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創造力教學之理論基礎

「創造力是否可教?」這個命題,無論由理論或實務方面,都已經由大量 相關研究結果獲得具體的肯定。Nickerson (1999) 在〈提升創造力〉一文當中回 顧過 去數十年相關的文獻,列舉了許多研究,均指出創造力可以經由訓練而 獲得增強 (Amabile, 1988; Cropley, 1992; Guilford & Tenopyr, 1968; Perkins,1990) 。 本節旨在探討創造力教學的相關理論基礎,首先說創造力教學的定義,其次探討 創造力教學的相關理論。

壹、創造力教學的定義

創造力教學行為係一種教學行為,教師用以營造合適的教室環境與情境,運 用各種教學策略,目的是透過計畫性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創造思考能力、培養學生 創造性人格特質與動機,或提供個人或團體發揮創造力的資源與機會。

一、創造力教學定義

毛連塭(1984)認為「創造力教學」(teaching for creativity)是教師透過課程的

內容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在一種支持性的環境下,激發和助長學生創造行為的 一種教學模式。陳龍安(1988)主張即為教師配合課程主題,善用創造思考技法,

讓學生有應用想像力的機會,以培養學生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思考能力。

Starko(2000)對創造力教學的定義最為淺顯,他認為創造力教學是指教師在教 學過程中若加入特定行為,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或發展創意人格特質。王 瑞(2002)認為創造力教學,主要是教師依據創造力發展原理,運用適當方法設置 教學情境,並透過計畫性教學設計與課程,以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助長學生創造 行為的教學模式。陳霞鄢、王振德(2004)提出創造力教學是指教師努力營造能引 導學生創造思考的教室環境與情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策略與材料,透過課程

21

內容與計劃性的教學活動,進行教學,以激發培養學生創思能力,助長學生創造 行為,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張雨霖(2008)綜合以上學者看法,

提出完整的定義,主張創造力教學乃教師透過課程內容、教學活動、環境經營等 方法,從事促進學生有效且自主學習領域知識、創造相關思考技巧,培養創造性 特質及動機、提供個人或團體發揮創造力的資源與機會等行為,其目的在有效提 升學生創造力。蕭佳純(2012)則認為創造力教學旨在配合課程的實施,教師以 創造思考策略,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考技能,激發學生創造力,助長學生創 造行為。

表 2-3

國內外學者對「創造力教學」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創造力教學定義

毛連塭(1984) 毛連塭(1984)認為「創造力教學」是教師透過課程的內容及 有計畫的教學活動,在一種支持性的環境下,激發和助長 學

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教學模式。

陳龍安(1988) 主張即為教師配合課程主題,善用創造思考技法,讓學生有 應用想像力的機會,以培養學生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 思考能力。

Starko(2000) 對創造力教學的定義最為淺顯,他認為創造力教學是指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若加入特定行為,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 或發展創意人格特質。

王瑞(2002) 認為創造力教學,主要是教師依據創造力發展原理,運用適 當方法設置教學情境,並透過計畫性教學設計與課程,以促 進學生主動思考、助長學生創造行為的教學模式。

陳霞鄢、王振德 (2004)

提出創造力教學是指教師努力營造能引導學生創造思考的 教室環境與情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策略與材料,透過課 程內容與計劃性的教學活動,進行教學,以激發培養學生創 思能力,助長學生創造行為,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 造力。

22 表 2-3(續)

張雨霖(2008) 主張創造力教學乃教師透過課程內容、教學活動、環境經營 等方法,從事促進學生有效且自主學習領域知識、創造相關 思考技巧,培養創造性特質及動機、提供個人或團體發揮創 造力的資源與機會等行為,其目的在有效提升學生創造力。

蕭佳純(2012) 認為創造力教學旨在配合課程的實施,教師以創造思考策 略,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考技能,激發學生創造力,助 長學生創造行為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將創造力教學定義為教師依據創造力發展之原理,因時因地制

宜,透過課程內容、教學活動、環境經營等方法,從事促進學生有效且自主學習 領域知識、創造相關思考技巧,培養創造性特質及動機、激發或培養學童的創造 力為教學目標,其目的在有效提升學生創造力。

貳、創造力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創造力教學的內涵

針對創造力教學的內涵,意即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創造 力,國內外有許多學者及研究者提出具體的原則與策略,例如:Timberlake(1982)

的十五項原則、Feldhuse(1995)的十項原則、Cropley(1997)也提出教師應具 備的九項行為特徵、Sternberg(2000)所提出的十二項使學生更有創意的策略、

以及葉玉珠(2006)經問卷調查所歸納的二十一項有助於學童創造力發展的教師 行為。統整上述學者所提出的創造力教學行為內涵,整理如表 2-4

23

24

25

多數學者認為學校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環境,能夠培養與支持學生創造力

的發展,而且課堂上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有最直接的影響,並指出創造力教學是 以培養學生創造力為主的教學方式,以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包含創造思考技能、

激發學生創造力、幫助學生創造行為等方式進行教學(林偉文,2011;蕭佳純,

2012;Starko, 2000;Vista, 2000),因此創造力教學成為探討創造力教育的重要因 素。創造力教學行為的內涵源自於創造力理論,應用於教學實務,雖各研究者 用詞略有不同,但大致可看出以「新奇」(獨創性)、「有價值」(有用性)為依 歸,尤以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的學習情形為首要,也就是創意行為需具有教 學上的價值。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能否突破窠臼,打破傳統框架之侷限就顯得 格外重要。張雨霖(2008)認為完整的創造力教學,其內涵應包含了「領域知能」、

「創造思考」、「特質動機」、「環境機會」四個可能的面向。

Amabile(1983)創造力成分模式,最初是包含領域相關技能、創造力相關 技能、工作動機這三個成分,分別在創造歷程中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創造力相 關技能對於任何內容領域都可能會產生影響;領域相關技能指某一領域內共有 的所有基本技能,而不是歸屬於某一特定任務的技能;動機則位於最特殊的層 次,不僅會隨領域內特定任務而有不同,甚至對於某一特定任務也因時間而有 所差異(張世彗,2004,p.34)。

統整上述學者所提出的創造力教學行為內涵,約略可歸納為「支持鼓勵學 生創造力發展的教學態度或環境營造」,以及「討論、探究的教學方法」兩大部 分;也可以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量及教學環境的分類方式來作為創造 力教學的內容。而本研究就蕭佳純、涂志賢(2012)藉由 Amabile 的創造力理論之 三成份模式,編製教師創造力教學行為發展因素量表。依據理論基礎,分「教

26

學相關技能」、「創造力相關技能」、「工作動機」這三個層面來探討高學是國小 教師創造力教學行為。分述如下:

(一)教學相關技能

係指教師在教學活動時,所具備的知識及技能。包含教學計畫與課程發展、

教學策略與方法、教學環境與互動及教學評量與回饋。例如喜歡用各種方法,

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運用提問的方式,來引發學生多元的思考、能鼓 勵學生針對問題提出想法、提供新奇性和刺激性教材,培養學生勇於接受挑戰 的特質、採用適合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專注與好奇心、營造自由開放的學習 氣氛,以增進學生的參與動機、設計多元課程與教學活動,使不同特性學生有 適當表現機會、能引導學生由不同的角度與立場來思考、會依照學生的興趣來 設計或安排教學活動和能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方式等。

(二)創造力相關技能

係指對創造力的認知能力,引發新想法的啟發性教學能力及其它有助於創 造力方式的能力。包含喜歡運用比喻或類推等方式來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想像 力、能運用小組討論、腦力激盪等方式,來引發學生新奇的想法、會在小組教 學中鼓勵學生使用正向語言語其他成員溝通、會設計問題解決的情境,培養學 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知識、能依據學生的能力,指派適合且稍具挑戰性的作業、

對於學生們的討論,能給與建設性的回饋,而且在教學時,常常提出問題讓學 生思考和允許學生自由提問,即使可能不適切等。

(三)工作動機

係指教師從事創造力教學的內在動機,包含教師對於教學的福樂經驗,接

27

受挑戰以及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例如會仔細聆聽學生的問題、主動協助學生 克服失敗經驗,助其恢復自信心、從創教力教學工作中得到很大的滿足感、從 事創造力教學工作覺得很有趣、很投入、很有挑戰性和成就感、喜歡參加有關 創造力教學的進修研習等。

第三節 創造力人格特質與創造力教學之相

表2-5(續)

表2-5(續)

三、在研究結果上

本研究所關心的教師創造力人格特質的部分,可以發現到教師本身的創造 力人格特質與教師本身的班級經營效能,都有著正向顯著的影響。因此,在重視 創造力的社會中,多個研究些指出教師的創造力會影響著創造力教學的表現,因 此本研究期待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在創造力人格特質上是否有差異,及瞭解影響 教師的創造力人格特質之相關因素。

四、在背景變項上

個人創造力人格特質的有無或程度上的高低,絕非僅是來自於個人的特質 或天賦,也會受到環境因素所影響,進行探討探究相關文獻發現影響教師人格特

個人創造力人格特質的有無或程度上的高低,絕非僅是來自於個人的特質 或天賦,也會受到環境因素所影響,進行探討探究相關文獻發現影響教師人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