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第二節 實證模型與變數衡量

如第貳章第一節所述,企業盲目從事與本身核心事業無關的社會責任行為,

會導致善行對自身產品需求創造的回饋效果不明顯,因此企業應該鎖定關心及投 入資源在對企業本身最具策略價值的社會議題上,而非漫無目的地投入公益產生 資源使用的不效率。在第貳章第三節中,則整理了過去文獻所使用之企業社會責 任面向(環境保護、員工利益、社區/社會參與以及財務透明度)。但企業社會責任 所涉及之利害關係人不僅於此,王光華與李勁興(2011)之研究中使用天下雜誌評 選之企業公民獎與遠見雜誌評選之企業社會責任獎作為篩選較具企業社會責任 之樣本公司的來源。而天下雜誌評選之面向為四:環境保護、社區/社會參與、

公司治理以及企業承諾;遠見雜誌評選之面向為六:公司治理、企業承諾、健康 職場、教育推廣、公益推動以及企業社會責任整體績效。基於企業社會責任旨在 滿足各利害關係人之需求,故本研究綜合過去文獻、天下雜誌與遠見雜誌之企業 社會責任面向,將企業社會責任評等區分為五個面向評分:法規遵循、勞資關係、

環保與安全、公司治理、財務績效(Model 1 至 Model 5)及整體評分(Model 6 與 7);

並區分產業別為一般產業、金融業及電子業。

本研究採用無母數分析以及 Probit 與 Poisson 分析,探討公司治理特性、公 司財務特性與企業社會責任之關聯性。以下以 Model 1 至 Model 6 說明 Probit 迴 歸實證模型,Model 7 說明 Poisson 回歸實證模型,並依序說明各項變數定義及 衡量方法於後。

Model 1 以企業是否有違法或懲戒事件作為應變數,Model 2 以企業是否有 勞資問題事件作為應變數,Model 3 以企業是否有環保與安全事件作為應變數,

Model 4 以企業是否有公司治理負面事件作為應變數,Model 5 以企業是否有財 務危機事件作為應變數,Model 6 以企業是否有上述各類綜合 CSR 負面事件作為 應變數,Model 7 以企業發生各類綜合 CSR 負面事件積分作為應變數。再以公司 治理特性作為自變數,探討公司治理特性與企業社會責任在法規遵循方面之關聯 性,測試研究假說 H1、H2 以及 H3。

因金融業行業性質特殊,故將之與電子業及其他產業分開,分別作 Model 1 至 7 之迴歸研究。

Model (金融業)

評分

其中 SHARE_INST 為機構投資人持股率;SHARE_BRD 為董監持股率;

BRD_SIZE 為董監規模;OUT_BRD 為外部董監席次比率;MGT_BRD 為經理人 兼任董監席次比率;PLEDGE 為董監持股質押率;CV_SIZE 為資產規模;

如第貳章第一節所述,Brammer et al. (2006)使用環境保護、勞工利益及社區 關係三者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獨立評分,總和作為整體評分。張元(2009)則以社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於 5 元而轉為全交股者)、董事長跳票、景氣不佳停工、資產價值減損,共七 項。此類事件日之選定為事件見報之日,並歸屬至最近一期之已評等財報年 月。一旦見報即歸為此項時,須追蹤後續發展,若後續發展演變至前項各類 時,便改為前項各類,但事件日不變。

3. 其他負面事件包括:關係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有前財務危機 9 項事件之一)、

非董事長之董監跳票、外人違約交割、謠傳危機、股價暴跌、內控不當、內 線交易、發生訴訟案件、因環保、工安或其他事件而遭主管機關懲戒等項。

此類事件日之選定為事件見報之日,並歸屬至最近一期之已評等財報年月。

當企業發生任一負面事件,可視為企業並未良好承擔社會責任之負面評分;

故企業發生越多負面事件,表示其承擔社會責任之程度越低。基於企業社會責任 旨在滿足各利害關係人之需求,故本研究綜合過去文獻、天下雜誌與遠見雜誌之 企業社會責任面向,將 33 種負面事件歸類為企業社會責任負面評等之五個面向:

法規遵從方面、勞資方面、環保與安全方面、公司治理方面以及財務方面;第六 面向為整體企業社會責任績效。

本研究首先依照 TEJ 之分類著手,將財務危機事件與財務危機前兆歸為財 務方面,其他負面事件則依性質歸為法規遵從方面、勞資方面、環保與安全方面 與公司治理方面,如:違法事件、主管機關懲戒、內線交易與訴訟案件與法律、

訴訟及懲戒有關,故歸類為「違法或懲戒事件」;勞資關係差歸類為「勞資問題」; 環保與安全歸類為「環保與安全」;董監跳票與謠傳危機因 TEJ 並未歸類於泛財 務危機事項,故與內控不當一併歸屬「公司治理負面消息」。其次,檢視是否有 項目應更換類別而更適當;其中,本研究認為被 TEJ 列入其他負面事件的股價 暴跌與關係企業財危,考量與企業價值有關而歸為「財務危機」;被 TEJ 歸於財 務危機前兆之董事長跳票與掏空挪用,雖可能發展成企業之財務危機,但本質上 仍較與公司治理有關,故將二者亦列入公司治理負面消息;至於紓困─非財危、

增資退補件、資訊公告、外人違約、撤銷公開與其他等六項,則認為較屬於消息 公告事項,與企業之社會責任較無關聯,故不計入。

TEJ 對危機事件之分類、說明與本研究之分類整理,請詳見表 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表 3- 1 危機事項與企業社會責任面向彙總表 本研究分類

CSR 面向

危機事項 TEJ 類別 TEJ 說明

違法或 懲戒事件

違法事件 其他負面事件

主管機關懲戒 其他負面事件 因其他事件而遭主管機關懲戒等。

內線交易 其他負面事件

訴訟案件 其他負面事件

勞資問題 勞資關係差 其他負面事件

環保與安全 環保與安全 其他負面事件 因環保、工安事件而遭主管機關懲戒等。

公司治理 負面消息

董監跳票 其他負面事件

謠傳危機 其他負面事件

內控不當 其他負面事件

掏空挪用 財務危機前兆 會曝光者多屬重大,影響依公司體質而定,亦可能導致財務危機。

董長跳票 財務危機前兆 理論上,個人行為應與公司無關,但一般來說,董事長絕對有權力去動支公

司的資金,而以國內的「公司治理」文化,除非換手或借款少,否則多半會 發展成財務危機。

財務危機 股價暴跌 其他負面事件

REL 財危 其他負面事件 關係企業發生財務危機:倒閉破產、重整、跳票擠兌、紓困求援、接管、CPA 對其繼續經營有疑慮、公司淨值為負數、全額下市(不含每股淨低於 5 元而轉 為全額交割股者)、財務吃緊停工。

跳票擠兌 財務危機事件 公司跳票、或銀行擠兌。

繼續經營疑慮 財務危機事件 會計師對其繼續經營假設提出疑慮、就重大科目作保留、出具無法表示意見 或否定意見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財務危機

紓困─財危 財務危機事件 向財政部申請紓困、或向銀行要求展延、減息並掛帳、個別要求或召開債權 人會議,全面要求都算。與銀行之展延,原則上以見報曝光、或財報上明確 寫明「展延」者為限。若僅向銀行要求降息,暫不列為財務危機。

重整 財務危機事件 聲請重整。

接管 財務危機事件 雖未跳票,但原經營者下台。看似沒有違約之事,但接管後多半會跟銀行協

商展延債務,還是會演變為「紓困─財危」類狀況。

全額交割或下市(非 5) 財務危機事件 轉列全額交割股、或下市。此類處分原因主要有 3 種:Ⅰ財務危機;或Ⅱ虧 損過鉅以致每股淨值不及 5 元;或Ⅲ違反資訊揭露、不在期限內召開股東會、

改選董事。其中,第Ⅲ項屬經營代理成本過高之疑慮,看似與違約無關,但 事後多半會發展為財務危機。第Ⅱ項,可能因減資或現金增資,提高每股淨 值後,就回復普通交易,並非立即發生財務危機,故歸於準財務危機事件另 分類為「大幅虧損,淨值低於 5」類。

財務吃緊停工 財務危機事件 停工未必涉及違約,但若停工消息見報時,已確定是因財務吃緊,則續後必 發展成財務危機。

淨值為負 財務危機事件 公司淨值為負數,且經營層無增資打算。

倒閉破產 財務危機事件 宣告倒閉、惡性倒閉、或破產。

暫停交易 財務危機前兆 發生暫停交易多為下市前奏,主動申請暫停交易,除少數能回復正常交易,

多數發展成財務危機。

銀行緊縮 財務危機前兆 銀行到期不續借,一般來說會曝光者多屬重大或集團連動。一旦遭銀行緊縮,

除非公司自身營運狀況佳,多半會發展成財務危機。

大幅虧損,淨值低於 5 財務危機前兆 嚴重虧損導致每股淨值低不及 5 元而轉列全交股者。

景氣不佳停工 財務危機前兆 因景氣不佳停工,但未傳出未積欠供應商、員工或銀行款項。

價值減損 財務危機前兆 因營運持續虧損,上層投資公司已於財報中認列長投永久性下跌或提列減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不計入 紓困─非財危 其他負面事件

增資退補件 其他負面事件

資訊公告 其他負面事件

外人違約 其他負面事件

其他 其他負面事件

撤銷公開 其他負面事件

資料來源:TEJ 資料庫與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以下第 1 至 6 項被解釋變數為非累計,為是否發生該大類負面 CSR 事件之 虛擬變數;而第 7 項為企業發生各類綜合 CSR 負面事件積分;第 8 至 13 項則為 累計之被解釋變數,將企業當年有發生之各類負面 CSR 事件次數加總積分,使 用於敏感性分析。

1. 是否有違法或懲戒事件(CSR_LEAGLE)

以企業當年有發生違法事件、主管機關懲戒、內線交易或者訴訟案件為 1,

否則 CSR_LEAGLE 為 0。

2. 是否有勞資問題事件(CSR_LABOR)

以企業當年有發生勞資關係問題為 1,否則 CSR_LABOR 為 0。

3. 是否有環保與安全事件(CSR_ENVIR)

以企業當年有發生環保與安全事件為 1,否則 CSR_ENVIR 為 0。

4. 是否有公司治理負面事件(CSR_CG)

以企業當年有發生董監跳票、掏空挪用、董事長跳票、謠傳危機或者內控不

以企業當年有發生董監跳票、掏空挪用、董事長跳票、謠傳危機或者內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