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文化遺物特色分析與來源探討

第三節 外來遺物的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來如果選擇基隆或金山、萬里的遺址標本來做實驗會較有辨別度,可惜本次並 無挑選到適合的標本,只能從標本數較多、有進行過發掘而不是單純採集的仁 里、舊社兩遺址中挑選標本,也是此次實驗的誤差原因。

關於這個疑問,在劉益昌〈Basay 人群與生業型態形成的再思考〉一文中 獲得解答。文中提到,作者選擇了基隆以西的北海岸區域舊社類型的標本再次 請劉瑩三先生進行實驗。前文有提過此區域地處大屯火山區,以安山岩為主要 岩類,也就是原料中應該含有斜長石、角閃石、輝石為主的礦物圖譜,但實驗 的結果卻是採用的12 件標本均未獲得這些資訊(劉益昌 2011),也就是說這些 標本的陶土原料不屬於當地來源,亦即陶器不是當地製造的。而比對兩次實驗 得到的礦物圖譜,可以發現是非常相似的,這代表這兩次實驗的標本來源當為 蘭陽平原一帶以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地質區共同形成的沉積物所構成(劉瑩三 2011)。

雖然目前北海岸舊社類型遺址的陶片分析資料並不多,但已有的資料中大 都不支持陶器的原料來自當地,最後劉瑩三先生做的實驗更證明了北海岸地區 和宜蘭地區關於舊社類型遺址標本的同質性。這樣的說法已經可以觀察到一些 事實——這些陶器都是外來品,就好像一起出土的那些硬陶器和瓷器一樣,是 馬賽人帶(買)回來使用的。

第三節 外來遺物的探討

淡水、雞籠一帶自古以來就是北台灣對外貿易的重要出入口,尤其自十五 世紀明朝與琉球間朝貢貿易帶動了東亞海域的長程貿易體系形成,日本的南下 活動與荷蘭、西班牙人的入侵,使得淡水和雞籠兩地在船隻航路上越顯重要

114。十三行文化存在的時間正好是這個貿易興盛的時候,而陳宗仁(2005)認 為,十三行文化的活躍可能與其居民擅長貿易有關。從表 2-1 可以看到,舊社 類型遺址或多或少都會發現外來遺物,如各朝代的銅錢115、近代陶瓷器及玻璃 等等。海洋貿易的興起,自然帶來了原住民不能自製的物品,現今遺址出土的 各式瓷器、硬陶器、銅幣,以及瑪瑙珠等貴重飾品,就是當時貿易線的遺留物。

114 詳參看陳宗仁 2005,頁 11-77

115 臧振華(1997)推測唐宋時期的漢人,可能曾航行到這裡(雞籠、淡水)入港上岸與台灣的住

在《Spaniards in Taiwan》116中曾經提到:「據 1626 年一位佚名的耶穌會 教士記載,雞籠人帶來一些食物,與西班牙人交換甕罐、寶石與銀,並說這些 住民了解這些物品,並會估計其價格。」117西元1632 年 Esquivel 神父也記錄 裡說:

雞籠的住民(Taparrisy Quimaurris)曾是此島的海盜,雖然比其 他住民特殊,但很狡猾沒有那樣的老實與善良品性。淡水的住民像農 銅幣,最引人注意的應該是文獻中常提到的 cuentas、piedras119和銅飾品,如 銅鈴、銅環等。Esquivel 神父的報告中提到,馬賽人會用硫磺或金銀120交換回 cuentas、piedras 和銅飾品等物,其中 cuentas 一詞翻譯過來,再比對遺址中 實際出土的遺物,應該是指玻璃珠之類的飾品和項鍊,而 piedras 原意是寶石、

石頭,在這邊筆者較同意李毓中等(2006)多位學者的推測,認為 piedras 應 該指的是瑪瑙珠,也就是說擅長手工藝的馬賽人有可能將與漢人或西班牙人換 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06;陳宗仁,〈1632 年傳教士 Jacinto Esquivel 報告的解析——兼 論西班牙佔領前期的臺灣知識與其經營困境〉《臺灣文獻》61(3):1-34,2010b

120 這邊的銀是與西班牙人交易時得來的,與可以自產的硫磺、金來源不同,主要也是用在與 漢人交易上。

121 這邊的實際標本樣貌可參考李毓中等 2006,頁 177、179 的圖片

122 詳參看康培德 2001c、2003a、李毓中等 2006 中對黃金的描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Esquivel 神父與其他傳教士留下的記錄裡也有提到,馬賽人會用勞務與哆囉滿 及蘭陽平原住民交換黃金、米糧等物品,黃金原料有可能在馬賽人手裡製成金 飾品交易流回蘭陽平原地區。換句話說,舊社類型遺址中出現的金銀飾品、各 式珠子項鍊及銅鈴等裝飾品,可能都是擅長手工藝的馬賽人加工後與其他社內 部交易的有價貨幣,所以這些遺物的出現代表著馬賽人交易網絡的範圍,或者 說是馬賽人曾經直接或間接的活動範圍。

所有這些社據說都是大的,而且這些社都通用一種相同的語言在 全島普遍使用,即是巴賽(bazay)語:雖然有些社有自己的語言,

但使用這兩種語言。一些 Quimaurri 人告訴我,我向他們詢問,他們 除了上述靠近該海邊的村社外,並不知道更前面或者更內陸的地方是 否有更多村社,他們沒有沿著海岸更往前。在這些有礦藏的村社,最 為著名的就是 Turoboan 的金,這是因為數量豐富,也是鄰近他們常 常造訪的區域。Juan de Alcarazo(胡安‧德‧阿卡拉索)將軍告訴 我,他曾經看過這個地方純度達 23quilate 的黃金。123

哆囉滿(Turoboan)產金的說法,從西班牙時代開始流傳,文獻上的記錄 寫得非常真實,而且一再出現產金說法,連 Esquivel 都說「……那些地方有著 許多豐富的金礦,Taparri 人到那裡去大量地採金,並在雞籠將之賣給付石頭錢 和 cauentas 的生理人124。那裡有一座山,日出時分之燦爛,無人能夠逼視,

據猜測,那裡可能有一座石英礦或銀礦。」125但是一些傳教士的記錄後來也證 明,產金之地只是大家口耳相傳,寫記錄的人都沒有實際去看過,而去探險的 人最後都沒有回來,參閱相關文獻和民族誌後可以推測,進入原住民居住區的 探險隊,如果不是失敗而歸,應該就是被殺光或傷亡在路途中,所以這些過往 記錄中才沒有記載探查的最後結果,荷蘭人也是一樣,所以哆囉滿的產金傳說 至今仍是個謎126

產金說雖然未有定論,但馬賽人的生活物品中有金飾品是可以肯定的127

123 譯文引自陳宗仁 2010b,頁 10

124 生理人一詞可參看翁佳音 1999,此詞應該是譯音。

125 譯文引自鮑曉鷗(José Eugenio Borao Mateo),2008,頁 122,所謂的石頭錢和 cauentas 就是指白銀與瑪瑙珠項鍊。白銀在這邊不是以原料貌出現,而是用來與漢人交換物品的一 個通用貨幣。

126 相關資料參看鮑曉鷗(José Eugenio Borao Mateo),2008,頁 122-127。

127 金飾品在十三行文化各期的遺址中雖不是常見標本,但幾個代表性的遺址都有出土紀錄(金

入影響了馬賽人對外的貿易交流。馬賽人喜歡的是 cuentas、piedras 和銅飾品 這些「小東西」,白銀一開始對他們來說是無用之物,後來發現中國商人收這種 階段。Esquivel 報告中有提到,原住民結婚時,習慣以 arars、mantas、piedras、

tibores(陶甕)做為禮品131,其中的 arars,在當時是以安平壺132為主要裝盛 器具的一種白酒,並不是原住民自製的酒,而是漢人製造的蒸餾米酒,濃度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