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分類詞與文化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分類詞與文化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若量詞改為「位」,則使得「家長」上升了社會評價意義,表現說話者的尊敬之 情,分類詞「位」單獨承擔了評價意義——說話者的判斷(劉悅明,2011)。伴 隨承擔評價意義指的是量詞的評價意義和所修飾的物件的情感意義共生共現

( coexist)現象,量詞強化了物件的表達意義。具有判斷意義的量詞多數是實 現伴隨強化評價意義,加強名詞的表達效果。作者並舉出類似「位」具有獨立評 價意義的分類詞還有「員」「介」「尊」等,作者指出大部分的人物分類詞具有 伴隨評價意義,如指涉群體的「幫」「撮」「股」「伙」「窠」「窩」以及「行」

「家」「門」等(劉悅明,2011)。劉悅明(2011)是少數專門探討人物分類詞 的評價意義的論文,其研究方法為書面語料蒐集統計,本論文研究人物分類詞,

有別於劉氏,除語料庫語料之外,並採實地訪談檢測以及語義分析。

吳福祥等(2006)提出「分類詞可用以闡明某種事理,或推演某個結論」的 觀點,邵敬敏(1993)認為分類詞與名詞的組合受習慣背後隱藏的文化因素控制,

宗守云(2011)指出分類詞將不同的名詞歸為一類,將名詞範疇化,劉悅明(2011)

探討人物分類詞的評價意義。諸家學者並未深入討論華語人物分類詞所顯示的價 值判斷,本論文研究立足前人研究基礎,進一步採取實際語料,以探討分類詞所 彰顯的文化意涵及華人價值觀,以瞭解分類詞與名詞共現除了形式上有語意指 涉,是否功能上也有共現條件。

第六節 第六節 第六節

第六節 分類詞與文化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分類詞與文化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分類詞與文化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分類詞與文化互動的前人研究成果

於今所見華語分類詞的研究,或從認知觀點探討分類與認知,或從語法化的 觀點探討分類詞的語法化過程,或從隱喻觀點討論分類詞的語意,或討論劃分量 詞與分類詞的準則,或區分種類量詞與事件量詞,或討論分類詞教學。探討分類 詞與文化的互動並涉及認知、語意的研究,有早期的 Mary Erbaugh 及戴浩一的 一系列研究,分述於後。

壹 壹 壹

壹、、、、分類詞與認知分類詞與認知分類詞與認知分類詞與認知

Mary S. Erbaugh (1986)研究分類詞的語意發展,根據歷時研究以及兒童 語言習得,發現分類詞發展的順序規律:(1)指稱有價值的物件先於指稱一般物 件。(2) 指稱具體物件先於指稱大件物件、先於指稱動作、先於指稱抽象名詞 及敬詞。(3)計量先於分類詞。(4) 指稱特殊屬性先於指稱原型。(5) 指稱一 維的、體積小的物品先於指稱二維物品,大體積的物品往往不標記。(6)與數詞 連用先於與指示詞,近的先於遠的。他觀察中文分類詞歷時演變,發現古代很少 分類詞,古代中文分類詞指涉具體的、個別的、可數的物件,尤其是在言談時不 在眼前的、具有珍貴價值的貨品,Erbaugh相信漢藏語系及泰語有分類詞是由於 貿易時語言接觸而流布。

Erbaugh認為分類詞之所以產生乃出自人與世界互動的身體經驗,分類詞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指稱實體名詞、抽象存在、時間、動作,其中以指涉具體物品的形狀分類詞最 常使用,核心分類詞大多指涉具體的且個別分離、可移動的物體,例如,「件」

指衣物、「輛」指交通工具、「隻」指動物、「頭」指動物、「把」指可握取尤其是 有把手的物品、「架」指有框架的品。在Erbaugh蒐集的語料中,抽象名詞、事件 名詞的分類詞在口語中少見,例如「頓」指飯食、「場」指電影戲劇。Erbaugh 還發現1/3的分類詞只有單一屬性,如:「本」指稱書,「匹」指稱馬,「句」指稱 話,「首」指稱詩,「頂」指稱帽子,「位」指稱偉人,他表示這些人或物在中華 文化歷史中都是有很高的價值的。

Erbaugh (2002)從「名詞優先現象」說明人們普遍具有的諸般能力——記 憶、列表、使用具體名詞於言談,因此我們對分類詞的用法格外敏感,這現象顯 示分類詞的顯著性頗高。他指出(1)分類詞是劃分名詞範疇的語素,此乃語言 普遍現象。(2)數詞分類詞出現在數字或指示詞之後以標明名詞範疇。(3)數 詞分類詞包括:度量詞 Measure Classifiers,指涉「量」,除了度量衡量詞,如 公斤,還有一「瓶」、一「籃」、一「口」;集合分類詞 Collective Classifiers,

描述物體的安排,如一「排」、一「束」;類屬分類詞 Sortal Classifiers,指涉 特殊範疇。(4)所有語言都有相似的度量詞以及集合分類詞,類屬分類詞卻因 語言不同而有差異。Erbaugh表示分類詞乃依據真實世界而為之的選擇,分類詞 是概念單位,其作用在於指涉名詞而非代替名詞,將言談中出現的新物體拉近為 談話重點。分類詞在談話時標示言談中出現的新事物、個體、數字,分類詞不只 依名詞特徵分類,也會依作用於名詞的動詞分類,分類詞之出現於言談有時僅因 為某個名詞成為注意的焦點。Erbaugh指出分類詞在語言中有消亡也有新生,新 的分類詞往往從名詞產生。分類詞甚至從其他語言借用,語言接觸時會有新的分 類詞生成,香港的洋涇濱語便有此現象,語碼混融時,因貿易需要、為精確描述 商品數量而產生新的分類詞,例如「一Pack紙」。

Erbaugh 的研究包括指涉具體事物的分類詞及指涉抽象存在的分類詞,他的 研究不只關涉分類詞標示的顯著特徵,還觸及分類詞於文化上的意義。他主張分 類詞所指涉的對象在文化中有很高的價值,然而未曾說明什麼樣的價值,也未說 明分類詞在溝通互動時有什麼重要性、有多少意義?為了言語的經濟,我們與人 溝通時許多訊息隱而不言,隱藏在溝通情境、言語脈絡之中。分類詞所攜帶的訊 息,有些並非顯現於詞彙表面,需要人我共同背景知識方能領會。所謂文化意義 與社會價值未必是「有價」的珍貴,而是彰顯文化中的信念,這屬於背景知識的 信念與價值是 Erbaugh 研究中未曾探討的,因此,本論文探索前人未盡之處,討 論人物分類詞所彰顯的價值與信念,以及功能上分類詞與名詞共現條件。

貳貳

貳貳、、、、分類詞與原型理論分類詞與原型理論分類詞與原型理論分類詞與原型理論

戴浩一等基於認知觀點依據原型理論研究分類詞與範疇劃分、語意延伸現象

(Tai & Wang,1990;Tai & Wang,1992;Tai & Chao,1994;Tai,1994)。Tai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Wang(1990)研究一維物體的分類詞——條、根、支、枝,Tai & Chao(1994)

延續前者,研究二維平面物體——張、幅、面、片。Tai 等引用 Rosch(1978)

原型理論,觀察語意的歷時演變,皆從詞源——名詞或動詞——第一度延伸為分 類詞指涉中心成員,接著自然延伸指涉的成員和人體的互動不像中心成員那般密 切,然後隱喻延伸指涉抽象、不能以視覺呈現的對象。Tai 等研究分類詞指涉的 名詞成員都具有具體視覺的顯著感知特徵,例如桌子、床雖為三維物體,然其顯 著感知特徵是二維的,其二維平面的部分可供人類活動。對人類而言此顯著特徵 有其功能,如櫃子不稱「張」而稱「個」。顯著知覺屬性有時模稜兩可,例如「條」

指長形、有彈性、可曲折的物體,「根」指長形、硬且直的物體,但有些物體如 香蕉、黃瓜,既可稱「條」亦可稱「根」。同屬一維的分類詞「條」「根」「支」

指涉的中心成員重疊,展現「家族相似性」。分類詞的語意延伸由具體而抽象,

原型的認知特徵在語意延伸的成員亦顯現,例如「片」一度延伸為平面延展的物 體,如一「片草原」,二度延伸為視覺上連續,如一「片」火海,隱喻延伸為全 面的氛圍,如一「片」混亂。Tai & Wang(1990)及 Tai & Chao(1994)的研究 中,Tai 等指出中文分類詞並非武斷劃分範疇的語言組件,而是基於明顯的感知 屬性而選用的,並建構一維分類詞「條」及二維分類詞「張」之原型及其家族。

戴浩一等 1990 及 1994 的研究結論:使用特定分類詞的名詞可歸在同一類,因其 屬性特徵相似,形成一原型,分類詞的使用建立在原型上,分類詞反映該文化中 人類對範疇劃分。

Tai & Wang(1992)重申 1990 的主張,表明分類詞的使用以原型為基礎。

分類詞搭配名詞的隱喻延伸是以家族相似性從中心成員延伸至邊緣成員,例如

「匹」搭配馬,有些北京人亦用「匹」於騾和駱駝、驢,馬是分類詞「匹」所搭 配物體的中心成員,騾和駱駝較不典型,驢最邊緣,他們共同之處在於他們在人 類活動中具有同樣功能。研究發現中國各個方言的分類詞並不相同,在不同方言 中,同一分類詞共現的名詞物體未必相同,分類詞「粒」於閩南語指圓形的西瓜、

冬瓜、球、蛋、米,國語、粵語、客語只用「粒」指相對較小的物體,如米。同 一物體在不同方言中搭配的分類詞未必相同,長形的蛇和龍在國語搭配分類詞

「條」,在客語、閩南語搭配「尾」,在四川、山西、陝西搭配「根」。1992 的研 究還發現不同年齡、教育等等的族群使用分類詞不同,北京老一輩的人習慣用

「條」指稱狗,年輕人則習慣用「隻」指稱狗。Tai 等於研究基於認知語意學區 辨不同方言中分類詞之語意差異,研究中修改 Allan(1977)提出的七個分類詞 認知範疇,將中文分類詞的認知範疇分析為:「動物性」、「形狀」、「尺寸大小」、

「質地密度」、「物體顯著部位」。Tai 等發現就動物性分類詞而言,方言中有指涉 動物、植物的不同分類詞,而指涉人的分類詞通常和動物分類詞不同,僅少數方 言例外。就形狀分類詞而言,又可分一維、二維、圓形,即使同一名詞也可能用 不同分類詞指涉,例如閩南語稱一「張」信、華語稱一「封」信,這顯示分類詞 依據情境標示名詞的顯著特徵,一「張」信強調信紙,一「封」信強調信封。Tai

(1992)的研究尚分辨量詞和分類詞的區別,分類詞根據具體的或功能的屬性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物體劃分範疇,量詞僅反映物體的數量,分類詞和人類認知中的實存本體具備的 永久屬性特徵有關,量度詞與其暫時屬性特徵有關。戴浩一等研究結論:分類詞

物體劃分範疇,量詞僅反映物體的數量,分類詞和人類認知中的實存本體具備的 永久屬性特徵有關,量度詞與其暫時屬性特徵有關。戴浩一等研究結論:分類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