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背景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背景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的背景,分四節進行探討,依序 為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背景、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分析、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學理依據、國外卓越教師教育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背景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誕生,是由於我國目前之師資培育制度自開 放多元化之後所面臨的問題,如師資供需失衡、師資生素質下降,促使教育部進 行師資培育政策之調整。因此,本節將分別以多元化師資培育制度之瓶頸與師資 培育政策調整進行探究,藉以了解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背景。

一、 多元化師資培育制度面臨瓶頸

1994 年《師資培育法》實施之後,師院與一般大學皆擁有了培育師資的管道,

師資培育邁向多元開放,目的是希冀藉由擴大師資培育管道,提供非師院生成為 教師的管道,師院畢業生就業市場競爭壓力變大,進而提高優良師資之專業素質。

《師資培育法》造成的影響既深且廣,其雖增加學校選擇優良師資的機會,但缺 乏妥善規劃的後果則是帶來許多危機與瓶頸(沈翠蓮,2004;翁福元,2008;張 茂源,2005;賴清標,2004)。

1994 年 2 月總統公布《師資培育法》,設有教育院、系、所或教育學程之大 學校院得以招收師資生,但仍須訂定相關法規配合方能辦理。因此,教育部根據

《師資培育法》,於 1995 年訂定《大學校院教育學程師資及設立標準》,作為各 校申請設置教育學程之依據,故 1995 年才可算是多元化師資培育政策正式啟動。

根據教育部資料統計,1995 年(84 學年)師資培育各階段之總數量為 9,719 人,至 2004 年(93 學年)師資生已增加至 21,805 人(教育部,2008),由以上 資料可得知,九年中師資培育人數成長為兩倍多,人數增加速度相當驚人。師資

8

培育多元化之後,各大學校院紛紛設立教育學程,導致師資生人數急驟增加,應 屆畢業生大量進入教育職場,由於教師缺額有限,導致許多準教師擔任教職機會 減少,加上少子化現象的產生,教育界開始感受到師資培育供需失調的嚴重性。

2004 年 10 月教育部長杜正勝向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提出「中小學師資供需與流浪 教師問題」專案報告,該報告中指出:1994 年 2 月公布《師資培育法》、86 學年 度依新制核發教師證書以來,核發的教師證書累計約十萬張,這些取得教師證書 的人,獲聘為正式教師人數約七萬人,顯示取得合格教師證書卻未得到教職的流 浪教師,累計約三萬人(引自吳清山,2006a)。

我國多元化師資培育政策造成的問題,主要有「中小學教師供需失調」、「教 師素質下降」兩大問題,分述如下:

(一)中小學教師供需失調

目前師資供需仍有不平衡現象,我國整體人口出生數呈現逐年遞減現象,由 內政部戶政司臺閩地區歷年人口總數統計資料,可得知全國各縣市國民小學一年 級新生入學人口變化趨勢(教育部,2009),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全國國民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人口變化趨勢 學年

度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新生

入學 人口

291,267 281,304 247,442 234,603 203,076 213,324 206,292 203,311 資料來源:整理自「師資培育」,李奉儒,2009,中華民國教育年報,97,頁 269。

由表 2-1 可知,整體新生入學人口變化呈負成長趨勢。「少子化」現象持續不 斷地衝擊學校教師聘任和學校經營生存,減班和教師超額問題以及各類師資生面 臨就業困境皆不容忽視。

9

97 學年度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辦理的教師甄選,如依據學校階 段加以區分,其報考人次、甄選錄取人次、平均錄取率如表 2-2 所示。

表 2-2

97 學年度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辦理教師甄選之錄取率

資料來源:整理自「師資培育」,李奉儒,2009,中華民國教育年報,97,頁 269。

由表 2-2 可知,教職市場競爭激烈、錄取率低、一職難求、儲備教師仍待業 中。

徐聖堯與楊靜利(2004)以現有師資培育人數為基礎,推估 92-102 學年度國 小教師供給量與需求量,結果如表 2-3 所示。

學校階段 幼教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中職 普通學科

高中職 職業學科

特殊教育 類科 報考人次 4,511 29,155 37,298 33,226 4,031 1,345 錄取人次 98 472 1,472 721 234 48

錄取率 2.17% 1.62% 3.95% 2.17% 5.81% 3.57%

10

11

教師、兼課教師或未具合格證之教師,各縣市停辦教師甄試,中小學代理代課教 師充斥,造成流浪教師之情形(教育部,2009)。教育部為因應少子化現象造成 儲備教師過量的問題,採取維持多元儲備培育政策並「不保證就任教職」之措施,

故目前很難吸引優秀學生以教師為優先選擇;另外,有些大學則停辦幼稚園、小 學、中學等教育學程,未來學校可能面臨優質師資斷層的問題。

(二)師資生素質下降

師範畢業公費生雖具有就業保障,但張春興(1991)認為公費生畢業後皆由 政府分發實習與服務,缺乏求學謀職的動機,不利於心智發展。公費制度雖有其 問題,但許多優秀人才是基於公費制度之保障,才願意投身教育界。教育部中部 辦公室資料顯示,以國小公費生分發為例,全國公費分發人數從 2006 年 865 人 到 2009 年降到 100 人。98 學年度錄取的公費生也只剩 48 名(教育部,2009)。

入學成績顯著優異的公費生人數日漸稀少,是否會影響師資素質實值得深究(林 志成、張淑玲,2010)。

彭煥勝(2007)指出,師資培育政策的開放多元化有助於優質的人力資源投 入教育界,然而,多元化師資培育制度所造成的師資供需嚴重失調,卻讓教育大 學的教育系所成為高中畢業生選填志願時的冷門科系,學生來源素質下降,這對 於未來幾年後的教師素質將是一個重大的危機警訊。

陳翠華(2008)認為,師資培育多元化所引發的師資儲備量過剩的問題,造 成學生選填教育大學的意願降低,使教育大學無法吸引優秀的學生,終將導致教 育大學畢業生素質日益降低的危機。

優秀的高中畢業生願意投入教育界,原本誘因有二:一是就業保障,二是津 貼補助。如今待業教師多,公費生名額逐年減少,即使就讀教育系所修完教育學 程學分,通過教師檢定,畢業後仍不保證就業,教師甄試如同窄門一般難以進入,

12

種種原因使得教職不再如過去一般為熱門行業,視師資培育系所為熱門科系,師 資生入學程度逐漸低落,未來投入教學現場的師資素質亦值得深思。

(三)教師素質下降

師資培育多元化,是為了提升教師的素質,但是多元而盲目開放的結果,教 師的來源、師資培育機構的素質讓人感到擔憂(張鈿富,2002)。根據《大學設 立師資培育中心辦法》,每學期修習教育專業課程學分數之上限及修業期程等相 關規定,由各校擬定,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但很多大學對於每學期修習教育專 業課程分數之上限及修業期程不作限制,以致於不少學生在一年內就修完教育學 程(楊景堯,1996)。師範學生修了二至三年的教育學分,一般大學學生只要密 集修個一年,一樣可以取得教師資格。教育學分淪為營養學分,各大學亦如同學 店一般,不斷培育出一批批具有教師資格的學生,如此一來不但降低教師素質,

亦使得流浪教師的社會問題更加嚴重(劉妙真,2005)。

張鈿富(2002)認為大量開設師資培育的結果,許多新設立的技術學院亦設 立教育學程,此一作法值得商榷。畢竟師資培育機構的學生需要有相當程度之水 準,基本上,進入師資培育機構的學生素質不應低於傳統師範體系的水平,如此 才能符合師資培育開放的理想。

多元化師資培育政策的實施,原本是想藉由開放市場來提升競爭力,期望中 小學師資素質能夠有效提升,然而,實際情況卻與政策目標背道而馳。王聰輝

(2005)針對中小學校長進行師資培育多元化成效的意見調查,結果發現:整體 而言,中小學校長對於師資培育多元化之成效並不滿意,其中有關「教師素質」

的成效最不滿意,特別是在教師的「專業精神與態度」方面。

13 1,964 人(吳清山,2006a)。不論是對於教育大學或者一般大學師資培育人數的 減縮,皆顯示教育部對於師資培育政策已經進入管控時期,抑制師資培育供需失

14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開放多元化師資培育管道所帶來的問題,在在顯示 亟需政府有所作為。師資培育現存的困境有中小學教師供需失調、師資生與教師 素質下降以及公費生名額數減少是否影響師資素質等問題,教育部除了要控管準 教師「數量」,也要提升其「素質」。數量控管的問題,教育部已於 2005 年開始 進行師培生減招的政策,而提升教師素質則是推出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來因應,

期許師資培育「質」與「量」的困境都能有所改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