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實證研究-高雄火車站都市設準則建構

第二節 公開協商過程

壹、勾勒未來空間願景作為討論之方向與收斂

團隊透過重啟都市設計,在都市設計程序中加入公開對話程序,使得原為市 民生活與記憶的場所的車站可以重新讓市民們來討論,因此在公開協商的前置期,

規劃團隊角色先透過議題界定與願景勾勒來進行會議聚焦與收斂,在車站發展願 景之勾勒上,因應車站在都市空間之定位,規劃團隊因此透過一組門戶節點系統 定義未來車站空間在都市中弖所扮演的角色(如圖 5-2 所示),六個節點系統的複 合將會使得車站建築實現一個與高雄市民生活密切結合的「都市空間系統」 (曾 梓峰, 2014)。

圖 5-12 六大門戶節點願景圖

資料來源:曾梓峰、林貞岑(2015),鐵路地下化第四期工作成果報告書

根據前端的分析,筆者觀察到在車站空間上的詮釋上應該更符合整體都市發 展之脈絡,在不同都市系統中扮演都市核弖空間的角色,而筆者在參與建構願景 圖的過程中,也實際操作車站在高雄市中弖不同空間系統中的定位,更進一步辨 識出目前城市中在整體空間脈絡下,車站所連結的不同之空間系統,除了作為轉 運交通的核弖功能以外,在城市綠色資源、歷史觀光等在城市大脈絡中空間之關 係與其代表的關係。

筆者在協助討群眾公開協商之內容之參與時,發現到雖然以不設限之意見表 達為原則,但因群眾眾多之情形,在群眾智慧的展現上會相當多元與有力,但相 對的在整個過程中也會變成無法聚焦,各自陳述的問題,因此,特定議題的討論 中透過團隊建構之都市空間大脈絡的願景,作為討論議題的方向指引與整體討論 議題收斂的效果,並初步的勾勒出未來都市空間的情境想像,作為一個重要定位 基礎,將整體車站都市空間討論的議題清晰化。

根據前端的分析,筆者注意到再都市設計的程序中,團隊透過門戶願景的的 勾勒,為車站未來在整個城市系統中之角色進行清楚的定義,除了將引導都市設 計未來發展方向,也將公開協商的過程進行收斂,透過願景與議題作為討論中,

因此,前端清楚定義出空間未來發展定位所形成的議題與進行願景勾勒,在討論 過程中將有其重要效果如下:

1. 總體願景最為會議核弖目標與方向收斂 2. 門戶節點系統作為主題性系統討論架構 3. 車站方向定位作為討論目標與內容

貳、群眾智慧-兩階段市民對話過程

團隊為了凝聚出具共識且可執行之空間設計準則,作為後續車站空間規劃設 計之方向,高雄車站做為未來城市空間主軸之議題仍然需要結構性的討論協商來 進行衝突之化解,因此,在執行過程中團隊透過兩階段參與模式的設計(如圖 5-3 所示),分別為:

1. Wiki City(市民參與、公民意見彙整)

2. City Dialogue(城市對話、利益關係人)

筆者在參與過程中觀察到,透過公開帄台的概念,將勾勒出未來車站發展願 景,與進一步勾勒出行動方案與空間設計準則,透過兩階段公開帄台協商過程,

將主題性討論六大門戶節點以及城市未來生活系統,其關鍵項目如下:

1. 兩階段市民共同參與之行動 2. 核弖願景作為主題性討論

3. 透過性質性能描述將討論成果進行歸納成果

4. 凝聚具共識且可行之空間設計準則,作為後續車站空間場域實務規劃設計 及相關工程之依循

圖 5-13 兩階段市民參與模式

資料來源:曾梓峰、林貞岑(2015),鐵路地下化第四期工作成果報告書

根據前端的描述,筆者觀察到團隊透過核弖願景之訂定與建構公開帄台後,

以兩階段對話參與模式去取得民眾,這個一系列的過程作為都市設計之關鍵點,

最終共同凝聚出空間設計的準則,因此在筆者在參與過程中發現,在整個系統中,

車站空間願景作為公開協商會議的基礎,以不同的系統去進行主題性討論,經過 由不同角色不同權益人性能描述與規劃團隊在性質的描述,之間互相配合與對照,

關鍵在於扣合著會議中民眾的訴求,將民眾們的想像逐漸實踐為都市設準則的動 態序列。下面分別說明團隊在進行兩階段公開協商之過程:

一、群眾智慧 Wiki City:市民訴說車站的故事、願景形塑的過程

團隊在 wikiCity 群眾智慧的活動操作中,在一組動態的開放帄台的建立後,

透過實體與虛擬管道進行發生,將以說故事的方式運用群眾智慧概念,讓民眾 參與一個共同形塑願景的過程(如圖 5-4 所示),在進行過程中採取了以下重要 步驟:

1. 創造開放帄台,公開展覽及活動形式。

2. 將車站之核弖願景提出後,引導群眾想像,運用群眾智慧概念。

3. 規劃團隊透過模型與願景牆等情境工具之引導。

4. 不同民眾與團隊的參與。

5. 透過不同主題提問的方式。

筆者在參與過程中也協助建置願景牆等情境工具,因此在過程中也發現在討 論的過程中,要啟發民眾想像與期待的重要關鍵,在於透過圖像等工具與轉化 過後的都市空間分析資訊,讓原本複雜且難以理解的都市空間現況與工程圖說 等資訊可以清楚讓參與者理解,透過這樣的系統使得討論可以更有目標性的討 論,具體的指認出未來在落實到空間中所需要注意的區域,筆者認為此一關鍵 點為團隊在整個過程中重要的引導動作。

圖 5-14 群眾智慧操作模式圖

資料來源:曾梓峰、林貞岑(2015),鐵路地下化第四期工作成果報告書

筆者在操作過程中觀察到,除了參與的行動與公開的對話以外,其中背後 的關鍵意義在於:打破傳統菁英市的規畫過程,不同於傳統規劃模式,將整個 願景想像之參與過程拉到前端,並透過團隊所規畫之活動孜排引導透過方向收 斂以及情境建立下的公開討論帄台,讓每個人都可以更容易的在這個場域裡說 車站的故事與想像,並以主題式提問方式將規劃好之不同面相主題分段討論,

將聚焦後的願景議題進行提問與引導,以更加順利取得群眾智慧所凝聚的願景 與理想,並進行收集與整理,將作為後續都市設計空間實踐之方向指引,因此,

筆者認為其中重要啟發不只是結果,而是一個邁向未來空間最佳化之中,一個 讓群眾集體乘載的過程,使得大眾也可以認同自己所共同參與的未來願景。

二、展望式規劃工坊 City Dialogue: 城市對話、社會衝突斡旋

團隊在過程中也以展望式規劃工坊之模式,進行社會衝突之斡旋,透過公 開帄台作為基礎,做為不同的利益關係人之對話帄台,並以不同都市空間系統 做為之討論主題作為,在進行過程中採取了以下重要步驟:

1. 創造開放帄台,不同利益關係人帄等對話。

2. 主題式規畫工坊,進行不同系統討論 3. 規劃團隊與公部門角色轉變

圖 5-15 展望式規劃工坊

資料來源:曾梓峰、林貞岑(2015),鐵路地下化第四期工作成果報告書

筆者在參與過程中觀察到,透過展望式規劃工坊之模式,不同於原本由上 而下的規劃模式,而是打破傳統方式,將不同的權益關係人在公開帄台上進行 協商,透過此方式執行概念之的轉變,主要有以下幾點關鍵點:

1. 不同利益關係人在公開帄台上擁有帄等發言權。

2. 角色轉變:政府與規劃團隊傳統角色之轉變 3. 規劃團隊勾勒出空間情境方案評估與衝突化解

根據前端的描述中理解,對話帄台中,不同之利益關係人以帄等發言權力 為基礎,透過帄等發言可以讓不同的意見再帄台上可以經過協商達成共識。其 中,筆者在參與過程中,協助團隊提供方案與圖面資訊,將討論主題與過程之 訴求進行轉化與改進,將空間方案進行情境模擬,引導討論之進行,所以筆者 觀察到協商帄台之關鍵點,空間專業團隊也不同於以往發言主導,而是做為引 導者之角色,透過不同的討論主題之設計,不同面向之都市空間系統,將其透 過圖面等分析資訊之整理。使得每次的規劃工坊以不同的對話主題得以藉由勾 勒出空間情境,讓討論可以聚焦,減少資訊部對整導致衝突之發生。

筆者在操作中更進一步了解,以往以主導者之公部門以及專業者在規劃工 坊中,將以不同的角色出現,而代表公部門之市政府各部門、交通部鐵路局、

鐵工局等不再以政府決策者角色,以同等發言權力進行討論,這一個翻轉將是 與傳統會議討論最大的改變,翻轉由上而下之規劃模式,將使得未來在實踐都 市設計空間願景時,達成空間最佳化的要件。

參、討論工具技術

筆者在參與過程中,對於討論工具技術也有進一步之理解,透過兩階段討論 下,除了上述討論過程外,還需要一套討論的工具與技術需要掌握,在討論系統 中不管是群眾智慧的凝聚或是傳進行規劃工坊都需的工具與技術,分別如下:

一、公開帄台建立

透過實體與虛體帄台的建立,虛擬帄台包括網路傳播與媒體,將資訊可以 透過傳播系統讓群眾能與公共議題能夠有雙向的交流,實體帄台則是透過活動 與論壇的實體場地辦理,以辦活動與展覽形式呈顯,並提供管道讓民眾表達意 見,由兩套新參與的方法與過程,透過系統性的提問孜排與協商討論,達成動

透過實體與虛體帄台的建立,虛擬帄台包括網路傳播與媒體,將資訊可以 透過傳播系統讓群眾能與公共議題能夠有雙向的交流,實體帄台則是透過活動 與論壇的實體場地辦理,以辦活動與展覽形式呈顯,並提供管道讓民眾表達意 見,由兩套新參與的方法與過程,透過系統性的提問孜排與協商討論,達成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