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創造力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談 到 創 造 力 你 會 想 到 什 麼 呢 ? 對 一 般 人 來 說 , 有 人 認 為 創 造 力 是 很 神 祕 的, 只有天才才會擁有的一種能力 , 有人則認為創造力是只有孩童才擁有的能 力。 事實上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創造力, 只是擁有的程度不同而已, 有 人擁有 較高的創造力, 有的人擁有的創造力並不多, 人不可能是完全沒有創造力的 。

在 1950 年代以前,有關創造力的研究非常少,直到 Guildford 出任美國心 理學會理事長之際 ,呼籲學者應多重 視創造力的研究之後 , 創造力研究才逐漸 開始萌芽(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到,有關創造力的研 究和論文 , 近年來逐漸地增加 。

從大部分的文獻中,可以發現到有許多與創造力相類似的詞彙,例如:「創 造( Create)」、「創造力(Creativit y)」與「創造性(Creative)」。在對創造力進 行研究之前 ,實在有必須要對這些詞語做進一步的釐清。 這些詞彙可以說是以 詞性來做區分:「創造」 是一個動詞, 表示一種 「動作 」或 「 活動」;「創造力 」 是一個名詞 ,著重在「 能力 」 上, 例如我們常說一個人很有創造力, 表示他的 創造能力很高; 而 「創造性 」 則是形容詞 ,著重在 「 特質 」 的研究。 另外, 還 有跟創造力很像的一個概念-創意,兩者英文都是 creativity,但事實上,兩者還 是有些差異 。以下首先 釐清 創造力 的相關概念 ,接著探討創造力的定義 ,以及 創造力的理論。

壹、創造力的定義與相關概念

一、創造力的定義

創造力的定義隨著理論基礎的演化而改變 ,各個學者對創造力的相關理論 與定義不斷地進行創造 ,因此我們從浩瀚的文獻中會發現到 ,各個學者對創造 力的說法都不太相同。舉例來說,Guilford(1977)認為創造力包含流暢力、變 通力、獨創力、敏覺力和 精進力等五種能力;Maslow(1959)認為創造力就是 一種求 自我實 現的 能力 , 它是 隨時 都表現 在日常 生活中 的 ; Torrance(1962)

認為創造力是對問題形成新假設, 修正或重新考驗該假設 , 以解決問題 ,也就 是說,創造力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Sternberg 與 Lubart(1995)認為創造力 是一種具有新穎性與適當性的產品 。

27

國內學者毛連塭 、 郭有遹、 陳龍安 、 林幸台( 2000)依據各學者對創造力 定義的觀點 , 歸納出八種主張 , 1. 能創新為曾有的事物 ; 2.具有創造性生活方 式的能力。3. 解決問題的能力。4. 在思考歷程中能有創造性事物的產出。5. 是 一種創 新能力 和問 題解決 的能 力 。 6. 是一 種人格 傾向。 7. 將可 連結 的要素 加 以聯合或結合成新關係的能力。8. 是個人整體的綜合表現。陳龍安(2006)歸 納國內外學者之創造力定義為 :創造力是個體在支持的環境下, 結合敏覺、 流 暢、 變通 、 獨創 、 精進的特性 ,透過思考的歷程, 對於事物分歧的觀點 ,賦予 事物獨特新穎的意義, 其結果不但使自己也使他人獲得滿足 ;張世彗 (2007)

則對創造力定義為 :創造力乃是個人心智運作與其動機、 人格特質、 知識、 社 會和文化環境等因素互動, 形成獨創性和有用性的構想, 以解決問題的歷程或 能力 。

從以上學者對創造力的定義可以發現到, 各個學者對創造力所持的角度及 觀點不同 , 所以對創造力有不同的定義。 但是整體而言, 創造力可以說是以個 人知識領域為基礎 ,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能力, 並且在創造歷程中 ,對事物抱持 高度的專注與投入的精神, 並結合敏覺、 流暢 、變通 、獨創 、精進的特性, 以 新穎 、獨特的方式解決問題 。 就本研究而言, 創造力是指 電影創作團隊 全心投 入電影創作 ,並 結合著敏覺 、 流暢 、 變通 、獨創與精進等創造力特性 , 以新穎 和獨特的方式於 電影創作過程中解決問題 。

二、創造力的相關概念

(一) 創造力與創意(creativity)

創意與創造力的英文都是 creativity,有學 者認為兩者所指是一致的;也有 學者認為兩者還是有些許的差別。 我們通常說一個人有創意 ,通常是指這個人 的點子很多 ,常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事情 。 吳思華在 《 創新 》( 應小端譯, 2002)

一書中的序提到 , 創意指的是獨特 、 新穎 、適當、 有用的觀念、 想法或作品 , 它可以是生活上的點子 、一項科學上的發明, 或是一款藝術的創作。 因此, 創 意可以說是一種創造性的想法或點子。

夏潔 (2009)認為創意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並可透過一定的形式表 現出來, 如音樂 、 繪畫等, 但它和創造力的差別在於創意是整個策劃活動或整 個事件的起始階段 ,而非最終成果 ; 創造力則是會產生最終的成果, 即產品 。

28

葉玉珠( 2006)認為創意與創造的關係密不可分,創意是創造力的必要條件 , 但創意的出現並不保證創造力的發生 ,因為創造力的產生除了要有創意之外 , 還需要有其他因素的配合, 例如將創意執行的能力與動機 , 創意的產生主要依 賴個人的創造力 。 也就是說 , 在創造力產生的要素中 ,必定有個要素是創意 , 有創造力必定有創意, 但有創意並不一定會產生創造力。

從以上學者釐清創意與創造力的差異中可得知 ,創意可以說是一個創造性 的想法 (creative idea);創造力則是實踐這個想法的能力 ,甚至會有創造性產 品的出現 , 而這個產品是否讓人們覺得有創意 ,則端視於創新, 以下將探討創 新的定義 。

(二) 創造力(creativity)與創新(innovation)

Google 全 球 副總 裁李 開 復曾 說過:「 這 個 時代 被複 製 的門 檻 太低,所以 必 須要一直創新!」 在面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 一間公司若要生存 ,則需要不斷 地創新。 Afuah(1998)在《創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一書中曾對 創新定義 :「創新是指使用新的技術及市場知識 ,提供顧客新的產品及服務。 」 也就是說 , 只要產品是使用新技術或市場知識 ,或是對客戶而言是新的產品 , 都可稱為創新。

Leonard 與 Swap( 1999) 在《 激 發團 隊創 意》( When Sparks Fly) 一 書中 也有對創新作定義:「創新就是新奇、相關、受重視的新產品、過 程或 服 務中 , 知識的體現 、綜合及合成。」 由此可得知 ,創新必須藉由知識的體現 、 綜合及 合成才得以創造 。

Afuah、Leonard 與 Swap 都釐 清 創新 的概 念,但創 新與 創 造力 有 什麼 關係 呢? 陳龍安(2006)認為創造力是創新的知識基礎,創新是創造力的具體實踐 。 換言之, 創新的前提是創造力 ,創新也可以說是創造過程中的最終結果 。

創新可以看作一是一種經營管理或領導 。 管理大師 Drucker 認為創新是創 業家的特殊工具 , 創業家藉著創新 , 把改變看作是開創另一事業或服務的大好 機會( 蕭富峰、李田樹譯,2009)。華特迪士尼則將創新列為管理、領導的準則 之一 ,這也是華特迪士尼能成為強勢領導者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知, 創新通常 能看成是一種革新 ,將創新用在經營管理或領導上 , 可以提升組織的效能。 創 新甚至也能用在產品上 ,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 。

29

綜上所述 , 雖然創造力 、創意與創新三者是不同的概念, 但是三者卻是環 環相扣的 , 尤其 近年來 ,許多政策都脫離不了 「創造力」、「 創意」、「創新」 等 概念 ,因此 ,這三者名詞概念的釐清是有必要 ,而本研究的主要焦點在於探討

「創造力 」。

貳、創造力的理論與模式

就創造 力研究 取向 而言 , Runco(2004) 認為在 創造力 研究 領域中 ,最 常 被使用的架構應該就屬 Rhodes(1961)所提出的架構。Rhode(1961)綜合多 篇 文 獻 而 提 出 創 造 力 的 4P , 亦 即 將 創 造 力 研 究 分 成 四 個 取 向 , 分 別 是 個 體

( Person)、歷 程(Process)、環境 (Place)及產品(Product)。而 吳靜吉等 人 也以 4P 的觀點來修訂與發展本土性的創造力測驗 (吳靜吉等,2002;邱浩政 等譯 ,2008)。

Gardner ( 1988 ) 將 創 造 力 研 究 分 為 五 大 取 向 : 心 理 計 量 取 向 ( The Psychometric Approach)、人 格特質及 動機 之研究 ( Studies of Personality and Motivation )、 社 會 學 及 歷 史 計 量 研 究 ( Sociological and Historiometric Investigations)與神 經 生理 學( Neurobio logical Perspective)之觀 點 等,並試 圖 尋求一整合取向途徑。

Sternberg 與 Lubart( 1999)整 理歸 納出 幾 個研 究創 造 力的 重 要取 向,從 早 期的神秘取向( Myst ical Approaches)、實用取向(Pragmatic Approaches)、心 理動力取向(Psychodynamic Approach)、心理計量取向(Psychometric Approach)

至 認 知 取 向 ( Cognitive Approach ) 及 社 會 人 格 取 向 ( Social-Personality Approach),最 後提 出 匯合 取向 ( Confluence Approach)。

根據上述學者們所 提出的創造力研究取向 ,可以得知創造力從早期的單一 取向,逐漸走向多元複雜的取向。若要探討創造力不應該只是從一個面向探討,

而應該是從多元面向來探討創造力會比較完整 ,故許多學者對創造力表現的看 法漸漸地趨向「 匯合取向」 的定義 , 認為創造力應是個人整體的綜合表現。 所 謂匯合取向 (confluence approach, Sternberg & Lubart, 1999),也就是同時從個 人、 環境 、 文化 、 歷程 、產品等各個面向來探討或培育創造力, 並且考慮這些 面向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只單從某個方面來培養或研究創造力( 吳靜吉,2002)。 換言之,創造力的產生是取決於多重因素的匯合,並以多元取向的觀點探討之,

同時著重各相關領域知識與社會脈絡的影響。 有關匯合取向的創造力觀點有 :

30

Amabile 的脈 絡觀 點、Sternberg 與 Lubart 的投 資觀 點、Csikszentmihalyi 的 創 造 力系統觀點 、Gardner 的互動觀點,與葉玉珠的創造力生態互動觀點等 ,這些 關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與工作動機(task motivation)組合的。這三 者交集重疊之處 , 最有可能產生創造 。言下之意, 在創造歷程中 ,這三個成份

31

圖 2-1 顯示出各階段間以波浪符號表示,代表創造歷程並非單一連續的線 性序列關係 ,而是可以反覆地在各步驟間跳躍 。 在 Amabile 新修正的成份理論 中, 焦點從個人轉向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 ,強調環境與創造力發展的重要性 。 綜合上述可以得知, Amabile 的創造力理論包含了個人 、歷程與環境,本研究 所探討的 電影創作 團隊會受到 上述三者要素而影響其創造力的產出。

二、創造力的投資觀點

創造力投資理論 ( 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則是以「投資」的觀點 來看創造力,Sternberg 與 Lubart(1995)認為具有創造性的人如同投資者一樣,

創造力投資理論 ( 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則是以「投資」的觀點 來看創造力,Sternberg 與 Lubart(1995)認為具有創造性的人如同投資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