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分成台灣北中南東四個區域,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每區隨機抽 取兩縣市,分別為台北市、新竹縣、花蓮縣、台東縣、台中市、彰化縣、

嘉義縣、高雄市。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北市、新竹縣、花蓮縣、台東縣、台中市、彰化縣、嘉 義縣、高雄市共八縣市的公立國民中學現職正式教師為問卷主要填答對 象,教師依據自身知覺來回答問卷內容,瞭解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 與學校教育成效的現況。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短時間可取得大量資料,但無法完全顯示受 試者深入的想法,受試者在填答時可能會有所保留。

二、研究推論

礙於人力物力與時間限制,無法進行普查,而僅限於台北市、新竹 縣、花蓮縣、台東縣、台中市、彰化縣、嘉義縣、高雄市共八個縣市,

研究結果無法推論抽樣縣市以外的地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藉由「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文獻探討,以掌握分散 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的內涵、指標,俾利自編問卷的設計,回答研究 問題。而本章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探討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 效之相關文獻,以作為研究假設及研究結果討論之參考根據。本章分為 三節加以探討,第一節探討分散式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學 校教育成效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之 相關研究。

第一節 分散式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針對分散式領導之發展、意涵、構面、內涵指標、相關研究等 五部分進行探討,釐清相關內容,以利本研究之進行。

壹、 分散式領導的發展

早期的領導字義,「領導」(leadership)乃「leader」加上「ship」所 組成,領導包含「領導者」(leader)與「領導行為」(ship)雙重概念,

可同時當動詞與名詞使用。領導的英文字源「leadare」,意謂「旅途中的 導遊」(引自丁文祺,2007),衍申為指引方向、提供幫助的引導者。至 21世紀,領導的用語,更多人使用「head」、「co-leaders」等詞彙,突顯 了「leadership」的變革,形成分散、合作的領導。

分散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詞的正式出現有三種說法,第 一種是係將 Barry 在1911年的「管理沒有首長的部隊:分散式領導的課題」

(Managing the Bossless Team: Lessons in Distributed Leadership)探討團隊 自我領導的論文視為分散式領導一詞的正式出現(徐吉春,2008)。第二 種說法則是定位為1950年代,Gibb 在1951年撰寫的《參與式團體的動 態》,在該書的第四章<分享與領導>中,Gibb 界定四種領導的環境為獨 裁式、家長式、個人式和參與式,其中,獨裁式、家長式、個人式氛圍是 由領導者決定,參與式則是由群體所決定的領導環境,Gibb 將分散式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導歸於參與式領導。1954年,Gibb 所著的《社會心理學手冊》,分散式 領導被持續提出與討論(賴志峰,2008;Harris, 2005b)。第三種說法是 將英國的國立學校領導學院(the National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ship, 以 下簡稱 NCSL)在2004年的研究,確定分散式領導的存在,討論分散式領 導的實施程度(degrees),將「分散程度」分成五種方式,釐清分散式領 導的具體運作。Ritchie 與 Woods(2007)將 NCSL 的研究當作分散式領 導的正式提出與獨立宣言。

研究者在探討相關文獻後發現,以研究內容觀之,1994年 Cliff 和 Thurston 編著的《分散式領導:透過合作改善學校》(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Improvement through Collaboration)雖被視為第一本以分散式領導 為書名的專書,但內容只是其他理論論述,沒有分散式領導的完整體系(徐 吉春,2008 )。研究者進一步發現,直至1998年,以「分散式領導」為 標 題 的 研 究 , 內 容 與 關 鍵 字 ( keywords ) 實 際 上 是 轉 型 與 交 易 領 導

(Leithwood & Jantzi, 1998),但混用名詞的情形至2002年則已消失,分 散式領導逐漸成為專有名詞,相關的論文持續探討分散式領導的概念與定 義 。 若 以 理 論 發 展 觀 之 , 在 2001 年 , Doyle 和 Smiths 以 「 世 代 」

(generations)區分與統整傳統領導的歷史演變,將繁複的領導模式化繁 為簡成四種主要的領導模式:一、特質理論(trait theory);二、行為理論

(behavioral theory);三、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四、轉型理論

(transformational theory)(引自Jameson, 2006),此時仍未有分散式領導的 說明,但是到了2006年,Jameson(2006)針對 Doyle 和 Smiths 的模式 加以修正成:一、特質領導理論(trait leadership theories);二、行為、風 格領導理論(behavioral or style leadership theories);三、情境與權變領導 理論(situational and contingency leadership theories);四、轉型、交易、魅 力 領 導 理 論 ( transformational, transactional and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ies);五、分散與分享領導 (distributed and shared leadership)。其中,

「分散與分享領導」,乃新增加的領導模型,在領導模式的變遷中,「分散 式領導」的專有概念更形確立。因此,分散式領導是二十一世紀後才正式 研究與討論的新興領導議題。

分散式領導的理論基礎,賴志峰 (2008) 認為可以追溯至西元前12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出埃及記》,Moses 的岳父 Jethro 提出分散式領導的概念,給 Moses 做為決定的參考。Jethro 說:「因為這件事太重,你一個人辦不了」。Jethro 認為,偉大的人不只讓自己發揮長處,「也要讓他人成為有用的人」,故 建議將領導的責任分散給其他人。

分散形式的領導概念持續出現。1950年代的參與式領導,領導的環 境, 依靠 團體 的 互 動來 決定 。1965年 Etzioni 的雙 重 領導 理論(dual leadership theory) ,將領導視為互動的結果,打破領導的個人神話性

(Hartley, 2007)。1970年的組織互動理論,認為所有實踐,包括領導實 踐,必須要瞭解人類情境,發現結構和團體間的互動關係,人和情境之間 的互動,可以轉變領導的模式,組織運作的常態就是分散式(Harris, 2005b)。1984年,社會學理論家 Giddens 的社會行動理論也風行一時,認 為組織成員只要獲得組織中的任何權力、資源,組織架構就可能因此改變 與修正,在社會行動理論中,領導圖像是合作性的(引自Harris, 2005b)。

1980年代和1990年代領導再概念化盛行,領導理論開始關注文化和歷 史對個人認知上的影響。每個人的認知因為背景不同而有差異,這些不同 的個人認知,同時存在於組織,形成對組織文化與改革的不同意見,必須 正視其對領導造成的影響(Timperley, 2005)。美國在1960年代興起改革 學校的呼聲,至1980年代,更顯如火如荼。訴求包括要求學校「改變」

(change),增加學生與家長的參與,學校價值、信念、文化變革,分散 的權力與重造(Polite, 1993)。自2000年以來,延續領導理論的再概念化 與爭論,「是否真有『領導』?」之討論,總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領導」

拿出來再檢視,因為許多領導研究,都呈現衝突的結果(Harris, 2005b)。

另一種概念則是「非領導」 (non-leadership)和「放任領導」(laissez faire)

概念,此兩種領導被視為負面的領導,但是一旦「追隨者」(followers)充 滿創意且自主,則此種領導又有可行之處(Jameson, 2006)。

綜合上述,由分散式領導發展的歷史探討得知,分散式領導緣起於分 享與參與的領導概念,分享與參與式的領導,需要新型態的互動關係,運 用互動、合作、影響力等領導理論,成為分散式領導的內涵發展基礎。自 古以來,領導實際運作不得不處理領導者精力與時間有限的現實問題,領 導者思考他人的存在價值,讓他人成為有用的人,分擔與參與領導的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任,以期達成組織目標。而組織變革與學校革新的呼聲,面臨權力的重整 與分散,促進了分散式領導的討論。自2002年至今,分散式領導逐漸成為 一個新的領導典範與新興領導議題。

貳、 分散式領導的意涵

分散式領導的意涵分成三部分,分別討論分散式領導的定義、分散 式領導與相關領導模式之比較與分散式領導的類型。

一、 分散式領導的定義

英國的國立學校領導學院(NCSL)被視為分散式領導的正式提出機 構,在 2004 年將分散式領導定義為:領導從領導角色、頭銜中獨立出來,

挑戰傳統的架構與組織。分散式領導被視為一種情境,為了達成目標,

學校有更多領導者和更多領導行動,使得領導在每一層級都可以運作

(引自 Arrowsmith, 2005; Ritchie &Woods, 2007)。Wright(2008)綜合 2003 年到 2006 年間若干學者的定義後,指出分散式領導僅是提供一個理 論架構去檢驗領導的實踐,觀念新且欠缺被廣泛接受的定義。Robinson

(2008)則認為「概念化分散式領導有難度,分散式領導在不同活動上 所定義內容只是部分式的呈現」(p.242)。Ritchie 與 Woods(2007)在 研究中,指出他們並不想簡化分散式領導成一個單一觀念,而是把握分 散式領導多元特徵的架構與範圍。Jameson(2006)在其提出領導的第五 個歷史模式「分散與分享領導」,不同於前四個歷史模式都以「theory」

為稱謂,「分散與分享領導」缺乏「理論」 (theories) 一詞。Harris (2005a), Timperley(2005), Hartley(2007)也同樣的在文章中,指出分散式領導 尚未有統一定義。

綜上所述,分散式領導的定義,意見紛歧,立場不一。面對分散式 領導不同定義的討論,研究者進一步摘錄不同學者對於分散式領導的意涵 見解分述如下,以釐清理論內涵與定義。

賴志峰 (2008) 認為分散式領導,係指學校領導不只是校長個人所 為,而是更多人參與領導活動,提供專門知識給學校,使學校知識多樣 化並廣泛分佈,達成整體效果。學校領導者係指學校中負起實際領導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任的個人或群體。Gronn 在 2002 年認為分散式領導即領導是一種藉由

「關係」互動的合作性行動,關係的品質影響人的行為,而任何依賴關 係,就有領導的內涵 (引自 Harris, 2008; Timperley, 2005)。Copland 在 2003 年認為分散式領導是將領導分散於多元的人與情境,更彈性的團隊 合作,組織成員受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影響,在情境互動中交互作用,形 成廣泛的學校社群(引自 Timperley, 2005)。Spillane(2007)認為分散 式領導強調人際互動,留心複雜的社會過程。每個人都有機會當領導 者,組織任務透過多元的領導者共同完成,組織成員互相依賴而非獨 立。在學校中的正式領導職位、非正式領導職位的個人,都能從事領導

「關係」互動的合作性行動,關係的品質影響人的行為,而任何依賴關 係,就有領導的內涵 (引自 Harris, 2008; Timperley, 2005)。Copland 在 2003 年認為分散式領導是將領導分散於多元的人與情境,更彈性的團隊 合作,組織成員受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影響,在情境互動中交互作用,形 成廣泛的學校社群(引自 Timperley, 2005)。Spillane(2007)認為分散 式領導強調人際互動,留心複雜的社會過程。每個人都有機會當領導 者,組織任務透過多元的領導者共同完成,組織成員互相依賴而非獨 立。在學校中的正式領導職位、非正式領導職位的個人,都能從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