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質性研究目的在於發現,蒐集資料的過程本身並非終極目的,終極目的是分 析、詮釋以及呈現發現結果(吳芝儀、李奉儒,1995)。爰此,在分析資料之前,

研究者會將資料整理成文件並加以編輯。本節就「資料整理與記錄」與「資料分 析與詮釋」兩方面來說明本研究資料的處理方式。

壹、資料整理與紀錄

本研究主要採訪談及文件分析,文件來源是經由 D 大師資培育中心或卓越師 資生提供,或者蒐集教育部所公布之文件資料;訪談是將過程錄音並繕打成逐字 稿。以下就資料來源,分別說明處理的方式。

一、文件資料

文件資料以 D 大卓越師資培中心所提供的資料為主,將教育部卓越師資培育 獎學金試辦計畫之內容規範、D 大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與成果報告書、

相關公文、卓越師資生之學習歷程檔案等資料廣泛地蒐集;彙整分類與編碼說明 如下。

(一)文件資料依類別做好分類,加以代碼和編號後,再依頁碼順序呈現文 件資料內容。

(二)「文教」代表教育部相關計畫或公文;「文校」代表 D 大師資培育中心 相關資料;「文卓」代表卓越師資生所提供之學習歷程檔案。

(三)「文教 01-10」代表教育部檔案第一筆資料,引用資料始於第 1 頁;「文 校 95-1-9」則 D 大 95 學年度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第 1 筆資料,引用資 料始於第 9 頁;「文卓 5-1-3」表示第 5 位卓越師資生之學習歷程檔案的第 1 筆,

引用資料始於第 3 頁,其餘以此類推。

41

二、訪談資料

訪談結束後,將訪談的錄音內容完整轉譯成逐字稿,但不加進研究者的意見。

訪談記錄內容註明訪談對象、時間、地點和情境,將訪談內容以電腦 A4 格式繕 打成文字,交由受訪者檢視,確定訪談逐字稿正確無誤方引用於論文中。引用訪 談逐字稿的內容時,以大寫英文字母代表受訪對象的類別,A 表示是執行人員,

B 則表示是卓師生。再以數字表示受訪人代號、逐字稿內容之行數,例如「訪 A1-170~171」,訪 A1 表示資料引自 D 大第 1 位執行人員訪談逐字稿,後面號碼 170~171 則是指資料引用內容是訪談內容的第 170 至 171 行,其餘依此類推。

貳、資料分析與詮釋

質性分析是有系統的選擇、歸類、比較、綜合以及解釋的過程。初步資料分 析,是將一堆資料賦予意義的第一步。初步資料分析的策略有:組織資料,瀏覽 所有可能含有主題與類別的資料,並按順序編碼以便安置資料;尋找主題類別、

組型以及觀念;把規則以及意義寫成備忘錄;針對主題中已完成的部分,閱讀文 獻,以協助了解資料;為分析和研究資料,重新界定探究的焦點(王文科、王智 弘,2006)。研究者採用下列方式進行資料的分析和詮釋:

一、進行文件、訪談資料內容分析編碼

研究者將文件和訪談資料內容加以檢視,閱讀含有主題的資料,分析其意義 和範圍,找出與研究主題有關的重要敘述,加以分析編碼。本研究選用質性分析 軟體 Atlas.ti 進行編碼之工作,編碼方式為檢視該段逐字稿內容,以簡要的關鍵 字敘述並標記於段落右側。

42

二、發展主題類別

完成編碼之後,逐項比較、分類,將內容相近的資料歸為同一類別,並據此 發展主題類別。例如:執行人員對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的認知,D 大卓 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研擬,研擬計畫、活動設計、培育執行、評量考核 等四階段之實施情形、遭遇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以及對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 計畫之整體意見、期望與建議等。接著分別將同一性質之資料輸出放置於同一資 料夾中,並標明該資料夾之名稱。

三、依主題類別歸納研究資料

資料經過編碼分類後,依主題類別將各受訪人針對該題目回答之逐字稿內容 歸類,接著評估從不同資料來源、不同時間、不同對象所蒐集而來的資料之正確 性,運用三角交叉法進行比較、校正,並再次向訪談對象求證,以確定資料之正 確性。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