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關聯性之研究

行為對於財務績效的影響存有遞延效果(Bernadette , Muralidhar, Brown, Janney, and Paul, 2001),故可能降低短期財務績效,使得企業經營者不願意從事社會責 關注公司之策略、行動與其他利害關係人(Pound, 1992)。Johnson 與 Greening (1999) 將企業社會績效分為人事(婦女和少數民族、社區和僱員關係)及產品品質(產品與 環境)二個構面,其研究發現,退休基金機構投資人的持股比例與二個構面間,

均具顯著正向關係。王光華與李勁興(2011)之研究結果則顯示,機構投資人持股 比率對企業社會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Aguilera、Williams、Conley 與 Rupp (2006) 討論機構投資人組成差異對於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影響,他們認為英國的機構投 增加的公司,而非投資於需要耐心等待收益的公司(Hansen and Hill, 1991)。Coffey 與 Fryxell (1991)之研究發現機構投資人持股與企業之女性董事席次成正相關、與 投資南非成正相關,但與慈善捐款無顯著關聯。Graves 與 Waddock (1992)之研究 發現在多明尼社會指數(Domini Social Index)中之企業(認為較具社會責任)與機 構投資人持股間無顯著關聯。Zahra et al. (1993)發問卷給企業之 CEO,就所任職 企業在顧客滿意、員工、環境、社會參與、效率與股東財富最大化六個企業社會 責任方面之強調程度給予評分,作為應變數。其結果發現機構投資人持股與企業 社會責任及財務績效皆為負向關聯。

譽(Business Week, 1993)。Johnson 與 Greening (1999)之研究結果顯示,高階管理 者的持股比例與表彰企業社會績效之產品品質構面間具顯著正向關聯性。因內部 人持股比例越高,其財富與公司的聯結越緊密,且應越會使管理者的行動與利害 關係人的利益結合(Jensen and Murphy, 1990)。王光華與李勁興(2011)之研究結果 則顯示,內部人持股比率對企業社會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Zahra et al. (1993)認 為當內部人持股比例高時,其越能夠合理地分配資源給不同的利害關係人,以確

2011)。Zahra 與 Pearce (1989)認為規模較大之董事會,董事之背景、專業及經驗 較具多樣性,故對公司的決策方針能提出較多元的想法與建議,有助於提升決策 品質。Pearce 與 Zahra (1992)亦指出,較大的董事會規模對管理階層有較高的監 督能力,由於董事會規模愈大其利益範圍愈廣,組織複雜性愈高,因此較能抵拒 報導。Gautschi 與 Jones (1987)的研究結果顯示,當外部董事席次比率越高,愈 能有效防止管理階層的違法行為。外部董事具有強烈的利害關係人導向,除了對 股東負責外,他們亦重視利害關係人之需求及期望為何(Wang and Dewhirst, 1992)。

Nabil 與 John (1995)的研究發問卷給企業之內部與外部董事,請他們就企業在經 濟(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予社會)、法律(企業營運遵守法令)、道德(企業遵循 社會的普遍信念)與慈善(企業承擔純自願的義務)等四項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重 要程度給予評分,其結果發現外部董事相較於內部董事更關注企業的慈善面(社 會責任)。Johnson 與 Greening (1999)研究結果顯示,外部董事比例與表彰企業社 會績效之二個構面間,均具顯著正向關聯性。由於大部分外部董事為專業人士、

學者及社會賢達擔任,且其與公司的關聯性較低,故其較能顧及利害關係人的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益,故董事會之獨立董事席次比例越高,公司的企業社會績效越高(王光華與李 勁興,2011)。Zahra et al. (1993)發現外部董事席次與企業社會責任(除員工方面) 及財務績效為正向關聯。

依據代理理論的觀點,總經理兼任董事長時,將降低董事會的監督能力,使 其自利行為未能受到有效監督(Jensen 1993)。Fuerst 與 Kang (2000)指出同時掌握 公司執行權與監督權的總經理,可能基於自利,損害公司績效或剝奪股東財富。

由於總經理的肩負來自股東的績效壓力,若由其兼任董事長職務,在短期績效不 佳的情況下,可能為提升短期績效而削減相關支出,漠視利害關係人之利益,不 利公司社會責任之履行(王光華與李勁興,2011)。

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關聯性之相關文獻整理如下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表 2- 6 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關聯性之相關文獻整理

作者 時間 研究發現 公司治理特性與方向

Wang & Dewhirst 1992 發問卷給企業之董事,就他們關注企業的股東、顧客與政府、員工與社會四個 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之重要程度給予評分,其結果發現(1)董事認為重要性依序為 顧客與政府、股東、員工、社會,並非只注重股東利益;(2)董事是否兼 CEO 職業與是否為內/外部董事,對於不同面向之利害關係人的重視程度亦不同,如 兼 CEO 的董事相較於非 CEO 董事,更關注於客戶需求及遵守政府法規,較少 關注股東方面。

Zahra et al. 1993 發問卷給企業之 CEO,就所任職企業在顧客滿意、員工、環境、社會參與、效 率與股東財富最大化六個方面之強調程度給予評分,作為應變數。其結果發 現:(1)內部人持股與企業社會責任各面向及企業財務績效皆為正向關聯;(2) 外部董事席次與企業社會責任(除員工方面)及財務績效為正向關聯;(3)機構投 資人持股與企業社會責任及財務績效皆為負向關聯;(4)財務績效與企業社會責 任(除環境及社會參與方面)為正向關聯。

內部人持股比率 + 外部董事席次 + 機構投資人持股 -

Nabil & John 1995 發問卷給企業之董事,就他們關注企業的經濟、法律(企業營運遵守法令)、道 德與慈善四個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之重要程度給予評分,其結果發現外部董事較 內部董事更關注企業的慈善方面(社會責任),但內部董事較外部董事更關注企 業的經濟方面。

Johnson &

Greening

1999 使用社會責任研究機構 KLD 進行的社會責任評比基礎,將企業社會績效細項 分為人事及產品品質二個構面。其研究結果顯示,外部董事比例、退休基金機 構投資人的持股比例與表彰企業社會績效之二個構面間,均具顯著正向關聯 性。高階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則與表彰企業社會績效之產品品質構面間具顯著正

外部董事席次 + 機構投資人持股 + 內部人持股比率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向關聯性。

Aguilera et al. 2006 討論機構投資人組成差異對於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影響,認為英國的機構投資 人主要由退休基金與保險公司(重視長期績效)組成,美國的機構投資人主要為 投資公司與投資顧問(重視短期績效),雖然機構投資人在兩國大企業中皆為可 影響決策之大股東,但兩國機構投資人對於長短期績效重視的程度不同(重視長 期績效者會較重視企業的社會與環境行為),導致兩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程度 不同。

(無進行實證研究)

王光華與李勁興 2011 由天下雜誌與遠見雜誌評選中,選出較具社會企業責任之公司,並配對篩選出 較不具企業社會責任公司為對照組。研究結果顯示獨立董事席次比例、內部人 持股比例及機構投資人持股比例對企業社會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職務 雙重性(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則對企業社會績效具顯著的負向影響。

機構投資人持股比例 + 內部人持股比例 + 獨立董事席次比例 + 董事長兼總經理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 TEJ 資料庫內之公司危機大事紀資料庫所含 31 種負面事件為基準,

做為企業社會責任評分,評分越高表示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程度越低,並與企業公 司治理衡量變數進行無母數分析,接著進行 Probit 與 Poisson 分析,最後是敏感 性測試。以下依序說明研究假說、變數定義與衡量方法,以及樣本與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