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

一、各章回顧與總結

本論文的目的,是希望以《儀禮‧士冠禮》為核心,以神話學的視野,探討 冠禮儀式中的原型象徵意義。

本文第二章「禮之始也:儒家視野中的冠禮」探討的是,在儒家視野中,如 何看待《儀禮‧士冠禮》。藉由對《儀禮‧士冠禮》與相關文獻的梳理,本章了 解到儒家思維中冠禮儀式具有道德倫理教化的內涵。可概括為個人方面、宗族方 面以及社會方面來看,依序概念為內在修德與外在威儀、慎終追遠與報本反始、

秩序化規範與宗法社會的融入。在儒家視野之下,認為《儀禮‧士冠禮》透過儀 式,完成這三方面的教化成人目的。然而我們應當注意的是,由於《儀禮》之成 書具有禮儀手冊的特質,故其成書年代並不等於禮儀實際實行的時代,其所反映 的儀節,應可上溯至更早的夏商周時代。因此,在儒家理性化的儀式敘事及詮釋 之下,可能有意無意的加入當時的政教思考,而忽略掉儀式或儀式敘事中所傳達 的神聖訊息,故只參考儒家解釋下的冠禮,恐怕對於冠禮的詮釋將有所侷限。故 本章最後提出了儒家思維下對於冠禮儀式的解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部 分,以期本文接下來的章節能對這些疑義之處,透過儒家文本的跳板,進行神話 學視野的探討。

因此本文第三章到第五章,將以神話學的視角,大致依《儀禮‧士冠禮》的 操作前後次序,進行原型象徵的討論。

本文第三章「英雄的啟程:從混沌到創生的突破」討論的是冠者成人歷程的 第一階段,從混沌到隔離再到創生的突破。冠禮前的童子,處於混沌的自然人狀 態,從出生到成人的這段時間,有各種儀式對人進行分判別異,並引導童子在認 知上認識並邁向秩序化的宇宙。文本中,對於冠者的混沌階段隱而未顯,但從神 話學的視角,可看出儒家所重視的分判別異思維,正式針對原有的混沌而來。十 歲開始,冠者會隔離在原本的生活住所之外,進行成人前的準備工作,進行各種 社會文化知識的學習。這在儒家思維中,這是一連串的道德教化過程。然就神話 思維來看,這是個從混沌到隔離的階段,意味著和舊有生活的區隔,並且準備迎 接新生活的來臨。

接著探討的是冠禮儀式所舉行的建築空間,如何藉由此空間突破口的創造,

確立宇宙軸,使冠者打破混沌,進入神聖空間。在巫術思維中,處於混沌中的人 們,都有溝通未知宇宙的嚮往,故人們須尋求宇宙軸作為通天途徑。此就理性化 脫巫的儒家思維而言,則是希望藉由道德的修養,進行內在的超越。他們認為冠 禮能通過教化,使人達成人文化成的極致,亦即成為聖人。而此思維,其神聖性 的內核,便是建立宇宙軸,使與天交流成為可能。故冠禮儀式須於宗廟之中進行,

1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為此空間乃是與祖先神靈交流溝通之所,即具有宇宙軸的地位。宗廟之中,可 以上通神靈,回歸祖先的所在的原初時空,並且使冠者更新生命,達成二次重生 的可能,家族關係也得以重整。此宇宙軸的建立,也使未知的混沌得以轉為已知 的宇宙。

冠禮中的空間配置象徵,也是由宇宙軸的中心概念而來。各個服器配置、人 員站立,皆是以中心為基準,面朝中心,依序由尊而卑、由中心而四方站立排序,

以此確立冠者對四方空間秩序及人際和物我關係網絡的認識。冠禮前的儀式(筮 日、筮賓、為期),選在「廟門」前進行的原因在於廟門作為聖與俗的界線通道,

具有危險性,故這些儀式是對於冠者跨越危險門檻前的準備。宗廟中的「階」是 通往中心的通道,登階儀式為往往是由俗入聖的過程,冠者的加冠禮於階上舉行,

是冠者由此進入「中心」的象徵。

經由本章可知,儒家思維中的道德修養、慎終追遠及尊卑別異要求,其內在 神聖性價值是為建立天人溝通宇宙軸的渴望、對回歸創世時空的嚮往以及中心軸 確立後對此界的開展與安頓。因此冠禮儀式的目標,實乃使人由原本混沌的「自 然人」,藉由隔離及門檻的跨越,進入宗廟中心,取得轉為宇宙「文化人」的資 格,得以與未知的他界溝通。

本文第四章「英雄的啟蒙:從自然人到文化人的轉變」,探討冠者進入宗廟 後藉由核心儀式所歷經的啟蒙歷程。

本章首先探討冠禮中的三加儀式,如何使冠者經歷此自然人到文化人的轉變。

冠禮的三次換服,就儒家思維來看,具有提醒冠者進德修業的上進心的作用,然 究「冠」的性質,可知其本身具有神聖性。故考察三次換服的區別,在於色彩與 材質,不同的顏色及材質,構成了有意味的象徵形式。此三加的象徵分別如下:

首加緇布冠為黑色麻布所製成,黑色具有死亡的象徵,然此種死亡代表著向母體、

原初、混沌的回歸,具有二次重生的意義,麻布材質則能使冠者產生轉化的能量。

次加皮弁是白色鹿皮所製成,代表著狩獵能力的考驗,其內在目的是人與萬物互 滲、神靈溝通的資格,也代表著生命過程中困難的試煉。三加爵弁服以赤色絲質 製成,絲質來源於具有生命力及祭祀性質的桑木,故絲質祭服也繼承了與神靈交 流的神聖性質,而赤色則是「血」的象徵,具有創世、更新的生命能量,表示對 於祭祀的慎重,以及冠者本身的生命力。這三次易服,是以宇宙基數的「三」次,

以一個有意味的形式及象徵,表現死亡、考驗、通天的轉變歷程,以此三加順序,

逐步取得溝通天人的能量,使冠者完成從自然人到文化人的轉化。

這些生命狀態的改變,之所以必須以身體服飾來表現,則是來源於身體與宇 宙所具有的對應關係,身體服裝的改變能夠連結所處的宇宙環境,形成相互作用 的體系。故儒家思維中所關注的身體、威儀及服飾秩序概念,其內在神聖性質就 在於此。透過服裝的改變,冠者得以取得天人溝通的資格,從自然人轉變為文化 人。

而在這些儀式當中,「主賓」則扮演著啟蒙過程中重要的角色,在神話思維 中,具有智慧老人的原型,他藉由加冠、祝辭、命字,提供冠者支持與保護,幫

1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助冠者完成這些轉變。當冠者處於冠禮儀式中模稜兩可的危殆時刻,他以德高望 重的長輩身分給予冠者引導,並且給予冠者象徵性的「護身符」作為加持。在加 冠之禮上除了以加冠作為對冠者的成人保護外,還表現在祝辭與命字上。冠禮上 的「祝辭」,具有這樣創造世界的力量,其形式所具有的結構語音協調性,也表 現著對於法術力量的強化。祝辭的內容則呈現了主賓對冠者宇宙創造性的意義,

得以喚起冠者的內在道德能量,使冠者得以與客體世界連結,獲得天人相應的能 量。而「命字」首先具有保護的作用,保護成人後的青年;其次,命字得以幫助 冠者納入親族之中,取得與祖先互滲的資格;最後,經由命字,冠者得以脫離混 沌,成為社群中的個體,並給予其道德定位及價值創造。是故此處的「主賓」, 在儒家思維中,扮演的是道德教化者的功能;而在神話思維當中,對於冠者的存 在秩序具有創造性的意義,是冠者在新宇宙開闢時刻的重要加持者、啟蒙者,具 有「智慧老人」的性質。

在此章的討論下,三加儀式不只是一進德修業的過程,主賓也不僅是教化者 的角色。其神聖特性在於使得冠者由混沌的自然人向宇宙的文化人轉換,是幫助 冠者身分轉變以及取得天人溝通資格的啟蒙過程。而主賓則是在這過程中,喚起 冠者的道德價值,協助其取得宇宙定位的啟蒙者。

本文第五章「英雄的回歸:宇宙秩序的更新與融入」探討冠禮中,如何藉由 最後階段的飲食、互訪與贈禮,幫助冠者完成成人儀式中,最後英雄的回歸,更 新宇宙秩序並融入日常社會。

冠禮中的飲食儀式,表現在「賓醴/醮冠者」以及「醴賓」的儀式當中。「賓 醴/醮冠者」中的祭祀之禮,是冠者經由三加之禮取得祭祀之權後,實際使用了 此祭祀之權,藉由祖先與食物的互滲,冠者和祖先神靈進行了連結,表現著對於 神靈觀念的體認和實踐,也由此得到祖先的保佑與認同。此祭祀之禮中,也使人 透過食物,與自然形成循環律動,產生生命能量,使冠者得以與萬物交流。在這 當中,祖先的祝福與力量,也意味著英雄回歸所需的超自然助力,幫助冠者得以 回歸家族、宗族倫理與宇宙秩序當中。而無論是醴禮或醮禮,其所使用的醴酒及 玄酒,具有質樸的性質,而其神聖性在於與自然的連結及宇宙開闢初期的回歸。

此外酒所具有的美好、質變性質,在冠禮中便可以此作為身分轉變的象徵,其降 神的功能,可引導人進入奧秘當中。醮禮中,三醮的食物順序,依序是由生食到 熟食的過程,暗示著冠者由自然人進入文化人的轉變歷程。其中的殺牲儀式,則 暗示著內部約束力的強化、秩序的恢復與更新。冠禮最後的「醴賓」儀式,強調 的是冠禮中所有參與者必須共飲共食,這表現的是所有參與者互相的信任與融合,

並且使在場之人都能分得祖先的福佑,家族與社群也獲得更新與整合。

冠禮當中,須拜訪諸親及尊者,冠者透過拜見的聚合儀式,強化了他在群體 中的身分,建立起彼此的關係,並得到家族及社群的認同。在互訪儀式中所準備

冠禮當中,須拜訪諸親及尊者,冠者透過拜見的聚合儀式,強化了他在群體 中的身分,建立起彼此的關係,並得到家族及社群的認同。在互訪儀式中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