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營交響樂團個案分析

第四章 我國交響樂團環境分析

第二節 公營交響樂團個案分析

本節主要針對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我國四個公營職業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 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與高雄市交響樂團的深度訪談結果,

以價值鏈分析各樂團之營運現況,並以第一節的產業分析與本節的價值鏈分析 為基礎,使用 SWOT 分析對個案做進一步探討。

一、國家交響樂團個案分析

(一)國家交響樂團簡介

國家交響樂團成立於民國 75 年,當時稱為聯合實驗管絃樂團,是由民國 72 年由教育部輔導成立的國立台灣師大、國立藝術學院與國立台灣藝專三校實驗 樂團合併而成,這是由於教育部考量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專業表演藝術殿堂─國 立中正文化中心,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表演藝術團隊而有此合併決定。一年後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正式啟用,聯合實驗管絃樂團也遷移至國家音樂廳,並在民 國 83 年更名為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復於民國 91 年定名為國家交響樂團。在 這段期間,國家交響樂團之組織法制化經多方斟酌始終無法完成,以致多年來 一直被外界指為「黑機關」,在民國 93 年 3 月 1 日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正式掛牌運作後,經由各方討論,於民國 94 年 8 月 1 日正式併入國立中正文化 中心,成為其附設團隊。

最早教育部成立國家交響樂團的宗旨是為培訓高水準樂團,發展音樂教 育,推行文化建設,提升國民生活素質。該團現任音樂總監簡文彬(民國 95 年 7 月 12 日)指出:

本團雖自 2005 年 8 月 1 日改制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附設團隊,但樂團 1986 年成立的宗旨仍然不變,是一個賦有社會教育功能的表演團體,服務的對 象也並不侷限於台北兩廳院的觀眾,而是遍及全國各地。為達到提升社會 藝術欣賞環境的目的,樂團演奏的形式必須多變,從大型交響樂曲到小型

室內樂,甚至團員的獨奏演出,都涵蓋在樂團演奏的範圍。

目前國家交響樂團共有演奏員 90 名,行政部門可以分為演出管理與企劃行 銷兩個部分,其組織架構如圖 4-2 所示。

圖 4-2 國家交響樂團組織圖

(二)經費來源

國家交響樂團目前經費由教育部補助,在合併三年內每年 1 億 5 千萬元,

其中人事費用約佔 65%,製作與其他費用約 35%。但其中一部分為週轉金性質,

即在製作節目時必須有部分自籌款,由票房、贊助與外接音樂會來支付,不夠 時先由週轉金支付,再不夠時則由兩廳院的節目費用來填補,因此若營運發生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會

董事長

監事會

稽核

中心藝術總監 樂團音樂總監

副總監(藝術) 副總監(業務) 副總監(行政) 樂團執行長

國家交響樂團

節目企劃部

演出技術部

圖書資訊部 出版中心

行銷部

業務推廣部 工務部

財務室 行政管理部

人力資源室 助理指揮

演出管理 演奏員

企劃行銷

大量赤字的情形,就會成為樂團與兩廳院的共同虧損。因此樂團在編列預算時 評估,每年在收入方面,演藝收入約 13%、贊助約 10%、其他單位補助 11%、

邀演收入約 1%,事實上在合併的第一年(民國 94 年),演藝收入方面已超過預 期,票房由 93~94 年樂季之六成,上升至 94~95 年樂季之八成。與合併前的情 形比較,當時是由教育部編列人事預算至兩廳院,再由兩廳院撥到樂團,而製 作費用由於節目是兩廳院主辦,由兩廳院給付節目費給樂團,但樂團仍保有獨 立之預算,帳冊也直接交付教育部。比較合併前後之差異,由於以往製作費用 是由兩廳院支付,對樂團而言,沒有票房壓力,也由於當時票房收入歸兩廳院,

所以對樂團而言,沒有回饋機制,以致缺乏發展行銷與業務之動力,因此當時 樂團僅具備基礎的行銷能力,也沒有承擔盈虧的壓力。

(三)國家交響樂團與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之關係

國家交響樂團甫於民國 94 年 8 月 1 日成為國內第一個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 化中心之附設團隊,迄今運作未滿一年。由於行政法人屬於政府機關全新之組 織設計,因此對兩個單位合併後的關係與運作模式探討,具有實務方面之價值。

目前樂團音樂總監與兩廳院藝術總監位階相同,音樂總監設秘書一名,除 本身業務外,未來計畫支援樂團公關業務,樂團設執行長一人協助音樂總監處 理樂團行政事務,節目之主導權屬於樂團,兩廳院則優先給予演出檔期,在人 事管理、設備、財務管理與採購等基礎管理功能都由兩廳院支援。樂團本身設 有演出管理與企劃行銷兩組,前者負責樂團音樂事務、舞台技術與演奏員之人 事管理工作,編制員額 4 人;後者則負責節目企劃、票房行銷與業務發展,目 前設有主管一名,在企劃部分,編制員額 3 名,在行銷部分,編制員額 3 名,

目前部分人員是由兩廳院節目企劃部與行銷部支援。現階段的缺點是企劃行銷 兩種功能合併易模糊各自目標,且部分人員非樂團專屬,在團務熟悉度與業務 銜接上較為不利,未來希望將行銷與企劃分成兩組,人員為樂團專屬,每組設 主管 1 名,組員各 3 名,遇大型專案時再由兩廳院支援。而在營運計畫擬定方

面,主要由樂團方面提出,並與兩廳院藝術總監共同審議,再交付董事會核定,

已建立起分工的治理結構。目前樂團與兩廳院尚屬於行政磨合期,仍必須透過 較多協調會議來解決彼此意見上之歧異,待日後互信機制建立後,將會發揮更 大的互惠效果。

(四)國家交響樂團之價值鏈分析

藉由價值活動的了解可以知道組織如何創造價值,以下就國家交響樂團的 主要活動與輔助活動進行分析。

1.主要活動

國家交響樂團的業務僅有音樂會演出一項,並無其他特別業務。

(1)建立樂團形象與分眾的節目政策

國家交響樂團對於整體節目企劃與行銷規劃是以「分眾」來作為主要概念,

針對不同欣賞族群,設計不同內容來培養觀眾。「定期音樂會」系列,針對套票 的忠誠聽眾;「歌劇」和「永遠的童話」系列強調跨領域的合作;「伯恩斯坦音 樂入門」是以推廣欣賞為主;另外還有一些統稱為「專題音樂會」的演出,如

「年輕旅人之歌」、「名家與 NSO」、「發燒電影院」等等,各系列音樂會都有不 同的目標和欣賞群。未來並計畫以聲部首席或樂團成員組成的室內樂,以機動 的方式來接受外界邀約,一方面團員也有額外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培養樂團 本身的明星,並建立樂團品牌形象。

(2)節目前置期的提早

在樂團行程的安排上,在下一個樂季開始前便已完成作業,以利後續演奏 員班表與合奏時間的排定與團員自行練習。但是在曲目擬定與客席音樂家邀請 上,由於礙於預算編列與審定的固定時程,無法像歐美日國家一般提早三年,

以致常錯失邀請心儀對象的先機。

(3)積極的行銷態度與多元的通路

在成為兩廳院附設團隊之後,在必須負擔部分自籌款的情況下,樂團開始

拓展除了基本行銷以外的功能。在票房行銷方面,每年規劃 10~12 場音樂會,

做成套票方式出售,這些套票的購買者也同時是樂團「樂友會」(即 NSO 之友) 之成員,在併入兩廳院後,將原有的樂友會併入兩廳院之友,利用兩廳院原有 之顧客關係管理系統(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繼續經營,而一 部分套票向外尋求企業贊助,以高折扣銷售給學生族群,藉此開發年輕族群。

除此之外,透過講座、專業古典音樂電台等異業結盟的方式,積極拓展行銷通 路,並培養屬於自己的樂迷。在贊助方面,由於表演團體較表演場地易尋求外 界資源,因此將透過董事的人際網路,開發潛在的贊助對象。另一方面也將著 手加強我國公營樂團最弱的對外公共關係,以提升樂團的正面形象。

(4)額外服務的發展:

在音樂會前進行導聆的活動,讓更多觀眾熟悉音樂會的演奏曲目。未來將 適度開放參觀彩排,以增進外界對樂團的了解。

2.支援活動

(1)重新尋回被遺忘的社會需要

最早成立國家交響樂團除了擔任社會教育的角色外,還有做為國際級表演 場地的一流樂團,然而在多年法律定位未解決的情形下,一直在紛爭不斷下成 長,負面新聞也時常見報。目前在法律定位獲得解決,行政也逐漸步上軌道的 狀況下,樂團期許自己成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因此在各種節目設計、場次 安排上,都將不同的族群與地方納入考量,以達到全民共享的目標。而在市場 機制的觀念引進下,使得樂團必須建立全方面的營運模式,以嶄新的面貌尋求 社會的支持。

(2)人力資源管理

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面向:高水準演奏人員的維持、專業的行政團隊與志工 系統的發展。在高水準演奏人員的維持方面,現任音樂總監簡文彬認為「演奏 就是最好的評鑑」,評鑑可以用正面的方式來實行,例如調整演出曲目,而不要

用負面的「品管」方式。事實上,透過平時的排練、談話與演出,音樂總監便 能達到要求改善,而演奏員在排練中也能直接感受到指揮希望的改善程度,這 些都已經是更直接有效的做法,實在不須另設評鑑機制。然而由於國情,目前 樂團仍設有專業評鑑制度,其設計卻充滿著消極且矛盾的作法,國外職業樂團 大多為終身職,但許多擔任重要席位而年紀較大的團員會考量自己的演奏狀 況,要求團方調整席位,讓更年輕、更優秀的團員能夠晉升,可是這牽涉到整 體環境的心態問題,不是一蹴可及的。在專業的行政團隊上,過去國家交響樂

用負面的「品管」方式。事實上,透過平時的排練、談話與演出,音樂總監便 能達到要求改善,而演奏員在排練中也能直接感受到指揮希望的改善程度,這 些都已經是更直接有效的做法,實在不須另設評鑑機制。然而由於國情,目前 樂團仍設有專業評鑑制度,其設計卻充滿著消極且矛盾的作法,國外職業樂團 大多為終身職,但許多擔任重要席位而年紀較大的團員會考量自己的演奏狀 況,要求團方調整席位,讓更年輕、更優秀的團員能夠晉升,可是這牽涉到整 體環境的心態問題,不是一蹴可及的。在專業的行政團隊上,過去國家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