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英雄的啟程:從混沌到創生的突破

第二節 宗廟的神聖空間:宇宙軸心的確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到灌木叢中,去過一段隔絕式的獨立生活,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艱苦鍛鍊以培養他 們勇敢、智慧和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鍛鍊使他們更清楚一個布須曼男子漢所要 具備的條件和社會責任。同時,他們還要學習部落的「歷史」──口頭傳說。一 個月後,少年回到家中,開始新的成年人生活,他們可以參加成年人的一切活動,

「叢林之中」這段生活,給他們在人一道路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1

對照這些民族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共同點,少年必須經過成人禮之後,

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而這個成人禮的前奏,便是必須將男子帶出生活區域之 外,到某一特定地點進行「隔離」,泰雅族青年隔離於「小屋」中,非洲的俾格 米人隔離於「森林」,布須曼人則隔離於「叢林之中」,中國古代則是隔離於類似 學校之所。而在這些隔離場域中,必須傳承知識文化,以及訓練生活技能,學習 擔當社會責任,並須經歷一定的考核。

楊寬的《古史新探》提到:

男女青年隨著成熟期的到來,需要在連續幾年內,受到一定程式的訓練和 考驗,使具有必要的知識、技能和堅強的毅力,具備充當氏族正式成員的 條件。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教育制度,也是學校的起源。如果訓練後被認 為合格,成年後,便參與「成丁禮」,成為正式成員,得到成員應有的氏 族權利,如參加氏族會議、選舉和罷免酋長等,還必須履行成員應盡的義 務,如參加主要的勞動生產和保衛本部落的戰鬥等。22

原始社會中這樣的「隔離儀式」,其實他是象徵性地要引導人們生活模式的改變,

進而跨越艱難的門檻。中國古代的青年,確實也必須在隔離的學校內,進行一連 串的訓練和考驗,當這些考核結束後,他們才能進行正式的成人禮儀式。

總而言之,儒家文獻中,雖然並未對於混沌的狀態加以描述說明,但是他們 強調從混沌中不斷分判以及秩序化,將男女陰陽加以分別,直到十歲開始,孩童 正式和原先的混沌生活開始隔離,經過一連串的教導、訓練,對於即將到來的二 十歲成人禮的神聖時刻的進入,進行充分準備工作,使人們得以脫離混沌而獲得 新生,進入人倫化、秩序化的世界。

第二節 宗廟的神聖空間:宇宙軸心的確立

創世神話中,宇宙建立的關鍵,在於混沌狀態的打破。陳啟雲認為:「神話 中盤古、混沌、共工之死,卻是『後盤古』、『後混沌』、『後共工』世界的原 始或誕生。而混沌之死,結束的是『無知無識』的世界;混沌死後,開展的卻是

『有知有識』的世界。共工死,破壞了舊的宇宙,卻開展了我們現存『日月運轉、

21 參見趙錦元等:《世界民族知識叢書──鮮為人知的原始民族與文化》,頁 85-86。

22 楊寬:〈「冠禮」新探〉,收於《古史新探》(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1986 年),頁 235。

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川流不息』的新天地。從這一意義上看,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新生的開始;死 不是萬物的大極,而是更生的機竅。」23且其引用 N.T.Girardot 的概念,認為「混 沌」代表道家理想中的「先天自然世界」,「混沌」死後所形成的則是儒家理想 中的「禮教人文世界」。24在原始思維中,剛出世的嬰兒只是部分地誕生,新生 兒只有在行了成年禮以後,才能成為「完全的」生。25冠禮之後,青年才能成為 真正的成人。故冠禮作為「禮之始」,具有打破混沌的概念,使人由原本混沌先 天的自然狀態,藉由冠禮儀式,打破原先的混沌狀態而進入禮教人文的世界。而 筆者認為,中國傳統儒家理想中的禮教人文世界核心,乃是建立在宗廟之上的。

宗廟也是冠禮儀式所舉行的空間,對於原始混沌的打破與宇宙軸的建立,便具有 重要的意義。故本節主要將討論宗廟這一神聖空間對於成人禮宇宙軸建立的象 徵。

冠禮舉行空間,必須選在宗廟之中,宗廟本身為一由圍牆隔離起來的獨立空 間,《說文‧宀部》:「宗,尊祖廟也。」26《釋名》:「廟,貌也。先祖形貌 所在也。」27宗廟是供俸、祭祀祖先的處所。《禮記‧冠義》:「行之於廟者所以 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28如前一章 所言,在此舉行冠禮,能夠營造神聖的氛圍,《禮記‧檀弓》言:「墟墓之間,未 施哀於民而民哀;社稷宗廟之中,未施敬於民而民敬。」29它能使民自然而然的 產生敬意。而宗廟之所以能使人產生敬意的原因,值得再加以探討。祖先祭祀對 於「成人」扮演著什麼重要角色?而宗廟建築空間的建構,對於冠禮的意義又是 什麼呢?

一、祭祀活動:人文化成的重要關鍵

〔德〕卡西勒(Ernst Cassirer,1874-1945)認為:「神靈一類的東西總是包含 著一個恐懼的成分:它既是一種令人神往的神祕,又是一種令人畏懼的神秘。」30 處於此界的人們,對於未知的他界,總是含有崇敬與畏懼兩種心情。由於代表著

「他界」之首的「天」具有崇高的神聖性,〔羅馬尼亞〕伊利亞德(Mircea

23 陳啟雲:《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歷史論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年),頁 78。

24 陳啟雲:《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歷史論析》,頁 80。

25 〔法〕列維‧布留爾(Lucien Lévy-Bruhl,1857-1939)著,丁由譯:《原始思維》(Primitive mentality)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年),頁 383。伊利亞德也說:「當一個小孩出生,他只有一個生理上 的存在,尚未被他的家庭所認定,亦未被團體所接納。正是出生後立即舉行的儀式,賦予這個嬰 兒一個真實『活人』的地位;而且唯有憑藉這些儀式,他才成為這個現存團體的一份子。」〔羅 馬尼亞〕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1907-1986)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The Sacred

& Profane: The Nature of Religion)(苗栗:桂冠圖書,2000 年),頁 224。

26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年),頁 342。

27 〔漢〕劉熙:《釋名》卷 5(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頁 85。

28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卷 61,頁 998 下。

29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卷 10,頁 194 上。

30 〔德〕卡西爾(Ernst Cassirer,1874-1945)著,結構群譯:《人論》(An essay on man : 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 年),頁 135。

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Eliade,1907-1986)說:「與其他由人及其環境展現出的一切相比,蒼天顯然是『全 然他者』。」31是「人所無法到達的高處、群星所在之處,具有超越者、絕對實體 與永恆的重要性。眾神住在那裡,只有很少數具有特別恩典的凡人,可以經由攀 升的儀式到達那裏;而在某些宗教概念中,那裏就是亡靈上去的地方。」32為了 能夠參與神聖的天,人們希望能夠有和天溝通的方式。

然而在「絕地天通」33後,與天交流已經成為最高的禮儀,集中到了少數掌 有祭祀權力的人之手,此人可能是「王」或「群巫之長」。這些掌有祭祀權力的 人,便能從混沌未知中,脫穎而出,成為「天」「人」之間溝通的中介,壟斷了 和未知他界聯繫的能力。在巫覡時代,通天的能力為少數巫師所掌控,然經過「軸 心突破」的時代以後,巫文化為諸子的哲學思維所取代,將此種能力回歸每個人 自身,成為「新天人合一」34。在「道」「氣」不相離的新的宇宙論預設之下,只 要透過引「道」入「心」的內在超越方式,就可以建構一個「可以上通於天的秘 道」,人人都能獲得與天溝通的能力。35這種內在超越的方式,使得原本著重於溝 通天人關係的禮樂祭祀活動,擴展到了人倫道德的面向,形成了整套宗教、政治、

倫理秩序。陳來認為,周代的禮樂文化是由夏以前的巫覡文化發展為祭祀文化,

又由祭祀文化的殷商高峰而發展為周代的禮樂文化,是整體生活方式的系統化和 理性化,它的理性化帶有人文的理性化傾向,對於巫覡文化排斥的一面,然禮樂 文化在理性化的脫巫的同時,珍視地保留著神聖性與神聖感。36

儒家人文化成的最終極致是成為「聖人」,而「聖」的本意是「通也。」37《易‧

繫辭上》認為,聖人能夠成為人與神之間溝通互動的中介:

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38

聖人能夠觀察天象、通神,是通曉天人之道的宗教領袖、知識分子。在儒家 的觀念中,人人皆可以透過道德的修養及內在的超越而成為聖人。而聖人的史前 原型就是那些部落群體中具有通神能力的宗教領袖。

因此「祭祀」,成為人們由自然到人文化成步驟中,重要的一環。

31 〔羅馬尼亞〕伊利亞德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頁 161。

32 〔羅馬尼亞〕伊利亞德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頁 161。

33 《尚書‧呂刑》:「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自蚩尤作亂後,社會混亂,因此上帝 命令重、黎斷絕天地間的聯繫,另諸王在地上整頓治理,恢復人間秩序。〔漢〕孔安國傳,〔唐〕

孔穎達疏:《尚書正義》卷 19(臺北:藝文印書館阮元十三經注疏本,1965 年),頁 297 下。

34 余英時認為:「新天人合一是思想家在軸心突破過程中發展出來的,它的特徵可以歸納為一句 話:『道』與『心』的合一。這個新合一既完全與鬼神無涉,其中自不可能為巫的活動留下任何 空間。」參見《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 年),頁 63。

35 詳見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頁 64。

36 詳見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臺北:允晨文化,2005 年),頁 16-20。

37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頁 592。

38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卷 7(臺北:藝文印書館阮元十 三經注疏本,1965 年),頁 157 上。

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祭祀活動之中,中國最重要的對象以及具體表現,就在祖先崇拜信仰上,

祖先崇拜可說是中國古代的核心信仰,[德]格魯特(Jan Jakob Maria de Groot,1854-1921):

死者與家族聯結的紐帶並未中斷,而且死者繼續行使著他們的權威並保護 著家族。他們是中國人的自然保護神,是保證中國人驅魔避邪、吉祥如意

死者與家族聯結的紐帶並未中斷,而且死者繼續行使著他們的權威並保護 著家族。他們是中國人的自然保護神,是保證中國人驅魔避邪、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