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張奕華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 成效關係之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陳怡卉 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現況,並探討 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對學校教育成效之影響。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 自編「分散式領導量表」與「學校教育成效量表」 ,以八個縣市的公立國民中 學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並另外發送校長版問卷以求得校長基本資料。藉由 專家效度審查與預試回收有效教師問卷 173 份,進行項目分析、一階驗證性 分析、二階驗證性分析以及信度分析,以形成正式問卷。正式問卷發送 1000 份教師問卷和 100 份校長版問卷,回收有效教師問卷 567 份,回收率為 56.7%。 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 治 政 大 本研究獲致之結論如下: 立 一、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實施現況,尚稱良好。. 相關以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式,對回收資料進行分析。. ‧ 國. 學. 二、校長分散式領導目前最需加強的是學校「情境」文化部分。 三、校長分散式領導目前表現最好的前三項指標是「校長謙遜有禮」、「校. ‧. 長鼓勵團隊合作」、「校長有清楚的學校願景」。. y. Nat. 四、校長分散式領導目前表現最差的三項指標是「本校教職員工勇於嘗試學. n. al. er. io. 針對表現不佳的同仁會給予改善建議」 。. sit. 校新事物」、「本校會依同仁的實際表現來評鑑教職員工的績效」 、「本校. i n U. v. 五、國民中學學校教育成效現況方面,教師部分尚稱良好,學生部分尚可。. Ch. engchi. 六、國民中學學校教育成效,教師成效表現最好的是「教師信任」 ,最差的是 「教師學習」 。. 七、國民中學學校教育成效方面,學生成效表現最好的是「學生教育機會均 等」 ,最差是「學生學習」 。 八、教師因「教師擔任職務」不同,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有顯著差異。 九、教師因「教師性別、教師擔任職務」不同,知覺學校教育成效有顯著差 異。 十、教師因「學校規模、校史、學校地區」不同,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有顯 著差異。 十一、教師因「學校規模、校史、學校地區」不同,知覺學校教育成效有顯 著差異。.

(3) 十二、教師因「校長性別、校長曾經主要任教領域」不同,知覺校長分散式 領導有顯著差異。 十三、教師因「校長性別、校長年齡、校長最高教育程度、校長曾經主要任 教領域」不同,知覺學校教育成效有顯著差異。 十四、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學生、教師) ,均有高度正相關。 十五、校長分散式領導可以有效的預測學校教育成效。 根據研究結果分別提出對教育行政機關、校長以及未來研究的建議如下: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宜多辦理教育理念與教育革新議題的相關研習給教師進修。 (二) 舉辦分散式領導相關研習,鼓勵學校成員參與。. 治 政 大 (四) 建立更有效的學校成員績效評鑑機制。 立 (五) 加強鄉鎮地區的教育成效關注。. (三) 檢視校史達 60 年以上的學校之教師責任與教師信任。. ‧ 國. 學. (六) 在學生教育機會均等的進步上,可以參考「導師」的建議。 二、對校長的建議. ‧. (一) 校長宜增加與學校成員的互動機會。. y. Nat. (二) 校長可以多鼓勵學校成員嘗試學校新事務。. sit. (三) 學校宜建立更專業發展的回饋機制。. n. al. er. io. (四) 鼓勵教師主動研究與學習。 (五) 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Ch. engchi. i n U. v. (六) 關心學生自我概念與具備優良公民美德的能力。 (七) 支持學校成員團隊合作。 三、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研究對象:包括不同層級的校長、家長、學生對分散式領導的知覺均為 可能的研究對象。 (二) 研究工具:針對不同研究對象發展不同的問卷。 (三) 研究變項:家長背景亦為可行之研究變項。 (四) 研究方法:加入質性研究加以後續探討。 (五) 統計方法:探討更複雜的分散式領導與各種教育內涵的線性關係。. 關鍵字:國民中學、分散式領導、教育成效.

(4) Abstract Th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for junior high principals and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o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s of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for junior high principal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education. In this study, I adopted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self-prepare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al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Education Scale”, and took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formal teachers in 8 counties/cities as my research samples. Then, I additionally distributed questionnaires to principals for basic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xpert review of validity and pretesting on 173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I conducted the item analysis, first 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econd 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to construct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s. Then, 1000 formal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the teachers and another 100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the principals with 567 effective teacher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i.e., 56.7% return rate. Also in this study, I analyzed the returned data by using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or one-way ANOV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or MANOVA), Pearson's correlation and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立. 政 治 大. The study concludes as follows:. ‧ 國. 學.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for junior high principals was moderately good and what needs to be improved most is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part.. 2.. The top 3 indexes of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for junior high principals were that “the principal is civil”, that “the principal encourages teamwork”, and that “the principal has a clear vision for the school” while the bottom 3 indexes were that “the faculty staff at this school are brave to try new things”, that “the faculty at this school evaluate each other’s performance based on reality”, and that “the school recommend improvement to the underperforming staff.”. ‧. 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For the current status of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school education, it was moderately good for teachers and above average for the students; Teachers performed best at “teacher trust” but worst at “teacher learning” while students performed best at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but worse at “student learning.”. 4.. For teache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for principals due to different “teachers positions”, “school size, history, and districts”, and “principal genders and main teaching fields in the past” whi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nsciousnes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education due to different “teacher genders and positions” and “principal genders, ages, and the highest levels of education.”. 5.. There was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education (both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through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for principals, I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education..

(5)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rincipal,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 recommend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nduct more workshops concerning further educational believes and innovations for teachers, hold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encourage school members to participate in relevant workshops, review teacher responsibility and trust at the 60-year-old or older schools, build a more effective school memb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enhance its focus on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the rural areas, and refer to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entors” based on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incipals I recommend the principals increase opportunities for school member interactions, encourage school members to try new things more, build a more professionally developed mechanism for the students, encourage the teachers to research and learn actively,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care about student self-concepts and virtues of citizens, and support teamwork at school..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 recommend the future research include different levels of principals, parents, elder siblings, and students, and their consciousness in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 research objects, develop various questionnaires for various research objects in research instruments, include parents and elder siblings in feasible research variables, supplement with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further probe in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be into the. n. al. er. io. sit. y. Na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of more complexity and all kinds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in statistical methods.. Ch. i n U. v.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educational outcomes. engchi.

(6)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分散式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 9 33 55. 學. ‧ 國. 第三節. 政 治 大 學校教育成效理論與相關研究---------------------------------------------立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研究架構--------------------------------------------------------------------------第二節 研究對象---------------------------------------------------------------------------. 6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8. 第四節 實施程序---------------------------------------------------------------------------. 93. al. er. io. sit. Nat. 61. y.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v ni. n.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Ch. engchi U. 94.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現況之分析--------------. 97. 第二節 不同人口變項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現況之 差異分析---------------------------------------------------------------------------. 105. 第三節 不同環境變項之學校教師在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現 況之差異分析--------------------------------------------------------------------. 121. 第四節 不同校長背景變項之學校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 成效現況之差異分析-----------------------------------------------------------. 133. 第五節 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相關分析--------------. 152. 第六節 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154. i.

(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63. 第二節 建議---------------------------------------------------------------------------------. 168.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173. 貳、 英文部分---------------------------------------------------------------------------. 176. 附錄 壹、. 政 治 大 專家效度問卷-------------------------------------------------------------------立. 貳、 預試問卷-教師版----------------------------------------------------------------. 學. ‧ 國. 181 191. 參、 預試問卷-校長版----------------------------------------------------------------. 195. 肆、 正式問卷-教師版----------------------------------------------------------------. 199. ‧. 伍、 正式問卷-校長版----------------------------------------------------------------.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203.

(8) 表 次 表 2-1. 分散式領導意涵----------------------------------------------------------------------. 14. 表 2-2. 分散式領導與分享領導之比較---------------------------------------------------. 18. 表 2-3. 分散式領導與其他相關領導模式之比較--------------------------------------. 19. 表 2-4. 分散式領導的領導者構面內涵---------------------------------------------------. 26. 表 2-5. 分散式領導的追隨者構面內涵---------------------------------------------------. 28. 表 2-6. 分散式領導的情境構面內涵------------------------------------------------------. 29. 表 2-7. 學校教育成效的定義---------------------------------------------------------------. 34. 表 2-8. 學校教育成效構面統計表---------------------------------------------------------. 39. 表 2-9. 教育機會均等內涵指標------------------------------------------------------------. 41. 表 2-10. 學生學習內涵指標-------------------------------------------------------------------. 43. 表 2-12. 教師學習內涵指標-------------------------------------------------------------------. 學. ‧ 國. 表 2-11. 政 治 大 學生參與內涵指標-----------------------------------------------------------------立. 45 47. 教師責任內涵指標-------------------------------------------------------------------. 49. 表 2-14. 教師信任內涵指標-------------------------------------------------------------------. 51. 表 2-15. 學校教育成效的相關研究---------------------------------------------------------. 52. 表 2-16.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相關研究-----------------------------------------. 57. 表 3-1. 取樣校數與人數一覽表------------------------------------------------------------. 表 3-2. 預試問卷寄發與回收率摘要表---------------------------------------------------. ‧. 表 2-13. er. io. sit. y. Nat. 65 65. 66. 表 3-5. 調查問卷之各構面與題數---------------------------------------------------------. 69. 表 3-6. 專家學者名單(依姓氏比劃)---------------------------------------------------. 70. 表 3-7. 基本資料專家效度意見統計表---------------------------------------------------. 71. 表 3-8. 分散式領導量表專家效度意見統計表-----------------------------------------. 72. 表 3-9. 學校教育成效量表專家效度意見統計表--------------------------------------. 73. 表 3-10. 預試問卷之各向度與題數---------------------------------------------------------. 75. 表 3-11. 分散式領導量表項目分析摘要---------------------------------------------------. 77. 表 3-12. 分散式領導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之模式適配度----------------------------. 79. 表 3-13. 分散式領導預試刪題結果一覽表-----------------------------------------------. 80. 表 3-14. 學校教育成效量表項目分析摘要-學生----------------------------------------. 83. 表 3-3. n. 表 3-4. al v i 正式問卷寄發與回收率摘要表--------------------------------------------------n Ch engchi U 正式問卷樣本基本資料一覽表---------------------------------------------------. iii. 66.

(9) 表 3-15. 學校教育成效量表項目分析摘要—教師--------------------------------------. 84. 表 3-16. 學校教育成效量表證性因素分析之模式適配度-學生---------------------. 87. 表 3-17. 學校教育成效量表證性因素分析之模式適配度-教師---------------------. 88. 表 3-18. 學校教育成效量表預試刪題結果一覽表--------------------------------------. 89. 表 3-19. 正式問卷題數一覽表---------------------------------------------------------------. 93. 表 4-1. 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98. 表 4-2. 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各題項之平均數摘要表-------------------------. 98. 表 4-3. 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100. 表 4-4. 國民中學學校教育成效各題項之平均數摘要表----------------------------. 101. 表 4-5. 不同性別教師在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06. 事後比較摘要表----------------------------------------------------------------------. 106. 學. ‧ 國. 表 4-6. 政 治 大 不同性別組別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 立. 表 4-7. 不同年齡教師在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表 4-8. 不同年齡組別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 107. ‧. 107. 表 4-9. 不同最高教育程度教師在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08. 表 4-10. 不同最高教育程度組別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 er. io. sit. y. Nat. 事後比較摘要表----------------------------------------------------------------------. al v i 擔任不同職務教師在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n Ch engchi U 不同擔任職務組別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 108. 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09. 表 4-13. 不同教育服務年資教師在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0. 表 4-14. 不同教育服務年資組別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 n. 暨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表 4-11 表 4-12. 109. 暨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10. 表 4-15. 不同主要任教領域教師在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1. 表 4-16. 不同主要任教領域組別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 暨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12. 表 4-17. 不同性別教師在知覺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2. 表 4-18. 不同性別組別教師知覺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暨單變 量事後比較摘要表------------------------------------------------------------------iv. 113.

(10) 表 4-19. 不同年齡教師在知覺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表 4-20. 不同年齡組別教師知覺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暨單變. 113. 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14. 表 4-21. 不同最高教育程度教師在知覺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4. 表 4-22. 不同最高教育程度組別教師知覺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 驗暨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15. 表 4-23. 擔任不同職務教師在知覺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5. 表 4-24. 擔任不同職務組別教師知覺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暨 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16. 表 4-25. 不同教育服務年資教師在知覺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7. 表 4-26. 不同教育服務年資組別教師知覺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 立. 政 治 大. 117. 表 4-27. 不同主要任教領域教師在知覺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8. 表 4-28. 不同主要任教領域組別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 ‧. ‧ 國. 學. 驗暨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暨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Nat. y. 不同教師的人口變項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一. sit. 表 4-29. er. io. 覽表--------------------------------------------------------------------------------------. 119. v i 不同學校規模組別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 n Ch U i e h n c g 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22. 表 4-32. 不同校史教師在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4. 表 4-33. 不同校史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事後. 表 4-31.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al. n. 表 4-30. 119. 123. 比較摘要表----------------------------------------------------------------------------. 124. 表 4-34. 不同地區教師在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5. 表 4-35. 不同地區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事後 比較摘要表----------------------------------------------------------------------------. 126. 表 4-36.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知覺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6. 表 4-37. 不同學校規模組別教師知覺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暨. 表 4-38. 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27. 不同校史教師在知覺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8. v.

(11) 表 4-39. 不同校史教師知覺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事 後比較摘要表-------------------------------------------------------------------------. 129. 表 4-40. 不同地區教師在知覺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9. 表 4-41. 不同地區教師知覺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事 後比較摘要表-------------------------------------------------------------------------. 表 4-42. 130. 不同學校環境變項的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差 異一覽表-------------------------------------------------------------------------------. 131. 表 4-43. 不同性別校長在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34. 表 4-44. 不同性別組別校長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事後比較. 政 治 大 不同年齡校長在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立. 摘要表----------------------------------------------------------------------------------. 表 4-46. 135. 不同年齡組別校長在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事後比. 學. ‧ 國. 表 4-45. 134. 135. 表 4-47. 不同最高教育程度校長在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36. 表 4-48. 不同最高教育程度組別校長在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變. ‧. 較摘要表-------------------------------------------------------------------------------. sit. y. Nat. 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表 4-50. 不同校長年資之校長在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事後. n. al. 137. er. 不同校長年資之校長在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io. 表 4-49. 136. i n U. v. 比較摘要表----------------------------------------------------------------------------. 137. 表 4-51. 不同教育服務年資校長在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38. 表 4-52. 不同教育服務年資組別校長在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單變. Ch. engchi. 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38. 表 4-53. 不同曾經主要任教領域校長在分散式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39. 表 4-54. 不同曾經主要任教領域組別校長在分散式領導各層面多變量考驗暨 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40. 表 4-55. 不同性別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40. 表 4-56. 不同性別校長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事後比. 表 4-57. 較摘要表-------------------------------------------------------------------------------. 141. 不同年齡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42. vi.

(12) 表 4-58. 不同年齡組別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暨單變量 事後比較摘要表----------------------------------------------------------------------. 143. 表 4-59. 不同最高教育程度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43. 表 4-60. 不同最高教育程度組別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 暨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44. 表 4-61. 不同校長年資之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45. 表 4-62. 不同校長年資之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暨單變 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46. 表 4-63. 不同教育服務年資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46. 表 4-64. 不同教育服務年資組別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 148. 不同主要任教領域組別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內涵多變量考驗 暨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 149. ‧. 表 4-67. 147. 學. 表 4-66. 不同主要任教領域校長在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國. 表 4-65. 政 治 大 暨單變量事後比較摘要表--------------------------------------------------------立. 不同校長背景變項在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一覽表. sit. y. Nat.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整體相關分析摘要表-------------------------. 表 4-69.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相關分析摘要表----------------------. er. io. 表 4-68. 150 152. 表 4-72.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參數估計摘要表-------------------------------. 156. 表 4-73. 潛在變項組合信度與平均變異抽取量-----------------------------------------. 157. 表 4-74.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適配度指標摘要表----------------------------. 158. 表 4-75. 整體適配未達標準之檢討表------------------------------------------------------. 159. 表 4-76.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簡單模式)適配度指標摘要表------------. 161. 表 4-70. n. 152. 表 4-71. al v i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各層面之內涵相關分析摘要表-----------n Ch engchi U 觀察變項的平均數、標準差、偏態、峰態摘要-----------------------------. vii. 153 154.

(1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4) 圖 次 圖 1-1. 研究步驟-------------------------------------------------------------------------------. 7. 圖 2-1. 分散式領導三構面------------------------------------------------------------------. 24. 圖 2-2. NCSL 的分散式領導方式與程度之對照---------------------------------------. 32. 圖 2-3. AESOP 評估優異學校教育成效之面向----------------------------------------. 37. 圖 3-1. 研究架構-------------------------------------------------------------------------------. 61. 圖 3-2. 分散式領導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 78. 圖 3-3. 學校教育成效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學生)----------------------------. 85. 圖 3-4. 學校教育成效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教師)----------------------------. 86. 圖 4-1.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模式架構圖--------------------------------------. 155. 圖 4-2. 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結構圖-標準化解------------------------------. 155.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4-3. 政 治 大 分散式領導對學校教育成效之簡單模式-標準化解-----------------------立. Ch. engchi. ix. i n U. v. 160.

(15) 第一章 緒論 學校校長擁有學校正式職權,而校長的領導模式,也就使得學校在 許多部分受其影響。校長領導模式有許多討論,而分散式領導在教育領 域,有其時代背景,在近幾年廣受英、美、澳國外文獻熱烈討論。在學 校教育目標中,學校教育成效一直是分歧但重要的討論,本研究探討分 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的內涵,並以統計方法,探討校長分散式領導 對國民中學學校教育成效的影響。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 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 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分述如次。. 立. 政 治 大. ‧ 國. 研究動機. 學. 第一節. 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行政系統,採取的是韋伯的科層體制,講究層. ‧. 級節制、理性控制、權責統一,並由正式職位進行領導工作。「領導者」. y. Nat. 一詞在教育機關中,很容易聯想為一些正式職位的個人角色。此種領導. n. al. er. io. 服從角色關係。. sit. 關係,呈現封閉的金字塔模型,強調制度,成員則是各安其位的領導與. iv. 在學校領導的實際運作上,強調職位的領導角色面臨實務的運作困 n C. hengchi U. 境與質疑。首先,教育事務日趨複雜,課程領導、財務規劃、公共關係、 環境設計、校外比賽、升學考試、輔導工作等等,都是現代重要的教育 事務。僅依靠少數領導者處理與規劃所有鉅細靡遺的教育事項,領導者 的時間、精力、專業將捉襟見肘。即便有領導者能肩負所有的領導責任, 但如此多的學校機關,是不是每間學校都能有一位全能領導者,有待質 疑(Spillane & Diamond, 2007; Timperley, 2005)。 1996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發表《1996年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報告,當 中提到「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認為「知 識」已成為提升生產力與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該份報告對知識經濟作 1.

(16) 出定義:知識經濟指的是直接以知識與資訊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的 經濟(economies which are directly based on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use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引自陳若寧,2002)。學校是社會重要的 知識場域,無法自外於知識經濟的挑戰。知識經濟強調知識的生產、擴散、 分享、創造、更新、分配與使用,需要組織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而不是 少數領導者的責任。組織成員必定有不同的知識與專業,形成一種分散又 緊密連結的知識關係,然而固定職位的領導,使得這些專家無法有提供領 導意見、肩負領導責任的機會,「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制式領導關係 使組織成員心態趨而被動,知識容易隱形化,不利學校知識的運作與發展。 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公布2009年世界各國自由度評比報. 政 治 大 觀點來看,這句話可以成立的條件包括了定期的選舉,人民的參與,投票 立. 告,臺灣持續被評為全世界的自由國家之一。「民主的社會」從政治學的. ‧ 國. 學. 的平等等(李建宏,2005)。我國校園受外部政治環境的影響,持續有校 園民主化的呼聲,而出現了校長遴選、家長與教師參與學校事務投票、校. ‧. 園圍牆的拆除、校園空間的開放等變革。學校成員來源日趨多元,新住民 子女的校園融入、身心障礙者的回歸主流、性別主流化的尊重意識、原住. sit. y. Nat. 民學生的教育關懷等,這些民主參與的行動,亦必須行政權力重做分配與 分散,才能有效實踐。. er. io. n. 過度集中的權力關係,形成 「用人唯親」的權力共同體 a v (金瑛,2007),. i l C n 容易產生弊端,因此權力需要制衡的機制。學校行政組織運作特性上,有 hengchi U 許多人性與情感面的判斷,這些主觀判斷,若只仰賴少數的教育行政領導. 者,則必須面臨教育決策,可能顯得獨斷而形成教育關懷的障礙(Brooks, Marie, Normore, & Hodgins, 2007)。 (distributed leadership) 根 有鑑於此,新型的領導典範「分散式領導」 據上述困境而發展。二十一世紀,隨著校園民主化、知識經濟、績效責任、 多元文化、家長選擇權等需求,以英國、美國、澳洲為主,發展了新興的 「分散式領導」理論與討論(梁東榮、張豔敏,2007;Polite, 1993) ,將領 導的意義再概念化,認為人人均應有機會在開放文化下,自願領導並主動 奉獻專業,形成整合的成效。 分散式領導在現代的教育情境下,首先就是能夠擁有多元、分散的領 2.

(17) 導來源,更自然的處理複雜的社會和情境內容(Ritchie & Woods, 2007; Timperley, 2005; Wright, 2008)。其次學校中領導角色開放,每個人都有機 會領導與貢獻,不同的專業與能力,適當的賦權與分工,形成互相支援的 領導網絡,解決上述領導者不足的窘境。最後,更多人承擔責任,也更多 人關心學校教育成效。 目前國外對分散式領導的支持度持續升高,對分散式領導的經驗研究 也正在發展階段(Hartley, 2007; Mascall, Leithwood, Straus, & Sacks, 2008; Ritchie & Woods, 2007; Timperley, 2005; Wright, 2008) ,有鑑於此,本研 究採取實證調查,以期在分散式領導研究與討論有其貢獻性。另一方面, 近幾年國外對分散式領導的關注顯著增加,但國內分散式領導的文獻卻非. 政 治 大 社區化、學生主體性受到重視、教師專業自主訴求、校長遴選制度改變等, 立 常有限。我國目前處於知識經濟的產業環境、多元的文化融入社會、學校. ‧ 國. 學. 傳統而單一的領導權力來源正面臨教育實務困境並與目前環境有所衝 突。有鑑於此,分散式領導在我國已有了實際運作的條件,但是分散式領. ‧. 導在我國學校的運作現況,至2010年2月底止,論文題目為“distributed leadership”的僅有兩篇,一篇是張祝芬(2009)博士論文「高中課程領導. sit. y. Nat. 之研究: 分佈式領導取向」 ,另一篇是何建霖(2009)碩士論文「國民小學. io. er. 。綜合言之, 學校分佈式領導、教師同僚專業互享與學生學習表現之研究」 除了高中課程領導、國民小學的分散式領導情況各一篇論文之外,我國分. n. a. v. l C 散式領導文獻仍嫌不足,尤其是我國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實施現況。 ni. U. h. engchi 另一方面,學校教育成效則一直為教育現場關注的教育議題,更是教育領. 域在討論「領導」議題後,最關心的核心目標,在近年教育、經濟、社會、 文化等各國大幅度教育改革之下,學校教育「成效」 (outcomes)的概念釐 清越成為教育現場重要的辯證議題。本研究藉由整理學校教育成效的定 義,並以國民中學階段為關注核心,參考國內外研究,探討國民中學學校 教育成效的現況,據上述,了解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 之現況,形成研究動機之一。 為瞭解分散式領導的現況,本研究採取之調查研究法,面對分散式 領導各校不同的人口與環境等背景差異,這些背景差異本研究並無法作 為研究控制,但是在不同的背景條件下,各校的分散式領導是否會因背. 3.

(18) 景條件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成為本研究所欲探討的部分。目前, 在已有的研究,分散式領導的相關研究建議後續研究宜繼續關於分散式 領導背景變項的討論,並具體的提出教師人口、學校環境、校長背景變 項作為研究變項的建議,包括校長任教科目、校長年資、員工年資、校 長性別、學校規模等(Spillane, Camburn, & Pareja, 2007; Wright, 2008)。 本研究接續之前的研究,納入背景變項的處理,針對國民中學校長分散 式領導的背景變項,以量化的方式做延伸驗證與討論,比較不同背景變 項下,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在教師知覺上的差異,並將其設定為研 究動機之二。 本研究所整理與定義的學校教育成效,係以 21 世紀的觀點,針對過. 政 治 大 重要的學校教育成效內涵,教師所知覺的學校教育成效,是否因為不同 立. 去數十年的劇烈教育改革,重新整理與定義學校教育成效的意涵。對於. ‧ 國. 學. 背景變項,而使得教師知覺產生顯著的差異?包括國民中學教師本身的 性別、任教年資、任教科目、擔任職務等,是否在知覺國民中學教育成. ‧. 效上有所差異。此外,對於背景變項上,例如學校環境的規模、學校的 歷史,學校的所在地區等,是否也造成教師知覺學校教育成效有所差異。. sit. y. Nat. 另外,校長的背景變項,或許也是學校教育成效差異的原因之一,亦為. io. er. 本研究進一步探討的重點。是故,本研究所歸納的國民中學學校教育成 效,在本研究不同背景變項下的差異,實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三。. al. n. v i n C h,教育領導研究至少超過五千篇 至 1970 年代至 2006 年為止 (Jameson, engchi U. 2006) ,現有的研究發現領導可以直接或間接對學生與教育產生影響,本. 研究以此為基礎,將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做為本研究關懷的主 題。如前所述,分散式領導有其發展的背景,理論上適合我國現代教育 環境,但實際上分散式領導理論仍在討論的階段,與學校教育成效關係 的經驗研究不足,使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的關係仍不清楚,需要 更 多 的 經 驗 研 究 以 進 行 釐 清 ( Harris, 2005a; Harris, 2005b; Mascall, Leithwood, Straus & Sacks, 2008; Robinson, 2008; Spillane et al., 2007) 。 此外,我國近幾十年經歷大幅度的教育改革,學校是此波變革的重要主 體,在變革的過程中,擁有正式領導職位的校長無法避免領導方式與領 導成效的檢視,校長正式職位的領導持續進行,各校的分散領導情況與. 4.

(19) 教改後的學校教育成效帶來的作用與線性關係,則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 點。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間的線性關係,成為研究動機之 四。.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學校教育成效之定義與現況。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教師人口變項、環境變項、校長背景變項)之. 政 治 大 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教師人口變項、環境變項、校長背景變項)之 立 下,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 下,國民中學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 ‧ 國. 學. 四、分析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線性關係。 五、根據研究結果,提供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教育人員參考。. ‧. 貳、待答問題. y. Nat. sit. 一、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學校教育成效之現況為何? 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之差異為何? a. er. io. 二、不同背景變項(教師人口變項、環境變項、校長背景變項)之下,. n. iv l C n 三、不同背景變項(教師人口變項、環境變項、校長背景變項 hengchi U 國民中學學校教育成效之差異為何?. )之下,. 四、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線性關係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國民中學 (junior high schools) 依據《國民教育法》第三條之規定,將國民教育分為兩階段,前六 年為國民小學教育,後三年為國民中學教育。本研究所指國民中學,係 國民中學教育,並以八個縣市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 5.

(20) 貳、分散式領導 (distributed leadership) 分散式領導係指學校領導角色與責任的開放,每個人可以主動轉換 領導者與追隨者的角色,發揮專業、團隊互動,合作完成目標。本研究 所指的分散式領導係透過調查問卷中「分散式領導量表」,調查分散式 領導的「領導者」、「追隨者」、「情境」三個構面分數,量表分數得 分越高代表校長分散式領導程度越高。「領導者」構面在瞭解正式領導 職位的校長在態度與行為特徵能有助於開放領導者角色;「追隨者」意 味著參與者,在校長實施分散式領導下,追隨者是否有機會與條件成為 領導者;「情境」係指例行事項的設計、工具、技藝、任務、文化、人 們互動的結構。本研究藉由分散領導理論的架構與分散式領導量表,瞭. 政 治 大 參、學校教育成效 (educational outcomes) 立 解校長的分散式領導行為。. ‧ 國. 學. 以國民中學學校教育成效觀之, 「學校教育成效」係指學校合於社會 正義,教師專業成長、關注學生,信任的文化,每位學生在學習與學校. ‧. 參與上,都有正面的成效。本研究之學校教育成效其內涵層面包括「學 生」與「教師」兩個構面。本研究調查問卷中「學校教育成效量表」之. sit. y. Nat. 所得分數,得分越多代表學校教育成效越佳。「學生」構面包括「學生. io. er. 教育機會均等、學生學習、學生參與」三內涵,教師構面則包含「教師 學習、教師責任、教師信任」。. n. al. Ch. 第四節. engchi. i n U. v.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自行編製「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 教育成效關係之調查問卷」 ,針對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國民中學校長分 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進行調查,研究方法與步驟分述於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調查研究法為主,自編之「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 校教育成效關係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調查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 導、學校教育成效現況,並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 6.

(21)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研究步驟如圖 1-1 所示。 一、準備階段:蒐集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再依據文 獻探討,構思研究架構與變項內容,製成預試問卷初稿,給實務界 校長、主任、教師修正,再讓學者專家進行專家效度審查。 二、實施階段:依據論文計畫審查以及專家效度審查結果編製研究問卷。 本研究問卷調查,分成預試問卷與正式問卷兩階段。 三、完成階段:回收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與解釋,最後歸納研究結果並 提出結論與建議。. 學. 第一階段. ‧ 國. 立. 政 治 大 蒐集相關文獻 構思研究架構、變項內容. 準備階段. ‧. 編製預試問卷. y. Nat. n. al. er. io. sit. 專家效度審查. 第二階段. Ch. engchi. i n U. v 實施預試. 分析預試結果,形成正式問卷. 實施階段. 正式問卷施測. 回收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第三階段. 完成階段 結果討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步驟. 7.

(2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分成台灣北中南東四個區域,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每區隨機抽 取兩縣市,分別為台北市、新竹縣、花蓮縣、台東縣、台中市、彰化縣、 嘉義縣、高雄市。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北市、新竹縣、花蓮縣、台東縣、台中市、彰化縣、嘉. 政 治 大 象,教師依據自身知覺來回答問卷內容,瞭解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 立 與學校教育成效的現況。 義縣、高雄市共八縣市的公立國民中學現職正式教師為問卷主要填答對. ‧ 國. 學 sit. y. Nat. 一、研究方法. ‧. 貳、研究限制. er. io.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短時間可取得大量資料,但無法完全顯示受. n. 試者深入的想法,受試者在填答時可能會有所保留。 a 二、研究推論. iv l C n hengchi U. 礙於人力物力與時間限制,無法進行普查,而僅限於台北市、新竹 縣、花蓮縣、台東縣、台中市、彰化縣、嘉義縣、高雄市共八個縣市, 研究結果無法推論抽樣縣市以外的地區。. 8.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藉由「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文獻探討,以掌握分散 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的內涵、指標,俾利自編問卷的設計,回答研究 問題。而本章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探討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 效之相關文獻,以作為研究假設及研究結果討論之參考根據。本章分為 三節加以探討,第一節探討分散式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學 校教育成效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 相關研究。. 第一節. 分散式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政 治. 大. 立. 本節針對分散式領導之發展、意涵、構面、內涵指標、相關研究等. ‧. ‧ 國. 學. 五部分進行探討,釐清相關內容,以利本研究之進行。. 壹、 分散式領導的發展. y. Nat. sit. 早期的領導字義,「領導」(leadership)乃「leader」加上「ship」所. er. io. 組成,領導包含「領導者」(leader)與「領導行為」(ship)雙重概念,. n. a 可同時當動詞與名詞使用。領導的英文字源「leadare」,意謂「旅途中的 v i l C n 導遊」(引自丁文祺,2007),衍申為指引方向、提供幫助的引導者。至 hengchi U 21世紀,領導的用語,更多人使用「head」、「co-leaders」等詞彙,突顯 了「leadership」的變革,形成分散、合作的領導。 分散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詞的正式出現有三種說法,第 一種是係將 Barry 在1911年的「管理沒有首長的部隊:分散式領導的課題」 (Managing the Bossless Team: Lessons in Distributed Leadership)探討團隊 自我領導的論文視為分散式領導一詞的正式出現(徐吉春,2008)。第二 種說法則是定位為1950年代,Gibb 在1951年撰寫的《參與式團體的動 態》,在該書的第四章<分享與領導>中,Gibb 界定四種領導的環境為獨 裁式、家長式、個人式和參與式,其中,獨裁式、家長式、個人式氛圍是 由領導者決定,參與式則是由群體所決定的領導環境,Gibb 將分散式領 9.

(24) 導歸於參與式領導。1954年,Gibb 所著的《社會心理學手冊》,分散式 領導被持續提出與討論(賴志峰,2008;Harris, 2005b)。第三種說法是 將英國的國立學校領導學院(the National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ship, 以 下簡稱 NCSL)在2004年的研究,確定分散式領導的存在,討論分散式領 導的實施程度(degrees),將「分散程度」分成五種方式,釐清分散式領 導的具體運作。Ritchie 與 Woods(2007)將 NCSL 的研究當作分散式領 導的正式提出與獨立宣言。 研究者在探討相關文獻後發現,以研究內容觀之,1994年 Cliff 和 Thurston 編著的《分散式領導:透過合作改善學校》 (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Improvement through Collaboration)雖被視為第一本以分散式領導. 政 治 大 吉春,2008 )。研究者進一步發現,直至1998年,以「分散式領導」為 立. 為書名的專書,但內容只是其他理論論述,沒有分散式領導的完整體系(徐. ‧ 國. 學. 標 題 的 研 究 , 內 容 與 關 鍵 字 ( keywords ) 實 際 上 是 轉 型 與 交 易 領 導 (Leithwood & Jantzi, 1998),但混用名詞的情形至2002年則已消失,分. ‧. 散式領導逐漸成為專有名詞,相關的論文持續探討分散式領導的概念與定 義 。 若 以 理 論 發 展 觀 之 , 在 2001 年 , Doyle 和 Smiths 以 「 世 代 」. sit. y. Nat. (generations)區分與統整傳統領導的歷史演變,將繁複的領導模式化繁. io. er. 為簡成四種主要的領導模式:一、特質理論(trait theory);二、行為理論 (behavioral theory);三、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四、轉型理論. n. a. v. l C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引自Jameson, 2006) ,此時仍未有分散式領導的 ni. U. h. e n g c h i Doyle 和 Smiths 的模式 說明,但是到了2006年,Jameson(2006)針對. 加以修正成:一、特質領導理論(trait leadership theories);二、行為、風 格領導理論(behavioral or style leadership theories);三、情境與權變領導 理論(situational and contingency leadership theories) ;四、轉型、交易、魅 力 領 導 理 論 ( transformational, transactional and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ies) ;五、分散與分享領導 (distributed and shared leadership) 。其中, 「分散與分享領導」,乃新增加的領導模型,在領導模式的變遷中, 「分散 式領導」的專有概念更形確立。因此,分散式領導是二十一世紀後才正式 研究與討論的新興領導議題。 分散式領導的理論基礎,賴志峰 (2008) 認為可以追溯至西元前1215. 10.

(25) 年《出埃及記》,Moses 的岳父 Jethro 提出分散式領導的概念,給 Moses 做為決定的參考。Jethro 說:「因為這件事太重,你一個人辦不了」。Jethro 認為,偉大的人不只讓自己發揮長處,「也要讓他人成為有用的人」,故 建議將領導的責任分散給其他人。 分散形式的領導概念持續出現。1950年代的參與式領導,領導的環 境, 依靠 團體 的 互 動來 決定 。1965年 Etzioni 的雙 重 領導 理論(dual leadership theory),將領導視為互動的結果,打破領導的個人神話性 (Hartley, 2007)。1970年的組織互動理論,認為所有實踐,包括領導實 踐,必須要瞭解人類情境,發現結構和團體間的互動關係,人和情境之間 的互動,可以轉變領導的模式,組織運作的常態就是分散式(Harris,. 政 治 大 為組織成員只要獲得組織中的任何權力、資源,組織架構就可能因此改變 立. 2005b) 。1984年,社會學理論家 Giddens 的社會行動理論也風行一時,認. ‧ 國. 學. 與修正,在社會行動理論中,領導圖像是合作性的(引自Harris, 2005b)。 1980年代和1990年代領導再概念化盛行,領導理論開始關注文化和歷. ‧. 史對個人認知上的影響。每個人的認知因為背景不同而有差異,這些不同 的個人認知,同時存在於組織,形成對組織文化與改革的不同意見,必須. y. Nat. sit. 正視其對領導造成的影響(Timperley, 2005)。美國在1960年代興起改革. er. io. 學校的呼聲,至1980年代,更顯如火如荼。訴求包括要求學校「改變」. n. (change),增加學生與家長的參與,學校價值、信念、文化變革,分散 a v. i l C n 的權力與重造(Polite, 1993)。自2000年以來,延續領導理論的再概念化 hengchi U. 與爭論,「是否真有『領導』?」之討論,總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領導」 拿出來再檢視,因為許多領導研究,都呈現衝突的結果(Harris, 2005b)。 另一種概念則是「非領導」 (non-leadership)和「放任領導」 (laissez faire) 概念,此兩種領導被視為負面的領導,但是一旦「追隨者」 (followers)充 滿創意且自主,則此種領導又有可行之處(Jameson, 2006)。 綜合上述,由分散式領導發展的歷史探討得知,分散式領導緣起於分 享與參與的領導概念,分享與參與式的領導,需要新型態的互動關係,運 用互動、合作、影響力等領導理論,成為分散式領導的內涵發展基礎。自 古以來,領導實際運作不得不處理領導者精力與時間有限的現實問題,領 導者思考他人的存在價值,讓他人成為有用的人,分擔與參與領導的責 11.

(26) 任,以期達成組織目標。而組織變革與學校革新的呼聲,面臨權力的重整 與分散,促進了分散式領導的討論。自2002年至今,分散式領導逐漸成為 一個新的領導典範與新興領導議題。. 貳、 分散式領導的意涵 分散式領導的意涵分成三部分,分別討論分散式領導的定義、分散 式領導與相關領導模式之比較與分散式領導的類型。 一、 分散式領導的定義. 治 政 大 構,在 2004 年將分散式領導定義為:領導從領導角色、頭銜中獨立出來, 立 挑戰傳統的架構與組織。分散式領導被視為一種情境,為了達成目標, 英國的國立學校領導學院(NCSL)被視為分散式領導的正式提出機. ‧ 國. 學. 學校有更多領導者和更多領導行動,使得領導在每一層級都可以運作 (引自 Arrowsmith, 2005; Ritchie &Woods, 2007)。Wright(2008)綜合. ‧. 2003 年到 2006 年間若干學者的定義後,指出分散式領導僅是提供一個理 論架構去檢驗領導的實踐,觀念新且欠缺被廣泛接受的定義。Robinson. y. Nat. sit. (2008)則認為「概念化分散式領導有難度,分散式領導在不同活動上. er. io. 所定義內容只是部分式的呈現」(p.242)。Ritchie 與 Woods(2007)在. n. 研究中,指出他們並不想簡化分散式領導成一個單一觀念,而是把握分 a v. l. i. Ch 散式領導多元特徵的架構與範圍。Jameson(2006)在其提出領導的第五 Un engchi. 個歷史模式「分散與分享領導」,不同於前四個歷史模式都以「theory」 為稱謂, 「分散與分享領導」缺乏「理論」(theories) 一詞。Harris (2005a), Timperley(2005), Hartley(2007)也同樣的在文章中,指出分散式領導 尚未有統一定義。 綜上所述,分散式領導的定義,意見紛歧,立場不一。面對分散式 領導不同定義的討論,研究者進一步摘錄不同學者對於分散式領導的意涵 見解分述如下,以釐清理論內涵與定義。 賴志峰 (2008) 認為分散式領導,係指學校領導不只是校長個人所 為,而是更多人參與領導活動,提供專門知識給學校,使學校知識多樣 化並廣泛分佈,達成整體效果。學校領導者係指學校中負起實際領導責 12.

(27) 任的個人或群體。Gronn 在 2002 年認為分散式領導即領導是一種藉由 「關係」互動的合作性行動,關係的品質影響人的行為,而任何依賴關 係,就有領導的內涵 (引自 Harris, 2008; Timperley, 2005)。Copland 在 2003 年認為分散式領導是將領導分散於多元的人與情境,更彈性的團隊 合作,組織成員受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影響,在情境互動中交互作用,形 成廣泛的學校社群(引自 Timperley, 2005)。Spillane(2007)認為分散 式領導強調人際互動,留心複雜的社會過程。每個人都有機會當領導 者,組織任務透過多元的領導者共同完成,組織成員互相依賴而非獨 立。在學校中的正式領導職位、非正式領導職位的個人,都能從事領導 工作,領導與管理是分散式的(引自 Harris, 2005b; Spillane, Camburn, & Pareja, 2007)。Timperley(2005)認為分散式領導是一種活動與互動,. 政 治 大 性,而是關注於領導者如何藉由與他人互動,維持與促進學校的成功。 立. 領導分散在多元的人員與情境中,角色互補,不強調結構與計畫的必要. ‧ 國. 學. Harris(2005a)認為分散式領導的前提是領導是一種高程度的參與, 對別人的領導,無法置身事外。分散式領導的三項特徵,就是分散的責. ‧. 任與權力、團隊合作、產生統合的責任(引自 Ritchie & Woods, 2007)。 Harris(2005b)提出結論,認為很多人都在做領導的活動,就是分散式. Nat. sit. y. 領導的核心。Ritchie 與 Woods (2007)認為,分散式領導就是一個人. er. io. 的領導實踐,成了另一個人的領導實踐基礎,相互依賴,循環不已。分 散式領導強調「協調行動」和「個人角色」,每位組織成員都要主動參. n. a. v. l C 與,並有權力針對目的做價值判斷,互動溝通與提供專業能力,積極行 ni. U. h. e n g c h i (2008)認為教育領導是建 動和改變,使得整體效果大於個人。Robinson 立教與學的條件,乃一連串的任務組成,而這些而任務所帶來的互動,. 造成變換性的領導者與追隨者,也因為任務的執行是分散式的,所以領 導是分散式的。Lambert 在 2002 年認為單一教育領導者的日子已經結 束,且教育事務需持續讓其他教育者參與,讓不同的學校成員領導,發 揮專業和掌握情境,校長應支持學校成員能力的建立與提升(capacity building)(引自 Wright, 2008)。Wright(2008)認為分散式領導是每個 人都在有專業時,成為領導者。分散式領導挑戰傳統的校長領導,校長 不再是知識、專業、權力、權威的中心。組織成員應關心責任的歸屬, 工作互動的方式,讓多元領導者與追隨者共同完成目標。Wright 相信因 為多元領導者係以專業為基礎,領導的分散會帶來正面的成效。Spillane 13.

(28) 和 Diamond(2007)認為分散式領導意指組織成員發展專業能力,每個 人都有機會,在適當時刻成為領導者。雖然認同分散式領導採合作模 式,但非只是合作,因為多元領導者們可能會有目標上的衝突,溝通相 對重要。而雖然分散式領導重視多元領導的重要,正式領導職位仍然重 要。Bennett 等人在 2003 年,也強調分散式領導不是誰對誰領導,而是 個人能透過團隊合作,發揮自己的專業(引自 Harris, 2005b)。 Brooks 等人 (2007)認為分散式領導即領導者、追隨者能隨著情境、 時間,產生互動與轉變。分散式領導的實踐條件,是組織內部能夠暢通溝 通管道、允許批判的文化、擁有轉化型的知識份子。Ritchie 與Woods (2007)指出分散式領導的學校,學校整體關係和諧,有明確價值、共同. 治 政 不怕犯錯、視自己為學習者、對學校願景有參與其中感,對自己的才能敏 大 立 感,知道自己的領導潛能、處在信任的文化,珍惜責任與機會。Wallach,. 精神、合作式願景、合作的文化,員工勇於挑戰,富有動機、勇於冒險,. ‧ 國. 學. Lambert, Copland 和 Lowry(2005)定義分散式領導為三個內涵,第一是 合作式的行動,基於合作式的共同目標。第二是廣泛的任務、責任、權力. ‧. 分散。第三是專業本位而非科層本位。. y. Nat. 綜合上述,不同學者的論述中,有些概念重複出現。關鍵概念包括:. sit. 學校場域、社會互動、專業、每個人、自動與主動、文化、領導角色的. n. al. er. io. 開放、責任、整體效果等。研究者統整相關意涵於下,如表 2-1 所示。. 表 2-1 主題. 分散式領導意涵 研究者. Ch. engchi. 年代. i n U. v. 概念. Elmore. 2002. 學校中的教與學必定是分散形式。. Copland. 2003. 促進成功學校的條件。. 學校. Timperley. 2005. 與他人「互動」,維持或促進學校的成功。. 場域. Spillane. 2007. 分散式領導就是在學校裡面實施。. Ritchie. 2007. 分散式領導的學校圖像。. 賴志峰. 2008. 分散式領導指學校領導不是校長個人所為。. 14.

(29) 表 2-1 (續) 主題. 研究者. 年代. 概念. Gronn. 2000. 依賴關係,就有領導的內涵。. Copland. 2003. 組織成員受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影響,在情境 互動中交互作用形成廣泛的學校社群。. NCSL. 2004. 成員依照學校目標,在文化脈絡下互動。. Harris. 2005. 對別人的領導,無法置身事外。. Timperley. 2005. 分散式領導關注領導者如何透過與他人互 動,促進學校成功。. 社會 Wallach. 2005. 是合作式的行動,基於合作式的共同目標。. Brooks. 2007. 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會隨著時間交互作. 立. 領導者與追隨者在情境中互動。. Ritchie. 2007. 組織成員共同發展學校合作式願景。. Robinson. 2008. 任務與任務帶來互動,造成領導者與追隨者. y. 領導不是誰對誰做了什麼,而是團隊合作的. io. sit. 2003. 校長應支持組織成員提升能力。 個人,發揮自己的專業。. er. 2002. ‧. 之間的轉換。. Nat. Bennett. 學. 2007. Lambert. 更多專家和社區成員,都能用心,實際參與. Wallach. iv l C 學校活動。 n hengchi U 專業本位而非科層本位。 2005. Spillane. 2007. 平時大家都要發展專業能力,隨時能成為一. n. 2003 a. Copland 專業. 政 治 大. 用產生互動。. Spillane. ‧ 國. 互動. 個領導者。. 每個人. Robinson. 2008. 需要技術性的變革成員。. Wright. 2008. 每個人都在有專業時,成為領導者。. 賴志峰. 2008. 專門知識多樣化。. Harris. 2005. 每個人都可能在某種形式上,成為領導者。. Spillane. 2007. 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某些時刻影響或管理而 變成領導者。. Ritchie. 2007. 每個人積極參與,而非隱匿在團隊後面。. 15.

(30) 表 2-1(續) 主題. 研究者. 年代. 概念. Copland. 2003. 都能有心實際參與學校。. Ritchie. 2007. 學校成員都能主動積極參與,自動分享想法 與提供專業。. 自願 與主動 Robinson. 2008. 在真正需要他們時,學校成員可以自動的提 供想法和參與。. 賴志峰. 2008. 一組人貢獻、主動開創。. Copland. 2003. 人受到自己的文化與歷史影響,情境中交 互作用。. Ritchie. 2007. 關係和諧、合作、信任的文化。. Robinson. 2008. 分散式領導需有文化支持。. Brooks. 2007. 立. 政 治 大 暢通溝通管道、允許批判的文化、擁有轉 化型的知識份子。. 學. ‧ 國. 許多組織成員發現自己正在領導。. Lambert. 2002. 單一教育領導者的日子已經結束。. NCSL. 2004. 讓領導從領導角色與頭銜中獨立。. Harris. 2005. 很多人都在做領導的活動,分散的責任與. io. 色開放 Spillane. 2007. al. n Robinson. y. 權力。. 2008. sit. 領導角. ‧. 2000. Nat. Gronn. 正式領導職位、非正式領導職位的個人,. er. 文化. 都能從事領導工作。i v. n C h任務所帶來的互動,造成轉換性的領導者 U engchi 與追隨者。. 責任. 整體 效果. 賴志峰. 2008. 更多人參與領導活動。. Harris. 2005. 分散的責任與權力,得到統合的成效。. Wallach. 2005. 廣泛的任務、責任、權力分散。. Ritchie. 2007. 下級的負擔與責任增加。. Wright. 2008. 責任由「誰」負責。. Harris. 2005. 產生統合的責任。. Ritchie. 2007. 整體效果大於個人之和。. 賴志峰. 2008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形成的整體效果。. 16.

(31) 根據上述討論與表 2-1 的整理,得知分散式領導概念雖沒有統一的 定義,但實質內涵上,實可以歸類出許多共同的概念,形成分散式領導 研究的共識。本研究根據分散式領導重要文獻之探討,整理出表 2-1 的意 涵,並根據所歸納出來的分散式領導意涵共識,發現一些主題,歸納之 後可以發現,分散式領導意涵中, 「學校場域」屢被強調,文獻直接指出 分散式領導就是在學校裡面實施,並指出學校領導不是校長個人所為。 此外,可以發現分散式領導非常重視「領導角色開放、責任的重整」 ,相 關陳述包括領導角色需開放、更多人參與領導活動、轉換性的領導者、 責任與權力的分散等等的概念,則被再三重複強調。而「每個人、自願 與主動」則是開放領導角色與責任的實踐方式,領導角色是對每個人開 放,而非特定少數的成員,而且每位成員之所以願意擔任領導者和肩負. 政 治 大. 領導責任,其動機是出於自願與主動而不是正式領導者加以強制或強 迫。而轉換領導人的時機則以「專業」為基礎,包括提升組織成員的專. 立. 業能力、技術性的變革成員、專業本位而非科層本位、更多的專家和專. ‧ 國. 學. 門知識多樣化,並據以進行「社會互動」 ,合作式的相互依賴,完成共同 的目標。因此,本研究根據文獻並深入瞭解其內涵與意義,加以排序整. ‧. 理與歸納後將分散式領導定義如下: 「學校領導角色與責任的開放,每個 人可以主動轉換其領導者與追隨者的角色,發揮專業、團隊互動,合作. sit. y. Nat. 完成目標」。. er. io. 另一方面,上述文獻也陸續提及「校長」的角色。正式領導職位的 校長,對學校分散式領導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分散式領導的領導角色與. n. a. v. l C 領導責任,都有賴具有「法職權」的校長賦權與開放領導角色,校長對 ni. U. h. engchi 於分散式領導領導模式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校長分散式領導,關注於正 式領導職位的校長,是否能實施分散式領導的意涵,在態度與行為特徵 上,實施分散式領導,藉由後續進一步的文獻探討,將具體的關心校長 分散式領導的行為指標。. 二、 分散式領導與相關領導模式之比較 首先,分散式領導的定義與歷史淵源中,一直與「分享」概念密不 可分,1950 年代,Gibb 直接把分散式領導歸於分享式領導之下;另一方 面,Jameson(2006)提出領導五世代,雖然此時分散式領導已經獨立, 但分散式領導與分享式領導係同時被新增為第五代,分散式領導與分享. 17.

(32) 式領導關係十分密切,而有混淆的可能。然而,根據文獻整理,分散式 領導自 2002 年的確逐漸獨立為專有名詞,其獨特性和與分享式領導的混 淆與區辨,為本研究所宜加澄清,俾利後續研究與問卷設計。以下茲就 分散式領導與分享式領導之定義、理論背景、領導者角色、領導者特質、 使用時機、組織願景、組織結構、組織文化,加以探討與區辨,如表 2-2 所示。 表 2-2 分散式領導與分享領導之比較 領導比較 分散式領導 分享領導 定義 分歧。 視團體而定。 ※在教育領域則幾乎 同義於專業學習社 群,關注於知識上 的合作學習。 理論背景 相對於科層體制, 同左。 領導的本質是影響 力與社會互動。 領導者角色 開放,領導者與追 每一個人均是自願且 隨者角色隨時轉 非正式領導者。 換。. 立. 感情、專業。. y. sit. 每天生活、 非正式組織(家庭、 朋友) 。 al iv n 共同願景。 C 不定,目標要與每個 h e n g人切身相關,強調共 chi U 同決定。. n. er. io. 組織願景. 組織結構. 組織文化. 參考資料:. ‧. ‧ 國. 學. 使用時機. 目標導向、專業、 責任心。 變革、學習型、專 業型組織。. Nat. 領導者特質. 政 治 大. 彈性、運作方式多 元,例如常設性組 織、或是隨機出現 問題解決小組等。 暢通溝通管道、允 許批判的文化、擁 有轉化型的知識份 子、成員自願與主 動且有責任感。 (表 2-1). 鬆散。. 開放、尊重、非正式 的溝通,彼此信任、 互相關心、充滿感情 和希望,形成互相分 享的社群生活。 Jameson, 2006; Edvantia Inc., 2005; Miller, 2008.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8. 異同分析 相同之處係 均視情境而 有差異。. 理論背景一 致。 分散式領導 較為重視正 式領導者的 角色。 均有「專業」 為基礎。 分散式領導 較為正式組 織所運用。 分散式領導 願景較為團 隊取向而非 個人取向。 分散式領導 組織結構較 有制度但彈 性。 分散式領導 比較重視批 判文化與強 調成員理性 專業負責。.

(33) 除了與分享式領導的區辨外,分散式領導與其他內容有相關的領導 模式,分析整理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分散式領導與其他相關領導模式之比較 分散式領導. 最大相似. 領導模式 參與式領導 (participative leadership). 最大相異. 強調領導互動, 權力分享,員工 共同決策。. 「使用時機」 :分散式領 導在日常生活情境,員 工有專業時,即可成為 多元領導者,但參與式 領導偏重決策歷程的員 工參與而非員工領導。 加值型領導 領導者與成員是 「領導者角色」 :加值型 (valued-added 伙伴關係,以責 領導強調領導中心,善 leadership) 任為基礎,為共 用許多由上而下的領導 同目標努力,成 技巧。但分散式領導的 員賦權增能。 領導者者定義寬廣。 渾沌領導(chaos 組織彈性適應, 「領導情境」 :分散式領 leadership) 隨時重組再造。 導常用於正式、穩定的 組織。 向上領導(upward 層級為下層的追 「組織願景」 :向上領導 leadership) 隨者,卻實際上 的目的並非針對組織願 al v i 可能需引領、領 景,但分散式領導專業 n Ch e n g c與合作,共同朝向組織 導自己的上級。 hi U 願景。 融合領導(fusion 鼓勵對話、授 「追隨者角色」 :分散式 leadership) 能、組織自我調 領導除了團隊合作,也 適,使得團隊合 強調個別化,如個人專 作效果趨於最 業、領導別人的動機 大。 等。 默默領導(silent 正式領導者非常 「正式領導者」 :分散式 leadership) 謙遜,認為自己 領導強調正式領導者謙 不是領導者,十 虛,但也要自信、勇於 分謹慎。 創新變革。. 立. 政 治 大. 參考文獻 林水波 (2008). 鄭明宗 (2008).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9. 郭維哲 (2008) 魏俊卿 (2003). 秦夢群 (2005). 江美滿 (譯) (2003).

(34) 三、 分散式領導的類型 Groon 在 2002 年針對分散式領導做類型區分,被視為分散式領導的 前趨,帶來分散式領導實踐的積極探討(Hartley, 2007)。Groon 將分散 式領導分成兩類(引自 Harris, 2008): (一) 外加式分散(additive):外加式分散指將領導功能分割,許多人 都有擔任部分但不多的領導角色。 (二) 整體式分散(holistic):整體式分散,是指像是交響樂團般協調 合作,善用所有組織中的領導資源,有三種組成型態,分別為: 1. 自動合作(spontaneous collaboration):是以專家、技術人員為. 治 政 集合也自動解散。 大 立 自然發生的工作關係(intuitive working relations):即只要兩位. 基礎的一種分散式領導,跨越不同層級,貢獻專業,成員自動 2.. ‧ 國. 學. 組織成員,互相依賴,發展親近的關係,彼此分享領導角色, 交換意見。 規劃,但 Groon 認為缺乏彈性。. Nat. sit. y. ‧. 3. 機構化模式(institutionalized practice):設計正式團隊,強調. al Woods, 2007; Hartley, 2007)分別是:. er. io. MacBeath 等人在2004年則將分散式領導分成六型(引自Ritchie &. n. v i n C h distribution):正式分配工作、角色。 (一) 正式工作上的分散(formal engchi U. (二) 策略上的分散(strategic distribution) :藉由正式規劃的會議討論,積 極的分散與提供貢獻。 (三) 實際運作的分散(pragmatic distribution):非固定的工作量,工作 分散團隊之中。 (四) 擴大的責任分散(incremental distribution):當成員願意展現領導力 時,給予更多的責任。 (五) 因機會而角色轉換的分散領導(opportunistic distribution):教師可 以擴展他們在學校領導上的角色,準備開始領導。 (六) 文化上的分散領導(cultural distribution):將領導行動視為學校文 化的回應。. 20.

(35) Robinson(2008)認為分散式領導有兩個類型,即分散的任務與分散 的影響力,兩者非互斥,但對於分散式領導的「影響力的分散」有所批評: (一)分散的影響力 Robinson(2008)認為影響意指改變他人的思考與行動。人會自省與 思考為何接受領導,故有些教師即便向他人尋求諮詢或建議,但卻不見得 接受建議,更不受其影響。將分散式領導視為分散的影響力,缺點包括, 缺乏教育內容、對教師的影響力不等於對學生的影響力,另外也忽略非直 接的影響力過程,也不知互動的本質。教育效能應是學校需要成員貢獻所 長時,學校成員可以自動提供想法和積極參與。 (二)分散的任務. 治 政 大 務組成:包括教學、建築物管理、學校功能擴充、獲取資源、與外部機構 立 維持關係等。這些而任務所帶來的互動,造成變換性的領導者與追隨者, Robinson(2008)認為教育領導是建立教與學的條件,乃一連串的任. ‧ 國. 學. 也因為任務的表現是分散式的,所以領導是分散式的。Robinson (2008) 認為以任務來看分散式領導,可以關注在教育內容和目的,並將領導評價. ‧. 為「任務的表現」。但並不是廣泛性的分散式領導就會造成教與學成功,. er. io. sit. y. Nat. 還是需要有技術性的變革成員,也需要有文化的支持。. Mascall, Leithwood, Straus 和 Sacks(2008)提出領導分散的四種型. n. a. v. l C 態,以此四型態作構面來探討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度的關係: ni. U. h. engchi (一) 計畫性的結盟(planful alignment):領導的任務、計畫,均已經事 前被組織成員思考與公布,其與. Groon 的 機 構 化 模 式. (institutionalized practice)類似,藉由事前的思考與規劃,有助長 期的分散式領導實踐運作。 (二) 自 動 的 結 盟 ( spontaneous alignment ) : 與 Groon 的 自 動 合 作 (spontaneous collaboration)相似,不刻意規劃,領導基於隨機或是 習慣等原因。此方式適合短期目標,不適合長期目標。 (三) 自動性的解散(spontaneous misalignment):很像自動性結盟,因為 習慣、隨機等原因,造成組織負面的效應。其缺乏結盟,連短期目 標都不易達成,但卻可能因為不能維持短期目標的特性,反而造成 變革的契機。 2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re taken from Understanding Integrated Science for 21 st Century Book 1A published by Aristo Educational Press Limite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 For students of other class levels, arrangements of reading out the papers / using screen readers / asking for pronunciations of words are only applicable

Strands (or learning dimensions) are categories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concepts for organizing the curriculum. Their main function is to organize mathematical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12 U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2005), Leading and coordinating CPD in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本校校友王嘉慧同學(傳播系二技港生)持朝陽科技大學學士班畢業證書,通過 香港學歷評審局審核通過,等同香港學歷資歷架構5級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 meets the standard

本校校友陳倩怡同學(傳播系四技港生)持 朝陽科技大學學士班畢業證書,通過香港 學歷評審局審核,等同香港學歷資歷架構 5級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 meets the standard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