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全球公民教育

壹、 全球公民教育的內涵 一、 何謂全球公民素養

近年來,隨著生活圈的擴大,全球化的影響日漸顯著,網際網絡的發達與 交通工具的發展快速,使得學生學習內容不再僅是單一科目的內容,而轉向更 大範疇的文化培養,而在公民課程中,全球化相關議題探討也為國中學習階段 重要概念之一,教育部(2011)曾提出國際教育白皮書,期待教育體系能培養學 生未來因應全球化下改革創新的能力,包括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 及全球責任等目標,然這些內容與目前我國之公民課程相符的部分,大多普遍 以全球公民素養(global citizenship literacies)為統整探討,如以 Peterson(2011)中所提出,對於全球公民的定義為「獲得知識、技能之概念及 風俗習慣的了解,成為有教養、積極並有責任的公民」,從描述中可得知一個 能因應全球化之下的全球公民,除了在技能知識上有所教育之外,其積極或開 放負責的公民素養態度也十分重要(2013,朱啟華),先針對目前既有之公民素 養概念探討,以下簡略說明:

「公民素養」一詞為近代社會中常見且重要的學習內容,公民(citizen) 一詞源於羅馬,表示國家法定的人民,須具備國家需要的能力,並同時享有權 利負起應當的義務(徐振雄、邱佩瑜,2013),而「公民素養」則更是指國家之 內的人民,處於其社會所應該具有的素養或能力,在 2012 年教育部提出「現 代公民核心素養養程計畫」,希望透過大學通識課程,培養我國學生公民素養 能力,包括倫理素養、民主素養、科學素養、媒體素養、美學素養等,以下關 於公民素養的類別敘述如下:

(一)倫理素養

現代公民須具備分辨倫理難題與抉擇的能力,能認識日常生活與專業情境

中所常遇到的倫理議題,也要能運用道德推理及理性判斷來面對倫理議題。

(二)民主素養

須具備透過民主程序處理爭議的能力。教育學生尊重事實、講究理性溝 通,培養公民具備參與民主審議、面對合理爭議所需之知識、技巧與美德。

(三)科學素養

能瞭解科學產生之效果及其相應限制,具備正視科學相關社會影響的態 度,進而願意參與科學相關公共議題之討論、反思及抉擇。

(四)媒體素養

現代公民須瞭解媒體科技與媒介組織如何產製訊息、建構形象及意義,並 對媒體訊息具有開放、批判及省思的能力。進而學習透過適當媒介表達對於公共 事務的關心。

(五)美學素養

現代公民須具備營造美感社會的能力。不僅限於藝文,亦對於生活世界中 公共領域之事物、價值之體會,統整性的提昇認知層次,豐富美感之領受與實 踐。

綜合以上,我們能了解公民素養所包括的類別是廣泛與生活相關,透過上 述內容將公民素養大致分類,也使得抽象的素養有了較明確的方向,並能與現 行的課程做一檢視,目前這五大素養的內容已融入於國中階段的公民課程中,

尤以現行的九年級下學期公民課程,該課程主題軸雖為全球化,但其內容包括 國際教育素養、媒體辨識素養及社會議題之倫理素養探討,且為國中階段最後 一段學習內容,因此期待透過教育課程,讓學生能獲得統整的素養能力與責任 培養,而這些能力的養成,也與前述所提及「全球公民教育」之內涵不謀而 合。

在現有文獻中,對於全球公民素養也有所分項,吳時省(2014)將其分為四 項類別審視,分別為「全球公民權利義務」、「全球公民能力」、「全球公民

參與」及「全球公民反思」,讓全球公民素養的內涵更具現化,更能與現行課 程座結合與檢視,另外也有許多文獻認為全球公民能力的培養,也與自我的思 考能力如批判性思考或系統性思考能力有所相關(Cogan,2000),因此若想發展 與全球公民相關的課程,可從上述定義以提供設計課程的基礎與方向。

(一) 全球公民教育與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九大主軸-全球關連)

在過去的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學習的目標中,認為教育是為了讓個人能發 揮潛能,並實現自我、適應環境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程,因此社會學 習領域在現代社會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且社會學習領域也著重於個人與環 境的四大面向,即「生存、生計、生活與生命」,在教育上能和學生生活息息 相關,並能將生活經驗與價值培養做統整性的結合,提升學生公民素養能力。

以下為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中,與公民素養相關之課程目標:

1. 瞭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 開發的重要性。

2. 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

3. 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4. 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5. 培養瞭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

6. 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7. 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

8. 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9. 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

從上述來看,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方向多為使學生社會化,發展價值 觀與合作溝通的能力,並成為一個富有公民素養的個人為方向發展。

2017 年,社會學習領域為配合十二年國民教育,亦有課綱上的許多變革,說明 新的社會學習領域課綱,不僅包含過去的能力培養,更要能傳遞文化與制度,

培養探究、參與、實踐、反思及創新的態度與能力,核心的理念在於涵育新世 代的公民素養(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因此,我們在設計課程時,可發現在 未來設計的社會領域課程中,公民素養與創新探究的能力將為主軸目標。

以下為社會領域中素養的相關說明:

1. 增進對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的探究與理解能力。

2. 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辨、統整與評估的能力。

3. 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

4. 提升自主思考、價值判斷、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養。

5. 發展民主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

6. 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涵 育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

在與之前的目標相較之下,可看出近代公民教育課程規劃上,不僅只要具備 學科的知識建構養成,更重視統整性的素養培育,其中在第四點與第五點的目標 願景來看,可發現除了過去能力培養與價值判斷的內容外,更多了提升學生創新 思辨、社會參與與問題解決的能力為目標,發展不再僅限於學科知識帶來的能力 增加,更希望透過課程設計,使學生增進邏輯、問題解決與公民素養的提升,不 僅是認知上的增能,也能在情意態度面上有更多琢磨,以成就更高層次的現代公 民,且此種目標不僅侷限在社會領域,在總綱的描述中也有所提及,詳如以下的 圖所示:

圖 2-5 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社會領域。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67/196020910.pdf

以上附圖為總綱中的「三面九項」,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 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 項目:「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 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 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 解」。

在第一面向的「自主行動」中,強調個人為學習的主體,學習者應能選擇適 當學習方式,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學習者在社會 情境中,能自我管理,並採取適切行動,提升身心素質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7)。

第二面向中的「溝通互動」,則是以生活情境為主題,並包括科技資訊的 應用與媒體素養,此兩項皆為現代公民素養教學中重要核心議題,另外溝通表達 與符號,也常見於公民課程的教學安排中,重視小組間的共同學習。

第三面向強調「社會參與」,內容包括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以及人際關係 與團隊合作,該兩種目標皆與公民素養課程教學相符,並且經常運用於課程之 內,以使學生習得良好素養。

以上的內容與前面所提及的現代公民素養內涵多所相似,由此所知,現代公 民素養已不僅限於社會領域公民課程之下,更是國家教育發展的趨勢,且增進創 新思考與行動實踐能力成為培育現代公民素養的一大助力。

二、 全球公民素養與創造思考的相關

在前一節創造思考的探討中,我們可得知創造思考教學是以創造力為核心,

培養學生發展創造的潛能,並且提升思考能力,創造力又可較具體分為三大種類 型,例如視創造力為一種思考能力,視創造力為一種認知歷程,或是創造力來自 於一種人格特質,而社會學習領域也將學習表現視為三種面向的學習呈現,如認 知歷程、情意態度與技能行動,因此,誠如以上所描述的,若社會領域之公民課 程能輔以創造思考教學,則透過創造力的提升,能增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時 也與課程綱要中的核心素養內涵相符合,如以下所呈現的構面項目:

圖 2-6 核心素養內涵與構面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社會領域。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67/196020910.pdf

由於目前新課綱尚未實際落實於現行教育課程中,但目前對於社會領域課程

由於目前新課綱尚未實際落實於現行教育課程中,但目前對於社會領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