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節共有兩項重要研究工具,一為教學結果測量量表,二為教學方案設計,

以下將先介紹測量工具,本研究共使用三種測驗量表,分別為「威廉斯創造思考 活動」、「國中生創造性傾向量表」、「全球公民素養量表」,分別介紹如下:

壹、 測量量表簡介 一、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

本研究採用林幸台教授與王木榮教授(1994)所修訂的「威廉斯創造力測 驗」,該測驗內容分為「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和

「威廉斯創造性思考和傾向評定量表」三種分測驗。

本研究依所需,僅採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測驗,介紹如下:

1. 包括十二題未完成的刺激圖形,受試者須在指定時間 20 分鐘內完成 2. 測量學生在認知上創造行為的分數,共有六種向度,分別為流暢性、開放

性、變通力、獨創力、精密性和標題。

3. 修訂者對信度考驗共有三種,分別進行了評分者信度、重測信度及內部一致 性考驗,其整理表格如下:

表 3-2

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信效度

評分者信度-一致性係數 .878~.992 之間(達顯著水準) 重測信度 .438~.679 之間(達顯著水準) 內部一致性-α係數 .454~.872 之間(達顯著水準)

1. 效度分析,修訂者以「陶倫斯圖形創造思考測驗」為效標,進行效度考驗,

國中部分皆達顯著水準。

2. 由於測驗為開放式題型,故該創造性活動之評分者信度由兩位評分者各自進 行評分後,再做相關分析,二者之間的評分者信度相關係數為.922(達顯著) 由於該測驗題型較為開放,易受到評分者影響,故本研究在施測後將會將兩組測 驗結果隨機分散,避免評分有實驗者效應,且由研究者與另一名學習過該測驗評 分方式之相關其他領域教師,一同評分並檢視評分是否符合測驗標準,以求評分 之穩定度與信度。

二、 國中生創造性傾向量表

由於本測驗為前後測施行,且有態度傾向上的統計,為避免試題選項只有三 項(完全符合、部份符合、完全不合)較為偏少,因此難區別受試者在各試題上 之反應,而易產生統計上的缺失,故以「國中學生創造性量表」方式測驗(潘朝 昱,2008),其以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為校標進行改編,並以李克特四點量表

式計分,期能將研究成果有更精確的呈現。

1. 修訂者雙北兩間國中學生,共 188 人為樣本進行考驗。

2. 該測驗共有三十一題,使用 Likert 四點式量表計分

3. 測量學生情意面向之轉變,該量表包括的因素有勇氣、好奇、挑戰、熱情、

自信與幽默等六個面向。

4. 信度考驗分析

以下列整理表格呈現:

表 3-3

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信效度

重測信度 .695~.810 之間(達顯著水準) 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係數 .733 ~.924 之間(達顯著水準) 效度分析

(以「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為效標」)

.625 以上(達顯著水準)

三、 全球公民素養量表

該量表為吳時省於 2014 年,為因應全球公民素養議題,參照 2009 年國際公 民教育研究(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之內 涵改編,該研究對象為平均 13.5 歲以上之中學生,而該量表為改編問題描述以 符合台灣地區學生測驗之量表,其研究樣本國小為 1112 名,國中為 846 名,因 本研究適用對象為國中生,故採用其國中階段使用之版本,經篩檢後共 81 題,

整體信度為 0.868,效標相關工具均達.05 水準之上,內部測量項目為以下四種 構念,分別是「全球公民權利與義務」、「全球公民能力」、「全球公民參與」及

「全球公民反思」,與此次設計教學的課程目標內容相符合,由於該量表為 2014 年完成,固有部分公民議題與用詞已有更新,故研究者與公民專業學科教師共同 討論,並參考陳意尹(2017)依前述之量表再改編適合目前國中生之版本,其內涵

與描述能較適用現代全球社會,其題數共區分為四大項目,「全球公民權利與義 務」為 33 題、「全球公民參與」為 13 題、「全球公民能力」為 24 題及「全球公 民反思」為 11 題,共 81 題五點式量表,本研究將其作為全球公民素養之評測工 具。

四、 學習滿意度與公民學科成就

因本研究為教學相關研究,除了研究變項外,也希望能對往後學科學習有所 幫助,故將輔以學科成就測驗與學習滿意度回饋單,以了解其他教學效果事項,並 作為本研究相關資料,以檢視其他未設計或探究到的差異及變化。其學科測驗編製 順序如下:

(一) 同領域教師討論核心課程與問題,設計編製題目 (二) 編制共同題庫並刪減修改適當題目,統整編撰

(三) 輔以雙向細目表,並修改已符合該課程核心問題與內容

(四) 專家教師審查題目,一位為教學年資二十年以上教師,另一位為台北市社會 領域輔導團公民科教師,與之討論題目的適切性並做修改。

貳、 教學方案設計 一、 前導研究

為了解九宮格於教學上的實際應用效果,本研究者於民國一零六年五月~六 月期間,曾施以九宮格學習單輔助公民教學之課程於國中九年級學生,所使用的單 元主題為法律情境劇,共一個班 25 人學生班級施行,總共進行三節課,以下簡述 實行:

(一) 教學流程與結果

1. 全班學生分成四組,先自行搜尋法治相關新聞與資料,並到課堂上與同學老師 討論。

2. 確定主題新聞後,每組一份九宮格學習單,並由教師於課堂上講述與實際演練 如何撰寫,使用的聯想方式為「順時鐘思考模式」,並逐步完成學習單上的主

題格。

3. 學生將完成的主題給教師檢視,教師修正法條上有缺失的部分,確定內容的正 確性與可行性。

4. 利用九宮格協助學生製作法律情境劇,教師從旁提供演戲需道具。

5. 所有小組進行完後,分享成果並給予鼓勵。

(二) 教師省思與修正

實際教學實行後,針對整體結果進行教學省思並改進,以利後續實驗研究的教 學設計,簡述列點如下:

1. 基於教師觀察,學生於課堂上透過九宮格單的輔助,能具體有步驟的了解最終 目標的所需元素,因此能更快速的聚焦於新聞中的重點,並且逐步完成戲劇編 排應具備之條件。

2. 九宮格能將資料全面整體化的呈現,以利教師與學生討論時,更明確點出應修 正之部分。

3. 學生於課後回饋單上,表示透過活動能更清楚應完成之事項,也較易與組員討 論,然學習單與回饋單上的問題較為表淺,無法精確的了解學生學習成果的程 度。

4. 各組一張雖然可集思廣益,但部分學生缺乏參與,建議可以有個人討論問題與 小組共同討論的問題。

5. 本先導教案設計僅使用到九宮格順時鐘的思考方式,較無擴散性思考項目,可 再設計融入,以培養其創造力思考,另外,也缺乏量化數據,僅供後續教案設 計參考,並改善活動缺失。

(三)學習單與學生學習狀況 以下為學習單題目說明:

1. 請找出相關新聞,並說明資料來源 2. 請寫出決定選擇該新聞的原因與理由

3. 請寫出該新聞中的責任類型,可複選(民事/刑事/行政) 4. 請寫出你們決定使用的救濟途徑(和解/調解/訴訟) 5. 請簡述該事件的綱要

6. 說明事件其中會出現或需要的角色 7. 請列出可能會用到的道具或場景

8. 寫出該新聞中會引用到的法條(請利用全國法規資料庫) 9. 為這場新聞戲劇命名吧!

圖 3-2 法律情境劇之九宮格學習單

圖 3-3 學生小組討論九宮格學習單

在此前導研究中,教學者觀察到透過九宮格的分類與該思考工具使用,學

以下針對各課程說明相關應對之創造思考概念與技法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