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意教師的養成與創造力的發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創意教師的養成與創造力的發展

一位教師的養成從幾方面營造,包括從小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大系統四 各部分。本節將從生態系統開始,來探討教師創意的養成與發展。

一、生態系統理論(the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Bronfenbrenner 於 1979 年提出的「生態系統論(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EST)」,原本是用來說明個體發展的生態環境,而 Bronfenbrenner 強調個人發展 來自個體與環境的互動,其互動模式不只介於同一層環境系統中,而是多層環境 系統中的交互作用。每個系統直接或間接與其他系統互動,且複雜地影響個人發 展,因此探究個體行為模式時,必須由個體、家庭、環境等各層面來探討,不僅 可得到較多的線索,並能獲得更深度的資料(陳寧容、鍾志從,2002;馮燕,1997)。

生態系統將個體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四個系統說明,之間環環相扣形成 一層層影響個體發展的完整系統,分別為:微系統(microsystem)、中系統 (mesosytem)、外系統(exosystem),以及大系統(macrosystem)。個體發展就是個體 與此四個系統直接或間接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每個人都受到個人與環境直接 互動的影響,也間接受到周邊各系統相互作用後所產生的影響。生態系統理論的 內涵,分述如下(吳昆壽,2001;陳寧容、鍾志從,2002;劉逸瑩,2000;顏士 程,2001;Bronfenbrenner, 1979),並以圖 2-1 表示:

(一)微系統

是指個體直接面對、接觸的人或事物。與個體的交流最為直接、頻繁,對個 體最有直接影響,影響也最為深遠。例如:父母、兄姐和自己本身。

(二)中系統

是指個體所直接參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微系統間的關連與互動,即個體所在 的各個微系統所形成的集合。主要為個體與家庭、學校、同儕的關係。

(三)外系統

指的是會影響與個體直接接觸的微系統,但個體並未直接參與的系統,也就 是中系統的擴張。外系統是由個體的外圍體制所構成,包括工作場所、社區組織 與服務、家族親戚、大眾傳播媒體、法律服務等,個體居於其中,雖非扮演主導 角色,卻影響個體的適應。

(四)大系統

是一個廣泛的思想體系,影響個體的思想以及思考空間,所指的是社會文化 (或次文化)或價值觀等較高層次的系統,它同時影響著外系統、中系統,以及微 系統。包含了廣泛層面的意識型態,為個體設立行為標準,大致政策法令之訂定,

小至日常生活的態度言行,例如社會文化、價值觀、法律政策等影響,其背後都 隱藏了個人的或這社會的意識型態。

法律、政策 社會

文化 價值觀

宗教 外系統

中間系統

學校 微系統 社區

鄰居 親戚 朋友

同儕 個體

大眾傳播、醫療系統 家庭 巨系統

圖 2-1 生態系統論系統圖(劉逸瑩,2000)

生態系統並非靜態的、一成不變地影響個人,整個社會是一個互動且互相依 賴的體系,會因為生活的改變而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人類的發展不只與單層的 環境系統互動,而是多層環境的互相影響。從最主要的生活環境中,如:家庭,

以至於社會文化以及價值觀等,每個系統都直接或間接與其他系統及個人互動,

並以複雜的方式影響著個體的發展(陳寧容、鍾志從,2002;劉逸瑩,2000)。

二、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

葉玉珠(2000)認為創造力乃個體在特定領域中,產生一個在所處的社會文 化脈落中具有「原創性」與「價值性」的產品之歷程;亦即創造性產品乃為個體 知識(含經驗)、意向、技巧策略與環境互動的結果,提出了「創造力發展的生 態系統模式」(the ecological system model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此一模式是動態發展的,葉玉珠(2000)引用 Bronfenbrenner 生態系統模式 中的系統名稱,從一個成熟個體知創造力發展的觀點,將這四個系統的意義重新

詮釋,模式中包含小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及大系統。其中外系統會與小系統產

(三)外系統

與個體工作有關的組織環境,包含個體所處的組織環境與專業領域的社會組 之中的人事物,此系統會與小系統產生互動而影響創造性產品的產生;

(四)大系統

個體所在的文化、習俗、社會價值觀、社會期望等,此系統除了會影響前述 三個子系統的發展外,更會影響創造性產品的評價。

根據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具有創意的教師」而言,一位教師其創意的養成與 發展亦受到各動力系統不斷交互作用與互動所影響,因此研究者期望藉著「創造 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能有層次地深入探討一位國小創意教師的形成與發展 是如何而來的。

三、教師創造力發展於生態系統模式各系統之相關研究

根據葉玉珠(2000)提出的「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包含的四個子系 統,即小系統(個人特質)、中系統(家庭及學校)、外系統(組織環境)、大系 統(社會文化體系),切合本研究所欲探究之「教師創意發展相關因素」,且能清 楚說明所包含的各影響因素。因此擬以該理論作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就教師創 意發展於各系統中之相關研究的歸納與分析如下:

(一)教師創造力發展與微系統的關係

個人(person)特質影響創造力發展是近年研究的一致結論,特別指與生俱 來,以及學習而得的特質。對個人而言,創造力是一種特質、風格、具辨識力的 特徵(Amabile, 1995)。Tardif 和 Sternberg(1988)認為可分為三種:明顯可見 的特徵、個性和動機特性、特殊事件或個體的經驗。以下說明包括特質、能力、

創意追求方式(這三者同屬明顯可見的特徵)、個性和動機特性,以及特殊事件 或個體的經驗,並對教師個人創意特質加以探討。

1.特質(traits)

整理各家學者對創意者特質的描繪,包括高智商、原創能力、清楚流暢的語 言能力、好的想像力(Tardif& Sternberg, 1988),發現創意者的特質有相似性。

Winner 提到即使天資聰穎的資優生,也並非所有神童都可以蛻變為成年的 創意人,性格和意志是重要關鍵。文獻也不乏這類探討,如內在動機、持續性、

堅毅、樂在工作、紀律與使命感、活力、熱衷、勤奮、好問、對假定的質疑、避 免固定的知覺取向、驚覺新奇事物、創新、獨特、想像、領悟、變通、運用心象、

冒險敢為、膽大、有虛構杜撰傾向、好奇、獨立、質疑傳統等(引自林幸台,2002)。 那些能夠超越一般智能與天資努力追求創造的人,長久以來,人們都知道具 有某些特質:野心勃勃、自信心強、神經質、肯冒險。有創造力的人不管屬於哪 種領域,都有非常一致的人格特質,他們通常苛求別人、以自我為中心,也難得 他人好評。研究結果也顯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創意者約在三十至三十五時候 會於天賦行列中會安身立命於某個位置,起初會有極端的論調提出,之後便得圓 融,而有些領域,如數學、科學的持續突破是很不容易的,但在其他領域,可能 連續數十年都有突破,例如畢卡索等的藝術家能夠保持高度創作的生命力,而像 佛洛依德只能挖相同脈礦度餘生(陳瓊森譯,1997)。

Csiksentmihalyi 在 1990 至 1995 年間在芝加哥大學進行了九十一位不平凡人 物的訪問,發現他們都具有某些創造性的人格特質,例如:精力充沛卻又沉靜自 如、聰明又帶點天真、有紀律的責任心與無所謂的遊戲態度、思考具幻想也有現 實面、內向也外向、有不尋常的謙卑與自豪、叛逆且獨立、與一般的性別期待多 半相反、對工作熱情又極為客觀、開放且敏銳等十個特性。而且其創造力的流暢 和運作,甚至是早期同年經驗、成長與專業領域的發展都有同質之處(杜明城譯,

1999)。

另外,凌志軍(2004)訪談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裡的一群人,他們不見得 聰明,教育也沒有什麼不同,如今卻是主流價值中聰明、快樂、成功、富有的典 型,他長期接觸這些人,發現這三十位四年級生都有共同的特質,而能成為高

EQ、享受(Enjoy)、優秀(excellence)的「3E 學生」。

葉玉珠(2000)訪問了國內 30 位資訊科技界的高創意者,發現下列 16 項影 響受訪者創造力表現的重要特質:主動學習動機強、喜歡閱讀、喜歡與人互動、

分享創意、喜好思考、常具有創新的點子、喜歡嘗試、具有冒險的精神、願意成 長、不斷求進步、好奇、好問、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才能、有主見、喜歡獨立 思考、興趣廣泛、喜歡解決問題、喜歡自己動手拆東西或修東西、獨立自主、樂 觀進取、具藝術興趣與審美觀、勤奮,及堅毅不拔。

2.能力(ability)

多數學者認為是指運用隱喻思考的能力、有變通力、能做出決定、獨立判斷、

能創新、有邏輯的思考、有內省能力及能夠處理混亂(Tardif& Sternberg, 1988)。

Gardner 提出八種智慧,認為每一個人均能透過多元智慧表現出創意,但大 部分的人只能在某特定領域顯現創意。例如,愛因斯坦雖然在數學和科學方面天 賦異稟,但在語文、肢體、動覺和人際關係方面則為顯示同等的過人天份。其實 多數人都只能在一、兩種智慧上超凡出眾(郭俊賢、陳淑惠譯,1998)。

Ochse(1990)指出不同型態的創意者(creators)有不同的思考和工作模式,

他們在其成就領域中具有相關的獨特能力。早期創造力研究關注的焦點是 IQ 的 差異,不同領域的人們各自擁有高低不同的 IQ 程度。接著學者們認為創意者是 有某方面的特殊能力,例如言辭上的能力(verbal)、空間上的能力(spatial),

或是數字上的能力(mathematical),而且這些能力對某些領域而言是必要的智慧 能力。例如,科學工作者比起從事藝文工作者需要較低的言辭上的能力,而物理 學家則要求高標準的數學能力;以情感而言,藝術家會比科學家有更多的感性情 緒。這些特定的智慧種類都是創意者於工作領域中的基礎能力。

3.創意追求方式(processing style)

認為創意者當尋求問題解答時,會有幾個特性,包括喜歡問為什麼、對問題 作假設、對新奇事物機敏、對知識有奇異的見解、運用現有知識作為創意基礎、

認為創意者當尋求問題解答時,會有幾個特性,包括喜歡問為什麼、對問題 作假設、對新奇事物機敏、對知識有奇異的見解、運用現有知識作為創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