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迪化街消費空間的建構與再現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迪化街消費空間的建構與再現"

Copied!
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第四十一屆碩士論文. 迪化街消費空間的建構與再現. 指導教授:歐陽鍾玲 研 究 生:黃琬茜. 中華民國一Ο一年六月.

(2) 摘要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的「迪化街」老街在過去是全省南北貨、中藥和布匹等產業的重要批發 中心,至今迪化街除了呈現歷史的古蹟建築之外,這些傳統產業並沒有因為時代的演進而消失。 本研究目的為:(1)了解迪化街消費空間的演變;(2)分析迪化街消費空間的建構脈絡與律動過 程;(3)探求迪化街消費空間的形構與實踐的意義。透過實地觀察及半結構式訪談,了解從店 家、消費者及政府三方對迪化街的論述建構出迪化街消費空間,並且依據年、季、週、日等不 同頻率的消費律動來探求所呈現的迪化街消費空間。 首先,蒐集有關迪化街歷史發展背景的文獻,再透過實地訪查結果繪製店家分布圖,進一 步探究影響南北貨、中藥和布匹的消費空間演變的機制。研究發現,這三大產業分別受到不同 尺度的影響:布業受到大尺度的消費革命及生產結構改變的影響,民眾以往會到迪化街剪布訂 做衣服,到了 1970 年代後轉而以購買成衣為主,使布業的生意逐漸蕭條,其店家分布空間明 顯萎縮;南北貨業是受到中尺度的消費市場分散之影響,1980 年代後大量興起的便利超商、 超級市場等零售店,造成南北貨業原先的下游零售商市場萎縮,因而由批發轉為兼營零售;中 藥業則是受到小尺度的消費者消費型態轉變之影響,除了因應消費者的不同喜好而改變其商品 包裝的形式之外,中藥店的分布空間也擴大了。 迪化街裡有不少同行的店家彼此是同鄉人,他們離鄉一起在迪化街打拼、做生意、過生活, 對迪化街產生了共同的情感,彼此之間除了商業上的競爭之外,也有合作的關係,而這合作關 係並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轉變,至今仍然延續且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信用關係,這便是使 迪化街的三大產業持續經營至今的重要因素。迪化街在過去是個以進出口貿易大港、各地貨物 集散地為意象的消費空間,如今轉變為一個具有歷史、情感、信任與懷舊記憶的「迪化街」。. 關鍵字:迪化街、消費空間、南北貨、中藥、布匹. I.

(3) The Constru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DiHua Street’s Consumption Spaces Abstract DiHua Street is located in Datong district in Taipei. It has been the centre of wholesale trade in grocerie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fabrics in Taiwan since the 1930’s. Besides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traditional commerce has survived the passing of time and still remains in DiHua Stree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DiHua Street’s changing consumption spaces; (2)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ve context and rhythmic processes of DiHua Street’s consumption spaces; (3)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DiHua Street’s consumption spaces,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e sellers, consum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constructing DiHua Street’s consumption spaces; and from finding out the yearly, seasonal, weekly and daily consumption rhythm of DiHua Street’s consumption spaces. First, by collecting historical research of DiHua Street, and then through field working to draw distribution maps of stores, and finally by further researching the mechanism of consumption spaces of the grocerie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fabric, the study finds out that these types of commerce are influenced by scale. In the 1970’s, people didn’t cut fabric to make clothes anymore, so fabric commerce was reduced from large sca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Groceries commerce was influenced by its medium scale and separate consuming market. Due to the number of convenience stores and supermarket emerging in 1980’s, groceries commerce changed from wholesale to both wholesale and retai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mmerce was influenced by small scale, as consumers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in product types, the consumption space becomes larger. Some businessmen come from the same part of the country, they do business together with a strong sense of comradery, there is both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m. Their relationship of trust still remains,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why these forms of traditional commerce can continue to exist in DiHua Street. DiHua Street once had an image as a major portal for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now it has transformed into a place of nostalgia and history, a memorial to the old “DiHua Street”.. Key words: DiHua Street, consumption spaces, grocerie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abric. II.

(4)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圖次 IV 表次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 1 研究範圍 .............................................................................................. 4 相關文獻 .............................................................................................. 6 研究方法與限制 ................................................................................ 10. 第二章 研究架構 .................................................................................... 14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消費空間與消費地理 ........................................................................ 14 消費空間的建構 ................................................................................ 16 消費空間的再現 ................................................................................ 17 研究架構 ............................................................................................ 18. 第三章 迪化街南北貨的消費空間 ........................................................ 20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南北貨消費空間的建構 .................................................................... 20 南北貨消費空間的再現 .................................................................... 26 小結 ................................................................................................... 33. 第四章 迪化街中藥的消費空間 ............................................................ 35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中藥消費空間的建構 ........................................................................ 35 中藥消費空間的再現 ........................................................................ 49 小結 ................................................................................................... 54. 第五章 迪化街布匹的消費空間 ............................................................ 56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布匹消費空間的建構 ........................................................................ 56 布匹消費空間的再現 ........................................................................ 68 小結 ................................................................................................... 70. 第六章 結論 ............................................................................................ 72 第一節 第二節. 研究結論 ............................................................................................ 72 後續研究建議 .................................................................................... 77. 參考文獻................................................................................................... 78 III.

(5) 圖次 圖 1-1 圖 1-2 圖 1-3 圖 2-1 圖 3-1 圖 3-2 圖 3-3 圖 3-4 圖 4-1 圖 4-2 圖 4-3 圖 4-4 圖 5-1 圖 5-2 圖 6-1. 台北市大同區位置圖 ........................................................................ 4 研究範圍 ............................................................................................ 5 研究區店家分布圖 .......................................................................... 11 研究架構圖 ...................................................................................... 18 迪化街南北貨行分布圖 .................................................................. 23 南北貨行零售與批發店面差異.........................................................24 「年貨大街」的攤位 ..................................................................... .30 南北貨的包裝類型.............................................................................33 迪化街中藥行分布圖 ...................................................................... 42 中藥行兼賣南北貨 .......................................................................... 45 歸綏街與迪化街中藥行的差異 ....................................................... 46 中藥的包裝類型.................................................................................53 迪化街布行分布圖.............................................................................60 永樂市場二樓與三樓店面類型.........................................................61 研究區域產業分布圖.........................................................................76. IV.

(6) 表次. 表 1-1 表 1-2 表 1-3 表 1-4 表 1-5 表 3-1 表 4-1 表 4-2 表 5-1. 台北市中藥販賣業家數 .................................................................... 2 台北市布疋及其他服飾品批發與零售業家數 ................................. 3 迪化街平日消費者訪談資料........................................................... 12 迪化街年貨大街期間消費者訪談資料 ........................................... 12 迪化街店家及政府單位訪談資料 ................................................... 13 台北市歷年「年貨大街」負責單位及活動範圍 ........................... 28 水煎藥與科學中藥的比較 .............................................................. 38 中藥房消費者的改變 ...................................................................... 52 迪化街與碧華街的比較 .................................................................. 66. V.

(7) 第一章. 緒論. 一談到迪化街就會想起許多小時候的回憶,上幼稚園的那段日子,早上媽媽 常會帶我到巷口的光泉,買我愛喝的巧克力牛奶當早餐;下課後回到媽媽服務的 公司,總是會看到員工們在長長的布桌上裁剪布匹、盤點打包貨物、忙進忙出的; 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是附近霞海城隍廟的迎神賽會,整條街上被鞭炮聲、鑼鼓 聲包圍,七爺八爺熱熱鬧鬧地沿街遊行;過年前的迪化街則是充滿了年節的氛圍, 媽媽會買一些零嘴和禮盒,準備帶回南部過春節時招待客人及送禮。 迪化街從建築外觀上來看與台北市的高樓大廈景觀迥然不同,隨著歷史發展 而有其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像是有閩南式、洋樓式、巴洛克式以及現代主義式 等。在街道兩旁的商家也與市區常見的商業類型有所差異,迪化街是南北貨、中 藥材以及布匹的批發中心,車輛與人潮穿梭在狹窄的街道上,兩旁的店家將商品 整齊擺放在騎樓,店員與客人之間親切地噓寒問暖,沿路上飄著藥材及乾貨的香 味,整條迪化街呈現傳統老街的熱鬧氣氛。.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的迪化街是從清末時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街道,在當時 不僅是大稻埕最早的市街及商圈的核心,也是全台南北貨、中藥材和布匹最大的 批發零售市場。 迪化街的興起要先從大稻埕開始談起,大稻埕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郁永 河到北投採硫以前,只是一片平蕪之地,除土蕃部落以外,尚未有漢人開墾之足 跡。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七月二十一日泉州人陳賴章者,始得官方之墾照, 從事開墾大加蚋堡(大稻埕即其一部),始有漢人之來往(黃得時,1953:82)。 清咸豐元年(1851)當時有福建人林藍田自雞籠移居「中街」建造店舖三棟, 從事與唐山的貿易,以華北、廈門、香港各地運來的貨物,再銷售給附近農民, 換取油、米、糖、大菁、茶葉、樟腦等,以輸出唐山各地,「林益順」店舖為大稻 埕開設店鋪之肇始(邱奕松,1989:79)。咸豐三年(1853)艋舺地方發生頂郊人 與下郊人的分類械鬥,俗稱「頂下郊拼」 。下郊人經不起頂郊人之包擊,終於奉護 城隍爺之金身,成群結隊,逃到北方大稻埕建設新市街。從此以後,艋舺市勢日 漸衰退,而大稻埕即如朝日東升,充滿新興氣象,不到幾年遂成立「中街」,再由 「中街」發展「中北街」等(黃得時,1953:83)。迪化街早期的街道發展順序是 從「中街」 (今民生西路至歸綏街間) 、 「南街」 (今南京西路至民生西路間)而「中 北街」(今歸綏街至涼州街)、普願街、杜厝街等(邱奕松,1989:80)。 咸豐八年(1858)天津條約將淡水港開為通商口岸,大稻埕也被視為淡水港 的一部份(邱奕松,1989:81) 。1860 年以前,台灣由中國進口的物品已有棉布、 雜貨、藥材、建材、陶瓷等的日常用品(林滿紅,1997:8)。清末台灣人民的生 1.

(8) 活水準有所改善,因此華洋百貨的進口不僅有量的增加、也有質的改進,人們所 得提高後,消費增加,可以穿更好的衣料,買得起玉、人參、絲等奢侈品(林滿 紅,1997:156)。1869 年艋舺是北台灣最大的商業中心,淡水港所有進出口貨全 在艋舺集散;但是到了 1898 年,大稻埕成為茶葉的加工、集散地,所有華人資本、 外國資本也因而聚集於此,人口逐漸超越艋舺成為全臺第二大城,僅次於臺南(林 滿紅,1997:170)。 日治前期,輸出港由淡水轉移至基隆,而鐵路的修築有利於大稻埕南側大宗 物資的集散與交易,使全島物資向大稻埕集中,此時期大稻埕的茶商家數已不如 清末之多,布匹、服飾、食品類商品取而代之(夏鑄九,1989:16、18)。日治後 期,1930 年代台灣農業將生產調整為島內消費為主並展開工業化,大稻埕成為輕 工業、食品加工業、批發、零售業之商品交換以及娛樂、服務業便利的商業中心, 城隍廟附近的布業因長期自日本進口批發銷售得以持續發展,永樂市場因此成為 重要的活動場所(夏鑄九,1989:23、27)。 戰後初期,迪化街則以布業及南北貨的批發業為主。1960 年代以加工外銷為 主的私人企業是進軍世界市場的主力,從大稻埕發跡的資本家之中又以紡織業最 為突出(夏鑄九,1989:32、35) 。隨著產業的分散及都市擴張,大稻埕部分紡織、 成衣加工行業(貿易商、茶行、青果批發、中心商業)相對於台北市其他地區及 早期盛況則逐漸失去其主宰角色。至今當地某些行業如布匹買賣、乾貨、食品罐 頭、南北貨、中藥,仍居台北市主導地位(夏鑄九,1989:39)。 從現今的數據資料上來看,2010 年大同區的中藥販賣業家數不僅高於台北市 其他行政區,且占了將近全台北市的四分之一(表 1-1) ;而 2006 年大同區的布疋 及其他服飾品的批發業及零售業,其數量皆大於其他行政區,並各占全台北市該 項目的 41%、23%、41%和 22%,其中單就大同區而言,布疋批發業及零售業兩者 之數量皆大於其他服飾品項目,又以批發業數量較零售業為多(表 1-2)。 表 1-1 台北市中藥販賣業家數 中 正 區. 大 同 區. 中 山 區. 松 山 區. 大 安 區. 萬 華 區. 信 義 區. 士 林 區. 北 投 區. 內 湖 區. 南 港 區. 文 山 區. 合 計. 中藥販賣業 家數1. 65. 242. 100. 52. 97. 92. 74. 95. 69. 53. 20. 36. 995. 百分比(%). 6.5. 24.3 10.1. 5.2. 9.7. 7.4. 7.4. 9.5. 6.9. 5.3. 2.0. 3.6. -. 2. 資料來源︰整理 99 年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室-台北市藥商家數資料所得. 1. 包含藥事法第 28 條的中醫師駐店管理、藥師駐店管理、藥劑生駐店管理、中醫師兼管;以及藥 事法第 103 條的確具中藥基本知識及鑑別能力人員、列冊中藥商兩類中藥販賣業。 2 台北市藥政管理(99 年版) 【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418】 。台北市:衛生局。 修改日期 2011/6/29,下載日期 2011/7/24。 2.

(9) 表 1-2 台北市布疋及其他服飾品批發與零售業家數 批發業 布疋批 3. 發業. 百分比 (%). 零售業. 其他服飾 4. 品批發業. 百分比. 布疋零. 百分比. 其他服飾. 百分比. (%). 售業. (%). 品零售業. (%). 松山區. 244. 9.6. 80. 12.8. 18. 6.2. 9. 3.1. 信義區. 118. 4.7. 51. 8.1. 10. 3.4. 15. 5.1. 大安區. 240. 9.5. 72. 11.5. 28. 9.6. 34. 11.6. 中山區. 475. 18.8. 97. 15.5. 33. 11.3. 36. 12.2. 中正區. 108. 4.3. 54. 8.6. 25. 8.6. 45. 15.3. 大同區. 1047. 41.4. 144. 23.0. 119. 40.8. 64. 21.8. 萬華區. 35. 1.4. 34. 5.4. 20. 6.8. 28. 9.5. 文山區. 28. 1.1. 10. 1.6. 8. 2.7. 11. 3.7. 南港區. 23. 0.9. 11. 1.8. 3. 1.0. 9. 3.1. 內湖區. 85. 3.4. 30. 4.8. 6. 2.1. 11. 3.7. 士林區. 90. 3.6. 32. 5.1. 12. 4.1. 26. 8.8. 北投區. 28. 1.1 -. 11. 1.8 -. 10. 3.4 -. 6. 2.0 -. 總計. 2531. 626. 292. 294 5.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民國 95 年工商及服務業場所單位數-按行政區別及細行業別分. 大同區的中藥販賣業和布疋批發業占有這麼大的比例,勢必與迪化街過去為 南北貨、中藥材及布匹三大產業的最大批發市場有關,然而為何它能從清末一直 持續至今仍維持這樣的角色,除了歷史發展脈絡的因素之外,本研究想了解:是 什麼因素讓迪化街這三大產業能夠從大稻埕發展的鼎盛時期一直持續至今? 店家 所販賣的商品有何特色? 這些商品、店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形成怎樣的消費空 間? 不同產業的消費空間是否有分布上的差異? 是哪些類型的消費者前來這裡購 物? 他們的消費行為是否有規律性? 其消費型態是否具有特殊性? 而今日迪化街 的消費型態是否已有了轉變? 根據研究動機以及接連引發的一連串問題,本文研究目的為: 一、了解迪化街消費空間的演變。 二、分析迪化街消費空間的建構脈絡與律動過程。 三、探求迪化街消費空間的形構與實踐的意義。. 3. 布疋批發業/零售業:從事天然或人造纖維製成之布疋、織物等批發/專賣零售店。紡織紗批發. 亦歸入本類。 4. 其他服飾品批發業/零售業:從事布疋、服裝及其配件、鞋類批發業細類以外服飾品批發之行業, 如旅行箱(袋) 、洋傘、雨衣(鞋)及針線、拉鍊、鈕扣等縫紉用品批發/零售店。 5 工商及服務業場所單位數-按行政區別及細行業別分(95 年版)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3473&ctNode=3267&mp=1】 。行政院主計處。張貼日期 2008/11/25,下載日期 2011/3/8。 3.

(10) 第二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所探討的範圍是一般所稱的「迪化街」老街,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內(圖 1-1) ,大致上是由涼州街以南、環河北路一段以東、延平北路二段以西及長安西 路以北所圍成的長方形區塊(圖 1-2) ,即大有里和永樂里的範圍。研究範圍內包 6 含六條主要道路:迪化街一段 (及其向南延伸的塔城街)、西寧北路、民樂街、 南京西路、民生西路及歸綏街。. 大同區. 圖 1-1 台北市大同區位置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迪化街」此一街名是在 1947 年命名的,在此之前是以不同路段來稱呼迪 化街,路段由南而北分別為「南街」 、 「中街」 、 「中北街」 、 「普願街」以及「杜厝 街」(邱奕松,1989)。以今日的迪化街來看:「南街」為南京西路至民生西路之 間的迪化街; 「中街」為民生西路至歸綏街之間,也是迪化街最早發展的路段; 「中 北街」則為歸綏街至涼州街之間。由於迪化街一段的道路寬度不到十公尺,因而 規劃為由南向北行駛的單行道,這項限制也使得不同路段會受到不同車潮和人潮 的影響。. 6. 大同區的迪化街以台北大橋劃分為一、二段。 4.

(11) 涼州街. 迪 化 街 一 段. 環 河 北 路 一 段. 延 平 北 路 二 段. 中北街. 大 稻 埕 公 園 歸綏街 民 樂 街. 迪 化 街 一 段. 中街. 民生西路. 西 寧 北 路. 貴 德 街. 霞 海 城 隍 廟. 永 樂 市 場. 南街. 環 河 北 路 一 段. 民 樂 街. 延 平 北 路 二 段. 迪 化 街 一 段 南京西路. 南京西路. 西 寧 北 路. 南 京 西 路. 塔 城 街. 長安西路. 圖 1-2 研究範圍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5.

(12) 第三節 相關文獻 本節的相關文獻分為迪化街及消費空間兩部分做探討,其中將迪化街相關文 獻依其談論的主題又分為歷史發展及產業發展兩類。 一、. 迪化街相關文獻. 由於迪化街的興起與大稻埕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也將相關的大稻埕文獻一 併列入討論。而在 2000 年將迪化街劃為「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之後, 則引起許多關於歷史街區保存的討論。 (一)歷史發展 早期艋舺、大稻埕及台北城內合稱為三市街,以此為範圍的研究大多是探討 三市街的都市形式與歷史涵構的關係及轉化過程(廖春生,1988);以及它們在 不同時期因為自然環境及政策的作用力影響其機能的改變(尹詩惠,1999)。陳 章瑞(1989)則是將大稻埕依不同時期的政策分為五個階段 7,並描述其社會歷 史脈絡、都市結構轉化以及價值理念與實踐。劉若雯(1999)則是從大稻埕 1860 年開港通商開始談起,分析不同時期的政策轉變對大稻埕的影響,及其地方菁英 的活動。由迪化街的歷史發展脈絡可得知,這個街區在過去是極其繁榮、興盛的 商業貿易市場,而當代的政策也形成影響其發展轉變的因素之一。 除了悠久的歷史背景之外,古蹟建築也是迪化街吸引人的特色之一。迪化街 自清代開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長型連棟式店屋建築,並隨著不同時代而有不同建 築類型的店屋立面。顏忠賢(1990)以國家權力神話、營建論述影響、產業發展 變遷表徵及文化情境互動四個範疇,來討論日據時期大稻埕店屋空間的象徵意義。 何心怡(1993)則是比較大溪和平路、三峽民權街與大稻埕迪化街三個地區的街 屋立面風格之差異,以解讀日治時期的政經文化、營建及工匠系統等因素對台灣 街屋立面形成的影響。李堅(2003)對迪化街街屋的外觀及內部空間配置進行調 查,並對往後歷史街區仿古重建街屋的管制提供參考意見。在「大稻埕歷史風貌 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中,對於建築立面四柱三窗的規定與現存形式及比例不符, 導致修復工作在執行上時有爭議。因此張宛宜與胥直強(2008)對迪化街立面做 全面性調查後,建立一套立面分析系統做為立面修復的規範建議。 臺北市政府於 2000 年將迪化街劃為「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 ,並進行 一系列的都市景觀保存計畫,在當時這項規劃案引起了很多的爭論,也開始有許 多文章著眼於歷史街區保存的探討。陳勇全(2001)認為都市保存與文化資源保 7. 五個階段分別為:清末時期(1851-1895)列強壓力下的通商口岸;日據前期(1895-1930)殖. 民地農工商品的交換中心;日據後期(1931-1945)軍經統制下的地方商業中心;戰後恢復期 (1945-1965)農工資本轉化中的工商據點;相對衰退期(1965-1989)新興工業社會中的老市街。 6.

(13) 存最大的不同在於都市保存有它的地域性與地方性,試著以都市行銷的概念來釐 清一般認為都市保存與都市發展是對立而矛盾的想法。李東明(2004)以台灣北 部地區迪化街、萬華貴陽街、三峽民權街、大溪和平街及湖口老街五個歷史街區 為例,探討其建築類型、商業活動現況、形成背景以及都市政策,並認為傳統街 屋建築物與歷史街區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應透過整體保存的方式來呈現,最後提 出傳統街屋建築保存指標與保存方針的建議。早期的研究大多強調整體性的街區 保存,而後期的研究開始注意到不應該只侷限在空間上的保存,當地生活的人及 其文化才是關鍵所在。 張恩凱(2004)即指出國內歷史街區保存計畫(鹿港古蹟保存區、三峽民權 老街及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只考量實質空間的保存與規範問題,卻忽略 了歷史街區的發展因素是複雜且多面向的,應將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層 面的需求包含在內。國內對於歷史街區的保存方式仍是以建築管理的角度,劃定 古蹟保存區、特定專用區等方式來辦理,塗芳岳(2004)以大稻埕與鹿港為例進 行現行保存規範的分析,提出結合歷史街區環境維護與建物更新開發的理念,以 達到永續經營。雖然目前將迪化街歷史街區的空間予以保存,但仍有許多居民認 為保存政策阻礙了當地實質環境的發展。因為政府對歷史街區的復甦計畫所重視 的依舊是古蹟與歷史建築指定之部份,未對周遭環境提出合理的管理與經營,更 缺乏對當地社會經濟環境及歷史文化之公共生活塑造的著重。劉乃瑄(2005)提 出歷史街區的永續復甦,應涵蓋其文化價值、空間形態與街區經營等重要元素, 但目前於大稻埕歷史街區之公共空間,已逐漸與社區經營及社群文化脫節。楊政 樺(2006)也提到大稻埕歷史街區的保存,只關注在古蹟與歷史建築的空間上, 缺乏對當地社會生活、經濟發展以及文化紮根方面的對策。迪化街是第一個由民 間主動提出的大規模街區保存計畫、有許多意見對立的不同利益團體在其中運作。 顏亮一(2006)認為都市保存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市民與社區的參與、表達意見並 形成共識,而不是由政府單方面的進行規劃。施琬琳(2007)也指出在歷史街區 裡建築物本身的完整性保存不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更重要的是整個文化背景與 社會脈絡的延續,人的生活行為與使用方式,直接影響著保存工作所呈現給社會 最直接的觀感。迪化街因為道路拓寬與街區保存衝突之結果所產生的「年貨大街」 活動,近幾年來逐漸轉變為符號消費的節慶活動,已脫離了迪化街的在地文化特 性,也沒有實際解決街區保存該面對的問題(張又文,2010)。由此可知,不管 是街區保存或「年貨大街」活動的舉辦,都應考量到當地居民的生活、文化及需 求層面,以採取較恰當的規劃方式。 (二)產業發展 在民國九、十年左右,迪化街工商經濟發達,造成大量資金流動,因此有銀 行、股票及錢莊等的出現,資金借貸的情形在迪化街各行業中都可見到(許德培, 1980)。正因為迪化街為台北都市發展的舊核心,游秀琳(1996)便以大同區大 有里為研究範圍,藉由社經結構和實質環境的分析,發現迪化街並未產生仕紳化 7.

(14) 的現象。租隙是解釋仕紳化理論的依據之一,廖家顯(1996)首先以迪化街為範 圍來討論其租隙現象,而後陳柏廷(2003)再以廖家顯的研究為基礎,加入台北 都會區中另外兩個地區來與迪化街相比較,分析其租隙的形成、變動型態與資本 投入之間的關係。 迪化街除了具有各式古蹟建築此項特色外,其傳統產業也有別於目前其他市 街常見的商業類型。從歷史背景來看,在清咸豐八年(1858)將淡水港開為通商 口岸後,原本繁盛的艋舺因淡水河日漸淤積,船隻逐漸轉往下游的大稻埕起卸貨 物,因此商業中心轉移至此(邱奕松,1989)。早期是以茶業、布業、米業三種 商業為盛(陳其諒,1976),而後慢慢發展到今日則是以布業、中藥業、及南北 貨業為主,其中又以布業占多數(郭美芳,1986)。早期台灣因為氣候不適合種 植棉花,紡織業所需的材料就由外地進口,而當時迪化街也就因地利之便,而造 成全省有九成的布帛批發商都集中在此(吳密察、陳順昌,1984) 。葉秋玲(1997) 透過對歷史文獻資料的彙整、分析,輔以觀察、訪問,將大稻埕布業經濟長時期 的發展劃分為古典依賴時期、殖民依賴時期、戰爭時期、戰後重整時期與工業化 時期五個時期,並指出今日大稻埕布業之所以繼續聚集在此發展的原因,可分為 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以區位的觀點來看,內部因素為交通運輸便利以及布業聚 集,具有可方便消費者採買、同業間又可交換資訊的產業特質;外部因素則以全 球化觀點來看,從清代以來大稻埕的布業經濟已納入世界經濟體系與國際分工之 中,對於整個布衣產銷網絡的影響佔重要地位。呂國華(2006)則是透過問卷的 方式調查永樂布業商場消費者,其購買動機、資訊來源、評估準則、購後態度及 購買特性等的消費行為,再進一步依據消費者的特性歸納出隨波逐流群、錙銖必 較群、流行領先群和自我交際群四個集群,並針對不同集群消費者提供布料業者 不同的行銷策略建議。然而,隨著全球化、資訊化及經濟的不斷發展,促使布業 的轉型壓力變得更加迫切。游鎮隆、許旭昇與呂國華(2006)即以個案公司的營 運模式,針對核心策略、策略性資源、顧客介面及價值網路四個構面,來進行系 統性的描述。而布匹貿易商在全球商品鏈中的位置與角色也已改變,布商轉型為 採取少量多樣的彈性型態經營模式,並且在全球商品鏈中的位置提升、自主性升 高,也成為連結全球與地方網絡的支點。顯示出全球商品鏈的「節點」可經由自 身的努力貼近買方,提升原本的支配位置,不僅在地理空間中是一種網絡式的連 結,在權力結構下也是一種網絡的連結,而非前後向的串連(吳紀瑩,2008)。 由以上相關文獻的整理發現,探討的主題有隨時間而轉變的現象,從早期的 資金借貸、仕紳化現象、歷史發展,到有關當地特色的街屋建築及產業發展,以 及在施行保存計畫之後引起大量討論的歷史街區保存問題等等,缺乏探討迪化街 商家與消費者之間互動而形成一個特色消費空間的研究,因此本文欲透過地理學 的觀點,對迪化街消費空間做更進一步的理解。. 8.

(15) 二、. 消費空間相關文獻. 消費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對於地方形塑的過程也很重要(Mansvelt, 2008)。而消費的議題在 1990 年代被大量討論,隨著時代發展,探討消費的文章 和書籍不計其數,以消費作為主題的論文數量也越來越多,各領域以不同的面向 來談論消費空間。 有些研究從消費者如何建構消費空間,及其影響因素來探討消費空間的形塑, 例如馬建山(2007)以政策影響因素、行政區分佈、交通條件、土地運用及週邊 公共設施等變項,做為消費空間活動劃分的指標,並指出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 者的消費動機與目的有所轉變,造成消費型態也跟著改變,進而歸納出政府理念 與政策扮演的角色與力量,主導了離島觀光產業的發展。陳映如(2006)亦認為 消費者行為與消費空間結構是互依的,而影響消費空間結構的因素有人口特徵、 商業情況、交通情況、政府政策等方面。早期關於場所消費的研究,都太過於關 注詮釋設計者利用空間設計所展露的控制策略,而忽略了消費者出乎設計者意料, 而對空間進行再生產及再挪用的結果,相同的消費空間聚集了不同的族群,對各 個族群而言,這個空間有不同的隱喻(高鶴菁,2008)。 有些則是認為消費活動本身具有文化意義,因此以文化地景的角度來分析消 費空間是如何形塑的(黃承泰,2008;楊麗芳,2008;楊貞慧,2011)。在現代 人重視文化與消費之結合、以及政府積極推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等因素影響下, 許多消費空間也逐漸結合文化來做推銷,例如主題餐廳(張棣楨,2008)、家具 店(曾薏丞,2011)等。 也有研究是討論消費者透過消費空間中的消費實踐,得以建構自我的消費認 同,如薛淳徽(2010)以布爾迪厄日常生活實踐的概念來探討百貨公司中,不同 社經屬性的消費者在空間中做選擇,並透過消費空間與商品來建構自我的身分及 群體認同。陳怡婷(2009)由消費認同的角度探討羅東鎮傳統市場及生鮮超市的 消費者,如何透過消費的商品與空間得以建構其群體認同感與自我認同感。吳嘉 玟(2009)則從不同尺度的空間如身體、家、社區與都市等,來理解消費者的消 費實踐及認同。Crewe(2000)以經濟地理與文化地理的觀點探討零售業與消費的 關係,透過區位來詮釋對於零售業消費空間的意義之再生與認同的構成。 許麗兒(2001)以三元辯證為理論依據,透過高雄新堀江商圈的青少年對此 一消費空間的詮釋,展現其中的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空間之間的關聯。陳珮 文(2007)將黃昏市場視為一個包含經濟與社會文化的消費空間,以列斐伏爾的 三元辯證方法來論述消費空間,並分為制度、需求及生活三個面向論其在具體空 間、抽象空間與想像空間之間的互動關係。郭忠昇(2008)採用列斐伏爾空間生 產的三個向度做為分析架構,探討墾丁地區的空間如何被規劃者、消費者及當地 居民所形塑。張翎茵(2009)也以「三元辯證」理論當中的空間的再現與再現的 9.

(16) 空間來加以闡述台中市美術園道商店街的消費空間,再以「後現代主義」中消費 文化、符號消費、美學消費等理論,來說明消費者如何消費歷史歷程中空間的轉 變,享受美術園道的空間意象而再現空間的意涵。 消費的議題有許多人在探討,但各自有各自觀看研究對象的不同角度,例如 以消費的商品和空間來建構消費認同感;運用三元辯證來談消費空間的建構;消 費行為會影響消費空間的建構,也會受消費者本身背景因素的影響;人與地透過 消費的互動建構出空間;或是探討消費者行為、產業聚集與消費空間結構之間的 連結關係等等。而本研究透過文獻的探討,了解到人、地、物是構成消費空間的 要素,因此將由這三個層面來加以闡釋消費空間。. 第四節 研究方法 針對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方法為: 一、 蒐集相關文獻: (一) 蒐集研究區域相關的歷史發展背景文獻。 (二) 透過消費相關文獻來建立研究架構。 二、 實地調查: (一) 根據實察結果繪製南北貨、中藥及布匹三種產業店家的分布圖(圖 1-3) ,調查範圍是以迪化街一段(向南延伸至塔城街) 、西寧北路、 民樂街、南京西路、民生西路及歸綏街六條街道上的店家為主,不 包含施工中的店面。 (二)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訪談時間為 2010 年 10 月至 2011 年 4 月。 訪問對象主要分三類: 1. 迪化街平日與年貨大街期間的消費者。(表 1-3、表 1-4) 2. 迪化街南北貨、中藥材及布匹三種產業的店家。(表 1-5) 3. 政府相關決策管理單位。(表 1-5) 由店家分布圖(圖 1-3)中可發現,同一類型的店家有彼此聚集的現象,南 北貨行聚集於歸綏街、民生西路以及迪化街的「中街」和「中北街」;中藥行主 要聚集於迪化街的「中街」和「南街」,有部分店家與南北貨行交錯分布在歸綏 街和民生西路,西寧北路和迪化街的「中北街」也有零星分布;布行則聚集於塔 城街、南京西路、民樂街以及永樂市場內,部分店家零星分布於西寧北路。 店家分布的聚集性除了因為聚集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之外,與初始店的設店位 置、產業發展興衰的先後順序、生意利潤高低等皆有關聯。這三種產業店家的分 布情形及其形成原因,將分別在第三、四、五章中做詳細的說明。. 10.

(17) 南北貨 中藥行 布行. 圖 1-3 研究區店家分布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根據實察資料繪製. 11.

(18) 表 1-3 迪化街平日消費者訪談資料 時間. 代. 購買商品. 碼. 訪談對象. 交通/居住地. 訪談地點. 2011.03.23. C1. 服飾材料. 20 多歲女性(相關科系) 公車/中山區. 永樂市場廣場. 2011.03.29. C2. 拼布材料. 40 多歲女性. 開車/木柵. 民樂街. 2011.03.29. C3. 食品. 30 多歲女性. 走路/迪化街. 迪化街中段. 2011.03.29. C4. 雜糧、乾貨 60 多歲男性. 公車/三重區. 歸綏街. 2011.04.09. C5. 魷魚絲. 30 多歲男性. 公車/士林區. 迪化街南段. 2011.06.03. C6. 麵線. 40 多歲女性. 走路/長安西路. 迪化街. 2011.04.09. C7. 中藥. 40 多歲男性. 開車/文山區. 迪化街南段. 2012.05.13. C8. 藥膳. 40 多歲女性. 走路/迪化街. (電話訪問).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表 1-4 迪化街年貨大街期間消費者訪談資料 時間. 代 碼. 購買商品. 同行者/. 訪談對象. 來訪頻率. 訪談地點. 2011.01.29. Y1. 瓜子、乾果. 30 多歲女性. 先生/每年過年. 迪化街中段. 2011.01.29. Y2. 拜拜、逛逛. 40 多歲女性. 兒子/首次. 城隍廟前. 2011.01.29. Y3. 逛逛. 20 多歲女性. 朋友/首次. 永樂市場廣場. 2011.01.29. Y4. 乾燥水果. 30 多歲女性. 朋友/首次. 永昌街. 2011.01.29. Y5. 火鍋料. 40 多歲女性. 朋友/有空才來. 民生西路. 2011.01.29. Y6. 糖果. 60 多歲男性. 自己/每年過年. 城隍廟前. 2011.01.29. Y7. 瓜果. 40 多歲女性. 自己/每年過年. 民生西路. 2011.01.29. Y8. 家用品. 60 多歲男性. 自己/首次. 民生西路. 2011.01.29. Y9. 瓜類、花生、罐頭 40 多歲女性. 母親/一兩次. 迪化街中段. 2011.01.29 Y10. 試吃、比價. 20 多歲女性. 朋友/平常會來. 歸綏街. 2011.01.29. 龍眼乾、海蜇皮. 40 多歲女性. 自己/每年過年. 民生西路. 2011.01.29 Y12. 年貨. 20 多歲男性. 朋友/首次. 歸綏街. 2011.01.29 Y13. 糖果. 30 多歲男性. 家人/每年過年. 歸綏街. 2011.01.29 Y14. 鴨賞、蒟蒻、糖果 20 多歲男性. 女友/每年過年. 民生西路. Y11.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12.

(19) 表 1-5 迪化街店家及政府單位訪談資料 分. 時間. 類. 代 碼. 販賣商品. 訪談對象. 開業. 訪談地點. 2011.04.15. F1. 布匹中盤批發商. 60 多歲男性. 43 年. 迪化街 32 巷. 2012.05.12. F2. 副料中盤批發商. 50 多歲男性. 30 年. (電話訪問). 店. 2011.04.12. M1. 中藥批發零售店. 30 多歲男性. 20 年. 歸綏街. 家. 2011.04.19. M2. 中藥大盤商. 60 多歲男性. 64 年. 民生西路. 2011.04.19. M3. 中藥批發商. 50 多歲男性. 37 年. 迪化街南段. 2011.04.30. G1. 南北貨批發零售商. 50 多歲女性(第四代) 159 年. 政府. 2011.05.06.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科長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13. 迪化街中段 南門大樓.

(20) 第二章. 研究架構. 本章從空間、消費、消費空間與消費地理等方面之理論及概念來建立本文的 研究架構。. 第一節 消費空間與消費地理 一、. 空間. 空間是社會關係的中介,也是可以影響社會關係的物質產物(Gottdiener, 1995:198)。空間不只是實際文化關係的一個背景,也不只是物理學意義上的物 質性存在,它具有社會意義,塑造我們對自身的認同與感覺(Jackson and Thrift, 1995)。購物地理學關注於解釋消費者如何談論、理解與實踐購物(例如以需求 或選擇來討論),而不是零售空間本身。購物地理學開始探索消費的實踐,如何 與空間性相互連結(Mansvelt, 2008:82)。因此本研究的消費空間除了實質上可感 知的空間之外,也包含了消費者如何談論這個空間、透過怎樣的消費實踐、以及 他本身對於此消費空間意義的理解。 二、. 消費. 消費的性質其實乘載著權力,也說明了地方是經由購物商場的業主、設計師 與零售商的主動實踐而構成(Mansvelt, 2008:76)。然而,建築師與設計師意圖在 建構環境中所創造的特殊意義,可能會被這些空間的使用者以不同方式詮釋、抵 抗或甚至顛覆。例如在購物商場不購買商品,卻將之當成閒逛、社交與逃避工作 之處的人,就挑戰了消費主義的論述,及其與特殊空間的連繫(Mansvelt, 2008:78)。 因此消費的研究主題有逐漸轉變成以人為主體性去思考的傾向。 從人類開始創造、交換並使用物品,消費就成了社會的本質且必要的一部分 (Mansvelt, 2008:39)。傳統上,經濟地理學家討論的主題是聚焦在生產的空間, 而慢慢地在與社會地理學進行對話之後,轉而對消費有高度的興趣(Gregory, Johnston, Pratt, Watts, and Whatmore , 2009),從早期經濟行為的場所到生產方式 的轉移;社會文化地理學家則是關心商品與服務的分配,而後期的消費開始關心 社會與空間的關係(Jackson and Thrift, 1995)。到了二十世紀後,消費的議題被大 量討論,消費不再只是經濟的過程,而是涉及文化符號與象徵的社會文化過程 (Bocock, 1996)。焦點致力於消費的社會性的同時,地理學家也有在研究透過消 費產生的主體性(Gregory et al., 2009)。消費並不只是需求的滿足而已,更是一種 具有消費者的存在與意識型態之涵義的活動;消費也並不只是社會變遷的反映而 已,它本身也有權利作為一個主觀建構性的成因(陳坤宏,1995)。. 14.

(21) 消費在整體歷史脈絡下可以看到研究對象的轉變,從消費的空間性到社會性 再到主體性,研究者原本只關注在實質可見的物理性空間做討論,慢慢地了解到 人在整個社會文化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人與空間互動之下產生了社會性意義, 而人的主體性也牽動整個消費實踐與消費空間的運作。消費在空間中發生,空間 也會藉由消費而產生(Mansvelt, 2008:67)。 三、. 消費空間與消費地理. 雖然消費對於地理研究曾經被視為是邊緣的,但最近的研究之多樣顯示了現 在不可能忽略消費的空間性(Gregory et al., 2009)。Jackson and Thrift(1995)將消費 地理學的文獻大致分為三個部份:場所(sites)、消費鏈(chains)及空間與地方(space and place)。早期是以可見度高、引人注目的奇景空間為主題,例如百貨公司、 購物中心、主題樂園等;到了後期,學者開始將焦點轉移至平凡的消費空間像是 折價暢貨中心、市場、二手商店等(Mansvelt, 2008)。消費地理學者所關心的主題 隨著時間已有所改變,傳統的議題是關於零售位置以及零售所建構環境的形式; 現在則是研究新的議題例如品牌、市場、時尚、食物、購物、商品化等等(Goss, 2004)。除了零售空間外,地理學者還研究廣大種類的場所,從城市到鄉村的「後 生產」空間、古蹟、旅遊景點、主題樂園、節慶與嘉年華背景、縉紳化區域、網 路空間、休閒空間、居家與身體空間(Mansvelt, 2008:17)。 消費總是包括時間和空間的消費,有如時間地理學是一種描述社會事件的空 間-時間結構,同時還分析這些事件的相互依賴性的方法 (Jackson and Thrift, 1995)。構成消費的論述與實踐並不普遍,而是具有空間與時間的差異(Mansvelt, 2008:53)。消費地理在空間中以不均等的方式呈現,並且對消費實踐、實體與經 驗的構成造成差異(Mansvelt, 2008:36)。空間性和消費地點有關,不過也和人、 物與過程(例如商品知識)如何移動有關:移動過程中,會把集結在地方的特定社 會空間關係加以轉變、再生產、競爭、創造與拆解(Mansvelt, 2008:17)。要將購 物商場理解為有意義的購物空間之時,必須了解它和特定時空脈絡的關係,以及 這些脈絡接下來如何與其他地方構連(Mansvelt, 2008:79)。在各個時空脈絡中與 不同商品、消費系統與商業文化、消費論述、消費實踐與經驗的關聯(Mansvelt, 2008:65)。 消費地理學是指在銷售、購買與使用財貨和勞務時,人、物與地方之間的關 聯是如何構成(Mansvelt, 2008:1),而其中的消費過程是流動的、具有脈絡的,並 且在差異化與不穩定的狀態下跨越了空間而被製造出來(Mansvelt, 2008:2)。消費 是偶然性的互動,不僅具有地方差異,而且是人、事物與過程之間,複雜的社會、 政治與經濟互動。消費的實踐與客體及其意義皆會「四處遊走」,佔據不同社會 與空間的「片刻」 ,也會橫越時間和地點而轉變(Mansvelt, 2008:10)。李美穎(2003) 以人、地、物來看黃昏市場的消費行為,並加入時間因子來探討市場經營者、攤 15.

(22) 販與消費者三者之間的人地互動關係。本研究也以人、物、地三要素來看迪化街 此一消費空間是如何被建構的,並且經由人的消費實踐與論述詮釋後,再現出怎 樣的消費空間。. 第二節 消費空間的建構 消費為個人與群體的重要社會實踐,這個觀念強調了人類的能動性,而不是 結構本身(Mansvelt, 2008:45)。把消費理解為「社會關係與論述的複雜領域,其 焦點為商品的銷售、購買與使用」。社會關係包括人類、事物與地方的互動、連 繫、接觸與實踐,以及從中衍生而來的結果與事件。論述指的是語言、實體物質 與社會行為中所銘刻的觀念、知識與意義,而人們便透過這些論述來理解世界 (Mansvelt, 2008:7)。消費發生的地方是何種社會空間,這種空間會影響社會關係 與主體性的形成(Mansvelt, 2008:67)。人們的日常經驗是建構在與消費地景和身 為消費者的行動的關聯上(Mansvelt, 2008:5)。 商品不僅是客體,而且是社會關係中一直在改變的群聚,它們在時間與空間 裡發生,並從中獲得形式與意義(Mansvelt, 2008:1)。Sack 提出商品消費可看作是 個關係過程,而不是一件單獨的行動,因為商品可被概念化為社會關係的集結 (Mansvelt, 2008:5)。Appadurai 認為了解商品的意義、形式、使用與軌跡,能夠 「闡明其人與社會的脈絡」(Mansvelt, 2008:9)。商品的價值不在於商品物質的擁 有或是需求,也不在於經濟價值,而是由商品在關係中的定位所決定,並用來解 讀其意義(Crewe, 2003)。 消費是一個創造地點和改變地點的行為(Jackson and Thrift, 1995)。消費不是 單一的、單向的或靜態的現象,而是關係與論述的複雜領域,這些關係與論述在 地方上,是以不同的方式主動地(但不一定是有意地)聚集、再生產與呈現 (Mansvelt, 2008:10)。消費是個不斷改變的過程,而非短暫的購買舉動(Crewe, 2000)。消費不是短暫性的行動,而是一系列地方的、物質的、想像的、連結的 與變動的文化與經濟過程(Mansvelt, 2008:153)。如此消費地理學以特定的地點為 基礎,並充分考慮歷史和文化的特殊性(Jackson and Thrift, 1995)。如何透過消費 連結地方與空間,且產生意義(Mansvelt, 2008:17)。消費的性質其實承載著權力, 也說明了地方(包括想像的與真實的、近的與遠的)是經由購物商場的業主、設 計師與零售商的主動實踐而構成(Mansvelt, 2008:76)。對消費地景的解讀,消費 者是被動的主體,不斷再生產生產者建構的消費論述與架構;民族誌研究基揭露 了地方與消費實踐如何相關;從地點的研究,擴展為檢視消費實踐與意義如何跨 越空間而構成。除了資本累積相關的結構與論述之外,性別、性慾特質、年齡、 種族、階級、失能與否以及後殖民主義之外的結構與論述,其重要性就能突顯出 來(Mansvelt, 2008:18)。. 16.

(23) 消費者行為與消費空間結構是互依的(陳映如,2006)。地理是社會與實體 過程的空間表現,因此也和消費過程如何構成與構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Mansvelt, 2008:1)。透過消費的研究,地理學者指出地方消費的複雜意義和表現, 如何與其他空間和尺度連繫起來,進而對社會與空間的關係,做出重大的貢獻 (Mansvelt, 2008:6)。消費不光是把東西使用完畢,「也是想像的行為」 ,具有能連 接客體與其意義的時空脈絡(Mansvelt, 2008:9)。地方、脈絡與背景的特色,對許 多種類的消費與消費實踐的形塑非常重要(Mansvelt, 2008:65)。購物空間是透過 消費者本身,及其購物實踐和論述所組成並產生意義的(Crewe, 2003)。而零售組 織的轉變與解除管制及開放市場的政策有關(Crewe, 2000)。因此消費空間的形構 與規劃者的理念有關,也與他對所規劃的消費空間實踐之執行成效有關。. 第三節 消費空間的再現 消費是當代社會日常生活中觸目可見且相當普遍的一部分。這些行動在地方 的意義創造與表現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Mansvelt, 2008:1)。透過消費實踐,空 間關係如何被有力地構成,也展現出時間與空間對於消費過程的建構、再現與再 生產之重要性(Mansvelt, 2008:20)。近來,零售和消費空間的空間性及歷史特殊 性同時成為新研究的形構要素(Crewe, 2000)。 早期的零售地理學在經濟或文化層面都不受重視,大多是簡單描述店家的位 置;而在當時許多文化理論家、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已在探究將零售和消費空 間視為意義(再)生產及認同形構的關鍵地點(Crewe, 2000)。消費是一種媒介 (medium),人們透過消費,創造並表達他們的認同(Mansvelt, 2008:97)。消費論 述與實踐不僅涉及認同形構,更牽涉到實踐與身體的經驗,這些經驗可能是關於 平凡的舉動與供給、安全感與社會性,也可能是個人主義的生活風格選擇 (Mansvelt, 2008:97)。認同形構是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差異產生,以論述的方式構 成。自我形構也和區位政治、物質與比喻的互依性、以及根植於社會-空間脈絡 的權力關係有關(Mansvelt, 2008:98)。認同可能和歸屬於社會性、實用知識與供 給相當有關,因為認同也是再現、區分以及個人性的(Mansvelt, 2008:102)。 Swanson 認為消費與認同是流動的,既不是多元,也不是位於靜態的社會群體中 (Mansvelt, 2008:102)。經驗研究指出階級、性別、文化、世代與家庭認同,會影 響個人認同的形成(Mansvelt, 2008:100)。消費的論述與實踐將身體置於特定的地 方來定位認同,地方轉而影響體現的過程,進而影響儀式、實踐與消費,使其富 有意義(Mansvelt, 2008:97)。 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有意義的關係、經驗與地方,而文化就是由日常生活 的社會實踐所組成。「消費文化」一詞,通常指涉著根據消費習性、消費實踐、 生活習慣或消費客體,分類消費者(Mansvelt, 2008:158)。有時人們到消費空間不 純粹是購買需要的商品,也沉浸在消費空間中特有的氛圍(傅湘承,2004)。 17.

(2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經由上述對消費空間、消費地理等概念的了解,本研究希望以這些概念來談 迪化街此一空間中的人、地與物之間是如何建構及律動著,而在這樣的消費互 動下呈現出怎樣不同的消費空間,及其所代表的意義與型態。 迪化街販賣的物品主要是以南北貨、中藥材及布匹三大類型佔多數,這三大 產業的消費空間是透過不同的人、地與物之間的互動,進而產生了各自獨特且 相異的消費空間。本研究欲探討的即是這些消費空間是如何由人、地、物之間 互動的關聯所建構而成的? 它又是透過哪些人、地、物在怎樣的時間律動特性 中得以再現出消費空間? 而這些人、地、物之間的關聯是否隨著時間的演變而 有所不同? 由以上這些概念形成本文的研究架構(圖 2-1)。. 圖 2-1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本研究將消費空間視為由人、地、物三大要素所組成,人分為消費者、店家 與政府的相關決策單位,地即為研究區,其中主要的道路迪化街又依路段分為「中 北街」、「中街」及「南街」,物為南北貨、中藥材及布匹三大產業。以人、地、 物這三大要素之間的互動與連繫來探討消費空間的建構,再以每年、每季、每週、 每日等的不同消費律動頻率來詮釋消費空間的再現。 18.

(25) 然而迪化街消費空間又會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有各時期不同的建構與再現,在 不同的時代背景中,消費者的行為、店家販賣的物品、以及消費的空間都有所不 同,這些差異使得每個時代的建構要素與呈現的律動方式也跟著改變。 在接下來的第三章至第五章中,將分別以物、地(空間分布)、人(店家與 消費者,及店家與店家的互動關係)三部分來談南北貨、中藥及布匹三種產業消 費空間的建構;而消費空間的再現則分為年與季的律動、週與日的律動及消費特 性三部分來加以論述。. 19.

(26) 第三章. 迪化街南北貨的消費空間. 迪化街目前是以販賣南北貨、中藥材以及布匹三項商品為主的批發零售市場, 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會陸續分析有關這三項產業,它們分別是透過哪些人、地、物 之間的互動,建構出其具有特色的消費空間,又是怎樣再現出不同律動頻率的消 費空間。 本章先針對南北貨的產業發展背景、店家的分布情形、以及消費者與店家的 互動關係等方面進行探討。. 第一節 南北貨消費空間的建構 一、. 物:南北貨. 迪化街最早是從清末時期的「中街」(現今歸綏街至民生西路之間的迪化街 一段)開始發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店面所販賣的商品是從中國福建等地海運而來 的食用雜貨,即所謂的南北貨,商品種類繁多,如香菇、金針、木耳、蘿蔔等的 乾貨,以及米、麵、油、粉、種籽、肥皂、蠟燭等的日常食用品皆屬之(吳密察、 陳順昌,1984:72)。 日治時期,隨著鐵路接續地完工,各地貨物除了利用水運的方式外,也可採 用鐵路運輸以增加貨運量,使得迪化街在當時成為全省南北貨的最大批發中心。 日本的治台政策是希望能切斷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依存關係,使台灣的貿易對 象轉向日本,因此只要是與日本之間的貨物往來,均屬國內的流通,無需繳交關 稅;而與中國的貨物流通則需負擔關稅。在如此政策影響之下,迪化街上的南北 貨行所販賣的商品幾乎為日本貨,如日本的小魚乾、干貝、鹹魚等等,只有少部 分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 訪問南北貨百年老店的老闆娘表示: 「日治時代,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前面都有甕,裡面就是賣糖啦、鹽啦,我問 我大嫂她說我們以前是有配給的,人家來買我們賣給人家,那時是空襲時代, 我們有賣糖、油、鹽那種東西。」(G1) 民國五十年代後,民眾生活水準提高,銷售的貨品種類趨向多元化,一些較 高級的食品如鮑魚、干貝等成為進口大宗。商品種類增多後,南北貨業者開始做 起中盤批發的生意,其販售對象以北部地區的傳統市場和雜貨店等零售商為主, 店裡的經營方式是由業務員負責出去跑生意,詢問零售店家所需要的商品,爾後 再幫忙送貨給店家。 20.

(27) 「以前我們是中盤,因為菜市場都有零售商,所以都要好幾個店員去跑,南 港、三重、永和很多,我們就要去問人家你欠什麼東西,然後再由我們送過 去。」(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到了 1980 年代左右,社會跟隨著時代在變遷,許多大型百貨公司、超級市 場、便利超商、量販店等紛紛成立,其供應的初級商品與迪化街的南北貨有所重 疊,對這些南北貨批發商造成嚴重打擊(卞鳳奎,1994),也使得中盤商由原先 的批發陸續轉作零售的生意。 「現在菜市場沒有柑仔店啦、傳統市場都沒有啦,你小時候會跟媽媽去菜市場 買香菇幾朵啦、金鉤蝦啦,以前我們就是批發給他們,現在被量販店和超商取 代了,零售商都沒有了,所以現在很多都跑到迪化街來買,我們就慢慢轉作零 售,中盤差不多是全軍覆沒,都沒有了。」(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迪化街以前跟現在應該也沒有什麼不一樣,以前人潮比較多,我聽說以前全 省首要的食品大部分都來迪化街批,但是因為後來商業型態一直改變,現在大 賣場多,所以食品業就慢慢沒落了,才沒落到現在迪化街的大批發商食品業逐 漸減少,就是這個原因。」(迪化街上的中藥批發商 M3) 南北貨所販賣的商品,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清代的大稻埕為國內外 貨物的進出港口,使得迪化街順勢成為各式各樣商品交流的聚集地,買賣活動都 在這裡進行,也因此迪化街在過去被稱做「大街」,需要任何日常食用品就是到 這裡來購買。之後,隨著各地的港口及零售市場逐漸發展,也分散了消費市場, 迪化街轉而販賣較大宗、頂級的商品如鮑魚、干貝、魚翅等,店家此時也改以中 盤批發商的經營方式,負責批貨給大台北鄰近地區的零售商。而之後因為超商、 量販店等的興起,傳統零售商生意受到影響,因而數量銳減,對南北貨行也造成 衝擊,中盤商失去了下游的零售商後,轉而又開始做起零售的生意,在商品的品 項上也有所改變,多了一些冷凍食品如生干貝、生鮑魚、煙燻鮭魚等,以因應不 同的消費型態。 「我們二、三十年前也有賣那個寶島牌的泡米粉,也有賣冬粉,現在都沒有 賣了。現在就是賣乾貨啊,差不多這二、三年才有賣生的,生的就是冷凍的, 生干貝啦、生鮑魚啦,我們這種比較沒有季節性。」(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現在南北貨已經賣的很雜了,像丁香魚啦、魚脯,還有糖果啊、或是醬油、 豆皮、魚皮、金針、海帶、魚乾啦,這個都是啊,綠豆、紅豆、什麼豆,都 是在南北貨裡面啊。」(歸綏街上的中藥批發商 M1) 南北貨行販賣的商品受到時代及政策的影響而有所改變,連帶的也影響了店 家的銷售方式。 21.

(28) 二、. 地:空間分布. 南北貨行在剛開始生意鼎盛時期,店家多是以初始店所在的「中街」(現今 歸綏街至民生西路之間的迪化街一段)為中心聚集,而「南街」(現今民生西路 至南京西路之間的迪化街一段)則多為布行及中藥行分布。在大批發賣場興起的 衝擊下,南北貨行生意已大不如以往,利潤變低的南北貨行有些因此直接歇業、 有些則搬遷至更北的「中北街」(現今涼州街至歸綏街之間的迪化街一段)繼續 經營,而空出來的「中街」店面則逐漸由利潤較高的中藥行所取代(黃麗珍, 2000)。 「以前南街那邊是屬於中藥店,中街這邊是南北雜糧店,有中藥也是一、兩 家而已,沒有這麼多家。南邊那個叫南街,這邊叫中街,北邊那個叫中北街, 南街大部分都是中藥店,就沒有我們這種南北貨的,那邊都沒有;這邊是南 北貨比較多,中藥店就兩、三家而已。現在南街都是漢藥店,他們利潤高啊, 所以他們就兼賣一些干貝啦什麼的,所以人家都改這樣,利潤比較多。」 (訪 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差不多這二、三十年吧,以前中藥店賣這種南北貨的東西很少,以前我們 過年都忙得不可開交,擠得水泄不通的,我們的工讀生都要請十幾個人耶, 現在請三個、四個就綽綽有餘了,現在的工資提高、又量販店也很多,對我 們而言也蠻競爭的。」(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由於迪化街一段為狹窄的單行道,車輛通行方向是由南往北,相對來說,車 潮、人潮是南段多於北段,因此利潤較高的中藥行將南北貨行擠往租金較便宜的 「中北街」 ,中藥行則慢慢聚集於「中街」 。因為中藥行的聚集,店家彼此競爭性 提高,除了靠販賣中藥材之外,有些店家也開始兼賣起不需要專業執照即可經營 的南北貨,以爭取更多散客的生意。而這個改變,更影響了北段南北貨行的生意, 中藥行位在人潮較多的前段,部分消費者可能會直接就近購買中藥行所販賣的香 菇、干貝、木耳等南北貨,就降低了繼續往北段走的可能性。 「我記得以前小時候,我們這邊有中藥店和南北貨,中藥店它一定是賣中藥, 它沒有賣南北貨,不會賣什麼香菇啦、魷魚啦、干貝啦、金鉤蝦那種,它們 都不會賣那種東西,現在每一家都有啊,所以現在你看迪化街南北貨,剩下 真正的南北貨剩下兩、三間而已,因為利潤很少,像中藥它都給我們價格壓 得很低,所以你看過路客不曉得都會跟他們買。」 (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22.

(29) 中北街. 中街 南北貨. 南街. 圖 3-1 迪化街南北貨行分布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根據實察資料繪製 23.

(30) 本研究調查的店家分布情形如前所述,目前南北貨行大多分布在迪化街的 「中街」 、 「中北街」及歸綏街和民生西路上,少部分則在民樂街(圖 3-1) 。其中 迪化街、民生西路和歸綏街上的店家是以批發兼零售為主,店家將部分商品擺設 在騎樓,方便消費者逛選購買;越往北及越偏離主要道路的其他路段則以批發商 較多,如民樂街,因人潮較少、道路較寬敞,方便批發商的貨車上下貨物(圖 3-2)。. 圖 3-2 南北貨行零售與批發店面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於 2012 年 5 月 11 日拍攝. 三、. 人:店家與消費者、店家與店家. 儘管南北貨行目前的分布情形,是受到利潤好又兼賣南北貨的中藥行影響, 但南北貨行仍舊有固定客源來維持其收益,且大多數是以家庭主婦為主要消費者。 主顧們一部分是受到家庭養成的習慣,或親友的介紹而選擇固定的店家消費;另 一部分則是店家與消費者之間所建立的信任關係,店家秉持其信用,提供品質良 好的商品給消費者,而消費者則信賴店家對於商品品質的把關。 「我們就是靠主顧來買比較多,像我們這種百年老店就是要靠主顧,他們也 是一代傳一代,他們的孩子、孫子來買的也是很多。我們就講信用,我們的 東西就是好,而且主顧他們都知道,來就是找我們,不會去別家。你看我們 公司堅果類都放冰箱裡,非常重視品質,品質要好,雖然價錢貴一點,主顧 還是都會買,因為現在大家都很注重健康。…我們有一點是不能騙人,東西 哪裡來的就講哪裡,像香菇是埔里,以台灣的比較多,外面都是大陸的,我 們不會說賣大陸的,然後講說是日本的、韓國的,不可以這樣子。我們都會 老實跟客人講,主顧他們知道啊。」(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購買南北貨的六十多歲男性消費者: 「今天來買雜糧、乾貨回去吃,會固定選某幾家買,因為習慣了,而且他的 價格公道,以前媽媽他們就會來這裡買,印象就是這個地方比較新鮮啊,因 24.

(31) 為以前都是批發的。」(C4) 迪化街南北貨的消費者來源主要以北部地區為主,少數外縣市從事餐飲相關 行業的零售商也會前來迪化街批貨。 「客人來源很多喔,當然是北部比較多啦,三重、板橋、永和、南港,那些 地方比較多。」(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我們現在是從三重過來,以前在中山北路那裡,以前就是買重要的東西、 比較大宗的東西就會過來這裡買。」 (購買南北貨的六十多歲男性消費者 C4) 迪化街的建築是屬於長型連棟式的店屋(夏鑄九,1989),店面寬度比房屋 縱深來得小,店家一間併著一間聚集在一起,彼此除了同屬性的生意競爭之外, 其實還有相互支援的合作關係。由於主顧會向固定的店家消費,偶爾店家缺貨時, 會先跟其他店家借調商品,給予消費者購物上的便利性,此種店家彼此相互調貨 的特殊互動情形,在中藥行之間也存在。 「跟別家調貨那個是應急的啦,像我們有主顧要買什麼東西沒有了,就隔壁 先調一些給他、借一下,下次我們就還給他,會啦,像迪化街就是會借一下、 彼此調一下。」(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南北貨行在清末時期,彼此之間已形成組織完整的「郊8」,算是最早的同業 公會組織(吳密察、陳順昌,1984:85)。到了日治時期,將經營南北貨為主的 「廈郊」 ,改組為「大稻埕什貨商同盟組合金同順」 。隨著南北貨行的家數及規模 逐漸擴大,先前的組織渙散後,又共同成立了「食料品卸商組合」,抗戰以前, 貨源主要來自日本,因此「卸商組合」的功能大多只在排解糾紛上。此組織後來 改名為「食料品業同業公會」,在抗戰期間及光復後政府遷臺的過渡時期,物資 供應不穩,此時公會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到了政府遷臺後,商業活動快速發展, 原來的公會已無法應付時代的需要,因而按照產品項目分為雜糧、雜貨、肥料、 食油等等各自成立各行業的商業公會(吳密察、陳順昌,1984:85-86) 。迪化街 南北貨行便組成「雜糧商業同業公會」 ,但公會本身實際上並無太大的運作功能, 因為同行之間很重視商業道德,很少有紛爭事件的發生,使公會僅發揮溝通彼此 之間情感的功能(卞鳳奎,1994)。 「我們是加入雜糧和糕餅公會組織,因為我們在 1985 年有代理日本的餅乾, 好像有加入餅乾公會吧。但公會很少辦活動啦,有時候有辦什麼展覽,那個 餅乾的公會他很久很久之前有在世貿辦過展覽,辦過一、兩次吧。雜糧的活 動比較少,中藥店的公會比較有在運作。」(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8. 如同現在的進出口貿易商。 25.

(32) 「他們雜糧公會大概配合年貨大街啦,因為他們沒有像我們中藥比較有一些 推廣的,像說養生的東西,因為推那個幹嘛,就是民生用品而已。」(歸綏 街上的中藥批發商 M1) 南北貨隨著時代的演進,在販賣商品上有所改變,空間分布也隨著其他產業 的轉變而有所遷移,但人與人之間聯繫所仰賴的信任關係依舊沒有改變,在這樣 的人、地、物互動之下,會產生怎樣不同的消費空間,即為下一小節所要探討的 重點。. 第二節 南北貨消費空間的再現 一、. 年與季的律動. 南北貨行販賣的商品種類繁多,其消費頻率也會隨著季節而有不同。舉例來 說,在過去繁盛時期,每年的旺季為端午、中秋以及過年前三個時節:端午節時, 消費者以採買包粽子的材料如栗子、金鉤蝦、花生、香菇等為主;中秋節則購買 送禮用的干貝、鮑魚、魚翅等罐頭和禮盒;過年前,生意則又比其他時間都要來 得更好,消費者為了春節,不管是自用或送禮都會比平常採購較多的食品,這個 時間的人潮也是特別地多。 「商品隨著季節的變化,像說一般的話,中國人像鮑魚、干貝這種東西都是 年底比較捨得吃,平時的話就買一些香菇啊、買一些金針、燉些雞肉而已, 淡季的話都買那一些,通常年節的時候,過年的時候就比較會買這些高級一 點的。」(歸綏街上的中藥批發商 M1) 「以前這個地方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說,因為那時候台北市沒有這個大型的 超商、超市,差不多二十年前的時候,過年前一個月整條迪化街都鬧烘烘的, 中秋節一個月前也是整條街都熱烘烘的,再來就是端午節差不多半個月前, 那時候人家來買包肉粽的東西,那時候都自己包肉粽。」(民生西路上的中 藥大盤進口商 M2) 相對於過去,現代人因為的飲食習慣的改變,比較喜歡購買方便食用的商品, 較少購買需要額外花時間烹調的食品,例如端午節時,大多數的人都直接購買市 面上現成的粽子,較少人特地去買材料回家自己動手包;中秋節時,送禮也多以 月餅禮盒為主,很少人會再買鮑魚罐頭來送禮。再加上消費型態的改變,在住家 附近就有很多便利商店、超級市場等的商家可供選擇,相對來說就不一定要到迪 化街來採買。也因此比起以往有三個明顯旺季的南北貨生意,現在只剩年節時期 的年貨大街,比較能在迪化街看得到明顯熱絡的人潮。. 26.

(33) 「淡旺季當然有啦,季節性啦,現在是差不多,以前是端午節、中秋、過年 這三個大的節日都是比較旺,現在就沒有,現在差不多就是過年的時候,年 貨那時候比較多人會來。端午節就是你要包粽子的材料阿,金鉤蝦啦、栗子 啦、蚵乾啦之類的,以前我們那個時候到了就是要應景,就是要準備一些粽 子料。中秋比較沒有,現在人家都是送中秋月餅,很少有人送這種罐頭啦、 香菇啦的乾貨,比較少,有一些有啦,但是非常少。過年賣的東西就很多啦, 什麼都有,就是冷凍品啦、乾貨啦、罐頭、鮑魚罐頭很多很多,比較平常人 家要用的,人家都會送。」(訪談南北貨百年老店 G1) 「不同時間來買的東西不一樣啊,譬如說現在來就是買花生啊、豆啊甚麼之 類的,就是當零嘴的啊;其他時間像過年時間就買一些年貨啊、或者是必需 品,像乾貨啊、金勾蝦、昆布啦、香菇、木耳啦什麼的。」(購買南北貨的 六十多歲男性消費者 C4) 「現在你家走出去什麼好吃的都有,(迪化街)沒有什麼稀奇的,所以漸漸的 就是中秋的時候人潮也少了,現在連中秋節迪化街都不熱鬧,因為現在中秋 節大家都送餅乾、月餅啊,只有到過年前或是說尾牙開始,迪化街年貨大街 才登場,每況愈下,越來越不熱鬧,像今年又更差了。」(民生西路上的中 藥大盤進口商 M2) 「年貨大街」從 1996 年開始,至今已舉辦了十七年,中間歷經了不同的執 政者及主辦活動的負責單位(表 3-1) ,使得年貨大街的主軸也跟著有所轉變。 「年 貨大街」的開辦起因於 1977 年提出的「變更迪化街寬度案」 ,此案計畫將原先道 路寬度狹窄的迪化街由 7.8 公尺拓寬為 20 公尺,因而引發了各界對這個歷史街 區是否該保存產生了爭論。直到 1995 年,政府於當地設立了「迪化街工作室」, 希望藉由這個組織實地去了解在地居民的需求,居民期望在保存的同時也能考量 經濟活動的熱絡性,於是在 1996 年產生了「年貨大街」的活動。 到了 1999 年,原先的活動主辦單位都市發展局認為,應該將復甦街區的主 導權交回地方手中,而將活動交給大同區公所舉辦,然而此舉卻造成「年貨大街」 活動主軸轉變為只強調符號和氣氛的包裝,而非以傳統辦年貨所重視的商品為主 角,再加上活動範圍的擴增使得消費市場分散,影響了迪化街原有的收益。 「年貨大街最早是都發局開始,是第三屆才交回區公所,所以年貨大街這幾 年慢慢變成說是外面商家進來擺攤,因為那核心價值不一樣。商圈再造是商 管處的人去做的,那不是文化人做的。過去其實沒有文化局,但有商管處, 所以在地商業的輔導管理一直有,過去是用管制的,到現在用輔導。其實商 圈再造在迪化街它背後的意象其實是創意、文創方面的事情,可是他們沒把 這個講清楚,所以變成從產業角度去看,你在做中藥、你也在做中藥,那我 就集合起來做個中藥藥草的藥餐,或是弄個減肥餐,弄一下就辦個活動。因 27.

(34) 為這樣子的狀態之下,商管處他們一直在辦那些活動,他有特殊的布店傳統, 就想辦法把他升級,一起辦活動,然後就是辦一個什麼布節啊,他有那個東 西就可以行銷、就有口號,有口號就有記者會來,再加上聯合促銷,這就是 商圈再造在做的事情。可是都發局的角度是我要那個氛圍,所以我做年貨大 街。」(台北市都發局更新處科長). 表 3-1 台北市歷年「年貨大街」負責單位及活動範圍 年份. 負責單位. 範圍. 1996 年 |. 都市發展局主辦. 1998 年擴大至台北後火車站商圈(華陰街). 1998 年 1999 年 |. 2000 年擴大至寧夏路. 大同區公所主辦. 2001 年擴大至台北地下街. 2004 年 2005 年 | 2007 年. 2005 年大同區公所和民政 局及民間組織主辦 2006 年、2007 年大同區公 所與年貨大街聯合總會. 迪化街、後火車站(華陰商圈)、寧夏夜市及台北 地下街四個商圈 2007 年濱江市場首辦年貨大街 2008、2009 年:迪化街、後火車站、華陰街、. 2008 年 | 2012 年. 寧夏夜市、台北地下街. 台北市政府主辦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台 北市商業處承辦. 2011 年又加入濱江商圈 2012 年除了原有的六大商圈外,又依年節「送 禮、團圓、除舊佈新、遊逛」四大主題,整合 全台北市超過 20 個以上的商圈及產業. 9. 資料來源:台北市商業處 及行銷年貨大街-新節慶的創造與迪化街的轉變(頁 85)10. 店家們漸漸地因為獲利考量,將「年貨大街」期間店家前的攤位出租給外面 的業者來經營,但攤位所販賣的已不是以往「年貨大街」所看到的傳統商品,反 而類似一般夜市所販賣的糖果、飲料和玩具等(圖 3-3) ,又因為這些外來的攤位 商家彼此生意相互競爭之下,有些商品品質較難掌控,導致迪化街「年貨大街」 的名聲遭到毀壞(張又文,2010)。 「以前年貨大街的時候是搭棚子,因為外面都是小孩子、都是年輕人在走嘛, 所以賣一些零食讓他們可以吃,而這幾年我們攤位就是給外面的人承租,我 9. 台北市商業處:http://www.tcooc.taipei.gov.tw/ 張又文(2010) ,行銷年貨大街-新節慶的創造與迪化街的轉變,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10.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S15 Expectation value of the total spin-squared operator h ˆ S 2 i for the ground state of cationic n-PP as a function of the chain length, calculated using KS-DFT with variou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We try to explore category and association rules of customer questions by applying customer analysi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data mining and rough set theory.. We use customer

This study intends to bridge this gap by developing models that can demonstrate and describe th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creation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us, this study argued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KIBS through evolution of local innovation system first; and then, this study analyzed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ical firms and

“fumes / smoke Management”, followed by “waste recycling”, and finally “green energy”. Mean value of the Green restaurant on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are agreeing to