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歷程未知的恐懼?若剝除掉儒家思維的外衣,冠禮真正對於人類的意義又是什麼?

冠禮在中國人的文化底蘊之下,又呈現著什麼樣貌?在儒家理性化的話語敘事底 下,是否潛存著什麼樣的思維密碼?

希望透過本論文的討論,能夠更深入了解冠禮儀式的原型與象徵,嘗試揭示

《儀禮‧士冠禮》儀式敘事所承載的神話思維,期待在全人類的思維視野之下,

看到人類面對成長的共同性,以及發掘出中國人面對成長時的獨特樣貌。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探討

本文的討論將以「冠禮的儀式」為核心,因此將對近年的相關研究進行回顧 與反思。在戴龐海:〈冠禮研究文獻綜述〉41一文中,對於古今眾多學者留下的大 量「冠禮」研究成果,已進行梳理與介紹。此外,在李隆獻:〈歷代成年禮的特 色與沿革──兼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42一文的開頭,也對於前賢的研究成果進 行簡要的分類,兩者皆有助於我們對於冠禮歷來研究有基本的認識,本文將參考 其說,並增補近代相關研究。針對近代研究成果,可將以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進 行探討,最後本文將提出對於歷來研究成果的綜合觀察。

本文的討論將以「冠禮的儀式」為核心,因此將對近年的相關研究進行回顧 與反思。在戴龐海:〈冠禮研究文獻綜述〉43一文中,對於古今眾多學者留下的大 量「冠禮」研究成果,已進行梳理與介紹。此外,在李隆獻:〈歷代成年禮的特 色與沿革──兼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44一文的開頭,也對於前賢的研究成果進 行簡要的分類,兩者皆有助於我們對於冠禮歷來研究有基本的認識,本文將參考 其說,並增補近代相關研究。針對近代研究成果,以下分為幾個部份進行探討:

(一)冠禮沿革的研究,(二)冠禮儀節的研究,(三)冠禮功能、意義與價值的 闡發,最後本文將提出對於歷來研究成果的綜合觀察。

一、冠禮沿革的研究

本類型的研究,是對冠禮進行歷時性的探討,找出冠禮的變化規律及衰亡原 因,例如:李隆獻:〈歷代成年禮的特色與沿革──兼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45依 據先秦兩漢經傳、歷代正史「禮志」與會要「禮卷」、歷代典制史「禮典」與禮 書、歷代地方誌「禮俗」與「禮儀」等資料,對成年禮做歷時性的考察,說明歷

41 戴龐海:〈冠禮研究文獻綜述〉,《河南圖書館學刊》2006 年第 4 期,頁 110-113。

42 李隆獻:〈歷代成年禮的特色與沿革──兼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收於葉國良、李隆獻、彭美 玲著:《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 年),頁 15-98。

43 戴龐海:〈冠禮研究文獻綜述〉,《河南圖書館學刊》2006 年第 4 期,頁 110-113。

44 李隆獻:〈歷代成年禮的特色與沿革──兼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收於葉國良、李隆獻、彭美 玲著:《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 年),頁 15-98。

45 李隆獻:〈歷代成年禮的特色與沿革──兼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收於葉國良、李隆獻、彭美 玲著:《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頁 15-98。

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代成年禮的特色與沿革;最後,由社會、制度、經濟、政治、習俗與生理等因素,

探討成年禮衰亡的諸多背景與原因,以及與婚禮合流的現象。另外還有學位論文,

邱克亞:《冠禮沿革考論》46主要依據「三禮」等禮學典籍,結合歷代的史學、私 家儀注、出土文獻、民俗文獻等資料,考察從先秦至民國乃至今日的歷代演變,

主要包括冠笄的分類、樣式沿革、冠(笄)禮的儀式、加冠(笄)的年齡、祝辭 等內容的歷代沿革,以及新的成年禮樣式的論述等等,以考證冠禮的行禮起源、

演變、消亡,並揭示在新時代下成年禮的新特點、舉行的必要性。

此外,也有以斷代為切面,針對不同時期的冠禮進行分析或比較。例如:彭 勇:〈明代皇室冠禮述評〉47探討明代皇室冠禮森嚴的制度。認為明代皇室冠禮具 有極強的政治色彩,它不單純是皇室成員成年的標誌,實質上,是皇權運行的工 具及政治權力的象徵。王尚楠:〈淺析非遺《朱子家禮》中的冠禮〉48一文,探討

《儀禮‧士冠禮》之後,最重要的成人禮儀式文本《朱子家禮》。劉芳:〈《儀禮‧

士冠禮》與《朱子家禮‧冠禮》之比較〉49則是從《儀禮》和《朱子家禮》二者 對冠禮記載進行比較,找出冠禮甚至是古代禮儀制度的沿革與變化規律。另外還 有李隆獻:〈近代方志所見民間成年禮及其傳承與變化〉50一文則是以明清兩代地 方志所載各地禮俗為材料,探討民間成年禮的傳承與變化,進行歷時性的考察與 細緻分析。

而探討漢族成人禮對於中原以外地區的傳承演變關係,還可以分為國內地區 研究與國外比較研究來看。

(一)地方區域研究

蒲生華:〈古代冠禮在河湟漢族婚禮中的遺存〉51一文認為,現今的河湟漢族 婚禮中的「冠戴」儀式,與古代冠禮相比,二者在外在形式上有相若的儀規,在 深層內質上含相同的寓意,依此斷定「冠戴」就是古冠禮的沉澱。孫翠香:〈歷 史上的「成人禮」:「冠禮」、「笄禮」及「度戒」青少年研究〉52則提到,歷史上 的「成人禮」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呈現出不同的樣態,極具民族特色的瑤 族男性成人禮「度戒」,與「冠禮」與「笄禮」在儀式過程、儀式內容等方面的 不同特色。彭美玲:〈臺俗「做十六」之淵源及其成因試探〉53一文,則是探究具

46 邱克亞:《冠禮沿革考論》,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10 年。

47 彭勇:〈明代皇室冠禮述評〉,《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 8 卷第 2 期,2010 年 5 月,頁 31-36。

48 王尚楠:〈淺析非遺《朱子家禮》中的冠禮〉《大眾文藝》2014 年第 11 期,頁 8。

49 劉芳:〈《儀禮‧士冠禮》與《朱子家禮‧冠禮》之比較〉,《文教資料》第 36 期,2013 年 3 月,

頁 54-56。

50 李隆獻:〈近代方志所見民間成年禮及其傳承與變化〉,收於葉國良、李隆獻、彭美玲著:《漢 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頁 99-164。

51 蒲生華:〈古代冠禮在河湟漢族婚禮中的遺存〉,《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 年第 5 期,頁 75-79。

52 孫翠香:〈歷史上的「成人禮」:「冠禮」、「笄禮」及「度戒」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

2014 年第 3 期,頁 2-4。

53 彭美玲:〈臺俗「做十六」之淵源及其成因試探〉,收於葉國良、李隆獻、彭美玲著:《漢族成 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 年),頁 165-212。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地域性及結合民間信仰的成年禮特殊類型,「做十六」之起源。

(二)國外比較研究

柳清:〈論青少年成人儀式的傳承──以中日兩國為視角〉54一文探討成人禮 在中日兩國不同的歷史時期,相異的表現形態。在戴龐海《先秦冠禮研究》的〈冠 禮對周邊國家的影響〉55一文中,則是探討日、韓冠禮的由來、儀節及現代成人 禮概況,並整理出兩國冠禮的特點,讓我們能有跨文化的對照。另有金俌希的學 位論文:《中、韓成年禮比較研究──以冠禮為討論中心》56則分別探討中、韓成 年禮的形成、功能、意義,並對中、韓成年禮之內容、意義、發展沿革、現代社 會的趨勢進行比較,析論兩國成年禮興衰背景、實況的特質以及異同之處。

二、冠禮儀節的研究

冠禮中,具有繁複的細節,有些研究對於其中的各項儀節,進行探究,例如:

郭玉娟的學位論文:《人文教化傳統視野中的周代成人禮》57中,有對冠禮的細節,

包括服飾、器物、規程、特殊情況進行討論。而楊寬:〈「冠禮」新探〉58一文,

將古文獻與出土文物、民族調查資料結合起來,針對命字、加冠兩個議題進行深 入的考察。黃俊郎〈冠禮的起源及其意義〉59對於冠禮諸多主要儀式例如:三加、

稱字、著代等進行意義的分析及現代意義的闡發。另外,還有葉國良:《儀禮士 冠禮研究(一)──經學與文化人類學的綜合考察》60一書中,在方法上則參酌 西方人類學、民俗學著作,以及近代關於古禮的研究及少數民族的習俗紀錄,詳 盡探討儀節中的各項意涵,包括三加、嫡庶之別、命字來源。也有一些研究,是 針對單一儀節進行探究,以下分為「命字」、「冠禮源於『父系/母系』時期」、「冠 禮中的特例」、「冠禮的年齡」、「冠禮的誦辭」、「冠禮的服飾」、「冠禮的規程」來 看。

(一)命字

葉國良:〈冠笄之禮中取字的意義及其與先秦禮制的關係〉61一文,採用民族 考古學的方法,探究命字的來源,證實人類學家〔英〕J.G.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金枝》(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的理

54 柳清:〈論青少年成人儀式的傳承-以中日兩國為視角〉,《武陵學刊》第 34 卷第 4 期,2009 年 7 月,頁 61-64。

55 戴龐海:《先秦冠禮研究》,頁 212-230。

56 金俌希:〈中、韓成年禮比較研究──以冠禮為討論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2014 年。

57 郭玉娟:《人文教化傳統視野中的周代成人禮》,曲阜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58 楊寬:〈「冠禮」新探〉,收於《古史新探》(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1986 年),頁 234-255。

59 黃俊郎〈冠禮的起源及其意義〉,《孔孟月刊》第 19 卷第 2 期,頁 10-15。

60 葉國良《儀禮士冠禮研究(一)──經學與文化人類學的綜合考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 國文學系,1995 年)

61 葉國良:〈冠笄之禮中取字的意義及其與先秦禮制的關係〉,收於葉國良、李隆獻、彭美玲著:

《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頁 1-14。

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論可適用於古漢族取「字」之俗。另外,其文〈冠笄之禮的演變與字說興衰的關 係──兼論文體興衰的原因〉62還認為,成年禮中「迎賓取字」的具體儀節,發 展出由師長位青年撰寫「字說」的習俗,繼續發揮「字」的社會功能,以此論證,

具有社會功能與否,為一種儀節是否會衰微的要素。除此之外,還有馬金亮:〈周 代冠禮中取「字」儀節的文化意義〉63,運用了民族學材料加以比對,並以人類 學的角度切入,認為取「字」儀節也體現了過渡和象徵含義,象徵冠者被聚合入 貴族群體和身份角色的轉換,體現了冠者心理和社會角色關係的變化。

具有社會功能與否,為一種儀節是否會衰微的要素。除此之外,還有馬金亮:〈周 代冠禮中取「字」儀節的文化意義〉63,運用了民族學材料加以比對,並以人類 學的角度切入,認為取「字」儀節也體現了過渡和象徵含義,象徵冠者被聚合入 貴族群體和身份角色的轉換,體現了冠者心理和社會角色關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