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南北貨消費空間的建構

第三章 迪化街南北貨的消費空間

第一節 南北貨消費空間的建構

一、 物:南北貨

迪化街最早是從清末時期的「中街」(現今歸綏街至民生西路之間的迪化街 一段)開始發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店面所販賣的商品是從中國福建等地海運而來 的食用雜貨,即所謂的南北貨,商品種類繁多,如香菇、金針、木耳、蘿蔔等的 乾貨,以及米、麵、油、粉、種籽、肥皂、蠟燭等的日常食用品皆屬之(吳密察、

陳順昌,1984:72)。

日治時期,隨著鐵路接續地完工,各地貨物除了利用水運的方式外,也可採 用鐵路運輸以增加貨運量,使得迪化街在當時成為全省南北貨的最大批發中心。

日本的治台政策是希望能切斷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依存關係,使台灣的貿易對 象轉向日本,因此只要是與日本之間的貨物往來,均屬國內的流通,無需繳交關 稅;而與中國的貨物流通則需負擔關稅。在如此政策影響之下,迪化街上的南北 貨行所販賣的商品幾乎為日本貨,如日本的小魚乾、干貝、鹹魚等等,只有少部 分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

訪問南北貨百年老店的老闆娘表示:

「日治時代,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前面都有甕,裡面就是賣糖啦、鹽啦,我問 我大嫂她說我們以前是有配給的,人家來買我們賣給人家,那時是空襲時代,

我們有賣糖、油、鹽那種東西。」(G1)

民國五十年代後,民眾生活水準提高,銷售的貨品種類趨向多元化,一些較 高級的食品如鮑魚、干貝等成為進口大宗。商品種類增多後,南北貨業者開始做 起中盤批發的生意,其販售對象以北部地區的傳統市場和雜貨店等零售商為主,

店裡的經營方式是由業務員負責出去跑生意,詢問零售店家所需要的商品,爾後 再幫忙送貨給店家。

「以前我們是中盤,因為菜市場都有零售商,所以都要好幾個店員去跑,南 港、三重、永和很多,我們就要去問人家你欠什麼東西,然後再由我們送過 去。」(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到了 1980 年代左右,社會跟隨著時代在變遷,許多大型百貨公司、超級市 場、便利超商、量販店等紛紛成立,其供應的初級商品與迪化街的南北貨有所重 疊,對這些南北貨批發商造成嚴重打擊(卞鳳奎,1994),也使得中盤商由原先 的批發陸續轉作零售的生意。

「現在菜市場沒有柑仔店啦、傳統市場都沒有啦,你小時候會跟媽媽去菜市場 買香菇幾朵啦、金鉤蝦啦,以前我們就是批發給他們,現在被量販店和超商取 代了,零售商都沒有了,所以現在很多都跑到迪化街來買,我們就慢慢轉作零 售,中盤差不多是全軍覆沒,都沒有了。」(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迪化街以前跟現在應該也沒有什麼不一樣,以前人潮比較多,我聽說以前全 省首要的食品大部分都來迪化街批,但是因為後來商業型態一直改變,現在大 賣場多,所以食品業就慢慢沒落了,才沒落到現在迪化街的大批發商食品業逐 漸減少,就是這個原因。」(迪化街上的中藥批發商 M3)

南北貨所販賣的商品,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清代的大稻埕為國內外 貨物的進出港口,使得迪化街順勢成為各式各樣商品交流的聚集地,買賣活動都 在這裡進行,也因此迪化街在過去被稱做「大街」,需要任何日常食用品就是到 這裡來購買。之後,隨著各地的港口及零售市場逐漸發展,也分散了消費市場,

迪化街轉而販賣較大宗、頂級的商品如鮑魚、干貝、魚翅等,店家此時也改以中 盤批發商的經營方式,負責批貨給大台北鄰近地區的零售商。而之後因為超商、

量販店等的興起,傳統零售商生意受到影響,因而數量銳減,對南北貨行也造成 衝擊,中盤商失去了下游的零售商後,轉而又開始做起零售的生意,在商品的品 項上也有所改變,多了一些冷凍食品如生干貝、生鮑魚、煙燻鮭魚等,以因應不 同的消費型態。

「我們二、三十年前也有賣那個寶島牌的泡米粉,也有賣冬粉,現在都沒有 賣了。現在就是賣乾貨啊,差不多這二、三年才有賣生的,生的就是冷凍的,

生干貝啦、生鮑魚啦,我們這種比較沒有季節性。」(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現在南北貨已經賣的很雜了,像丁香魚啦、魚脯,還有糖果啊、或是醬油、

豆皮、魚皮、金針、海帶、魚乾啦,這個都是啊,綠豆、紅豆、什麼豆,都 是在南北貨裡面啊。」(歸綏街上的中藥批發商 M1)

南北貨行販賣的商品受到時代及政策的影響而有所改變,連帶的也影響了店 家的銷售方式。

二、 地:空間分布

南北貨行在剛開始生意鼎盛時期,店家多是以初始店所在的「中街」(現今 歸綏街至民生西路之間的迪化街一段)為中心聚集,而「南街」(現今民生西路 至南京西路之間的迪化街一段)則多為布行及中藥行分布。在大批發賣場興起的 衝擊下,南北貨行生意已大不如以往,利潤變低的南北貨行有些因此直接歇業、

有些則搬遷至更北的「中北街」(現今涼州街至歸綏街之間的迪化街一段)繼續 經營,而空出來的「中街」店面則逐漸由利潤較高的中藥行所取代(黃麗珍,

2000)。

「以前南街那邊是屬於中藥店,中街這邊是南北雜糧店,有中藥也是一、兩 家而已,沒有這麼多家。南邊那個叫南街,這邊叫中街,北邊那個叫中北街,

南街大部分都是中藥店,就沒有我們這種南北貨的,那邊都沒有;這邊是南 北貨比較多,中藥店就兩、三家而已。現在南街都是漢藥店,他們利潤高啊,

所以他們就兼賣一些干貝啦什麼的,所以人家都改這樣,利潤比較多。」(訪 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差不多這二、三十年吧,以前中藥店賣這種南北貨的東西很少,以前我們 過年都忙得不可開交,擠得水泄不通的,我們的工讀生都要請十幾個人耶,

現在請三個、四個就綽綽有餘了,現在的工資提高、又量販店也很多,對我 們而言也蠻競爭的。」(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由於迪化街一段為狹窄的單行道,車輛通行方向是由南往北,相對來說,車 潮、人潮是南段多於北段,因此利潤較高的中藥行將南北貨行擠往租金較便宜的

「中北街」,中藥行則慢慢聚集於「中街」。因為中藥行的聚集,店家彼此競爭性 提高,除了靠販賣中藥材之外,有些店家也開始兼賣起不需要專業執照即可經營 的南北貨,以爭取更多散客的生意。而這個改變,更影響了北段南北貨行的生意,

中藥行位在人潮較多的前段,部分消費者可能會直接就近購買中藥行所販賣的香 菇、干貝、木耳等南北貨,就降低了繼續往北段走的可能性。

「我記得以前小時候,我們這邊有中藥店和南北貨,中藥店它一定是賣中藥,

它沒有賣南北貨,不會賣什麼香菇啦、魷魚啦、干貝啦、金鉤蝦那種,它們 都不會賣那種東西,現在每一家都有啊,所以現在你看迪化街南北貨,剩下 真正的南北貨剩下兩、三間而已,因為利潤很少,像中藥它都給我們價格壓 得很低,所以你看過路客不曉得都會跟他們買。」(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圖 3-1 迪化街南北貨行分布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根據實察資料繪製 南北貨

中街

南街 中北街

本研究調查的店家分布情形如前所述,目前南北貨行大多分布在迪化街的

「中街」、「中北街」及歸綏街和民生西路上,少部分則在民樂街(圖 3-1)。其中 迪化街、民生西路和歸綏街上的店家是以批發兼零售為主,店家將部分商品擺設 在騎樓,方便消費者逛選購買;越往北及越偏離主要道路的其他路段則以批發商 較多,如民樂街,因人潮較少、道路較寬敞,方便批發商的貨車上下貨物(圖 3-2)。

圖 3-2 南北貨行零售與批發店面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於 2012 年 5 月 11 日拍攝

三、 人:店家與消費者、店家與店家

儘管南北貨行目前的分布情形,是受到利潤好又兼賣南北貨的中藥行影響,

但南北貨行仍舊有固定客源來維持其收益,且大多數是以家庭主婦為主要消費者。

主顧們一部分是受到家庭養成的習慣,或親友的介紹而選擇固定的店家消費;另 一部分則是店家與消費者之間所建立的信任關係,店家秉持其信用,提供品質良 好的商品給消費者,而消費者則信賴店家對於商品品質的把關。

「我們就是靠主顧來買比較多,像我們這種百年老店就是要靠主顧,他們也 是一代傳一代,他們的孩子、孫子來買的也是很多。我們就講信用,我們的 東西就是好,而且主顧他們都知道,來就是找我們,不會去別家。你看我們 公司堅果類都放冰箱裡,非常重視品質,品質要好,雖然價錢貴一點,主顧 還是都會買,因為現在大家都很注重健康。…我們有一點是不能騙人,東西 哪裡來的就講哪裡,像香菇是埔里,以台灣的比較多,外面都是大陸的,我 們不會說賣大陸的,然後講說是日本的、韓國的,不可以這樣子。我們都會 老實跟客人講,主顧他們知道啊。」(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購買南北貨的六十多歲男性消費者:

「今天來買雜糧、乾貨回去吃,會固定選某幾家買,因為習慣了,而且他的 價格公道,以前媽媽他們就會來這裡買,印象就是這個地方比較新鮮啊,因

為以前都是批發的。」(C4)

迪化街南北貨的消費者來源主要以北部地區為主,少數外縣市從事餐飲相關 行業的零售商也會前來迪化街批貨。

「客人來源很多喔,當然是北部比較多啦,三重、板橋、永和、南港,那些

「客人來源很多喔,當然是北部比較多啦,三重、板橋、永和、南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