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創造力與創意初探

本節將探討創造力以及創意,並嘗試建構本研究理論依據。

壹、創造力探究

吳靜吉(2005)指出「創造力是可以訓練或激發的」。我們可以從培養好奇心開 始,進而追蹤興趣、跳脫框架、突破慣性思考到放鬆等,來進行訓練,試著改變自 己的心向。以下將對創造力定義、創造力 4P、影響創造力表現的向度、創造力的系 統取向以及 Amabile 脈絡理論簡述之,並以 Amabile 脈絡理論作為本文主要理論依 據。

一、創造力定義

張氏心理學辭典(2000)認為「creativity」一詞可解釋為「創造」、「創造性」、「創 造力」,指在問題情境中超越既有經驗,突破習慣限制,形成嶄新觀念的心理歷程;

不受成規限制而能靈活運用經驗以解決問題的超常能力,以上兩種解釋,其相同之 點是均將創造視為解決問題的心理活動。

美國心理學家 J.P.Guilford 認為,擴散性思考乃是人類創造力的基礎。創造力的 組成包括四個因素:

1、流暢性(fluency):心智活動流暢,能在短時間內表達較多的觀念,使用較多文字,

產生較多聯想等。

2、變通性(flexibility):思考方式變化多端,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獨創性(originality):行為表現超常,對事物處理能提出超越意見,對疑難問題能 提出獨特見解。

4、精密性(elaboration):慣於深思熟慮,遇事精密分析,力求臻於完美周延的地步(張 春興,2000)。

毛連塭(1994)則將中外學者對創造力的概念歸納為八類:

1、主張創造乃是創新未有的事物,這種能力謂之創造力。

2、主張創造乃是問題解決的心理歷程,所以創造力也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主張創造是一種生活方式,能夠具有創造性生活的能力就是創造力。

4、創造是一種能力,也就是創造力。

5、創造是一種思考歷程,在思考過程中運用創造力,在思考結果表現創造力。

6、主張創造是一種人格傾向。具有創造傾向者更能發揮其創造力的效果。

7、創造力乃將可聯結的要素加以聯合或結成新的關係。這種能力即是創造力。

8、綜合論:主張創造是一種綜合性、整體性的活動,而創造力乃是個人整體的綜合 表現。

二、創造力 4P

以下將從創造者人格特質(personality)、創造歷程(process)、產品(product)、環境 (place),探討創造力的 4P 與本研究的關連。

(一)創造者的人格特質(personality)

郭有遹(2001)認為創造產品及創作過程與創造者的人格有關。

Csikzsentmihalyi (1999) 研究 91 位傑出創造者之後,提出創造性人格為「十項複合 體」,認為創造性人物具有以下特質:

1. 往往精力充沛,但又經常沉靜自如;

2. 向來聰明,但同時又有點天真;

3. 結合遊戲與紀律,或責任心與無所謂的態度;

4. 思考是想像與幻想以及有現實的根底,兩者的互相轉換;

5. 兼具內向與外向的傾向;

6. 具備不尋常的謙卑與自豪;

7. 跳脫男性「陽剛」與女性「陰柔」的性別刻板印象;

8. 比較叛逆而獨立;

9. 對自己的工作很熱情,又能極為客觀;

10. 開放與敏銳經常使他們陷於悲喜交雜之境;

而國內學者陳昭儀(1990)提出發明家的人格特質包括:1.創造力及想像力;2.

情緒穩定;3.自信;4.力行實踐;5.樂觀進取。

構成創造力所需的人格特質:1.堅持毅力;2.對曖昧不明的容忍;3.對新經驗的 開放態度;4.個人主義;5.冒險傾向;6.精神病質(psychotisme)。( Lubart,2003;引自 蔣國英譯,2007)

Sternberg 及 Lubart (1995)引用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有一個新想法的 人是怪人,直到這個想法成功以後。」實踐新的想法需要勇氣,也需要執行力。欣 欣家族的夥伴們因有「易子而教,共同學習」的相同理念,又懷抱對親子教養的熱 忱,組成了欣欣家族社群一起教養孩子。

(二)創造歷程(process)

Rosner 及 Albert 主張創造力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創造歷程成為創造力研究

的核心之一(郭有遹,2001)。

Wallace(1926)主張創造歷程可分為四期:

1.準備期:界定問題、蒐集資料、連結新舊知識與經驗。

2.醞釀期:問題暫時擱置,但潛意識中仍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3.豁朗期:頓悟解決問題的關鍵。

4.驗證期:執行頓悟的觀點,並驗證其可能性。

陳昭儀(2000)指出傑出理化科學家會經歷以下創造歷程:1.靈感與動機;2.構

思、界定研究題目;3.思考推演過程;4.理論驗證與實驗設計;5.發表研究成果;而 在創造過程中,傑出科學家隨時觀察週遭事物、保持好奇心與想像力、整理累積之 知識發展理論、冥然直觀、質疑權威、細心求證且能善用聚斂性思考與擴散性思考。

(三)創造產品(product)

Sternberg 及 Lubart (1999)指出創造力乃是產生新穎、適當與有品質產品的能力;

新穎和恰當是創意的必要條件,而品質與重要性也對創造力很重要。

由此可見創造者創造的產品,必須是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而通常的價值評判 標準是由學門的守門員所評定。

(四)創造性的環境(place)

影響創造力發揮的要素中,「環境」是重要的一環。Sternberg 及 Lubart (1999, 2005)

指出創意是個人與環境互動的產物,創造力需要支持性及鼓勵創意的環境。

Amabile 於 1988 年指出有助於創意的環境因素為充裕的時間、充足的自由、充 分的資源、工作具挑戰性、適度的壓力、管理得當、充分的鼓勵、認同與回饋等,

而有害於創意的環境因素為限制太多、資源不足、缺少時間壓力、自滿於現況、管

理不當等(陳文玲,1999)。

欣欣家族的夥伴們願意花時間設計活動,陪孩子,而舉辦的活動是自發的,教 育體制外的,有足夠的自由,實踐心中所想的活動。

三、影響創造力表現的向度

Sternberg 和 Lubart(1996)發現之前多數創造力研究都是採取單一向度,選定某 一個面向而略過其他;而 Feldman(1999)綜合 Csikszentmihalyi (1988)、Simoton (1988)、Gardner (1993)、Sternberg 及 Lubart (1996)等人的研究結果指出,把創造力 研究主題孤立為單一向度的傾向,已經造成了研究結果被扭曲的效應。

近期的研究趨勢亦將創造力視為一種多向度的構念,而創造性的成就即代表這 些向度的交互作用或匯合(Gardner, 1983, 1988, 1989, 1993; Sternberg & Lubart, 1996)(李乙明、李淑貞,2005)。

表 2-1 創造力的向度及其發展來源(引自《創造力 I 理論》,p.231)

向度 發展來源

認知歷程 認知發展

社會/情緒歷程 社會/情緒發展

家庭 家庭動力,遺傳

教育/準備 教育,社會化

領域和現場 學科領域內容的歷史

社會/文化影響因素 人類學、社會學

歷史影響因素 歷史,演化

四、創造力的系統取向

Csikszentmihalyi (1999)提出系統取向(system approach)的創造力理論,認為創造 力是由個體(individual)、領域(field)、學門(domain)三者交互作用而產生。而當中,「個 體」包括人格特質以及背景相關因素,一個人人格特質的形成,必定受到環境的影 響;「領域」指的是各專業領域的知識,是創造力的必要元素,文化(親職教育)就是 由各個領域組合而成,當一個人會在一個領域中做出改變,一種隨著時間傳遞下去 的改變,就是創造;「學門」則指專業領域的篩選及接納機制,即所謂「守門人」

(gatekeeper)角色,而社會則是各個學門的集合。

圖 2-1 創造力系統觀

資料來源:Csikszentmihalyi (1999)

個人 Individual

個人背景 Personal Background 學門 Field

社會 Society

文化 Culture

領域 Domain

選擇新穎 傳遞信息

激勵新穎

在針對「個體」的論述中,Csikszentmihalyi 針對個人背景、個人特質如何影響 創造提出相關的問題與假設。個體生長的背景環境、以及個體的人格特質交互作用,

影響了個體的創造力表現內在因素。從個體背景來看,個體生長的家庭、社會、文 化傳統,尤其是個體成長早期的環境,對於個體能否接觸到領域現場、學習與激發 創新,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個人是否具有與創造相關的天賦、利於創造力展現的人 格特質,則影響了個體在領域中的學習與發展。

表 2-2 與個人背景如何影響創造相關的問題與假設(引自《創造力 II 應用》,p.430)

‧ 家庭或社會有無多餘精力? 如果生存的物質條件太過嚴苛,孩子的 好奇與興趣不太可能得到鼓勵。

‧ 孩子成長的環境有無尊重學習與文 化的傳統?

民族與家庭的傳統,可能在引導孩子的 興趣上扮演重要角色。

‧ 家庭有無能力引介孩子進入領域? 文化資產(如家庭學習、學校教育)是孩 子在一個領域中發展專業知識不可或 缺的。

‧ 家庭有無能力讓孩子接觸現場? 指導老師、良師益友以及其他的人際關 係,常常是孩子發展的重要條件。

‧ 早期環境是支持維持現狀或創新? 邊緣化(社會的、民族的、經濟的、宗 教的)的人似乎比保守的中產階級更有 突破模式的動機。

五、Amabile 的脈絡理論

Amabile(1983, 1996)提出社會脈絡的觀點(creativity in context),此觀點以社會心 理學為基礎,探討創造力產生的歷程及其影響因素,其中歷程分為五階段:1.提出 問題;2.醞釀準備;3.產生反應;4.驗證反應;5.評價結果。而以下探討影響個人創 造力的三個核心要素,此三者在創造歷程中必須交互作用:

(一)工作動機(task motivation)

對工作的態度,從事某一工作的動機知覺,包括了特質(trait)與情境(state)兩層 面。特質性動機是個體對任務的最基本態度,是以個人過去對此工作的喜好、興趣 程度等作為參考的依據,是最原始的動機。而情境性動機則是個人察覺自己在從事 工作時的目的與原因;如果個人發現從事這項工作是受到外在的控制,這樣的限制 感會降低個體的內在動機。Amabile (1996)在此加入「社會環境」(social environment) 因素,因他發現最先影響個體工作動機的是社會環境因素。

(二)領域相關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

包括了特殊領域知識、必備的專門技能、領域相關的特殊才能。這些會受到個 人的認知能力、知覺或運作技巧、正式或非正式教育的影響。

(三)創造相關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

包括了合適的思考型態、啟發新創意的內隱與外顯知識、引導創意生產的工作 風格等。

圖 2-2 Amabile 的創造力脈絡觀點

在工作動機、領域相關技能、創造相關技能三者之中,工作動機牽涉到個體是 否願意持續的工作信念。而領域相關技能是創造的基礎,個體要產生創造力必須熟 悉該領域的相關知識、技能,才能引發高度的創意。

本文將以 Amabile 脈絡理論為視角,探究欣欣家族群體與個人的工作動機、領 域相關技能、創造相關技能,並厚實敘寫欣欣家族發展脈絡、以及訪談結果對話,

嘗試呈現欣欣家族創造力之展現。

貳、創意探究

如果我們稱讚一個人:「哇!你好有創意哦!」,那個被稱讚的人一定會非常開 心,這是一句正向且令人心情愉悅的讚美,會讓人覺得自己是有新點子,能展現跟

如果我們稱讚一個人:「哇!你好有創意哦!」,那個被稱讚的人一定會非常開 心,這是一句正向且令人心情愉悅的讚美,會讓人覺得自己是有新點子,能展現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