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分類詞與名詞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分類詞與名詞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分類詞與名詞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分類詞與名詞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分類詞與名詞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分類詞與名詞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分類詞語名詞互動的研究,有從語法層面探討分類詞語法化的認知基礎如、

分類詞的語法化、分類詞與名詞的語序,如吳福祥、馮勝利、黃正德(2006),

也有語意層面探討分類詞語意與認知、名詞與分類詞的選擇關係、分類詞語義與 範疇化,如: Tai & Wang (1992)、Tai,(1994)、Tai & Wang(1990)、邵敬 敏(1993;1996)、宗守云(2011;2014)、劉悅明(2011)等。本節依語法、語 意兩方面分述於後:

壹壹

壹壹、、、、分類詞與名詞的語序分類詞與名詞的語序分類詞與名詞的語序分類詞與名詞的語序 一一

一一、、、、語域與分類詞名詞語序語域與分類詞名詞語序語域與分類詞名詞語序語域與分類詞名詞語序

吳福祥、馮勝利、黃正德(2006)〈漢語「數+量+名」格式的來源〉探討分 類詞語名詞的詞序。論文首先梳理前人的研究,依據時間先後,量詞發展的次第 是:先秦時有「數詞+單位(+之)+名」以及「名詞+數詞+單位詞」兩種語序,

前者是描寫性的,「數詞+單位詞」是名詞修飾成分;後者是計量性,「數詞+單 位詞」是句子述謂成分。時至西漢,「數詞+單位詞(+之)+名詞」中的屬格標 記「之」脫落,誘發「數詞+單位詞+名詞」獲得實際計量功能;另一方面,「名 詞+數詞」逐漸衰落,「名詞+數詞+單位詞」在中古以後變成有標記的格式。到 了兩漢,個體量詞作為語法範疇產生後,「數詞+個體量詞+名詞」、「名詞+數詞+

個體量詞」兩種語序競爭,唐宋以後,「數詞+個體量詞+名詞」變成優勢語序。

吳福祥等(2006)指出「數+量+名」格式來源一說是位移,一說是反位移,

還有一說是類推。主張位移說的學者認為數量詞置於名詞前或名詞後是歷史發展 的結果,往前移使得漢語語法規律性更加嚴整。持反位移說的學者認為名詞後的 單位詞表達的是實際數量資訊,往往顯示新資訊,常出現在清單話語環境,強調 數量的重要。反之,名詞前的單位元詞顯示已知資訊,二者句法語義化與話語結 構的功能和限制不同,所以二者不能互換。吳福祥等(2006)評位移說指出先秦 漢語本來就有「數詞+單位詞+名」以及「名詞+數詞+單位詞」兩種語序,兩種 語序在句法、語義、話語層面都有不同限制和功能,沒有理由假定「數詞+單位 詞+名」是「名詞+數詞+單位詞」格式中「數詞+單位詞」位移的結果。吳福祥 等(2006)評反位移說指出其論述對數詞加名詞演變為「數詞+單位詞+名詞」

的演變語焉不詳,沒有分析「數詞+單位詞+名詞」和「數詞+個體量詞+名詞」

的來源。

太田辰夫(1958)的類推說依據功能將名量詞分為計量(度量衡單位)和計 數(分類詞),「名+數+量的形式如「車一輛」在現代漢語中只限於記帳使用,

「數+量+名」如「一輛車」是現代白話的特點,此格式用以計數在魏晉時就已 盛行。吳福祥等(2006)的見解和太田辰夫接近,主張先秦時數量短語相對於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詞有前置和後置,並沒有「數+單位詞」的位移,吳福祥等(2006)分為兩途討 論數量短語與名詞的語序。首先探討數詞單位詞用於名詞之後的狀況,何以在殷 商甲骨文僅見「名+數+單位詞」?吳福祥等(2006)以為此乃與甲骨文內容和 文本性質有關,甲骨文卜詞之數量結構常見於清單類的語域,計算意味濃重,「數 +量」短語表達的是實際數量信息,顯示新資訊,「數+量」之前的名詞帶有「話 題」性質(吳福祥等,2006)。這樣的語域裡,實體的數量往往比實體本身在話 語中更為突顯,清單上所列物品一定可以通過背景知識或上下文語境預測,例如 談論國家軍事力量一定要提到車馬士兵等「話題」,談及國力要涉及人口土地等

「實體」,但這些實體的數量資訊完全無法預測,換言之,數量通常是清單語域 裡的焦點資訊。文本性質和語域類型對語序有制約作用(吳福祥等,2006)。其 次討論數詞單位詞用於名詞之前的狀況,先秦時「數詞+單位詞」在名詞之前通 常加「之」屬格標記,「數詞+單位詞」通常不是指稱名詞實際數量,而是描寫名 詞某種屬性或泛指名詞的度量特徵。「數詞+單位詞+之+名詞」所在的語句通常 不是敘述一個實際發生的具體事件或情狀,而是用來闡明某種事理,或推演某個 結論,這類格式大多出現在論證語域裡,語義功能是描寫而非計量。此外由容器 量詞構成的「數詞+單位詞+名詞」格式,其功能也是描寫或定性,側重說明名 詞的某種屬性或泛指名詞的量度特徵而非指稱實際數量(吳福祥等,2006:

393-394)。「數詞+單位詞+之+名詞」和「名詞+數詞+單位詞」格式在語義功能 和話語特徵彼此對立,一為描寫性,屬於論證語域,一為計量性,屬於清單語域

(吳福祥等,2006)。

「數詞+個體量詞+名詞」格式來源和發展,吳福祥等(2006)推測「之」

字脫落,跟容器量詞前置有關,先秦容器量詞用法並沒有屬格標記,與有屬格標 記的「數詞+單位詞+之+名詞」功能相似,且入漢以後「數詞+容器單位詞」

已獲實際計量功能(吳福祥等,2006)。當「數詞+單位詞+名詞」獲得計量功 能,此格式就為後來個體量詞進入名詞之前的位置建構了一個模式(吳福祥等,

2006:396)。 二

二 二

二、、、、類型與分類詞名詞語序類型與分類詞名詞語序類型與分類詞名詞語序類型與分類詞名詞語序

徐丹、傅京起(2011)的研究〈量詞及其類型學考察〉探討從漢到唐名量詞 語序的演變。論文首先歸結前人觀點,說明量詞的發展始於漢代。漢語名詞性結 構中量詞的使用經歷三階: 從「NumN(數詞+名詞)」演變至「NNumCL(名 詞+數詞+量詞)」再發展成「NumCLN(數詞+量詞+名詞)」。第一階段的

「NumN」語序並不意味當時不存在「NNum」語序,徐丹等(2011)統計《詩 經》《尚書》《左傳》《論語》《孟子》中「NNum」、「NumN」,發現二者同時存在,

但「NNum」不代表當時占主導地位的語序趨勢,從《戰國縱橫家書》出現的

「NumN」、「NNum」、「NNumCL」分佈的統計得知稍晚一點「NumN」語序才 定下來(徐丹等,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吳福祥(2006)等人表明不包含量詞的「NumN」語序在唐代(618-907)前 始終占主導地位,「NumN」的組合至少到唐代仍然存在,而「NNumCL」組合 自漢代開始發展,與「NumN」並存,即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不是線性發展,

二者時有重合。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轉變的時間不早於唐代,漢語在唐代以後演 變成一種使用量詞的語言(徐丹等,2011),而當兩種語序在同一時期都合法的 時候,語用的不同就會起決定性作用(徐丹等,2011)。本論文受益於前人研究,

然關注語言形式之外,就功能而言,分類詞與名詞搭配是否有共現條件。

貳 貳 貳

貳、、、、分類詞與名詞的語意選擇分類詞與名詞的語意選擇分類詞與名詞的語意選擇分類詞與名詞的語意選擇 一一

一一、、、、分類詞與名詞的共現關係分類詞與名詞的共現關係分類詞與名詞的共現關係分類詞與名詞的共現關係

邵敬敏(1993)〈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研究名詞與分類 詞的共現關係,探討分類詞與名詞彼此之間的語義選擇。作者首先區分量詞語義 類別:有基於外形特徵的之「形狀型」,著眼物體外在形狀點線面,「動狀型」則 著眼事物與動作之間的相關性。另有非外形特徵之「替代型」,取最有代表性的 局部顯示整體,「憑藉型」乃憑藉的工具處所時間來顯示其特點,「特約型」乃約 定俗成,「專指型」是從名詞或動詞虛化為量詞。還有與容器相關的「可容型」

以表示容器的名詞為量詞,「可附型」以表示事物附著處所的名詞為量詞(邵敬 敏,1993)。量詞的語義組合功能有一名詞對應一分類詞,一目標域對應一來源 域的「專用型」;一分類詞對應多個名詞,多目標域對應一來源域的「合用型」,

量詞語義多種,語義之間存在某種派生關係;「通用型」則是語義虛化程度較強 的分類詞(邵敬敏,1993)。

作者指出名詞對分類詞的選擇有制約作用,分類詞選擇的三個層次:第一,

分類詞的整體選擇,也就是可以搭配上位範疇分類詞,例如,鮮花,不能搭配塊、

顆、滴、灘、根、條,可以搭配朵、枝、束、把、簇、叢、批。第二,分類詞的 本體選擇,也就是運用於基本層次範疇的名詞,例如,客觀事實決定鮮花的概念 是單數,因此用枝、朵。第三,分類詞同義選擇,取決於語境要求,包括語言環 境、說話人心理特點、上下文的制約,強調鮮花形狀則搭配朵,強調花和枝幹整 體則用枝(邵敬敏,1993)。

分類詞對名詞的選擇亦有的語義反制約,解釋了一名詞搭配不同分類詞或一 分類詞搭配多個名詞的現象。第一,分類詞的固有語義特徵可以轉移到名詞上,

如一朵雲霞。第二,當抽象的或者無具體外形的被描述對象用某個分類詞時,這 個分類詞所固有的語義特徵就能使這些抽象的東西變為具體的,如一片寂寞。第 三,分類詞的語義如果極其明確,他對名詞的選擇組合是單一的,則名詞即使不 出現,也不會引起誤解,如「我也說幾句(話)」,分類詞與名詞的組合面越窄,

這種反制約越明顯,反之則越隱蔽,通用量詞反制約最弱,例如「個」虛化程度 高,反向制約弱。第四,分類詞選擇的名詞可以構成近義詞群,不同分類詞表現 出不同風格色彩和語義傾向,如書用「部、冊、卷、本」(邵敬敏,19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邵敬敏(1993)的研究揭示分類詞語義的準確性與模糊性:專用分類詞的組 合對象(名詞)往往明確,通用量詞的對象模糊。分類詞語義的模糊性還表現在 同一名詞有時可以隨意選用不同的量詞,乃是出於人們的觀察事物時採用不同參 照物,也就是文化的影響,如「一眼井」、「一口井」(邵敬敏,1993)。

作者結論:分類詞語義一開始相當具體,是從名詞演變,以後隨著組合的泛

作者結論:分類詞語義一開始相當具體,是從名詞演變,以後隨著組合的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