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新與經營績效衡量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0-52)

2.4 創新績效

2.4.2 創新與經營績效衡量

Cooper【 59】根據八個績效衡量指標,經由因素分析後,萃 取出三個衡量新產品績效的構面,分別是:

(一 ) 新 產 品 成 功 的 比 率 : 主 要 根 據 企 業 發 展 新 產 品 的 過 程 中 , 新 商品在商業上成功的百分比與新產品放棄的比例,來衡量新產 品的成功率。

(二 ) 專 案 對 公 司 的 影 響 : 是 指 新 產 品 專 案 對 公 司 整 體 作 業 , 如 公 司銷售額與利潤等之衝擊與重要性。

(三 ) 專 案 相 對 績 效 : 指 新 產 品 專 案 整 體 的 表 現 、 符 合 績 效 目 標 的 程度、相對於競爭者的成功率、新產品利潤相對於專案成本的 情形。

Venkartraman & Ramanujan【 77】對企業績效衡量提出較完 整的三構面:

(一 ) 財 務 績 效 (financial performance): 一 般 研 究 比 較 常 慣 用 的 指 標,包括投資報酬率、銷售成長率、獲利率等。

(二 ) 營運績效 (operational performance):除 了財務績效外,在加上 市場佔有率、產品品質、新產品導入、附加價值等其他非財務 性指標。

(三 ) 組織效能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是最廣泛的組織績效 定義,包含達成組織各種互相衝突目標以及各種關係人之目標 滿足在內,如員工士氣。

Robbins【 71】發展出一套衡量組織效能的指標,以八個準則 來評估組織效能,分別是:

(一 ) 生產力/效率:產出的數量、產出與投入的比率。

(二 ) 規劃與目標設定:對於規劃、目標設定以及評估過程重視 的程度。

(三 ) 資源獲取:獲取資源和爭取到外部支持的能力。

(四 ) 彈性/靈敏反應:外部反應和持續維持平衡的彈性程度。

(五 ) 穩定/控制:內部調節和持續維持平衡的穩定程度。

(六 ) 資訊管理/溝通:資訊管道的充足性、內部溝通的適切性。

(七 ) 重視人力資源/訓練:提高全體員工的能力並留住人才。

(八 ) 凝聚力/士氣:成員之間協調一致的程度。

學者楊永嘉【26】探討資料包絡分析法來衡量美國高科技廠 商 之 效 率 評 析 研 究 中 , 以 2000年 至 2002年 間 美 國 高 科 技 產 業 112 家廠商為研究對象,採適合對多產出多投入效率評估的資料包絡 分析法(DEA),探討研發費用、規模、商譽及產業別對廠商經營 效率的影響。並整理許多學者衡量高科技產業之經營績效文獻,

內容如表2-5所示:

表 2-5 衡量高科技產業經營績效之彙總指標

學者 內涵

顏旭良 (民 87)

以資料包絡分析、因素分析、集群分析、均值差異分析 與迴歸分析法,探討1996年,國內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中 245家廠商之經營績效。其投入變數有三項分別為員工 人數、營業支出、總資產;產出變數有二項,分別為營 業收入及營業利潤。

游聲裕 (民 89)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1994年至1998年國內32家電腦 及週邊產業上市公司之經營績效。其投入變數有五項分 別為營業成本、營業費用、員工人數、固定資產、資本 費 用;產 出 變數 有 三 項,分 別 為 稅 前 淨 益、營 收 淨 額 、 市場資本。

楊永列 (民 89)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DEA)和隨機生產邊界法(SFA),探 討1993年至1998年,國內新竹科學園區中,805家廠商 之效率與生產力變動評估,其投入變數有4項,分別為 員工人數、固定資產、使用之原料材料物料與燃料及研 究發展支出;產出變數為附加價值1項。

黃金城 (民 90)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1991年至1999年,國內新竹科 學園區中廠商之經營績效。其投入變數有四項,分別為 實收資本額、研發支出、員工人數及土地使用面積;產 出變數有二項,分別為營業額及國內外專利核准數。

洪明暉 (民 90)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1998年至2000全球19家專業電 子服務廠商隻經營績效。其投入變數有四項,分別為銷 貨成本、管銷費用、員工人數、固定資產;產出變數有 二項,分別為稅前淨益及銷貨收入。研究結果發現影響 廠商效率的關鍵因素為員工人數與固定資產兩項。而廠 商購併活動的活躍性對純技術效率影響甚微,但對規模 效率的影響為負,顯示購併後的重整隊廠商效率有著重 要影響。

徐孟詩 (民 90)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我國上市、上櫃光電工業廠商 之經營績效,其投入變數有四項,分別為員工人數、固 定資產、營業成本及營業費用;產出變數有二項,分別 為營收淨利及市場資本。

林錫祥 (民 91)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1998年至2001年我國24家已上 市上櫃的IC 設計公司之績效評估,投入變數有四項,

分別為營業成本、研發費用、營業外費用及員工人數;

產出變數有二項,分別為營收淨額及營業外收入。

陳鼎誠 (民 91)

以資料包絡法,探討1998年至2000年台灣13家上市上櫃 主機板廠商之經營效率及生產力變動之情形。其投入變 數有三項,分別為固定資產、研發費用、員工人數;產 出變數為營收淨額一項。

廖惠玲 (民 91)

以資料包絡法,探討1997年至2001年台灣經濟新報資料 庫中119家上市上櫃電子公司之經營績效。其投入變數 有四項,分別為員工人數、研發費用、銷管費用及營業 成本;產出變數為附加價值一項。

資料來源:楊永嘉【26】

黎文明【37】在探討水平結構組織與企業組織學習傾向、創 新能力對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中,所整理出衡量組織績效之衡 量指標,如下表2-6所示:

表 2-6 學習傾向、創新能力對經營績效之彙總指標

學者 內涵

Van de Ven et

al.

(1980)

提出的觀點是傳統財務績效,如投資報酬率、銷貨 收入,獲利力等,是一般研究者最常作為衡量組織績效 的指標。

Quinn et al (1983)

將經營績效指標分為三大類型,以三個構面來表 示,分別為:

(一 )組織之焦點部分:包括內部的和外部的,其中有生 產力、利潤、工作滿足、成長力等。

(二 )組織對結構偏好的部分:強調控制與彈性指標,其 中有彈性和適應力、衝突、凝聚力等。

(三 )組織追求之成果部分:含採用的方法及其結果,

如:資訊處理和管理、強調訓練與發展、參與及影響力 等。

Woo et al (1983)

認為經營績效可分為獲利率、相對市場地位、獲利 率及現金量的改變、銷售額與市場佔有率的成長四組因 素。

Dess et 認為經營績效衡量方式應從經濟面來衡量

al (1984)

,其指標分別是資產報酬率與銷售額成長率居多

Venkatr a-man et al (1986)

認為經營績效可以分為三大構面來衡量:

(一 )財務績效 :如以銷售額成長率、獲利率等。

(二 )企業績效 :指財務績效之外的營運績效,以 市場佔有 率、新產品導入、產品品質、行銷效能及製造附加價值 等。

(三 )組織效能 :是指策略管理與組織理論中較廣

泛的績效定義範圍。其包含達成組織各種相互衝突的目 標等。

尹啟銘 (1989)

對績效衡量指標之銷售額平均成長率,來衡量企業 之優良與否,其以兩年銷售額的平均成長率相對業界的 平均成長率,如超過者為優。

Miler (1990)

對組織績效的衡量亦有其定義,分別為投資報酬 率、投資的現金流量、市場佔有率、佔有率穩定性及員 工生產力。

Dyer et al.

(1995)

認為對組織經營績效衡量之指標可分為三大產出 類型:

(一 )人力資源的產出:其包含缺勤率、流動率與團體或 個別績效

(二 )組織產出:有生產力、品質與服務

(三 )財務或會計產出:有資產報酬率、投資報酬率等。

林世民 (1995)

提出企業經營績效有內和外之表現,分別為:

(一 )外在績效:包含有企業吸引畢業生能力、投資報酬 率和獲利率。

(二 )內在績效:有員工士氣、員工們對能力發揮的滿意 程度和員工生產力。

Delaney et al.

(1996)

把經營績效分為兩種認知,分別為:

(一 )認知的組織績效:有產品或服務的品質、新產品或 服務的開發、吸引人才的能力、顧客滿意度、管理者與 員工之關係和員工間關係。

(二 )認知的市場績效:有營業額成長率、市場佔有率、

獲利率、行銷能力。

陳哲彥 (1998)

認為組織績效的衡量是分為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 標,其分別為:

(一 )財務績效指標:有 資產報酬率、營業額成長率、獲 利率。

(二 )非財務績效指標:有員工士氣、生產力、產品品質、

流動率。

張文菁 (2001)

採用三大構面來衡量組織經營績效,分別為:

(一 )財務績效:營收成長率、稅 後純益成長率、市 場佔 有率。

(二 )營運績效:產品品質、創新程度、附加價值。

(三 )行為績效:人員流動率、員工士氣、人才之吸引力、

員工生產力、員工對組織的承諾。

資料來源:黎文明【37】

學者魏錫賓【42】在研究中採取Venkartraman & Ramanujan

【77】對績效評估的指標,將新事業之績效衡量指標,將此構面 分為下列三種指標,分別是:

(一 ) 組 織效 能 指 標:如 彈 性 反 應、穩 定 控 制、溝 通、凝 聚 力 。 (二 ) 財 務類 指 標:如銷 售 額、現 金 流 量、利 潤 及 投 資 報 酬 率 。 (三 ) 策略性影響類指標:如市場佔有率、市場成長率。

學者陳碧慧【19】進行廠商激勵措施及其類型與組織創新績 效 的 關 係 之 研 究 中 , 所 整 理 許 多 學 者 所 採 用 的 創 新 績 效 衡 量 指 標,其內容如下表2-7所示:

表 2-7 創新績效衡量之彙總指標

學者 內涵

Hopkins

& Bailey (1981)

評估新產品開發績效時,應以下列五個指標來衡 量:(1)財務的評估;(2)目標的評估;(3)新產品佔整體銷 售的比率;(4)新產品開發成功的百分比;(5)對新產品開 發主觀的整體滿意分數。

Sbragia (1984)

探討專案結構與新產品績效時,以四個構面衡量績 效:(1)新產品專案進度的達成率:指新產品專案符合原 先預期進度與期限的程度。(2)新產品專案成本控制的情 形:指新產品專案真正發生之成本仍保持在原先預算之 內的程度。(3)新產品專案技術績效的滿意程度:指新產 品專案所產生的技術資訊符合先前設定的特殊規格的程 度。(4)公司對於新產品專案整體績效之滿意程度:指新 產品專案主管對於專案結果(包括品質、成本及進度)

的滿意程度。

呂鴻德 (民 81)

以九項指標來衡量新產品發展績效:(1)新產品銷售 額佔全公司銷售額的比率;(2)新產品成功上市程度;(3) 研究發展計劃超前的程度;(4)研究發展計劃達成目標的 程度;(5)新產品所獲利益超過投入成本的程度;(6)新產 品開發失敗和中途中止的比率;(7)新產品所獲利益對公 司利潤貢獻的比率;(8)新產品開發相對於主要競爭者成 功的程度;(9)整體滿意程度。

Griffin &

Page (1993)

透過對學術界及實務界訪談彙整出14個最常被使用 的新產品開發績效指標,而將他們歸類成:(1)顧客接受 程度(包括銷售及市場佔有率等);(2)財務上的成功(獲 利力及投資報酬率等);(3)產品本身的成功(開發成本、

進度、產品規格及品質目標達成程度);(4)對公司的影 響(新產品銷售的比例)。

賴士葆 (民 83)

利用八個項目來衡量新產品開發的績效,且儘可能 使這八個項目能客觀的衡量,其包括:(1)最近三年新產 品開發費用超過預算的幅度;(2)設計部門移轉給製造部 門生產之進度達成情形;(3)最近三年研究發展利潤實現 之達成率;(4)最近三年由研究發展移轉至生產部門量 產,設計變更之次數;(5)顧客對公司新產品之滿意度;

(6)研發成果移轉給生產部門後,能正式量產所需的時 間;(7)由研究發展到利潤實現的期限;(8)新產品開發所 需的前置時間。

Keller

在研究東歐與西歐的研究發展組織之生產力是否有 差異時,以下列的原則來選擇衡量研究發展之生產力的 指標:(1)所使用的指標在跟科技或產業時仍可適用;(2) 有心理性質(psychometric properties)的基礎;(3)變項間 相對的重複性較少;(4)普遍被研究發展專家視為對生產 力有衡量的能力。而其所使用的指標有五項:(1)組織在

et al.

(1998)

三年間所取得或申請中的專利權數目;(2)被科技性或技 術性期刊所刊登或接受之獨創性文章的數目;(3)所出版 之書籍的數目;(4)所設計出工具或設備之實驗性原型的 數目;(5)外部專家對組織之工作成果的技術品質及其對 科技之貢獻的平均評價。

鍾國貴 (民 84)

在製造早期參與的研究中,對於新產品開發的製造 績效之衡量主要透過九項指標,包括:(1)量試與初次量 產的交貨達成率;(2)送樣日與客戶約定日相比;(3)試做 完成日與計劃日相比;(4)初次量產完成日與計劃日相 比;(5)初次量產到正常生產力時間;(6)初次量產到正常 品質時間;(7)首批量產之不良率;(8)產品符合設計規格 的程度;(9)製造的開發成本超出預算的程度。

王瑞芝 (民 84)

在多媒體光碟產業的研究中,將新產品績效衡量分 為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主觀指標包括符合公司預估利 潤水準的程度、符合公司預期整體目標的程度;客觀指 標則包括銷售營業額、投資報酬率、成本回收週期、市 場佔有率。

Song &

Parry (1996)

以四項指標來衡量新產品的成功,這四個指標為:

(1)新產品的獲利力;(2)相對的銷售績效;(3)相對的市場 佔有率;(4)提供公司新的機會窗口。

Souder et al.

(1998)

在環境不確定性與組織整合的研究中,採用七項指 標來衡量新產品開發的效能,包括:(1)週期時間(cycle time); (2)原型開發的熟練度(prototype development proficiency); (3)設計變更的頻率 (design change frequency); (4)研發的技術效能 (R&D technical effectiveness); (5)研發商品化的效能(R&D

commercialization effectiveness); (6)產品上市的熟練度 (product launch proficiency); (7)市場預測的準確度 (market forecast accuracy)。

莊立民 (民 91)

利用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AHP,層級分析 法),對高科技研發部門人員評量,建立績效考核項目 與權重,其中包括「創新產出」一項,其主要內容如下:

(1) 新產品產出;(2) 專利本身;(3)工作流程、方 法改善;

(4) 新理論提出; (5) 新技術產出。

鍾志明

在資源配置的研究中使用七項指標來衡量新產品開 發的績效:(1)技術目標達成程度;(2)開發時間目標達成 程度;(3)開發成本目標達成程度;(4)銷售績效目標達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