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文化遺物特色分析與來源探討

第二節 出土陶器的材質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G 口式更特別了,G 口式的出現似乎是告訴我們這兩群人都有可能會製作陶 罐,G 口式是從口式也就是北海岸地區的 B 口式變形而來,特點是在罐形器頸 部轉折處多一道工,使頸折成圓弧狀,這樣的作法可能是因為兩群人在審美觀 上出現了歧異,或是說這是宜蘭地區製作工藝的新火花導致 G 口式的出現。總 而言之,G 口式的出現,讓「兩群人都會製陶」這個可能性也出現了,當然,

這個可能性還得考慮質地問題,最大的前提就是兩地區的陶器都需確定屬於當 地出產,才能下此推論。若在質地上發現兩地陶罐都是同一地區出產的,那為 什麼 G 口式沒有跟它其他兄弟一樣交流到北海岸地區使用?是不是 G 口式出 現的時間剛好兩地的交流不便?還是兩族群之間出了問題所以沒有流通?還是 其他關於器物交易的問題等等,因為沒有文獻佐證,實際的原因目前不便多做 猜測,G 口式的問題在這邊只能打住,留待其他資料出現的時候再做討論。

到底這些長的很像的陶器是怎麼來的?當地做的還是外來品?下一節將就 陶器的質地來延伸討論這個問題。

第二節 出土陶器的材質分析

若說陶器的外型可以看出製造者的工藝技術及審美觀的話,陶器的質地則 是能了解它的出生來源與製作方式。在上一節陶罐形器外型的討論中,有一些 推測必須先排除「質地」這個選項,但以缺乏「質地」的資料來做結論並不完 整,所以在這一節裡,將就舊社類型各遺址中選出標本進行陶器材質的分析,

並參考歷年相關遺址做的類似分析報告來做討論。

筆者選擇現在最常見也最常使用的拉曼光譜分析及陶片切片兩種實驗

104,以便相互驗證及瞭解陶器的組成成分及製陶原料的可能來源,佐以參考目 前已有的地質資料和切片資料,如歷年來在北海岸各舊社類型遺址的試掘、發 掘報告中有附上切片或拉曼實驗分析資料的,以及宜蘭地區舊社類型遺址的類 似資料,直到最近淇武蘭遺址大規模發掘的切片報告105,都將做為討論的資料。

實驗標本選擇的標準,主要為盡量挑選外型、摻和料類似的標本,也就是 在分類上屬於同一類的陶片,挑選的過程為筆者觀察可調借觀看的舊社類型遺

104 感謝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劉瑩三教授為這批標本進行拉曼光譜分析及 陶片切片的實驗,實驗的結果請參看附錄。

105 參看陳有貝、邱水金、李貞瑩等,《淇武蘭遺址搶救發掘報告 4:遺物篇 上》,宜蘭:宜蘭 縣立博物館,2008a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址標本後,以肉眼判斷是否為同一類陶器破片後選出,又因為將進行破壞性的 切片實驗,盡量選取 3-5 公分的破片,而標本的來源則視遺址的標本量106、遺 址的可供參考度(詳見第二章)來決定,標本量的定義則以是否有進行過發掘 為首選。本次進行實驗的標本資料如下:

表 3-1:本次進行實驗之陶片標本基本資料表(實驗編號為實驗室所訂)

原始編號/

實驗室編號 遺址名稱 坑號/層位 器物部位 標本圖片

SSH-SC-26/

LYS-2011-001 利澤簡 SC 口緣

SSH-SC-10/

LYS-2011-002 奇立丹 SC 腹片

SSH-SC-12/

LYS-2011-003 淇武蘭 SC 腹片

SSH-SC-5/

LYS-2011-004 武淵 SC 腹片

106 這邊的標本量是指單一遺址中的數量,不論是採集或發掘出土的,都會在觀看後該遺址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SSH-SC-13/

LYS-2011-005 里腦 SC 腹片

SSH-SC-9/

LYS-2011-006 社尾 SC 腹片

SSH-SC-10/

LYS-2011-007 流流 SC 腹片

SSH-SC-12/

LYS-2011-008 珍珠里簡 SC 腹片

SSH-NP2-L4-T9122

579/LYS-2011-009 貢寮舊社 NP2/L4 腹片

SSH-SC-T9122440/

LYS-2011-010 仁里 SC 頸折

SSH-SC-26/

LYS-2011-001 53.4 46.6 1.8 (3.9) SSH-SC-10/

LYS-2011-002 57.0 43.0 4.2 (9.8) SSH-SC-12/

LYS-2011-003 61.6 38.4 7.8 (20.3) SSH-SC-5/

LYS-2011-004 54.8 45.2 5.6 (12.4) SSH-SC-13/

LYS-2011-005 55.0 45.0 4.8 (10.7) SSH-SC-9/

LYS-2011-006 39.0 61.0 10.0 (16.4) SSH-SC-10/

LYS-2011-007 63.8 36.2 5.0 (13.8)

SSH-SC-12/

LYS-2011-008 55.2 44.8 4.8 (10.7) S-2011-009

49.2 50.8 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來如果選擇基隆或金山、萬里的遺址標本來做實驗會較有辨別度,可惜本次並 無挑選到適合的標本,只能從標本數較多、有進行過發掘而不是單純採集的仁 里、舊社兩遺址中挑選標本,也是此次實驗的誤差原因。

關於這個疑問,在劉益昌〈Basay 人群與生業型態形成的再思考〉一文中 獲得解答。文中提到,作者選擇了基隆以西的北海岸區域舊社類型的標本再次 請劉瑩三先生進行實驗。前文有提過此區域地處大屯火山區,以安山岩為主要 岩類,也就是原料中應該含有斜長石、角閃石、輝石為主的礦物圖譜,但實驗 的結果卻是採用的12 件標本均未獲得這些資訊(劉益昌 2011),也就是說這些 標本的陶土原料不屬於當地來源,亦即陶器不是當地製造的。而比對兩次實驗 得到的礦物圖譜,可以發現是非常相似的,這代表這兩次實驗的標本來源當為 蘭陽平原一帶以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地質區共同形成的沉積物所構成(劉瑩三 2011)。

雖然目前北海岸舊社類型遺址的陶片分析資料並不多,但已有的資料中大 都不支持陶器的原料來自當地,最後劉瑩三先生做的實驗更證明了北海岸地區 和宜蘭地區關於舊社類型遺址標本的同質性。這樣的說法已經可以觀察到一些 事實——這些陶器都是外來品,就好像一起出土的那些硬陶器和瓷器一樣,是 馬賽人帶(買)回來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