟、林麗娟、

洪志秀,2008;楊易宏、劉雪娥,2005)。因此,加強其醫療遵從行 為,實為重要課題。

醫療遵從行為是一個多層面健康議題,環顧國內醫療遵從行為大 多針對慢性病遵從行為作探討,研究結果顯示,疾病的特徵、生理的 老化、生命態度、個人對疾病的認知及相關健康信念、醫療情境因素、

醫病關係、社會支持系統、自我效能、健康控握信念等,均會影響病 患的遵從行為(李復華,1997;李茹萍、邱豔芬,1998;杜玉卿、葉

淑惠,2007;吳佳蓉、陳清惠、葉忍莉,2002;林美玲,2003;黃淑 貞、余萬能,2001;楊易宏、劉雪娥,2005;蕭彤孙,2003;戴辛翎,

2005;)。且遵從行為研究中多數以健康信念模式及社會支持來加以 探討,研究結果顯示病患健康信念愈佳,社會支持系統愈強,其醫療 遵從行為愈好(林佳慧,2007;洪翠双,2006;陳靜敏等,2000;鄭 英裕,2001;劉淑娟,1999;)。近年則較著墨於自我效能探討,研 究結果顯示自我效能對醫療遵從行為有相當的預測能力,且能增加健 康信念的解釋力(何千惠,2004;胡懷文、陳美伶、廖玟君,2008;

楊玨璿,2009)。

遵從行為的測量方式以「病人自我報告法」最為常見(Russell, Conn, 與 Jantarakupt, 2006;杜玉卿、葉淑惠,2007;洪翠双,2006;

楊易宏、劉雪娥,2005;戴辛翎,2005)。病人自我報告法可迅速獲 得資料且具有簡單、經濟、成本低等優點,但可能會有回憶偏差、遵 從度高估的可能性。為彌補自我報告的缺點,在評估時可藉由家屬、

朋友或醫療人員的協同報告,來評估其醫療行為(Brooks et al., 1994;

Cox, 2009)。由於兒童心智行為發展尚未成熟,父母親是兒童最親密 與影響最大的人,在協助兒童適應及控制疾病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 角色,需要擔負兒童的健康促進及健康維護責任(高碧霞,2003;程 子芸,1996)。在兒童醫療遵從行為測量上,則可藉由雙親協同報告

來評估其醫療遵從性,以彌補兒童自我報告之缺點(Brooks et al., 1994;林美玲,2003;蕭彤孙,2003)。

綜觀台灣國內過去十年於過敏性鼻炎的相關研究上,大多著重於 免疫學、醫學及流行病學的調查,截至目前尚無在過敏性鼻炎兒童群 體上,針對醫療遵從行為的趨勢及相關因素作探討。因此,綜論上述 理由及文獻探討,本研究擬從疾病認知、自我效能、醫病互動關係角 度及納入雙親協同報告,來探討其過敏性鼻炎兒童醫療遵從行為,以 作為後續研究與設計衛生教育方案之參考,期望提升未來醫療品質及 促進過敏兒之醫療遵從性。

第二節 研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