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學校、教師以及未來 研究之參考。

壹、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舉辦創造力相關的親子講座、建立教師共備學習社群,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高雄市國小教師男性在創造力人格特質的各層面皆高 於女性,而且在創造力教學層面中的工作動機得分最低。有可能在華人教育中,

一向強調孩子們要乖巧,對家長需言聽計從,尤其是女生,難免會扼殺了孩子的 想像力及創造力。若能多舉辦創造力相關的親職教育,藉由創造力活動增進親子 互動,並讓家長學習引導孩子培養創造力,讓家長們了解家庭是激發孩子們創造 力最早,也是最佳的場所。若是家長能孩子在和諧的支持性環境成長,重視與接 納孩子不同的意見,不立刻判斷,並鼓勵孩子們停、看、聽,多嘗試、探索及操 作,進一步鼓勵孩子們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把握這些原則,必能在孩子創造力 啟發埋下良好的種子,有利於教師日後創造力教學的實施。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全台灣唯一同時獲得Power教師、Super教師和師鐸獎 的三冠王得主王冠忠老師掛在嘴邊的話,感動所有人。他說:「1乘以無數次,還 是1;但只要多0.1,1.1只要成以7次,就大於2如果每位老師願意多做0.1的改變,

台灣的教育風景,絕對不一樣。」近年來在網路上也成立了許多教學共備的社團,

讓教師們有各提供創新想法,互相觀摩、學習的平台。因此,建議學校行政單位 在週三下午的進修,多安排與教學實務面相關的研習,給予教師更多接觸新議 題、新思維的機會,並將所獲得的知識進一步運用在教學上。這類的專業研習不 僅可讓教師互相交流教學經驗的機會,也可增進教師對各領域教學的想法或創意 教學,藉此在工作中尋找教學樂趣,延續對教學工作的熱忱。

125

二、支持教師創造力教學的行為,提供教師教學資源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雄國小教師創造力教學程度屬於中上,已具備實 施創造力教學的能力。許多文獻指出,良好的組織氣氛與內在工作動機都有 助於教師在創造力教學這條路堅持下去。有行政資源的支持與鼓勵,讓創造 力教學不再只是理想、口號。若是行政人員能主動發現老師的教學需求,而 且能提供所需的設備及資源,當整各學校都是教師的後盾,教師不在孤立無 援時,定能更全心的投入創造力教學。

貳、對教師的建議

一、調整個人心態與思考,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高雄市國小教師創造力人格偏高,代表具備創造力教 學的能力。創造力教育不是無中生有,必須有一些背景知識做基礎,所以教師必 須堆充實自己,解開心靈的束縛,讓創意思考更奔放。大前研一 (2009) 曾說過:

「專業,是你的唯一生存之道。」面對不斷變遷的教育環境,教師只有不斷地追 求新知,改進教學、充實自己的內涵,參與進修或教育相關研習,增進教學及輔 導的專業能力。當教師為教學活動注入新想法,維持對教育工作的活力與熱忱,

即使面對新挑戰時也能從容面對。「從心重新」,主動熱情專業,拋開標準答案 的迷思讓想像力起飛。在班級教學中,運用學生團隊合作的力量,教學生創造力 的策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減輕教師的壓力,把學習的責任交還給學生。

二、善用行政資源,勇於展現自我,不再孤軍奮戰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兼主任的教師在創造力教學表現比較好,有可能是 擔任行政擁有較多的資源及空間來發揮。而華人傳統觀念都害怕樹大招風,因此 有好的想法也不容易表達出來,固守傳統的士大夫觀念,在同儕中害怕自己標新 立異。但教學工作不該是單打獨鬥,雖然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 久。所以教師與教師之間應該時常互相交流,不藏私的相互分享彼此的好點子與

實務經驗,讓教學變得愉快,讓上課變得快樂,如此一來必能帶動創造力教學的 風氣。

肆、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乃考量研究者居住地點及時間、經濟狀況等因素,因此本研究僅以高 雄市為範圍,以本市的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所以在研究結果與推論上有地域性 的限制。建議未來的研究可擴大研究區域範圍,增加樣本的豐富性,以增加推論 的範圍;也可針對不同地區的國小教師,抑或是國高中教師,進行比較性的研究,

探討其間的異同。

二、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係以國小教師創造力人格與創造力教學為主要變項,其中創造力人格 變項包含「嘗新求變」、「好奇想像」、「獨立挑戰」、及「興趣廣泛」等四個 層面;創造力教學變項包含「工作動機」、「創造力相關技能」及「教學相關技 能」等三個層面,此二變項範圍甚廣,本研究所定義的層面或許未能涵蓋所有的 層面,未來研究可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對此二變項之層面進行增減。

此外,在背景變項方面,本研究僅針對國小教師性別、年齡、最高學歷、教 學年資、學校規模、擔任職務進行研究,然而影響教師創造力人格與創造力教學 的因素仍有很多,未來研究或可增加一些不同背景變項,如:宗教信仰、薪資待 遇、通勤時間、有無子女等,故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增加其他背景因素做相關 性的研究。更進一步深入分析討論,以期能更完備地掌握確實的影響因素。

127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以教師自陳量表方式調查教師創造力教學行為,所收集資料僅能反映

受試者自陳的主觀感受,不一定代表真實的教學行為,建議未來可進一步透過學 生的評量、或是教室觀察等方式更加客觀地測量教師實際的創造力教學行為。再 者,教師從事創造力教學行為的效果,亦即學生的創造力是否真的有所改變?也 有待進一步發展合適的量表工具或評估方法予以研究。最後,教師的創造力教學 行為本身是否能夠被增強或訓練?學生是否會因此而更有創造力?。因此,為了 更瞭解研究對象的真實內在感受,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質量並重,輔以訪談法、

個案研究、觀察法等質性研究方法,使資料蒐集更多元性,讓研究結果能兼具量 化與質化的支持,更符合真實的情境,也更具參考價值。

12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1984)。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創造性體育課程實驗報告。創造性教學資 料彙編,1-12。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社。

王心玫(2009)。幼兒園園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王佩雯(2014)。創意角色認定、工作動機及創造力教學技巧與創意教學行為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王俐珍(2010)。 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質、思考風格與創 造力教學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朱彩翎(2008)。教師創造力教學信念與創造力內隱理論之發展及其關係(未出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家碧(2011)。創造人格特質在自我效能與內在動機對國小健體領域教師創意 教學之探析。育達科大學報,29,1-16。

吳肇賢(2004)。國民小學級任教師人格特質、領導技巧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研究,15,17-42。

台北市:教育部。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研究,15,17-44。

吳靜吉、李慧賢、陳淑惠、郭俊賢、王文中、劉鶴龍(1996)。創新行為量表之 編制與修訂。未出版。

吳靜吉、林偉文、林士郁、王涵儀、陳秋秀、曾敬梅、徐悅淇(2002)。國際創 造力教育趨勢及其對我國創造力教育的啟示。學生輔導,79,81-97。

呂珈嬉(2016)。台北市國小教師知識分享、創造思考教學與班級經營效能相關 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李佳倫(2008)。國民小學教師創造性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偉俊(2011)。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影響國中小教師實施創造性思考教學態度 之理論模式。人力資源管理學報,9(3),1-17。

李華容(2013)。國小校長變革領導、情緒致力、創意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 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李慧芳(2000)。創造力 99 解析。設計學報,5(1),33-51。

杜宓容(2013)。創造思考教學活動對提升國小學童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步明道(2005)。航空公司人員創造力創造力人格特質、組織鼓勵及主管支持與 創造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林珈夙(1997)。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學校 效能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偉文(2006)。樂在其中的創意教師: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福樂經驗與創意教 學之關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19(2),111-128。

林碧芳(2004)。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與創意教學行為的結構方程模 式之檢驗(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林碧芳、邱皓政(2003)。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的自我效能感-從概念到評鑑工 具的發展。九十二學年度 師範學院教師學術論文發表會。台南市:國立台 南師範學院。

林鎂絜(2007)。幼兒園園長創意人格特質與其創新經營理念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麗娟、洪久賢、洪榮昭、蔡長艷(2007)。影響教師創意教學因素之研究-以 綜合活動領域為例。師大學報,52(2),49-71。

林耀榮、林國楨、劉秀嫚(2009)。學校組織創新經營與教師創造力教學行為關

林耀榮、林國楨、劉秀嫚(2009)。學校組織創新經營與教師創造力教學行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