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相關研究

本節針對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相關實證研究,分別就其研 究現況、相關研究進行探討,作為研究解釋與設計的參考。

壹、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相關的研究現況

分散式領導近幾年開始受到國外教育領導領域的重視,並以英、

美、澳為研究中心,目前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相關研究,有些 研究限制與困難,分述如下:

一、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關係的實證研究不足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關係實證研究的基礎發展的極少(Harris, 2005a; Harris, 2005b; Mascall et al., 2008; Robinson, 2008; Spillane et al., 2007; Timperley, 2005)。Spillane等人(2007)指出,多數分散式領導實證 研究的是小樣本學校,即便是較多樣本,目的也只是關心組織中的正式領 導和管理職位如何讓非正式領導者能夠也參與領導工作,而非學校教育成 效上的關心。

Robinson等人(2008)認為分散式領導的研究,就像其他教育領導的 研究,並未完全專注於學生成效(student outcomes)。教育領導對學校教 育成效相關的實證研究有限,分散式領導的研究時間更短,實證研究又更 顯稀少。 Harris (2005a, 2005b) 指出即便分散式領導關心學校教育成效,

但研究尚未專注於分散式領導本身的實踐上,也使得目前證據仍不能完全 證明分散式領導可促進教與學。Mascall 等人(2008)認為證據有限使得 分散式領導對學校與學生的效果仍不清楚。

二、 量化的限制

Robinson(2008)歸納了相關學者之研究,說明影響力可能以外顯或 內隱方式進行作用,量化研究往往測出的是外顯的追隨力。事實上,人有 自省能力,會去思考為何接受領導,有些教師即便是向他人尋求諮詢,卻 不見得接受他人建議,更不受其影響。另外,Robinson(2008)認為分散 式領導可能對學校教育成效是潛在而非直接的影響,量化研究較不能深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探討潛在的運作。

三、 變項內涵的分歧

研究顯示不同科目會有不同的分散式領導實踐(Burch, 2007; Spillane et al., 2007)。然而,很難一一敘述不同科目與活動內容之間的指標對應。

根據上述的研究現況,可以知道分散式領導與教育成效的關係缺乏足 夠的實證研究基礎,而分散式領導對學校教育成效的影響也備受質疑。

此外,Robinson(2008)認為量化的限制在於無法得知領導運作互動內涵 的潛在因素,不過由於本研究在現況探討部分,關心不同背景變項在分 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加上量化實證研究的分散式領導與學 校教育成效關係非常有限,故以量化進行探討,雖然知道其侷限性,卻 符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並瞭解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線性關 係。最後,針對不同科目,會有不同的分散式領導實踐,在前述的文獻 探討,也得知分散式領導有許多類型,不過本研究並非針對學習領域或 教學科目作分散式領導類型的探討,而是透過本研究設計的分散式領導 量表得知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程度。透過對於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 育成效關係之研究現況反省,可釐清本研究的限制,並更確定以實證研 究探討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關係之必要性。

貳、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關係之研究

如上所述,雖然分散式領導的實證研究的部分被許多的學者指出非 常不足,但仍有部分的經驗研究可以提供後續研究做為參考,整理如表 2-16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2-16(續)

研究者 研究 方法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摘錄)

五、不同性別、學歷、職務與服務年 資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所知覺整體 教師同僚專業互享及各分層面部份 僅 在 分 享 教 學 資 源 層 面 有 顯 著 差 異,其餘並無顯著差異,以職務為校 長、服務年資為 31 年以上較高。

六、不同學校地區教育人員所知覺的 教師同僚專業互享則沒有差異,不同 學校規模的國小教育人員所知覺的 教師同僚專業互享有顯著差異,以 12 班以下及 25 班以上較高。

七、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所知覺的學生 學習表現為中高程度,以「學生態度 與行為」層面較高,「學生學業表現」

層面較低。

八、不同性別、職務與服務年資的國 民小學教育人員,所知覺學生學習表 現具有顯著差異,而不同學歷方面,

部份具有顯著差異,以男性、職務為 校長、服務年資為 31 年以上、學歷 為研究所以上較高。

九、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育人員所 知覺的學生學習表現有顯著差異,以 12 班以下及 25 班以上較高;而不同 學校地區的教育人員所知覺的學生 學習表現部份在學生態度與行為層 面有差異,以偏遠地區較高。

十、國民小學學校分佈式領導、教師 同僚專業互享與學生學習表現的知 覺及各分層面,彼此之間正相關。

Timperley

(20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2-16 (續)

研究者 研究 方法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摘錄)

Hallett

(2007)

個案 研究

目的在探索領導 實踐在領導者、

跟隨者、情境交 互作用。

新校長運用其職位權威來進行新慣 例,結果甚至受到教師公開的挑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瞭解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的研究,目前 是以質性研究、個案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很少量化的探討。因此,以 量化觀點來看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間的關係,應有其研究上的價 值與挑戰,而且也能以另一個角度看待分散式領導。在樣本部分,之前 多為個案或是較小的樣本,更多的樣本探討實為分散式領導研究目前之 需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以量化分析方法,依據研究上述架構,進行資料分析,說明如 下:

一、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針對不同的背景變項( 教師人口變項、環境變 項、校長背景變項)進行分析,探討其在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 整體差異情形。

二、 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與單變量考驗,針對不同的背景變項(教師人口 變項、環境變項、校長背景變項)進行分析,探討其在分散式領導與 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與內涵上的差異情形。

三、 以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分析分散式領導 與學校教育成效的線性關係,驗證研究模式理論假設。

壹、 背景變項

一、 教師人口變項:填答問卷者,正式教師。

(一) 性別:分為男、女。

(二) 年齡:分為未滿 30 歲、30 歲到~未滿 40 歲、40 歲到~未滿 50 歲、50 歲(含)以上共四類。

(三) 最高教育程度:學士、碩士(含四十學分班)、博士共三類。

(四) 擔任職務:教師兼行政、導師、專任教師共三類。

(五) 教育服務年資:分為未滿 5 年、5 年~未滿 15 年、15 年~未滿 25 年、25 年(含)以上共四類。

(六) 主要任教領域(單選):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健體、

綜合、藝術與人文,其他共九類。

二、 環境變項

(一) 學校規模:分為 12 班(含)以下、13 班~24 班、25 班~48 班、

49 班~59 班、60 班(含)以上共五類。

(二) 校史:分為未滿 10 年、10 年~未滿 25 年、25 年~未滿 40 年、

40 年~未滿 60 年、60 年(含)以上共五類。

(三) 地區:都會地區(例如:商業大樓、商店密度高)、鄉鎮地區(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農工商鄉鎮市,交通尚稱便利)、偏遠地區(例如:位處偏 遠且交通狀況不便)共三類。

三、校長背景變項

(一) 校長性別:分為男、女。

(二) 校長年齡:分為未滿 30 歲、30 歲到~未滿 40 歲、40 歲到~未 滿 50 歲、50 歲(含)以上共四類。

(三) 校長最高教育程度:學士、碩士(含四十學分班)、博士共三 類。

(四) 擔任校長的年資:分為未滿 4 年、4 年~未滿 8 年、8 年~未滿 12 年、12 年(含)以上共四類。

(五) 校長教育服務年資:分為未滿 5 年、5 年~未滿 15 年、15 年~

未滿 25 年、25 年(含)以上共四類。

(六) 校長曾經主要任教領域(單選):國文、英文、數學、社會、

自然、健體、綜合、藝術與人文、其他等共九類。

貳、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為「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兩大部分。

一、 分散式領導

依據文獻探討,設計「分散式領導量表」,並有為「領導者」、「追隨 者」、「情境」三構面。

二、 學校教育成效

依據文獻探討,設計「學校教育成效量表」,分為「學生」與「教師」

兩個構面(其中有「學生教育機會均等」、「學生學習」、「學生參與」、「教 師學習」、「教師參與」、「教師信任」六個內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以下針對本研究之樣本、預試及正式施測對象作說明。

壹、 研究樣本

本研究以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為主要問卷填答對象,公立學校校長則發 送校長版問卷,希望校長提供其背景資料。本研究採分層隨機抽樣法,依 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之「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台灣 可分為四區。北部區域:包括台北市、基隆市、新竹市、台北縣、新竹縣、

桃園縣及宜蘭縣;中 部 區 域 : 包 括 臺 中 市 、 苗 栗 縣 、 臺 中 縣 、 彰 化 縣、南 投 縣 及 雲 林 縣;南 部 區 域:包 括 高 雄 市、臺 南 市 、嘉 義 市 、 嘉 義 縣、臺 南 縣、高 雄 縣、屏 東 縣 及 澎 湖 縣;東 部 區 域:包 括 花 蓮 縣 及 臺 東 縣 。 本研究據此以 分 層 隨 機 取 樣 的 方 式 , 將上述四區各隨機 抽取兩縣市,分別為台北市、新竹縣、花蓮縣、台東縣、台中市、彰化縣、

嘉義縣、高雄市,作為本研究之研究地區。各區之國民中學現職正式教師 為問卷主要填答對象,包括教師兼行政、導師、專任教師,其問卷的分散 式領導量表、學校教育成效量表為主要研究樣本。此外,為取得校長背景 資料,也寄給每校校長填答問卷(校長版),但是校長版填答的分散式領 導量表、學校教育成效量表不予計分,只登記基本資料部分。各校教師問 卷搭配校長基本資料,搭配成組為本研究可用有效問卷。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08)彙編的最新統計資料,97 學年度(2008 年~2009 年),各縣市的國民中學校數,台北市有 62 所,新竹縣有 28 所、

花蓮縣有 23 所、台東縣有 21 所、台中市有 24 所、彰化縣有 39 所、高雄 市有 36 所、嘉義縣 22 所。每個縣市抽取約百分之四十的學校數,每校函

花蓮縣有 23 所、台東縣有 21 所、台中市有 24 所、彰化縣有 39 所、高雄 市有 36 所、嘉義縣 22 所。每個縣市抽取約百分之四十的學校數,每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