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育」兩大教學模組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育」兩大教學模組之探討

本節先介紹教學模組的涵義,再說明教學模組的特質,最後說明本研究教學 模組選定「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育」兩大主題及單元的原因。

一、教學模組的涵義

所謂「教學模組」係指以一個主題貫穿之一系列教學單元,每單元皆與主題 相關且可獨立存在,授課教師可依實際教學需要自行組合有關的教學單元。模組 設計者根據主題有關概念之知識架構,參閱相關的教學理論,設計出多元化的教 學活動;而模組使用者,可依自己專業經驗選擇合適之單元與教學策略,並進行 教學活動與教學評量,以期能達成最佳的教學成效(賴慶三、楊繼正,2001;姚 如芬,2001)。教學方式可因應教材內容而施以不同教學模式,因此模組的形式 是不固定的且具有彈性的(洪文東2003)。

二、教學模組的特質

學者陳文典提出教學模組所具備的三種特質:掌握統整教學的精神、保持學生 有自主決定如何去進行研討的自由空間、教學模組可形成一個有彈性且可重新組 裝的形式(陳文典,2010)。第一個特質為主題的釐清為主要考量,教材內容以為 了釐清此主題的需要來取捨,而且儘量引用生活上的題材。教學模組可很自然的 把不同學科的內容作統整,此統整非刻意將各學科的材料牽強的合在一起。第二 個特質,為了考量學生能自主的選擇探討的方式,授課內容應以教學模組大綱為 主,包含有充沛的教學資源(教材、教學策略、評量策略、評量題目等)供教師 參考。學生所需的學習材料,應是在教學現場中,由教師看學生的發展實況的需 要,視當時狀況決定提供不提供,或應該如何提供。第三個特質,為了適應各地 區的教學環境及學生的特性,教學模組應具有可增刪、可修改的彈性。以便教師 可運用這些教學模組加以刪修,使其成為適合自己教學的教學模組。

另有學者提出教學模組的特質為以下幾項:1.以主題為單位的組合教材 2.以 學生為主題的學習活動3.是一種生活化的教育 4.一種適性化的教學 5.一種符合學 習心理的教學活動,6.一種統整性的教材 7.內容及活動方式是多樣化的(洪文東,

2003)。

本研究之教學模組課程,授課教師在教學時,會以陳文典所提出的特質,讓 在課堂上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研究討論,且因時間及空間的不同可將教學模 組重新組裝成適合的的形式。在模組設計階段會秉持洪文東學者所提出的特質,

把模組設為一個大主題,其中又分為小單位的組合教材,教學內容接近生活化並 具有不同學科的統整性(環境及法律),難度由淺至深,使教學適性化,教學方式 及活動都具有多樣化。

三、選定「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育」兩大模組主題的原因 教育部在網站上提出環境教育領域為例的數位學習課程內容,其中所提到人 類目前所面臨的許多環境問題其中包含能源枯竭、溫室效應及生物物種滅絕過快 等問題,且對地球帶來空前的壓力與衝擊(教育部,2009)。因而本研究歸類出「全 球暖化與節能減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育」兩大議題做為研究主題,是目前環境 所遭遇到的嚴重問題,因此本研究針對兩大主題進行課程單元設計。

「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此主題依全球暖化的三個構面分成:成因、影響及 因應(行動)。以上三個構面,主要是參考全球暖化認知概念圖而來(Rye,Rubba, &

Wiesenmayer, 1997),此概念圖為多位研究暖化的專家所使用,相當具有其代表 性。再依三個構面分成四個小單元,第一單元為全球暖化的成因與影響,此單元 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全球暖化的形成的原因,以及因人類活動使得的地表異常升 溫對地球上生物的影響。第二單元至第四單元則為抗暖因應,依序為:抗暖生活 撇步、綠色能源及綠建築。在「抗暖生活撇步」單元中,會介紹生活中容易做到 的節能減碳行為,如環保署節能減碳十大無悔宣言、碳足跡、碳標籤及各種綠色 標章等,讓學生得知節能減碳是可以從自身做起,然後再影響他人。選擇「綠色

能源」為單元之一,因綠色能源不但無燃料耗盡問題,亦不會產生輻射和二氧化 碳等污染破壞自然環境,或造成世界溫室效應的惡化的結果,因此綠色能源普遍 被先進國家用來尋找能源的最佳方法(陳辰洧、莊善媛,2006)。而綠建築成為單 元是因行政院在「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主張推動綠營建政策,其可 使建築物節省能源、資源,創造低污染的環境保護效應,降低環境衝擊和負荷(行 政院,2003)。

台灣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但卻因為人為的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面 臨危機,教育部數位學習網中說明生物滅絕過快的主因有棲地破壞(環境汙染、

資源過度開採與利用和氣候變遷)及外來種的引進(教育部,2009)。基於以上原 因「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單元設計為「認識生物多樣性」、「中華白海豚」、「意外 的訪客」及「保育生物圈的未來」。第一單元為「認識生物多樣性」教學內容為 介紹生物多樣性之定義、生物多樣性所代表的內涵及所提供的價值。第二單元為

「中華白海豚」,關注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一個重要問題為外來種的引入,數億年 來的生命在各隔離的陸塊自行演化出特有的物種,其多樣性因為人類在各大陸之 間頻繁的活動,尤其是物種的引進,造成許多地域的特有生命多樣性不斷的喪失 (金恆鑣,1999),此單元會介紹保護彰化海岸濕地及保育中華白海豚的環境運動與 環境信託(蔡嘉陽,2010),希望同學也能夠採取行動去保育台灣的生態。第三 單元為「意外的訪客」,先介紹外來種的來源、定義及引進管道,再說明外來種 對經濟及生態的影響(台灣外來物種資訊網,2010),最後以案例說明境外輸入植 物在台灣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第四單元為「保育生物圈的未來」,主要 是希望讓學生了解為何要保育生物多樣性,以及介紹一般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方 法:就地保育、移地保育、復育,此單元教材參考彭國棟(2008)及王麗娟、謝 文豐(2000)等人之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