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分析

本節旨在對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以政策分析之步驟進行分析。首先 針對教育政策分析之意涵作說明,接著進行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政策 分析,以深入了解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之內涵。

壹、教育政策分析之意涵

教育政策由教育本質、教育目的及政策意義加以歸納,則教育政策係指在教 育情境中,受教育主體或社會大眾對教育體制運作不滿,或教育體制無法提供各 項教育服務,因而讓教育主體或社會大眾感到困擾、不安,或者教育運作與教育 目標和價值有相對性的差距時,政府及其他社會團體所必須進行作為或不作為的 活動,以解決問題,達到教育目標的歷程(張芳全,2004)。

國內學者吳政達(2002)認為教育政策分析是指對教育政策的形成、執行與成 效加以系統化的研究,以累積教育政策相關知識,俾助於教育政策問題的有效解 決。而張芳全(2004)認為教育政策分析是在教育情境下,運用社會科學的研究方 法與問題解決技術,來解決教育制度或教育情境中的問題,最終的目的在達成教 育目標。

綜上所述可知,教育政策分析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其以社會科學之研究方法 與問題解決技術,對於教育政策的形成、執行、結果加以系統化的研究,蒐集教 育政策的相關資訊,並解決當時之教育問題。

貳、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政策分析

一項教育政策的誕生必有其過程,按照 Anderson(1979)的分法,政策制 定的過程包括五階段:問題形成(階段一)→政策形成(階段二)→政策採行(階 段三)→政策執行(階段四)→政策評估(階段五)。而 Portney(1986)則是將 上述政策制定五階段組成「決策循環圈」,其認為問題的形成影響政策的形成,

16

政策形成之後的政策採納、政策執行與政策評估形成循環,如圖 2-1 所示。

圖 2-1 決策循環圈

資料來源:Portney, K.E.(1986). Approaching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policy and program researc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教育政策的制定過程包含一系列經過規畫、組織的行動,張芳全(2004)認 為政策分析的步驟大致分為:(1)政策問題確定;(2)政策議題設定;(3)政策 議程審議;(4)政策問題研究;(5)政策研究轉化可行方案;(6)政策備選方案 選擇;(7)教育政策推介等七個步驟。本研究依上述步驟來進行卓越師資培育獎 學金試辦計畫之分析,唯略過「政策備選方案選擇」,因為一項政策方案的推行,

在決策的過程中,應有數項備選方案可供選擇,而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已是確定 推行之方案,從文獻中無從得知是否有他項備選方案,故此省略,其餘分述如下。

一、 政策問題確定

教育政策之問題有幾項特點:1.學生及教育人員為主體;2.具有時代背景,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問題;3.教育政策問題可能無法具體呈現,但是可以經過專 業人員及過程進行建構與認定;4.教育政策問題複雜,影響因素多元;5.它是「公 眾的問題」,非「個人的問題」。

階段一:問題形成 階段二:政策形成

階段三:政策採納 階段四:政策執行

階段五:政策評估

17

教育部(2006a)《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教育對策》文章中,對於師資培育的 因應策略與配套措施中提到於 2006 年研訂推動「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卓越 師資獎學金計畫屬於方案二「協助師範/教育大學轉型發展」裡,於其細項下,屬 層面一「師資養成」的其中一項目標「維持並強化師範/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之特色 及師範教育功能」。在《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教育對策》中提到,臺灣人口結構 變遷,變遷內容為少子化影響造成學齡人口減少、外籍配偶增加,導致臺灣社會 人口結構多元化、高齡化時代來臨,為此,政府推行了一連串的政策以因應人口 結構變遷產生的問題。

人口結構變遷對臺灣教育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甚遽,其中以少子化所帶來的影 響最為嚴重。在國民教育方面,出生人口日漸下降造成國小新生有明顯減班之現 象。師資培育方面,少子化現象衝擊到教師編制數,教育部預估,民國 102 年 與 94 年相比,國小教師將減少 28,479 人,而且自 1994 年由一元計畫制轉向多 元儲備制之後,師資培育數量快速增加,臺灣師資儲備量充足,惟需適量調節。

除此之外,師資培育素質尚待提升,原因如下(教育部,2006a):

(一)師範、教育大學轉型的挑戰

師範大學、教育大學面臨新制師資培育制度多元開放壓力之下,優勢不再,

教育系所學生不如其他教育學程或教育學分班的學生另有專長,若其未能謀得教 職,轉換職業跑道的難度更高。況且傳統師範校院如今面臨學校規模小、同質性 高、歷史包袱沈重、高等教育擴充快速、國家財政困難等窘境,因此,師範、教 育大學面臨內外環境壓力,要想成功轉型發展,學校必須自主積極努力,尚亟需 政府積極協助與輔導。

(二)以師資培育中心評鑑落實保優汰劣之必要性

「師資培育中心評鑑」是確保師資培育「專業化」、「優質化」的重要一環。

為了因應師資供需不均之情形,並建立師資培育中心之退場機制,評鑑目的由改

18

進導向(improvement- oriented)轉變為對師資培育中心辦學績效品質控管之績效 責任導向(accountability-oriented),以落實保優汰劣。

(三)教師資格檢定篩選功能需不斷檢討調適

師資品質之提升,除了健全職前教育課程之外,更有賴於教師資格檢定制度 把關,使師資培育管道多元化後師資培育素質與品質管制,維持應有水準。

二、 政策議題設定

為了因應前述師資培育所遭遇之問題,教育部(2006a)朝著以下幾個方向 努力,分別為(1)維持多元儲備培育政策,宣導「不保證就任教職」、(2)評估 調節師資培育數量,落實「適量儲備」、(3)提升師資培育之競爭力,邁向「優 質培育」與(4)適當的教師離退機制,並且研訂推動「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

三、 政策議程審議

政策議程審議是指一個公共問題成為論題,引起社會注意,進而被政府機關 採納,列入處理解決議程的整個過程。教育部依據行政院指示,研擬規劃《中小 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並結合教育部相關部門、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及研習 中心、各師資培育之大學、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教師、家長團體等相關單位,

協力推動。為規畫《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教育部中教司、高教司、技職 司、國教司、人事處、教研會及中部辦公室等單位共同籌組工作小組,定期召開 研商會議,並適時召開各主政議題諮詢會議,蒐集各界意見並取得共識。

除此之外,教育部亦召開說明會,加入全國教師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及地 方政府代表之意見,經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完成《師資培育素質提 升方案》(教育部,2006b)。該方案內容有九項行動方案,分別為(1)建立標準本 位師資培育政策;(2)協助師範/教育大學轉型發展;(3)規範師資培育之大學績

19

效評鑑與進退場機制;(4)增強教育實習效能;(5)健全教師資格檢定制度;(6)

建置師資人力供需資料系統與督導機制;(7)提高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師資學歷;

(8)強化教師專業能力;(9)推動表揚優良教師與淘汰不適任教師機制。

四、 政策問題研究

依照 Anderson(1979)與 Portney(1986)的方式,「問題形成」應是政策制 定過程的第一階段,與張芳全認為的教育政策分析的第一步驟「問題確定」相呼 應。「政策問題研究」是指針對教育政策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可能之解決管道,

《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教育對策》即是教育部所進行的教育政策問題研究,我們 可以得知卓越師資獎學金計畫的產生,追溯至初,即在教育部(2006a)《因應人 口結構變遷之教育對策》內說明臺灣少子化現象漸趨嚴重,影響造成學齡人口減 少,導致師生比例失衡,流浪教師越來越多。師培生未來畢業擔任教職的困難度 越來越高,公費名額也越來越少,在誘因漸少的情況下,優秀高中學子選讀教育 科系的意願逐漸降低,政府為了因應人口結構變遷產生的問題,則依據該報告內 容集思因應對策與具體可行之方案。

五、 政策研究轉化可行方案

張芳全(2001)教育政策執行最重要事項之一,是要擬訂完整的施行細則及 確定權責機關。擬定完整的施行細則是將抽象的教育政策,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教 育政策方案。法規中的施行細則、辦法、要點、規則和規程等,是讓教育法規具 體化、明確化、可行化、可量化、期程確定,以及可衡量的表現。同時對所需人 力、經費、設備及所要執行流程有明確規定。

當教育政策問題確定並進行政策問題研究之後,接下來就是擬定具體可行之 方案,《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正是將上述之政策問題研究轉化成可行之方

20

案,其目標明確、期程確定以及可衡量之表現。

六、 教育政策推介

Dunn(1994 )指出,政策推介可以使分析者產生未來行動的方案。因此,

它的價值在於個體、團體或是社會整體之中。張芳全(2001)認為推介政策需要 有先前的政策訊息及問題內容,並將未來的訊息轉換為政策行動,這些政策行動 將導致有價值的結果。政策推介過程中,將政策進行有價值的、可行的、具觀點 以及考量倫理觀點的宣稱,宣稱方式有單一選擇式的以及多元選擇式的。前者是 對於單一種方案、計畫或法案的宣示;後者是在眾多的政策、方案、計畫及發展 下,選擇一種方案。

教育政策推介(policy recommendation)是從教育方案中,選出可行、具體

教育政策推介(policy recommendation)是從教育方案中,選出可行、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