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創意學習

一、創意學習的理論發展

在國際心理學界,創意學習一般認為是西方兩種心理學理論的產物,一是布 魯納(Bruner, J. S.)的發現學習;二是姬兒福特(Guilford, J. P.)的創造性思維。這兩 種理論都產生於 50 年代末的美國。原因是 50 年代蘇聯衛星升上天,使美國意識 到國力競爭的關鍵在人才的培養上,為了改變當時美國的科學技術狀態,其途徑 就是大力培養創造性人才,而創造性人才培養的前提是創造性的理論和教育。

按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可以分爲接受學習(Reception Learning)和發現學習 (Discovery Learning)二種。所謂接受學習,是指學習者將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 經驗,所學習的內容是以某種定論或確定的形式通過傳授者傳授的,不需要自己 任何方式的獨立發現。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教學法,學習者將傳授者講 授的材料加以內化和組織,以便在必要時給予再現和利用。奧蘇伯爾(Ausbel, D.

P.)曾把接受學習分爲意義接受學習和機械接受學習,其中意義接受學習的過程 不是一個被動過程,而是一個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即新知識爲“認知與知 識結構”彼此同化的過程。學習者理解新知識,即是將原有的認知與知識結構加 以改造和重組。

所謂發現學習,又叫發現法,是由學習者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 習方式。它以培養學習者獨立思考爲目標,以基本教材爲內容,使學習者通過再 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發現學習分爲獨立發現學習和指導發現學習。前者與科

學研究相同,在學校學習中較少見;後者卻是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由教師向學生 提出有關問題,指導學生學習、搜集有關資料,通過積極思考,讓學生自己體會、

發現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步驟。儘管發現學習的效率比接受學習低,而且受到學習 者智力水平和知識基礎的限制,但是發現學習的倡導者布魯納卻認爲發現學習有 四個優點:一是有利於掌握知識體系與學習方法;二是有利於啓發學生的學習動 機,增強其自信心;三是有利於培養學生發現與創造態度探究的思維;四是有利 於知識、技能的鞏固和遷移。(林崇德,民 84)

姬兒福特在創造性思維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認爲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是發散性思維(Divergent Thinking),他指出,由發散性思維表現出來的行爲,代 表一個人的創造力,這種能力具備變通性、獨特性和流暢性三個特徵。所謂思維 的變通性,是指具有創造能力的人,其思維能變化多端、舉一反三、一題多解、

觸類旁通。類似於“一塊紅磚有什麽用處”這樣一題多解的試題,回答者從建築材 料展開到十餘種其他用途,表現出良好的變通性。所謂思維的獨特性,是指對問 題能夠提出不同尋常獨特的、新穎的見解。所謂思維的流暢性,是指思維的敏捷 性或速度,也就是說,創造能力高的人,思維活動則多流暢、少阻滯,能在短時 間內表達衆多的觀念。(林崇德,民 84)

二、創意學習的意義

創意學習是在創造力訓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須專門的課程和形式,

但必須依靠改革現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來實現,特別要考慮到:

(1)呈現式、發現式和創造式;(2)聚合性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和發散性思維 (Divergent Thinking)的效果;(3)創造教學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關係;(4)學科教 學、教學方法和課外活動的運用。(林崇德,民 89)

茲將創意學習的要素分述如下列三點:(林崇德,民 89)

(一)要提倡學校環境的創造性,主要包括校長的指導思想、學校管理、環境 佈置、教師評估體系及班級氣氛等多種學校因素,因為學校裏的民主氣

氛,是能否進行創意學習的關鍵。

(二)要有創造型的教師。教師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經驗和文化,而是在傳 授知識、經驗和文化的同時,更應注重在培養人,塑造心靈、變革精神 世界。因此,一位優秀教師絕不是單純的如傳聲筒般的教書匠,而應該 是教育目的的實現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 動的創造者。創造型教師就是指那些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 積極應用於教育教學中,並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教育教學 方法的教師。創造型教師主要包括教師的創造性教育觀、知識結構、個 性特徵、教學藝術和管理藝術,特別是教育教學方法,這是能否培養和 造就創造性人才的關鍵之一。

(三)培養學生創意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形成一種帶有情感色彩且自動化的學 習活動,關注呈現式、發現式、發散式和創造性的問題,這就是創意學 習。所以,創意學習是創造性教育的一種形式。

創意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限於教材或教師所講的結論,能提出獨到 新穎的觀點和方法,透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探索得出與前人相同或相似的結論。

雖然這個結論相對於社會來說並不一定有獨創性,但這個結論是經過自己獨立探 索獲得的,是一種超越自我的創造活動(李海山,民 93)。

三、創意學習的特點

經整理「關於創造性學習的特徵」(林崇德,民 89)一文中,關於創意學習的 特點,可綜整如下列四項:

(一)創意學習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

學生是教育目的的實現者,也就是所謂的教育培養目標,尤其是創造性 教育的目標是否實現,要在學生自己的認知和發展學習活動中實現出來。在 創意學習的學習目標上,學生不僅能獲得書本或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還對

教師和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提出質疑,更自主而有選擇地吸收。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成功學習的基礎,只有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認知、

主動獲取教育內容、主動吸收人類積累的精神財富,他們才能認識世界,促 進自己的發展。所以,學生是學習活動,尤其是創意學習的主人,創意學習 只有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實現。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積極的探索者,在創意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要接 受教師所教的知識,而且要消化這些知識,分析新舊知識的內在的聯繫,敢 於除舊佈新,敢於自我發現。

(二)創意學習倡導的是學會學習,重視學習策略

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 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也 是認知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這裏要強調的四個議題是:一 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學生學習策 略的主要成分就是學習方法);三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四是學習策略和認知 策略的關係。

學會學習或學習策略並不是一個新的思想。在西方,最早提出這個問題 的是法國思想家和教育家盧梭(Rousseau, J. 1712-1778),他指出,形成一種 獨立的學習方法,要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而這已蘊涵了一種創意學習的思 想。在我國,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已重視學會學習的做法,他的名言“學 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的就是學習過程中學習與思考關係的策略 問題。但真正提出策略卻是在60年代以後的課題中,認知心理學對此起了很 大的作用,認知心理學家們重視創造力的發展,重視創意學習,重視學生是 學習的主人,所以強調了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性。

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創意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 學生在創意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學習策略受制約於學生本人,它干預學

習環節、提高認知功能、調控學習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主體達到創意學 習目標的程度。可見,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監控性、積 極性和創造性的統一過程。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創意學習的過程是一種運用學習策略的 活動。學生要學會學習、學會營造創意學習的環境、尋找獨特的方法、善於 捕捉機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都得運用一定的學習策略;否則的話,不僅 學會學習進行創意學習成了一句口號式的空話,而且連問題的解決、知識的 獲得、技能的掌握也難以實現。

(三)創意學習者擅長新奇、靈活而高效的學習方法

學習過程是學生經驗的累積過程,它包括經驗的獲得、保持及其改變等 方面。它的重要特點在於學生有一個內在因素的激發過程,從而使主體能在 原有結構上接受新經驗,改變各種行為,進而豐富原有的結構,產生一種新 的知識結構和智力結構。因此,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學生的主觀意志融入客 觀概念的行為,這就是所謂在學習過程中發揮的自覺主動性。學生這種主動 性發揮的程度,正是反映其創意學習的水平。換句話說,學生的自覺主動性 發揮得愈出色,他們對學習的安排愈新穎而獨待,獲取的知識則就愈多愈 新,從而使其智力活動具有更高的創造性;因此,如何安排學習,是學習方 法是否有效的一種顯著表現。

學習方法儘管種類很多,但其中一些經過反覆實踐和修正,形成具有模 式意義的學習方法,並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迴圈學習法、綱要學習法、發 現學習法、程式學習法…等;創造型的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時,往往遵循 學習的規律,明確訂立學習任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學習條件,根據學習的 情境、內容、目標和特點而靈活地應用;他們表現出強烈而好奇的求知態度,

不斷地向教師、同學與自己提問;想像力豐富,喜歡敍述;不隨波逐流,不 依賴群體公認的結構;主意多,思維流暢性強;敢於探索、試驗、發現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