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卓越師資培育之學理依據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卓越師資培育之學理依據

卓越是一種概念,而師資培育之學理依據是指卓越師資培育所依據之科學上 的原理或法則。本節旨在探討卓越師資培育之學理依據,首先析論卓越之概念,

探討師資培育之理念取向,接著闡明師資培育的核心理念,最後再作統整歸納。

壹、卓越之概念

「卓越」是屬於抽象概念,追求卓越經常是許多國家政策發展的訴求,但對 於卓越卻少有明確之界定。就狹義的解釋而言,「卓越」有非常優秀、超越他人 之意。但 Barnett(1992)認為,「品質」可說是一種具融合性的術語(an inclusive term),而「卓越」則可說是一種具排他性的用詞(an exclusive term)。當我們使 用「卓越」此詞時,它所連結的不僅是「菁英主義」而已,還蘊含著一種階級

(hierarchical)體系的概念,一旦當某些人或機構被標上「卓越」時,同時也暗 示著總另有某些人或機構被標籤為失敗(failures)的意涵。Barnett(2000)認為,

一旦有人試圖具體說明其所謂的「卓越」內涵時,幾乎無可避免地,它就會引發 爭議不休的論辯。他指出,雖然有許多高等教育的半官方單位喜歡嘗試從自己的 角度來用一些規準或指標來界定「卓越」,並進行評量,但其所使用的這些規準 或指標都往往會導致不同意見的爭辯。換言之,在 Barnett 的看法中,「卓越」此 概念並無統一之共識,只是在追求卓越的旗幟下,政府經常採用量化的評估、效 率及產出等有關的規準或指標來對高等教育之成效進行評量。Morley(2003)曾 提出「卓越」可說是「平庸」的相反詞,強調「卓越」的結果,反而是無形中製 造了「平庸」(mediocrity)。

綜上所述,對「卓越」加以界定並非容易之事,它可以說是兩相比較下而得 的結果。若貼上「卓越」之標籤,代表著高人一等的成就表現,既是「卓越」就 代表著並非所有人皆能達到卓越之要求,因此凸顯了平庸的存在。

22

貳、師資培育之理念取向

師資培育指的是「任何培養中小學師資的教育活動」,綜觀各國之師資培育 學程,學程間之差異相當大,這些不同的師資培育學程之設計與運作是基於不同 師資培育之理念取向 (饒見維,1997),亦有學者稱之為「師資培育派典」(高 敬文,1992)。學者對於師資培育之理念取向各有不同見解。

饒見維(1997)認為師資培育之理念取向歸納為(1)人本取向:將教師與 學生置於教育歷程的核心,學習活動以學生興趣為主導。(2)師範取向:即為臺 灣傳統師資培育的主要理念取向,強調師資生的生活教育、人格修養及品格禮儀 之陶冶,對師資生施以順服、被動、統一的管理。(3)博通取向:強調培養出具 有廣博知識基礎的教師,理念相近於「文理教育」、「通才教育」、「通識教育」。(4)

學術取向:強調要培育出具有豐富學科知識的教師,教師常被視為「智能領導者」、

「有專門學問的學者」或「學科專家」。(5)實務取向:焦點集中在技藝精湛的 教師在教學中所展現的技巧、技術或藝術才華。(6)技術取向:主要目標在於培 育出能熟練的執行教學工作之教師。(7)社會取向:此理念取向帶有改革的社會 觀,積極的批判學校教育,一方面相信教育的力量能塑造新的社會秩序,另一方 面又認為學校已經變成保存社會既存的不平等工具。(8)省思取向:又叫「探究 取向」,強調培養師資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及意向,使他們能針對教學或教學情 境進行主動的省思探究活動。

吳清山(2006b)則是將師資培育之理念取向分為(1)能力本位師資培育:

其主要論點是將教學工作分析為簡單的組成成分,然後依此技術性的分析建立師 資培育學程,以培育師資。(2)知識本位師資培育:強調教學專業化端視教學的 表現,就像其他專業一樣,需要具備精熟的專門知識,而且能夠以智慧和倫理的 方式運用其知識。(3)省思實務師資培育:認真思考個人、自己的經驗,在專業 的教練指導下,應用知識到實務上,可用於職前教育和在職進修。(4)標準能力

23

師資培育:經由能力本位、知識本位和省思實務的師資培育而慢慢發展出綜合性 的標準能力師資培育,主要包括標準、評量和能力建立三項要素,「標準」是此 系統中績效因素的一部分,同時也提供課程設計的依據。「評量」是第二績效責 任要素,用來測量標準的達成情形。「能力建立」是課程是否符合標準的情形,

亦包括課程資源、設計、執行和評鑑等因素。

參、師資培育的核心理念

吳清山(2006b)認為師資培育的核心理念包含專業素養、品質卓越、公平 正義、倫理道德和績效責任等五項,其中更以專業素養為主軸。茲將各核心理念 分述如下:

一、 專業素養

「專業」是師資培育最重要的理念,教學需要專門的知識和能力,Peters 提 出教育三規準: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其中「合認知性」是指在認知 的過程中旨在求真,辨認事實,對認知的原理原則要能洞察與了解,若教師專業 素養不足,便無法落實。況且師資培育機構未能有效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成效流 於空談,社會大眾也會質疑師資培育機構存在的必要性。

二、 品質卓越

「品質卓越」是指一種產品或服務能夠符應或超越顧客的期望或需求,而且 具有完美和精緻的意涵,它代表著一種價值,也象徵著尊嚴,有了品質卓越,才 容易獲得肯定(吳清山,2006b)。師資生需經由通過教育實習與教師檢定考試,

認證之後取得資格,於此其提供教育服務的品質即有一定水準。現今社會變遷日 新月異,師資培育機構關於教育專業的培養若未隨著時代趨勢而有所變化,師資 生的教職競爭力將會下降,因此師資培育的方式、內容需視情況有所更動,以求 品質越發卓越,社會大眾亦會肯定教育人員的努力。

24

三、 公平正義

政府應本著正義原則制定相關教育法令、設計公平教育制度,保障個人教育 權利的平等。師資培育機構亦應建立學生公平正義價值觀,使其將來服務學校,

能夠重視學習弱勢者或經濟弱勢者的學習機會,不會給予學生差別待遇,公平對 待每一位學生,此是師資培育所應強調的重要且基本的理念。

四、 倫理道德

教育是良心事業,教育工作者心中應存著一把尺,時時衡量「倫理道德」準 則,來規範自我工作行為。因此,師資培育課程應將「教師倫理學」列入課程修 習的一部分。

五、 績效責任

「績效責任」指的是個人或團體對於行為或工作負責的狀態與表現,就其表 現過程,經適當評估之後,給予適當獎懲,以示鼓勵或要求改進(吳清山、黃美 芳、徐緯平,2002)。教育部推動的「退場機制」即是績效責任的應用,師資培 育機構本身或師資生表現未符理想或欠佳者,應使其退場,此舉令師資培育機構 面臨衝擊。因此,未來師資培育機構必須改善和強化體質,力行績效責任制度,

才能在處處危機之中,立於不敗之地,品質亦更為提升。

此外,吳清山(2006b)認為培育優良師資素質策略應有下列五點:一、確 立標準本位師培政策,培育具有專業素養教師;二、提供獎助學金誘因,鼓勵優 秀學生加入師資培育行列;三、強化師資培育課程與教學,符應培育優良師資目 標;四、落實教育實習制度,有效培養師資生專業知能;五、繼續辦理師資培育 評鑑,有效控管師資培育品質。

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內容與上述之策略大多符合,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內容 有規定卓師生的成績標準、證照與所應具備之能力;每個月提供卓師生 8000 元,

25

具獎學金之誘因微調師資培育課程,增強卓師生教職競爭力;提供許多機會進入 教學現場實習;執行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之師培機構須定期提出成果報告,以供 評鑑。

師資培育之理念取向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亦是各種組成人員、脈絡、信 念所相互作用之產物,為因應不同時期、時代背景之需求而有其不同的師資培育 方式,由此可知師資培育存在著差異性與發展性。從前文可以看到,師資培育發 展至今,開放多元化師資培育管道後,遇到許多瓶頸,流浪教師過剩、師資生素 質降低等,為了解決目前師資培育的困境,教育部進而推行此政策並命名卓越師 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有其用心之處。

26

第四節 卓越師資培育之相關研究

關於國內卓越師資培育的相關研究,因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是國內第一項針 對提升師資培育品質的政策,在此之前尚無其他相關研究,故省略國內卓越師資 培育之相關研究,轉而探討國外有關卓越師資培育計畫之研究。

本節旨在探討國外有關卓越師資培育計畫之研究,首先探討以美國非營利機 構推行的「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計畫,接著討論英國仿效「為美國 而教」所推行的「教學優先」(Teach First),兩者皆以培育優良師資與消除教育 不均等之現象為立足點。

而美、英兩國對卓越師資培育所提出之計畫,與臺灣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最 大不同之處有二:第一,負責之組織性質不同,臺灣是由政府主導,而美、英兩 國則是由社會組織自行規畫並執行,其中美國是由非營利機構推行,而英國則是 由企業聯盟發起;第二,最終目標不同,臺灣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最終目標是在 於提升教師素質,而美國、英國則是在於消除教育不均之現象,但仍有提升教師 素質之理念存在。而臺灣、美國、英國這三項計畫皆有提供獎學金給予參加培訓

而美、英兩國對卓越師資培育所提出之計畫,與臺灣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最 大不同之處有二:第一,負責之組織性質不同,臺灣是由政府主導,而美、英兩 國則是由社會組織自行規畫並執行,其中美國是由非營利機構推行,而英國則是 由企業聯盟發起;第二,最終目標不同,臺灣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最終目標是在 於提升教師素質,而美國、英國則是在於消除教育不均之現象,但仍有提升教師 素質之理念存在。而臺灣、美國、英國這三項計畫皆有提供獎學金給予參加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